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本对当前中国经济有启发意义的书《僵尸经济学》的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6 04:38:06 点击:

      2012年Axiom Business Book Awards经济类图书金奖得主《僵尸经济学》质疑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了经过“次贷危机”后这些理论仍然死而不僵的原因,并指出,中国经济应从对“变通的”凯恩斯主义的迷信中清醒过来,保持开放与思辨精神。
      死而不僵是一种状态,信而不迷是一种智慧。
      好莱坞恐怖片中,僵尸这个单调的主角始终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这和人类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现状类似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约翰·奎基(John Quiggin)教授所著的《僵尸经济学》(Zombie Economics: How Dead Ideas Still Walk among Us)一书,对这一现象做出了生动分析。
      该书是一本让经济学界尴尬、评价毁誉参半的著作。
      它阐述的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海啸证明,很多宏观经济学理论该被埋葬,然而这些理论死而不僵,如行尸走肉般威胁着人类的经济安全。
      铲除僵尸还是迎接一场更大的危机?人类已经别无选择了吗?
      约翰·奎基以金融海啸为试金石,检验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的五个核心观点,包括:
      1. 大稳健(The Great Moderation)
      2. 有效市场假说(The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3.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4. 涓滴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
      5. 私有化(Privatization)
      从章节设置而言,作者每章讨论一个上述僵尸理论,从如何起源到如何被应用于人类经济治理,再到为什么该被埋葬却仍被经济学家和政客追捧,并列举了这些理论和次贷危机发生的现实关联性,证明他们不但愚蠢而且危险。
      从金融去监管化,到人类已驯服金融周期的自负想法;从市场是最佳价值判断标准的逻辑,到造福富人就是造福所有人的政策设计,都与次贷危机的发生息息相关。
      理性的人和理想的市场假设,忽略了人类理智的局限性;金融利益的驱动和政治风向的需要,成为助长僵尸死而不僵的动能。但要消灭僵尸,除非有新的经济理论取而代之,向凯恩斯主义和福利经济回归确实远远不够。
      这部从一个部件“轮胎”开始质疑宏观经济学“大车”的作品,并非来自一个门外汉,而是一位获得过澳洲杰出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奖(the Economic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Fellow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并在专业领域倍受同业认可的经济学人。
      见识过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之后,读者很难不对从前那些经济学理论持有怀疑态度。当然这本挑刺之作本身也不是无懈可击。
      一场金融海啸事实上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分水岭。
      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们正为自己领域的“成就”弹冠相庆。从理论角度讲,他们认为已经解决了宏观经济学的内部争论。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弗·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教授在2008年《宏观经济学现状》的论文中称:宏观经济学正处在非常好的状态,内部的争论已经结束,观点出现“汇流”。在实践中,经济学家们也相信,一切尽在掌握,“预防衰退的核心问题已经解决”,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2003年在美国经济学会上这样说。
      而“次贷海啸”把这个信心变成了一个未加证实的“信仰”,或者迷信。在第一章中,作者对“Great Moderation”的着墨,笔者认为很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约翰·奎基在书中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描述成:面对枪林弹雨、跌跌撞撞,口中喊着“Great Morderation”的、向前走个不停的僵尸。
      中英两种语言互译,恐怕不能达到十分精准的地步,这个被翻译为“大稳健、大中庸或者大缓和”的口号,可能会让读者费解,其实如果把经济的扩张和衰退理解为两极,这个“稳健、中庸或者缓和”就是:经济周期可以被相对熨平。伯南克被视为此理论的最新代言人。
      他认为,高明的货币政策可以缓和经济周期,缔造持久的繁荣。
      2004年,伯南克发表了一个以《Great Moderation》为题的著名演讲,庆祝过去2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演讲提到,“大稳健”应该被归功于三点:高明的政策、好运气和美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并特别指出,对于过去20余年美国宏观经济的杰出表现,美联储应记头功。伯南克没有直接了当地说明“大稳健”代表美国经济运行特色的永久性改变,但他对货币政策以及美国经济结构的讨论显然昭示,他认为这些“进化”是根本性的。
      对伯南克的观点,经济学界如果有分歧,也仅仅在于,一派认为货币政策对熨平经济周期占头功,而另一派认为经济结构的改变或者幸运是主要原因。但不容否认的是,“次贷海啸”前,经济学界弥漫着乐观情绪,对美联储的信心有着前所未见的统一。
      换言之,危机前,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空前汇流,他们相信市场经济不会偏离轨道,即便偏离轨道,宏观调控也有能力来修正这种偏离。没有任何一个流派设想过经济会脱轨的状况,也没有任何一个流派成功推出有通行认知的危机预警模型。约翰·奎基因此认为,次贷危机的爆发证明“大稳健”时代已死。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1997年后和次贷危机之前,也出现了明显的“大稳健”局面,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抑制了产出的波动,货币政策理论的完善及其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果金融海啸证明了全球经济“大稳健”不可持续,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可圈可点的救市政策则表明,对经济波动放缓诱因的理解以及在经济平稳运行期间实施恰当的宏观政策,确实十分关键。美国经济当前的复苏,美联储居功至伟。不容否认,良好的货币政策对引导经济具重要作用。
      回望经济学发展历程,从被视为鼻祖的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始,其后160年间大量经济学理论被开发,继而被政策制定者采纳用于经济治理的实践。如果说,现在的美国是以伯南克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当道,现在的中国经济就仍是由“变通”凯恩斯主义做庄:从最初惠及中国经济,到目前已演变为长达十数年的对GDP的盲目追求。
      次贷危机2007年夏天在美国爆发后,为了追求GDP保八的红线,中国货币政策逆转,放出天量信贷,M2(即广义货币)增速从2008年11月始急剧扩大,中国经济至今仍在吞咽高通胀的苦果。
      如果说,次贷危机的爆发,是新凯恩斯主义遗忘了“大萧条”时的教训,虽然用时髦的数学公式自我武装,但美国的经济政策仍然站队于“完美市场系统”之中;那么中国对凯恩斯主义的顶礼膜拜,把GDP落实成政府体系的政绩考核,就是遗忘了凯恩斯主义虽然曾造就罗斯福新政、主导西方宏观经济运行40年,但也面对美国70年代“滞胀”时表现出的束手无策。
      对中国经济来说,笔者认为该书最具启发意义和推荐价值的点是:质疑的精神。当经济理论被落实于政策实践,必须保证开放的思辨,才能避免固执盲目的“一根筋”追求。
      当信变成迷信,就难免走向迷失。
      作为对危机的反思,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布拉德·德隆(Brad Delong)认为次贷危机是经济学界的溃败。他为《僵尸经济学》撰写书评称,“杀死吸血鬼和狼人容易,如何除掉经济学僵尸是个问题,奎基教授以现实武装自己的作品,向理论僵尸宣战,应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必读之作”。

    推荐访问:一本 的书 中国经济 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