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写作的过程中到底发生着什么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4 21:00:14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编者按

    面对当下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如果只从学生最后产出的文章入手,往往陷入技术主义、僵化模仿训练的泥淖,而如果着眼于学生写作的过程,则会发现一片广阔的思维天地、兴趣天地、情感天地和细节形象的天地。聚焦写作的过程,放大一些易被忽视的环节,我们的作文教学可能会有另一番视野。浙江温州中学的老师们对此展开了讨论,我们可以沿着这样的方向做更多的探索。

    从“文章写作”到

    “过程写作”的转型

    郑可菜

    当下写作教学普遍的流程是:布置作文—— 学生写作—— 教师讲评。“教学生作文”其实是“叫学生作文”,“作文课”等同于“给写作文时间的课”,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具体的写作过程未能“打开”,没有“教”,学生无从学。究其实质,我们会发现这是在用教“阅读”的方法在教“写作”:这种教学已经简化为教师批作文,和学生共同品赏优秀的成品(范文),用“文章学”来替代“写作学”,“以写代教”“以改代教”成为一种常态。黄厚江老师形象地说,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承担的角色是考官(出题),是裁判(打分),是法官(宣布结果),唯独不是教练。事实证明“结果”(“好文章”)与“过程”(“写出好文章”)不是一回事,最终结果是“学生虽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但却不知道如何写出好文章”。

    要完成从“文章写作”到“过程写作”的转型,关键是要用“教写作”的方法来教写作,关注“写作过程”。但目前对于“过程写作”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误解是以为过程写作就是简单的几步的环节或流程,比如构思、写初稿、修改、校对、发表等,而这仅是过程写作初级阶段。“过程写作”最大优势在于从写作的具体过程和写作者的认知心理出发研究写作,将关注重心由成品转移到写作主体上来,给传统写作技巧的传授和机械模仿范文的倾向纠偏,重视写作思维和写作策略开发。为突出写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转型。

    一、由“作文常识观”到“作文思维观”

    当前的作文命题趋势总体来说是淡化审题,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加命题作文,其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但是在“作文常识观”支配下,只把作文题目当成常识答题,只允许就事说事,就事论事,就材料论材料,不敢作深入拓展与纵横的延展,其“教”与“学”却更多强调它的限制性,恰如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戴起镣铐”却不“起舞”,从当前流行的很多一味简单“举证”的辞采飞扬的满分作文中可见一斑。

    在“作文思维观”观照下,任何作文题目,都有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唯有重视思维品质,我们才能说作文是写作主体情意的表达,映射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是对假恶丑的憎恨与真善美的热爱。作文是写作主体思维的显露,映射着作者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种范式更强调学生在尊重自我感性的基础上,观察世界、判断是非、探究问题,加以理性的分析、思辨;行文既有切身生活体验的感性,又有理性精神、逻辑思维、批判意识。

    二、由“好文章”到“好作者”

    “好文章”关注优秀的成品即范文,以此为标准,让大家模仿其语言、立意、结构等,以期达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在这种思路下,“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优美”等好文章要素成为关注重点。“过程化”作文教学强调的不是“好文章”好在哪里,而是强调如何写出“好文章”。强调写作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良好的认知心理、有效策略和高效行为特点,关注点从“好文章”特征的静态分析到“优秀作者”特征研究。诸如好的写作者不仅长时间地构思,写前准备充分以及文章整体感强,而且关注内容的恰切表达。因而教师教写作的一切设计、活动都要围绕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创设写作的有效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降低学生写的困难。并且,我们发现“好作者”不只是倾向于“与话题有关”,更关注作用于读者的文章效果,比如呈现给读者的口气,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背景知识等。

    三、由“切合题意”到“写作者中心”

    当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学生往往代“命题者”言,面对一个命题学生往往是不假思索地认同它,不质疑不追问,便大量地举例证明。论证中,除了大量的素材例证外,别无他途,“有且只有”举例论证,这样论证说理难免片面、敷衍、干涩、生硬。这样阐发义理抒发情怀的写作是写作主体缺席的写作,行文亦步亦趋,遮蔽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独有生命体验,是未见其“人”只见其传“声”的文字。

    “写作者中心”恰恰强调生命体验,主体向客观世界敞开,传达自己的意志、思想与情感。中学生基本写作能力即是“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志、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在本质上是向外界表达自我的心理与精神世界,诸如感觉、欲望、意志、情感、思想等。即通俗所言的关注自我、表达自我、反思自我,力求体现“课标”关于“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比如面对一个命题,写作者追问前提条件、产生原因、后续发展和影响等,表现属于个体真切的独有的质疑和探寻精神甚而是批判的精神。

    四、由“重表达”至“重交流”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文章写作技巧,忽视写作的交际功能、社会应用功能。我们所倡导的“作者中心”是从写作者个体认知的角度、主体的立场来描述写作过程的,但并非是狭隘的“个人中心主义”,那些心灵低诉式、文艺的幽怨式的文章—— 虽是“作者中心”,但其材料杂凑、逻辑含混、含义模糊,缺乏清晰的组织,主要的观点也不明晰。“作者中心”不排斥“读者意识”,相反,真正“作者中心”的写作能够把“以作者为中心的文章”转化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章”,一种“较少自我中心且试图敏感呼应读者需求的风格”,为的是“交际”而作文。往理想处说,我们的学生应该要有知识分子的情怀、着眼当下的意识、理性思辨的眼光,以时代公民的身份真正向外审视,不囿于生活层面,将写作看作实现表达诉求的载体,其终极目标是表达自我,与读者交流。

    推荐访问:过程中 写作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