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浅析沈周《落花诗意图》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5 09:25:07 点击:

      摘 要:沈周,明四家代表人物,在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落花诗意图》是沈周晚年所作,属于他“粗沈”一类的代表作品。此图是在沈周久病初愈之后所作画面情感丰富,极富研究意义。查阅了沈周及《落花诗意图》相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艺术心理学知识,对此图的创作背景、原因、章法、笔墨技巧以及创作者和欣赏者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沈周;章法;笔墨;诗意
      []
      一、《落花诗意图》创作背景
      1.政治背景。中国的文化的传统不同于其他国家,知识分子们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对国家的服务和奉献这一途径,而儒学的价值观更要求知识分子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随着中国的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专制日益加强,知识分子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变成为帝王服务。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对知识分子进行强压。致使一些文人入仕的热情备受打击,对朝廷之事畏而远之,拒不合作,而像沈周一些文人志士则选择了隐居不仕。
      2.文化背景。中国的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游于艺”和“兴、观、群、怨”的思想,由此说明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精神的需要。艺术是情感心理活动的载体,与艺术的情感有关。在明朝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文人志士选择了隐逸桃源。沈周所处的家庭自沈周的祖父起,便洁身自好,远离官场,工诗书善画印,为沈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见沈周与祖辈们一样隐逸一生,将艺术作为精神寄托,在艺术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在艺术中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沈周与《落花诗意图》。《落花诗意图》是沈周81岁时所作。题首有王鳌书“绿荫红雨”,下接沈周自题“山空无人,水流花谢。”主体部分在画面的右侧,再往左有沈周与朋友们所作的落花诗。画面诗书画印一体,构成了整幅画面。
      春夏之交,大病初愈,后又见落花未尽初夏已到,睹景观物,情思无限,作下此卷。欣赏此画感到作者的真情流露,加之晚年熟练地技法,借助书画这一媒介和艺术语言,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抒发和宣泄。中国自古代崇尚天人合一,追求超然物外,认为“山水以形媚道”通过自己的笔墨语言写出高度个人化的意象之境。
      二、《落花诗意图》赏析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匠心经营的劳动成果,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体察与体验,有了深厚而丰富的感情,并把它赋予在作品中來实现自己的心理需要。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是需要艺术家有着独特的气质、深厚的文学修养、精湛的技艺、特殊的心境以及对此情此景的深刻感受等等。相反如果故意的追求是不能表达出真正的艺术精神的。沈周的《落花诗意图卷》,借张翰诗意明确表述自己创作的起因和心境,点出创作宗旨表达自己对“林花净尽,红白满地”的怅然情怀。人、物互化,把人带进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之中。
      1.章法。落花诗意图的章法布局极为简单,但立意却极具匠心,远处是空旷寂寥的远山,中景被几株树木云雾遮挡,潺潺流水从画中穿过,右侧的小桥接着两个平台,画的主题部分主要在右侧,右侧画树五株分为两组,树叶用胡椒点法,疏密有致聚散得益,再施以花青、赭石色。右下边是石台和山坡,用笔极简,勾出山石轮廓,皴几下山石,笔意尽显,明显是沈周粗笔风格,最后赭石打底,再施以青绿色,显得山林清幽雅致。再在平台上散落些许粉花,不禁引人怅然这春暮之中,如作者在画中题诗“林花净尽,红白满地”藉以点题。在平台上尤为策杖老人,仿佛是沈周本人正在感叹眼前此景。作者并没有这位老人大加渲染勾勒几笔,意到即可,这不仅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为了呼应其它景物,粗笔写意,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画面的左侧,画碎石和平台,潺潺流水经过,与右侧虚实相应,远处山脉用花青一遍染过,中景虚空,可以是云也可以是水,使人畅然神游。
      2.笔墨。图中沈周苍劲的用笔和巧妙地用墨,不禁引人遐想,落花时节,春意阑珊,引人感叹。画中的老人的伤春之感,又是在伤什么呢?是“桃花尽日逐流水”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年华易逝。这不禁也让欣赏者为画家所营造的寂寥、空远的意境所感染。但是这花虽落却依然风韵犹存,也似乎像我们诉说着画家人老心不老的心态。所以欣赏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对画面的想像与联想,可以寻求到与审美心境相重合的意象,从而唤起我们生命的本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在内心深处与作者达到共鸣。
      3.技法。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匠心经营的成果,经过不断地技法训练、提高,不断地积累素材,不断地对生活的感悟,才能绘出佳作。沈周这幅《落花诗意图》的题材选择了落花、茂盛的树木、山水、执杖老人等,景与人互相交融,相互联系,互相对比。笔墨苍劲凝练,画面清秀滋润,变化丰富,最后以浓墨点苔提神恰到好处。
      沈周到了晚年的时候,手法老练,技法吸收的广阔,并在此基础上又不断产生新的技法表现。这张画面上有他早期学王蒙的牛毛皴的影子,但是他将繁笔化为了简笔,山石勾皴数笔,略施晕染,山石轮廓结构分明,体积厚重,用笔老辣,如刀刻石一般,尽显沈周笔意。画面中的树木安排繁密得当,相互联系,姿态优美,生命力旺盛。树干采用双勾法,骨法用笔,略施皴染,树枝树干相互交错,组织得当,虚实相宜。树叶全采用点叶法,轻重缓急,疏密组织、大小穿插,画面的留白等等,给欣赏者一种舒服、安逸,毫无堵闷之感。再加上云雾缭绕的远山,画面清旷,疏远,陶冶心灵。欣赏者的不同,欣赏的角度也不同,所以面对同一副画面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沈周的这幅《落花诗意图》即使画面中略带伤感,但是如果欣赏者是位年轻人,我想他一定会感觉到逃离快节奏的生活,进入一个桃源之境,再或者他看到的可能是春天已去,一年中生命中最旺盛的夏季就要来了,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去分析《落花诗意图》还是其他艺术品,它都是画家用心经营的产物,他不是凭空出现的,他需要艺术家素材的积累,生活的体验,熟练的技法等才能表现出来,艺术作品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打动,从而产生共鸣。
      三、影响
      沈周的《落花诗意图》作为粗沈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久病初愈后的看眼前此景由感而发。它也作为沈周浅色水墨的经典作品,确乎一曲非常美妙无声诗史,传达出作者深邃的精神境象。从图像上我们就可以充分感觉解悟沈周的内心世界。再结合题诗,便更为深邃,使人对于这幅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在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会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画面中,自动屏蔽外界的干扰,整个身心沉浸其中,心态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他的这种创作形式为日后山水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画面中的青绿设色和生拙古朴的笔墨,以及他自然淳朴、不雕不饰、清雅古朴的追求,也一直影响着后代的绘画。
      参考文献
      [1]乌力吉.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2]陈旭光.艺术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段红伟.沈周画传[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4]郑奇.古代名画赏析[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
      [5]胡洪波.儒家原典与现代人生——以《论语》为中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推荐访问:浅析 落花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