•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一服“道德”交友的清醒剂】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49:45 点击:

      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在小说方面。《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些获奖的荣誉说明他是一位很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他又擅长创作散文,散文结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敲门》《做个自在人》《走虫》等等,这些说明贾平凹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画人记》虽不算其散文中最好的作品,但可以说,在其写人物的散文中这是一篇最可品鉴和欣赏的作品。
      《画人记》发表于《美文》2005年第4期。原文共五章写五个人物,编选作为苏教版的《现代散文选读》时删去了其中《绘画》(写画家郑全铎)的第二章和《王志平》(写画家王志平)的第五章。贾平凹所写的是画家、收藏家,都是文人圈子里的朋友,是与他相处甚为友好、密切的同道和同志。因为是同道和同志,所以作者对他们了如手足、知根知底,便自然产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一旦感兴所至,便有了这篇“画人”的佳作。
      一切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作者的《友谊》《藏者》《推荐马河声》,是针对三个朋友有感而发的。三篇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对人生哲理性的思考。然而,作者对每一位朋友,又分别有着不同的感触、感动和感受的升华。
      《友谊》是写邢庆仁,从他的身上感悟什么是真朋友和什么是真友谊。作者认定邢庆仁是他相处四年“友谊日渐坚刚”的朋友。从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作者感悟到有“三种人”不可交朋友,其实就是贾平凹和邢庆仁厌恶和弃绝的“三种人”。第一,“那些在阶级斗争年月里学会给他人挖坑的人”。即是指那些在“反右”“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革”(文化大革命运动)等等政治运动中,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暗中“打小报告”置他人于死地,而自己借此飞黄腾达的小人;第二,“那些太精明聪明的人”。即是指那些好占便宜,时时处处算计别人、跟人斤斤计较、只向别人索取而不肯感恩、不讲义气的小人;第三,“那些最能借势的人”。即是指那些对权势顶礼膜拜,对领导、对上级及其帮闲者,抬轿吹号,拍马溜须,亦步亦趋,摇尾乞怜,而为自己谋权谋利的小人。“三不交”是邢庆仁的人生处世原则,也是贾平凹的处世原则。这种“三不交”的感悟,其实是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理想及其追求,也是今天知识分子继承传统的人格追求。从国外来说,从苏格拉底到哥白尼,从贝多芬到黑格尔;从中国来说,从屈原到司马迁,从陶渊明到鲁迅,从朱自清到巴金,他们都是古今中外知识精英人格的代表。虽然作者没有在作品中提到这些先哲的名字,也没有提到他们的人格理想,但“三不交”的本质,恰恰正是道出了只有坚守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才能坚守“三不交”的交友结谊之道。如此,彼此相交相处才是真朋友,建立的才是真友谊。作者与邢庆仁的交谊就是如此。至此,贾平凹的感悟还没有表达结束,最后又借用邢庆仁“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的话,描述“三不交”之境界,即升华到一个处世做人的大境界。——这里颠覆了阶级斗争时期常用的“为富不仁”的观念。并非所有的富人都为富不仁,如香港大富商李嘉诚、曾宪梓、邵逸夫等等拿钱积德行善、支持祖国教育事业,是对祖国对人民做出了功德无量的贡献,哪有什么残忍,哪有什么“不仁”?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常常因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而穷得铤而走险,抢劫杀人、作恶多端,哪有什么善心善举?作者说这两句话的时候,限于知识分子的层面,主要不是强调“经济上的穷与富”,而是针对“事业上思想上”的穷富而言的。只要在事业上思想上做到“富有”,那就能温柔敦厚、文质彬彬、宽以待人,成为一个谦谦君子,成为社会上有理想、有节操、有道义、有担当、有贡献的人。反之,一个在事业上思想上“贫穷”的人,一般表现或粗鲁、或野性、或刁蛮、或自私、或懒惰,或表现出依附权势、谄媚官员和富商,表现出没追求、没涵养、没进取、没担当、没操行的“精神侏儒”,这些就是贾平凹所说的“容易残忍”。“残忍”的内涵——即以上所说的种种,容易堕落成为社会渣滓。由此可见,“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虽是从邢庆仁读过的书上“借用”来的,但可以看做是作者自己感悟出来的、有创意的格言,值得我们读者和中学生朋友细细品赏和永远记取。
      《藏者》写谭宗林,作者从他这位朋友身上所感悟的,是人活着对朋友的价值与意义,并引出“人活着的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的哲理思索。书画收藏家谭宗林是个怪人。有三“怪”:第一“怪”,是用字画换字画,不白要。他送茶并粘住作者求字,一幅拓片换一字;一幅换完,又像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另一幅来,如此反复,是个执着痴迷的收藏家。第二“怪”,他是个家中没几幅藏品的、“穷酸”的收藏家;辛辛苦苦买茶叶换字画,倒腾来倒腾去,往往到最后“慷慨地分给了另一些朋友、同志”。第三“怪”,怪就怪在他其实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的迂腐的收藏家,他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是“藏于眼中”,这种胸怀坦荡、与朋友共享的做派,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位“收藏家”。作者从谭宗林身上感悟到,其人生意义,就是为朋友们倒腾字画,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给朋友分赠真诚和有趣、分赠友谊和快乐的“过程”,这是谭宗林从生到死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他的“真诚和有趣”,因为他的友谊和快乐,所以,他这个“朋友”,“被朋友们骂着又爱着”,他乐此不疲的无私奉献——得益得利在友、吃亏吃苦在己,仿佛是陕西书画界的一位“活雷锋”,他的存在,远远超过了他自身存在的价值。巴金在纪念他的朋友陆蠡的时候,这样说到陆蠡的品格和精神:“我仿佛听完了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怀陆圣泉》,参见《陆蠡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213页)用这段话评价谭宗林精神境界,也是完全适宜的。
      《推荐马河声》,望题即知,写的就是画家马河声。六七年前,马河声还是不太出名的一位画家,也许由于作者的这封给某领导的推荐信起了作用,他现在则是颇有名气的画家了。他1964年生于陕西合阳,常取笔名“大龙河声”。著有《马河声书画》(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书法家全集·傅山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编有《贾平凹书画艺术论》(陕西旅游出版社)、《禅思抱散》(北京文苑出版社)等;现为陕西太白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关雎诗社顾问、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这则短文里面的哲理思考,其实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就是作者身体力行,为朋友行侠仗义、万难不辞。为朋友拔刀相助、排忧解难,甚至舍生取义,这是传统的道德思想。不过,这则短文把这个形而上的思想,贯穿在形而下的关于马河声的叙述之中。作者先向这位市领导略说推荐马河声的两点理由:第一,“我”曾给王某领导、张某领导写推荐信,均无果,只得求助于“您”。第二,“我”不推荐,“马河声则不会再有人肯推荐”,他的户口、工作安排等问题在这个城市则永远不会得到解决。这两点理由摆出来,激将这第三位领导不要像王、张那样了无下文,并且表达了作者为朋友请愿的义不容辞的侠义之情。接着,作者向这位领导介绍马河声的其人其事,也是细说推荐他的种种理由。他才气横溢、潜质非凡。“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他大志凌云、令人敬畏。如果马河声以他的手艺甘处平庸和世俗,“应酬各种社会活动”,则完全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但他严于律己,“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怕自己“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难以成就大作品”,可见他有大家高远的艺术追求。他有出色的组织才能和亲和力。在书画界,“凭着他的年轻和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还很有人缘气场,大家创作时,他就在旁“极力煽情”,使“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使创作者自信心大增”,成为出色的“鼓动家”。以上陈述,把马河声的特点和妙处说得头头是道,让这位领导明白,你这个现成的“伯乐”现在不当更待何时。另一方面,这些为友求职的说辞中间,又让我们在认识马河声其人其事的同时,去体味作者为朋友兄弟之难而施以援手的仗义之举,并品赏那颗苦口婆嘴、古道热肠的仁义之心。   人是应该有朋友的。朋友就是相互之间的依附和接受的关系,就是依存、共生和互赢的伙伴关系;朋友是个人与群体、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没有朋友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帮助,你就很难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没有朋友,你就会与外界隔绝,孤家寡人、自我封闭,你的精神生活也会永远处于孤独、忧郁与痛苦的境地,也就几乎等于“心死”,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当然,朋友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有诤友、战友、师友(师生情)、学友(同学情)、难友(患难情)、文友、棋友、牌友、网友、票友、商友,还有红颜知己、男女恋人、忘年之交、点头朋友、酒肉朋友、江湖朋友、狐朋狗友,等等等等。贾平凹在文章里品赏与肯定的,是其中的文友,即文坛画界的那种真友谊和真朋友。作者和这些朋友的交谊,是一种不以地位、权势、金钱为价值取向的处友交谊的“君子”境界。——这是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总结出来的思想,是进一步在思想上提供给读者的、最有价值的理性思考。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里频频使用、与“小人”相对立的概念,对这个名词讨论界定,最早见之于东汉的《白虎通义》,云:“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君子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转引自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这就是说,儒家把“君子”作为理想,从一开始就使用于“道德”的层面。因此,三篇短文的一个共同主题,是谈朋论友,让读者从中受到教益,懂得何为“君子之交”,何为“君子”人格。作者在文章里演绎说明的,是儒家“君子”的道德理想。而“君子”理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即仁者爱人与“文质彬彬”的文化修养。贾平凹与邢庆仁等朋友之间没有地位的显摆,没有权势的诡弄,没有物质的交换,仅仅是简单而又纯粹的“友谊”,是双方自我道德的自律自塑。作者很明白地说明,做朋友没有向对方索取物质、功利的企图:“我也总结了,做朋友一定得依着性情,而不是别的目的,待朋友就多理解朋友,体谅朋友,帮助朋友,不要成为朋友的拖累。”他还说做朋友必须经得起时间的坚守:“我也活了近五十年,平日交往的也就是七八个人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随着时间不断地在变换,始终下来的才是朋友。”于是,在贾平凹的价值观念里,想友之所想,急友之所急,谅友之所难,助友之所需,这就排除了地位、权势和金钱,剩下的就是清芬的友谊了。对此,《画人记》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诠释和说明。诸如,作者和邢庆仁相处的四年间,“几乎每礼拜见一次”,这是诚信交友、心灵相约的坚守;谭宗林倒贴自己的金钱,为朋友倒腾字画,图的是待友的真诚和“有趣”;马河声因经济拮据,不给朋友请吃,也不让朋友吃请,为的是君子之交的“淡如水”;作者苦口婆嘴地向某领导推荐,为的是和马河声惺惺相惜而举贤若渴……在社会日益商品化、人性日益被物质化的今天,《画人记》让读者感受到一股温暖的道德启悟,告诉读者朋友之间应有的推心置腹、诚信互见、患难与共、肝胆相照、坚守不渝和人格平等,这些无疑具有“道德”清新剂的作用。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左伯桃与羊角哀(左为羊建立功业舍生取义,后羊为感恩左而取义舍身)、管仲与鲍叔牙(鲍数十年礼让管,两人各为其主之后,鲍向齐桓公举荐管做宰相)、钟子期与俞伯牙(俞的琴曲为钟所解,故把钟引为知己,钟死后俞断琴以报)等等作为交友的万世典范,如果说,现代文学史上有鲁迅与瞿秋白、郁达夫和沈从文、朱自清与闻一多、金岳霖与林徽因等等交谊的楷模,那么,贾平凹和他书画朋友们的交友结谊,则是为今天的读者做出了可以效法的表率。
      《画人记》用三个小题,分别写了三个人物,是名副其实的人物小品。擅长于小说人物描写的贾平凹,写起散文中的人物小品,就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三则小品分别用各自的构思和不同的笔法,让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文本样式,这一点值得我们细细品赏。《友谊》以说明自己的一幅画——画自己和邢庆仁两个的人物画,然后说明画中两个主角的友谊,并发表“三不交”的交友原则的议论,以议论的“抽象”代替叙写,其实笔笔都是写邢庆仁的品格和一身正气;最后与开头呼应,又回到此画作了两幅、由两人分别保存的话题上来。《藏者》以匿名的叙述技巧展开对“他”的叙写,比较“具象”地叙述“他”的“不速而至”,他的喜好和与作者以拓片换画的细节,以及爱字画却不收藏的慷慨和迂酸,以至成为一个“藏于眼中”的一身义气的收藏家;在故意卖关子的最后,才告诉读者全篇叙写的主人公“他”的姓名,“他姓谭,名宗林”。《推荐马河声》,就是写给某领导的一封书信,只是省略了书信的“抬头”称谓和信末落款者的姓名。作者以书信格式,称呼某领导为“您”,直陈马河声的一身骨气以及他种种的天赋和优长,所采用的完全是作为应用文——书信的叙述口吻和叙述方式,既非“抽象”,也非“具象”,而是推荐信的实用的“泥实”。比较起来,三则小品是三种构思演绎出来的三种完全不同、各臻其妙的文本。作者的叙述智慧,可见非同一般。
      从作者对《画人记》文本的创造,可以看出贾平凹在艺术表现的自由中去寻求一种变幻创造的智慧,仿佛是一种不经意的举重若轻,从而达到文本创造的本真与质朴。贾平凹说:“骗子靠装腔作势混世,花里胡哨是浪子的形象。文学是真情实感的艺术,这里没有做作,没有扭捏:是酒,就表现它的醇香;是茶,就表现它的清淡;即便是水吧,也只能表现它的无色无味。”(《语言》,《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第572页)这些话,道出了他回归自然与平淡的审美理想,一种返璞归真地表现自我的趣味。仅从这篇散文看,构思因“人”而异,表现的是自由;笔法因“题”而异,追求的是随便;在语言上,也是从表达真情实感出发,表现为直白、率真和质朴。如写自己和邢庆仁的“丑”:“美人差不多一个模式,丑人之间的丑的差别却大了,我俩就是证据”;如写谭宗林一身的“橡皮”劲儿:“你夸他,损他,甚至骂他,他都是笑”;如致信某领导最后的两句话:“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这些语言不仅表现为直白率真,而且在质朴的背后还表现出几分的机智。
      文如其人。《画人记》文本的艺术形式告诉我们,它的作者只能是那个从陕西秦岭山洼里走出来的贾平凹。
      (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2)
      

    推荐访问:清醒剂 道德 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