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 网络文学的此在和未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1:50 点击:

      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虽然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容置疑,由于它的生产方式具有全民参与的特征,在短短十年时间里,无论是按字数还是按篇计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60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总和。自2000年以来,网络小说的出版量(总印数)每年大约以25%的速度递增,全国大部分书城、书店都设置网络小说专柜。但读者年龄却呈下降趋势,目前网络小说出版物的主要受众人群是15到25岁之间的青少年,而在线阅读的人群则相对广泛。除了书籍之外,网络原创小说还衍生出诸如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和动画等其他样式的文化产品。以上现象说明,网络写作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而文化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网络文学产生和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尽管网络文学在发展中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所形成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无法回避。可以这样说,经过十年成长的网络文学,就其品质而言,较为符合流行趋势和大众审美趣味;就其形式而言,正在走出单一格局,进入整合阶段,在消费市场的驱动下,其潜质和特性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并推动其衍生为特殊的文学现象。因此,对它的现状做一些客观分析,对它的未来发展做一些理论上的前瞻性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重要课题。
      网络文学的特征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网络文本和网络写作特征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相比较,我认为网络文学大致具备如下特征和现实意义:
      1、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如果将其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时代意义已经不是传统文学所能替代的。也就是说,我们对网络文学的独立价值应予以尊重。
      2、网络文学导致书写和阅读方式产生变革,及其全民参与的形式,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3、网络文学使作家的产生机制发生了变化。区别于传统作家的是,网络作家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对产生新的文学空间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网络文学侧重于娱乐性和休闲功能,文学的社会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力明显降低。这一点,利弊兼而有之。过度娱乐有可能消解文学的艺术审美功能,但自由精神却是文学的原始动力。
      5、网络文学展现了“写作”与“生存”的新型关系。网络作家的“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他们具有“在生存中写作”的非功利性,而传统作家则是“在写作中生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写作吃饭。
      6、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直接与读者对话,创造了新的读写关系模式。
      7、新的文学样式通过网络写作的实验正在成长。比如,在传统文学领域当中类型小说一直不够发达,而网络小说补上了这一块,使类型小说获得发展的机会,丰富了当代文学谱系。
      8、网络文学是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开端产品,它比传统文学更具可塑性、开放性和延展性。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据专家推测,如果经历了完整的环节,一部文学作品所涉及的资金流将高达十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将一家公司包装成上市公司。
      9、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作出的反应,比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作品还涉及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若干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10、网络文学是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使文学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同时也要注意网络写作标榜多元、对抗主流、疯狂复制、杂乱拼凑等问题对文学写作的耗散作用。
      11、网络文学的快餐化导致创作主体的失陷,思想深度被填平,文本结构简单、写作技法粗糙,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许多问题,也使其在艺术水准上与传统文学作品之间存在较大距离。
      12、在商业模式推动下的网络写作“兑水现象”日益严重。像早期网络作品如《悟空传》、《此间的少年》那样,既能显示网络文学特征,又十分“惜墨”的作品愈来愈少,两三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铺天盖地,如此兑水写作势必导致作者才情偏向并迅速耗损。
      十年盘点我们看到了什么
      最近,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主办,《长篇小说选刊》及17K文学网承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这个活动集中了《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十月》《中国校园文学》《作家》《中篇小说选刊》《南方文坛》《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青年文学》《大家》《山花》《西湖》等20余家文学名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以及著名文学评论家参与审读和评点网络作品,旨在增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互动,为当代中国文学刷新起点、建立支点。活动自2008年10月28日启动,2009年5月末结束,时间长达7个月。在此期间,各家期刊的文学编辑以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对网民经海选推荐上来的100部长篇小说进行认真审阅,最后阶段评委补充提名12部作品进入盘点名单,也就是说,评委们总共对112部网络长篇小说进行了审读,并撰写了110篇评论文章。可以说,这次盘点是对网络文学十年发展的一次整体性检阅,搭建了文学期刊与网络作家及网络阅读者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这次盘点将产生专家评定和网民推举的网络文学十年佳作各十部,奖励方式以精神鼓励为主,评审组将推荐优秀作者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为其申请鲁迅文学院深造的机会,主办方《长篇小说选刊》已与人民出版社取得共识,盘点结束后将出版一套网络优秀作品集成,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消息一公布,立即得到广大网友的高度认同,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对网络作家成长最有价值的鼓励方式。
      在网络文学盘点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场面:
      
      一、网络文学从作家群体到写作方式的更替非常迅猛。
      
      其速度差不多3年一个小周期,5年一个大周期,能在网络流行5年的作家和作品,即被冠以“大神”或“神作”称谓。海选过程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莫过于痞子蔡等数位网络文学早期代表人物遭到冷遇,网友们甚至否认他们网络作家的身份,认为他们的写作已经“脱离”网络。网络文学更替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代际缩短引发的写作方式的变化,早期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虽然存在观念差异,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仍然趋同,但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写手基本脱离了传统思维模式,写作方式也相应产生较大变化。
      
      二、网络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集体写作”的话语特征。
      
      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大潮下涌动的社会生活信息流瞬息万变,使传统文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困境,个人经验性书写面临尴尬,网络写作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了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
      
      三、网络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流变异常迅猛。
      
      由于网络具有低门槛、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加之读写关系的交互作用,网络平台因此成为新的文学样式发生、发展的策源地。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写作通过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迅速淘汰,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以类型小说为主干的网络作品目前大致可分为:玄幻奇幻类、架空历史类、穿越类、武侠仙侠类、都市言情类、灵异惊悚类、军事类、游戏类、竞技类和科幻类。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仅玄幻奇幻类一项就可分为东方玄幻、转世重生、魔法校园、王朝争霸、异术超能、远古神话、骇客时空、异世大陆、吸血家族等,其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
      
      四、对话有利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共生。
      
      盘点活动对网络作品的评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品的文学性,与传统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及其自身特点,以及作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职业阅读者,文学期刊编辑必然有自己的审美判断,他们的评点文章与打分,面对的不仅仅是网络作者本人,网友特别是该作品的热捧者才是真正的对话参与者,这就形成了文学工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多向交流,作者自然受益最深。尽管产生了不少摩擦,甚至出现意见碰撞,但无论是对提高网络读者的欣赏水准,还是对文学期刊编辑了解大众阅读趣味,都不无裨益。这既符合网络文化充分显示民主的特点,也符合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共生的新格局。
      网络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盘点的结果还显示出,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出现的写作人群和作品产生的方式各有其特点。
      第一个阶段:写作者与网络的平行、交叉。
      网络文学刚形成的时候,仅仅是一种写作阵地的转移,吸引了众多文学青年加入。这一批写作者大部分是从传统文学现场走过来的,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过一些作品,只是进入网络前还没有影响力。他们经过比较严格的写作训练,基本功比较扎实,对传统文学有独立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在网上颇受读者欢迎。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他们的作品主要特点是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以都市青年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总体来说,他们的作品仍然可以纳入传统文学理论的框架进行研究和批评。如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慕容雪村、江南、今何在、燕垒生、王小山等,他们凭借实力在网上声誉鹊起,然后纷纷越过屏幕,在传统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进入知名作家行列。
      这批作家目前已经基本脱离网络写作。2002年李寻欢以出版《粉墨谢场》一书的方式告别网络写作,他在《粉墨谢场》的同名自序中,反复强调这两个原因:对网络生活的厌倦和对真正文学的敬畏。更明确些,这有两个基本判断:一、网络是个工具,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玩具,我提醒自己和这个玩具保持一定距离。二、我必须承认,截至现在,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还确实处在门外观望的地方。但好在我知道这一点,并且我自认通过这些观望已经约略知道真正文学的样子。所以我希望属于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李寻欢消失,如果继续写作,也以一个新的身份新的起点来做。他认为在网上自由写作和发泄的那段日子是自己网络生活的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过了对网络痴迷的阶段。李寻欢的观点在这批写作者中很有代表性。
      第二个阶段:写作者在网络中成长。
      这批写作者的代表人物是萧鼎、当年明月、天下霸唱、酒徒、血红、唐家三少、随波逐流、知秋、玄雨,包括台湾的王文华(《蛋白质女孩》的作者)等。网络是他们成长的地方,虽然他们也看到外面的世界,但网络似乎更适合他们生存。他们的作品通过网络进入了图书市场,但在文学界的影响微乎其微,远不及第一阶段的网络作家,有一点可以证明,他们的作品在文学期刊几乎是空白。这批写作者作品的特点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对文学经典的消解。传统的文学理论已经无法准确解释他们的作品,因此造成了对话的困难。目前他们仍然是网络上最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写作者。
      这一批年轻的写作者,大部分初期的时候没有主观上的写作意识,自己读过书,有一点想法,上网以后,就开始贴一些随意性的作品。没想到大家有回应,慢慢它就觉得这个东西对他的人生有价值,就开始写作了。受到网民的追捧之后,有了互动,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对作家的产生还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像萧鼎这样的作家,写作之初主要是追求自我娱乐和消遣,因此天马行空、不拘形式,作品的个人化趋势十分突出。天下霸唱自述在写作《鬼吹灯》之前,连500字的工作报告都不会写。这批写作者上网前基本没有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过作品,虽然对传统文学有过阅读,但审美趣味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不知道朦胧诗,不了解先锋小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青年,对所谓的文学使命感没有多大兴趣。
      第三个阶段:写作者与网络共生。
      这批写作者的主体是80后,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一代人。这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网络共生,网络就是他们的家,很自然的。他们的特点是在生活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与上一代人出现了明显的断裂。由于他们和网络是同步成长的,是共生的,因此在他们心目中,网络就是主流媒体,他们很少关注传统媒体,也很少关心文学的社会价值。他们很可能不关心也不想知道中国有哪些文学期刊。从根本上说,文学不仅要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而且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联系,这一批网络写作者这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得到了发挥。但要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光靠自由精神是不够的。青春小说和新近流行的小白文,代表了他们目前的写作状况。在整体上,他们的人生态度更趋开放,但文学修养有待提高。
      网络写作群落考:以北京为例
      在网络文学发展初期,即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上海有“榕树下”网站,海南有“天涯虚拟社区”,这两大阵营会集了大批优秀的网络写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榕树下”推出了网络文学三驾马车,“天涯社区”几度掀起包装网络写手的风潮。而北京较早创办的文学网站,目前仍然活跃的只有“红袖添香”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后起的文学网站北京则有很大的比重,比如17K文学网、晋江原创文学网等,在业内影响很大。各区文化单位也陆续建立起文学艺术类网站,比如,2005年初创办的“海淀文学艺术网”围绕区文联的工作,提高了区域的综合实力。在京高校也都在自己的网站中开辟了文学社区和论坛。从总体上看,北京市仍然占据着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位置。
      由于北京出版资源占绝对优势,因此在网络作品落地出版方面,明显领先其他城市。网络文学的肇始之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即由知识出版社1999年11月推出。同一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E网情深》(自称是“中国第一部网上情爱专著”)。在2000年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网络文丛”首批两种《告别薇安》和《旧同居时代》。2001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采用BBS(电子公告牌)版式出版了网络原创作品《风中玫瑰》。紧接着,北京的民营出版商很快进入了这一领域,掀起了网络文学出版的高潮。
      北京是个人口流动量极大的城市,因此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不同层次,生活方式各异的人群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北京网络作家的身份构成相当复杂,本土作家所占比重很小,多数是移民,他们有的是毕业后以不同形式留居北京的,也有的是在校学生,更多的是“北漂”,以及居住在北京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当中有一批人,并不固定居住在北京,而是在北京和其他城市之间往返。但北京是他们从事文学写作的核心地带。因此,北京的网络写作融合了全国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呈现出多姿多彩、光怪陆离的图景。也因此,我们很难对北京的网络文学现状做出更细致、准确的描述,只能以冰山一角的方式对网络作家和网络作品做一简单概括。
      邢育森,1997年在北邮读书的时候开始上网写东西。成名作《活得像个人样》在《天涯》发表,后来在台湾改编拍摄为电视剧播映。从北邮毕业后,邢育森一直在电信行业工作,后来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与网络有关的工作。
      宁财神,各种职务都干过。1995年在北京,与朋友一起经营期货公司。赔光了最后一分钱之后,四处举债开了个小广告公司,从温饱奔赴小康。从1996年开始网络写作,在接触网络之前,和许多文学爱好者不大一样,不爱读书,不爱想象,对所有新奇古怪的事物始终抱着抗拒心理。一般就爱在家呆着看电视,其间写过一些伪朦胧诗。宁财神后来加盟“榕树下”,他的代表作品有:《网络爱情故事》《无数次亲密接触》《缘分的天空》《假装纯情》《卤煮男女》《方寸之间》《亲朋老友》等。
      宁肯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借助网络被《当代》杂志相中。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七岁的高中学生迷恋福尔摩斯、希区柯克,用可笑的侦探眼光怀疑周围的一切,秘密跟踪别人,甚至怀疑历史学教授的父亲是自己的生父,并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查,由此堕入了历史和现实的迷雾,放弃高考,走入“蒙面之城”,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蒙面之旅”。这部作品由作家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2002年的10月获得了“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参与评奖的一位评委特意提到《蒙面之城》在网上的点击率,认为这是作品获奖不可忽视的原因。《蒙面之城》开了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传统文学大奖的先河。针对这一荣誉,宁肯不无感慨地说:“一部作品通过纸质媒体问世,读者已经很少给作者写信了,而在网络上你的作品有人读,在发表他们的看法。这给作家带来极大的幸福:有一天你可能在完全无意中看到那些评论,那个时刻非常神奇。”
      在图书策划人沈浩波的大力推动下,80后的青春写手孙睿以一部反映大学生活的《草样年华》在网上网下一炮走红。这本书获得了美国绩华士图书及影视版权代理公司的青睐。
      网络文学展示了作者与生活更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在北京的网络写手群体中尤为明显,直接以“北京”冠名的网络小说也不少。现已成名的女作家徐坤早年曾在网上发表过中篇小说《北京夜未央》,人气很旺。2002年,醉鱼的《我的北京》在金庸客栈和清韵网站连载,后来转贴到天涯论坛,在网上迅速产生影响,这类具有网络特征的冷幽默小说的出现,说明网络文学已经趋于独立成型。应该说,网络文学在艺术形式上的色彩纷呈既是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前进过程中的外部要求。北京作家徐星认为,《我的北京》是一部好小说,一部真诚、毫不世故的小说,是关于居于城市中心或在边缘游走的年轻人的小说。她为我们了解这些呼吸着大城市空气的青年人,打开了一扇视角独特、观察起来不失乐趣的窗户。
      2004年,大妞的《一头大妞在北京》在天涯社区连载时创造了一周上万人回帖的历史记录,也给这一年的网络文学注入了一线生机。作者在作品的自序中写道:我几乎一直晃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很孤单,没有地位,生活在角落。这也是我的名字“幽州苔”的由来,它其实可以翻译成“北京苔藓”,陈子昂的“北京苔藓”。同时我也希望自己真的能像苔藓一样顽强,能做到“遇水则活,逢土生根”。
      由于北京具有地缘优势,有关网络文学的各种评奖、研讨和征文活动此起彼伏,这对北京本地的网络文学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网络产生以来,版权维护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北京在这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比较著名的网络维权案例发生在1999年,曾轰动一时。王蒙、刘震云、张抗抗、毕淑敏、张洁和张承志6位著名作家,为保障自身的权益集体起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公司。状告被告没有经过允许,将他们的作品制作到网站里,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1999年9月18日,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决世纪互联通讯技术公司败诉,从即日起停止侵权,向几名原告公开致歉,同时赔偿数额不等的经济损失。这是传统文学的第一次“网上事件”,虽与网络文学无直接联系,却充分证明了公认的当代著名作家已对网络产生了足够的注意。
      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文学是不是存在问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文学创作界和批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界始终有不同的意见,但总体来讲,还是持比较宽容的态度。不过,我们还是要正视网络文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网络文学发展也会受其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问题之一:要想红,找网络。
      这是一句网络间流传很广的口头禅,乍一听有些道理。这十年来的确从网络走出了不少红人。网络作为一种新传媒,也的确给了许多人登台表演的机会。但这句话一旦和网络写作联系起来,我们还是要加以分析。如果一个作者不把心思放在怎样写好作品上,而只顾琢磨如何“一鸣惊人”,挖空心思寻找捷径,那就会愈走愈偏,甚至走向极端。这几年网上流传的“身体写作”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文学表现身体、表达身体本无可厚非,但只剩下身体,或是以身体作为粗陋作品的标签,不能不说是文学的悲哀,也是对身体的玷污。
      问题之二:单纯追求阅读效果,导致血腥、恐怖作品流行。
      网络写作者在写作中大量存在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的现象,以为谁能抓住这一点,谁就能在读者那里得到响应。这几乎是互联网“平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这一现象,《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认为:“原因很简单,一是新奇,读者没有接触过;二是悬念,读者猜不到情节。如果小说都像国产电视剧就很没意思了,大家一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无法提起读者的兴趣。如果作品缺少了想象力,就难以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也就很难说是好作品了。”但问题接着就出现了。有的读者读完类似《鬼吹灯》的小说《冤鬼路》之后说,小说中有条樱花路,于是武汉、南京等地的樱花路都在读者的眼里有了灵异色彩。天涯网友“樱花恋灵”说:“南京有个中山学院,通往中山学院有条路也叫樱花路,还有个樱花小区。有天半夜,路过那条路看到‘樱花’两个字吓得我没敢往前走,调头就往家跑。”这还算好的,有些小说充斥着血腥,看了让人毛骨悚然。一味单纯追求阅读效果,想方设法夺人眼球,这个做法对提升作品的价值有害无利。
      问题之三:猎奇倾向严重,对青年读者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暗示。
      网络写作者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猎奇心理,我们不妨看看一位年轻网友发表在博客上的阅读心得:今天看了《猫灵》,很感动,觉得这个女的很奇妙,的确,在某些地方真的和我很相似,有着对灵异事件的兴趣与某些神奇的力量,虽然并不像文中的女的一样,但是,却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是从前的我,大概对这类文章笑一笑而已,但是,我却爱上这个故事,爱上这个故事充满神秘、妖媚、死亡的气氛,充满神秘的罂粟花,会流血的雕花镜子,半夜会自动发出声响的洗衣机,那红红的血水滚动着……母亲的自杀,好友的梦游……很精彩的故事,不过,似乎有一点还是挺新鲜的,有恋父情结的女生都是感情丰富的女生?大概吧,没接触过……可是,看到最后,自己也想有种冲动,真的不知道,那冰凉的刀片触碰到静脉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猫灵和主人的性生活?只是因为恨吗??
      以上这段文字应该说很具有代表性,它说明,阅读在某些时候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年轻读者。这一现象值得研究。因为网络恐怖灵异小说的核心是恐怖,其故事往往追求离奇和晦涩,人物行为怪异,完全不适合成长期中的青少年阅读。但是可悲的是,这些小说的作者本身就是低龄、涉世不深的青年人,而小说的读者绝大多数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甚至是更加年轻的在校学生,其中女读者比例远大于男读者。他们究竟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中感受这些另类的恐怖文化,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教育界、文化界人士深思……
      问题之四:存在无深度、平面化的审美缺陷。
      网络文学审美的娱乐性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无深度、平面化,追求阅读快感和阅读刺激是网络文学最主要的审美缺陷。网络写作的多种风格和多元结构,以及追求个人价值感的认同,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建个体精神的同时,容易忽略对受众的心理关怀。因此,一旦失去边界,就会因为追求娱乐性而导致创作责任的缺失,构成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制约。总体上看,网络写作者主要由都市青年组成,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的作品时尚浅显,流于形式,缺乏关注人类命运的意识,在艺术上和思想深度上还远未成熟,缺少深邃的社会意义、人生感悟和深层的文化积淀,缺少责任感与理性思考。因此,网络文学目前还难以满足更多读者深层次的审美需求。这当然和网络文学追求情绪化、随意化、即兴化的创作方式有关。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由,这为文学回到天真、本色和诚实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为滥用自由、膨胀个性、创作失范大开了方便之门。这个问题还需要网络文学研究者们给以更多的关注。
      然而,对于网络文学的浅层次、低俗化和快餐文化的特性,要客观看待,多一点宽容。网络文学本身是一种全民写作,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足为怪。我相信,每个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当然恶作剧者除外。但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个写作者的成长都只是相对自己而言。在传统文学环境中习惯生存的人,一开始对网络文学是充满了期待的,预见它的另类美景,希望它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出惊世骇俗之举。这个愿望当然是好的,但看到一点问题就马上否定它,也是不恰当的。
      
      结 语
      
      从本质上讲,“网络文学”仍然是用汉字(其中夹带的符号都有汉字的对应含义)抒情和叙事,仍然是通过阅读提供给读者审美愉悦,这说明它仍然沿袭了“传统文学”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在传播方式与写作形式上对写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否则就很难把握它的发展方向,只能对其做出简单或粗鄙的解释。总的来说,网络文学十年发展犹如一场旋风,凸显了集体经验和民间智慧,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撞击是令人欣喜的。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有可能重组中国文学的格局,使中国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并创造出新的文学空间。有人担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会影响文学的健康发展,而我认为,差异性其实是好事情,如果两者类似的话,也就失去交流和互补的意义。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文学还处在“实验期”,还远不够成熟。但从战略高度看,作为传播方式的革命,网络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的变革,都决定了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只有在这个大舞台上,才能诞生真正伟大的中国文学。因此,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路极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补与融合之后。

    推荐访问:网络文学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