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弃疾的终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5 14:40:05 点击:

      我终于去了辛弃疾的终老之地。那是十一月中旬,北方大地已经全面进入冬季,南方却依然绿着,虽然绿得已经有些不太情愿。
      我先坐飞机,再上高铁,后乘大巴,再转三轮车,坐出租车,最终是为了抵达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以及下属的稼轩乡期思村。
      我到达铅山县政府所在地河口镇时,已是下午四点了。趁着天还没黑,我跑出去看古镇。这是徐霞客写过的地方,是辛弃疾当年遭贬之后择居的地方。古镇在信江旁边,江上有一座由许多只小船手挽手搭成的浮桥,我在浮桥上来回走了两趟,看到有人撑一支长篙,乘着竹筏载着两只鸬鹚在捕鱼。江的外侧,紧挨江畔卧伏着一个又一个圆滚滚的小山头,每座小山头似乎都是由整整一大块浑圆浑圆的巨石构成,山上植被很少,仅仅从石缝里零星挤出少许,紧邻的山脚才会簇拥着蓬蓬绿色。至于那些山体的颜色,看上去基本都是黑褐色或黑棕色,有时望过去,略微发红,似乎有金属质感。我开始胡乱猜测,莫非这些山体石质中含着大量的铅元素和铜元素,所以才呈现出这种色调、质地和形态?铅山县中的“铅”读音作“颜”,它的含义还是铅的意思吧,地名是否由此而来?我还想出了另一种解释,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上饶正在江西东北部,这边的山仍然属于武夷山脉,铅山县就有一个镇叫武夷山镇,那么,即使作為最后余脉的这些不太知名的山,其地质构造也与武夷山是相同的吧,应该属于沉积岩地貌中的丹霞地貌——此处看到的山与武夷山确实很相像,只不过作为强弩之末,规模已经很小了。
      从浮桥上沿着缓慢而开阔的江面,朝着信江公路大桥那边遥望,可见大桥另一边江畔同样圆滚滚的一座山头上站立着一个巨大塑像,背对着信江和铅山县城,朝向西北望去,不知望到的是长安还是浮云。看来那应该就是新闻中所说的高达三十二米的辛弃疾像了。把一个像塑造得如此巨大,放置到如此悬空而高调的地理位置,可见辛弃疾在本地已然成为某类可以镇灾祸保平安的“神”,看上去似乎是在保佑铅山县风调雨顺,保佑信江别有洪涝之灾。
      我用手机百度出这个塑像来,算是从屏幕上拉近了细细看它。这个辛弃疾塑像真是极尽威武之能事,身板像银行金库大门那么阔大厚实,明显中年发福,挺胸腆肚,虽左手拿剑右手执书卷,但武夫气过重而文人气不足,从神情到姿态都表达着踌躇满志和铿锵有力,而丝毫看不出遭贬卜居铅山之后的苦闷与困惑,当然也看不出在铅山引渊明为知己时那种清平乐村居的呆憨与快活。
      接下来去逛老街。这沿山河口镇虽说是在明清时期商业活动达到鼎盛,水运赣闽通衢,但其实这古镇在唐初就建成了,在北宋初年已经非常繁华,信息通达,距离南宋都城临安也不太远,又山清水秀,所以再到后来,被贬的辛弃疾就来了。他先是在不远处的上饶带湖住了十四五年,带湖宅子发生大火后,又搬到原本常去小住并已经建好屋宅的铅山来生活,在瓢泉边一住就是十二年,直至死去。他来到铅山时,这条古街虽不及后来繁荣,想必也已具备某种雏形。
      进入那条信江和惠济河交汇之处的九弄十三街,保留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了。巷子里的路面是由长条的青石和麻石铺成的,石板上有凹陷下去的印迹,是年深日久轧出来的车辙,不一会儿下起了小雨,这些凹陷之处就变成了水洼。主干街两旁是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雕梁画栋,空气里有一种木质在时光里腐朽着的味道。大多数房子闲置着,有少数还在营业,茶行、纸店、药号、绸缎店、瓷器店。另有一些长长的窄巷子,杂草掩隐了高墙宅院,这么阴湿幽暗的古巷中,要么藏了佳人要么藏了鬼。当然有相当一些房子里面混住着不少百姓人家,还算是有人间烟火气的,有人正在古井汲水,井壁上生长着绿绿的蕨。我从河边只能容纳一人的窄道上走过,旁边的人家正开着门,茶桌摆在门口,这样经过时,几乎就进到人家堂屋里去了。“我有什么能帮你吗?”难怪男主人忽然这样问我。
      天色渐晚,我在一个胡同里迷了路,怎么也走不出来了。这时一家房门敞开来,一个端了洗菜盆的女子弯着身子走出来接水,我就上前去询问怎么从这里拐到大街上去,那女子抬起头来,我几乎被吓掉了魂。那应该是一个被烫伤或者被烧伤得完全变了形的面孔,牙齿全部暴露着或者长在了嘴巴外面,在黑下来的天色里,更显得白瘆瘆的。我迅速逃窜,确信自己真的见到了鬼。
      我就这样胡乱撞来窜去的,结果又到了一个胡同口,遇见一家门店或者人家正吹吹打打,一群人挤在门口。定睛一看,不得了,那些人披麻戴孝,房门口街上摆了一副棺材,一个穿黄袍的,大约是僧人吧,正在那里做佛事或法事,口中念念有词。我走过时,那些人把头忽然一齐扭过来,在暗下来的天光里用诡异的眼神望着我。我大气不敢出,心里呼喊着:“辛弃疾救我!”就用一双已经被吓软了哆嗦得失去效用的腿逃掉了。
      好不容易走出像迷魂阵一样的古街时,天已经黑透了。为了给自己压压惊,我决定大吃一顿。正好在古街和现代街道交会之处有一家看上去仿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社食堂那样的建筑,里面是本地小吃大排档。我要了两大笼“灯盏粿”,一笼屉里有十个,两笼屉就有二十个。铅山是灯盏粿的发源地,糯米粿的皮可以是白色的,也可以是加了草汁菜汁变成绿色的,要先擀成饺子皮那样,中间平摊开来,同时让四周边缘翘起,做成灯盏的模样,也像一个浅碟,然后在这灯盏内部放进肉末、香菇末、冬瓜粒、萝卜丁和碎豆芽。把这样一个一个灯盏粿像小蒸包那样摆放在了笼屉上,再放到锅上去蒸熟,最后出锅时往笼屉里撒上一把葱花,就可以开吃了。灯盏粿真是好吃啊,又糯又香又清爽。而后来几天,我到上饶市区之后,又买过几次灯盏粿,运气实在不好,油汪汪的,腻得只剩了油味,吃一口就把嗓子眼给狠狠地堵死了,简直是在给铅山灯盏粿抹黑。那顿晚餐,我还吃了这里的另外一种小吃,叫“荞麦粿”,其实就是一种苦荞麦皮的蒸饺,里面的馅是白萝卜丝、虾皮儿和辣椒,又咸又辣,实在消受不了。还有一种“清汤”,其实就是小馄饨,我总不能因为馄饨改了名,换了马甲,就去来上一碗吧。当然还有米粉,放上酸豆角肉末,还是可以来一碗尝尝的。
      据说灯盏粿与乾隆下江南路过铅山的某个传说故事有关。传说归传说,不能等同于历史,何况与乾隆有关的传说,基本上都不太靠谱,信不信都可。我想辛弃疾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像灯盏粿、荞麦粿、清汤、米粉什么的,肯定都是吃过不少的吧?这个山东大汉吃得惯吗?辛弃疾诗词中提及的食物,印象中不多,好像也只有酒、莼菜、鲈鱼、米饭、甜瓜、芋栗、荠菜、黄鸡、社肉什么的。

    推荐访问: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