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真情真性 率尔自然_人间处处有真情最后一自然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2 04:31:11 点击:

      袁枚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性灵诗派的巨擘,“诗名压倒九州人,文阵横扫千军强”(惠龄《寄祝随园先生八十寿》)。他的《小仓山房诗集》有三十七卷,又《补遗》二卷,存诗四千四百余篇。但他却极少填词,《袁枚全集》中亦无《诗余集》。他自称:“余不耐学词,嫌其必依谱而填故也。然爱人有佳作。”(《随园诗话》卷十一)又说:“余不解词曲。”《随园诗话》卷十五载:
      蒋心馀(士铨)强余观所撰曲本,且曰:“先生只算小病一场,宠赐披览。”余不得已,为览数阕。次日,心馀来问:“其中可有得意语否?”余曰:“只爱二句,云:‘任汝忒聪明,猜不出天情性。’”心馀笑曰:“先生毕竟是诗人,非曲客也。”余问何故。曰:“商宝意《闻雷》诗云:‘造物岂凭翻覆手,窥天难用揣摹心。’此我十一个字之蓝本也。”言下之意是说他只能做诗人而不能做曲(词)人,即使是欣赏词曲也是以诗歌的审美眼光来看待。这也许是袁枚的自谦之辞,但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兴趣确实在诗而不在词曲上。
      在清代,大诗人一般都喜欢作词且词作颇丰,如吴梅村、朱彝尊、厉鹗、郭�等人诗词兼治,陈子龙、顾炎武、王夫之、王士祯、王昶、龚自珍等人词作也不少,像袁枚这样只钟情于诗,词曲绝少作的情况是很少的。直到现在,袁枚所作的词保存下来的,也仅仅发现两首。
      他的第一首词收录在他的《随园诗话》(卷十一)中:
      满江红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曾记得庵门初启,婵娟出。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阁。问�娥何事不娇羞,情难�说。既�已别,还相忆;重访旧,杳无迹。说庐江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看花人采方知惜。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该词系乾隆戊辰(1784)为扬州一王姓女子所作。友人向袁枚推荐此女子可买来做妾,于是袁枚“买舟扬州,见此女子观音庵,与阿母同居,年十九,风致嫣然,任予平视,挽衣掠鬓,了无忤意。欲娶之,而以肤色稍次,故中止。及解缆,到苏州,重遣人相访,则已为江东小吏所得”。作者为自己错失丽姝懊悔痛惜不已,做此词以自慰,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爱慕和歉意。
      上片开句就沉重地表达了作者的歉意“我负卿卿”。为何?此女子或早已耳闻作者大名,对作者一见钟情,主动向作者展示了自己的娇姿和美貌,“玉手自翻红翠袖”;也任凭作者观摩把赏,“粉香听摸风前阁”。作者对这位女子少见的大方感到有点不解,诧异于她面对陌生男子“何事不娇羞”,哪知这位女子已倾心于他,欲以身相许,却羞于启齿,作者用“情难说”三字传神地表述出女子的心思。也许正因为女子异常的大方,再加上肤色稍次,作者最终没能看上,“晓风残雪”既是对当时天气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这位女子看着袁枚远去的背影深深失望和失落的心态烘托。
      下片写离开后此女子的美貌和身姿在作者脑海中挥之不去,令他难以忘怀。“既已别,还相忆”中的“既”和“还”,不仅表明了女子给作者留下了抹不去的娇美印象,还细腻地描摹出作者离开后马上就后悔的心态。等到再派人去探视时,已是人去“庵”空。“杳无迹”表明了作者是多么的惆怅和懊悔啊。听说女子为“庐江小吏公然折得”,作者用了“公然”一词,为自己再也无缘于该女子而叹惜;又用“小”字,为女子低嫁而惋惜。而“看花人采方知惜”中的“方”,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因为自己眼光太孤高、错失丽姝而深深的懊恼和无奈。最后作者在“嗟何益”的长长太惜声中伤感罢笔。
      这首词的结构非常紧密,上片和下片构成因果关系。上片写“我负卿卿”的原因,下片写“嗟何益”的懊悔结局。上片下片之间过渡自然,没有半点突兀的感觉。
      一般说来诗词有别,“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多比兴,诗尚能敷畅而词尤贵蕴藉”(《缪钺说词•论词》)。词最擅长以婉约含蓄的语言表现幽微要眇的感情。但袁枚的这首词却写得情感直露,少有含蓄。这首词上片写他索颜买妾,下片写他对风尘女子的追思,这恐怕也算得上是个人隐私,但他不加以掩饰,以白描手法直述其事。
      袁枚论诗强调真情,“意所欲到笔注之”、“归诸自然出淋漓”(蒋士铨《读随园诗题辞》),他往往用极平易的言语传达出最真挚的感情,“真”与“俗”是袁枚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以这一艺术标准来看待词的,他曾说:“吾乡有贩鬻者,不甚识字,而强学词曲,哭母云:‘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语虽俚,闻者动色。”(《随园诗话》卷八)他这首词中的“我负卿卿”、“何事不娇羞,情难说”、“看花人采方知惜”、“笑平生双眼太孤高”,没有半点藻饰雕琢,看起来甚至有点俗气,但恰是这样的平常之语,才能传达出真实的俗情俗事。也正因为他的真诚和直率,这首本来“格调不高”的词却闪烁着特有的艺术魅力。
      袁枚的第二首词见于中华博物网收藏的袁枚的一件书法作品上。这首词的发现,十分珍贵。据王英志先生考证,这首词格律甚是眼生,核之万树《词律》,并未发现此调式,疑为袁枚自度曲,盖不耐“依谱而填”乎?(见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词无题,内容如下:
      朝云白,暮云红,红云白云同不同?观人观我,变化无穷,都入先生眼界中。海阔更天空。江之北,淮之东,廿年游宦等飘蓬。浮云富贵,洗心胸。音容想象大罗宫,万里御长风。
      小词敬题俊民学兄属 钱塘袁枚
      词上片以“云”形象比喻变幻莫测的世间时事,以互文的手法道出世态炎凉,人生难测,直如随风飘荡的云彩,朝红暮白各不同,很富有哲理性。接着写俊民人生阅历深,见识广,人世万象全收眼底,故能于这喧嚣纷乱的尘世中看出人生的真谛,胸中早已为自己的未来营就了广阔的新天地,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敬佩。
      下片以“江之北,淮之东,廿年游宦等飘蓬”概述了俊民于江淮地区二十来年宦途无定,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如浮萍飞蓬,怀才不遇而历尽坎坷艰辛,最终在宦海浮沉中看破了红尘,掉头开始自由自在的新生活。“浮云富贵”,即“富贵于我如浮云”之意,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名句,语本《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罗宫”,为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酉阳杂俎》卷二:“道列三界诸天,数与释氏同,但名别耳。三界外曰四人境……四人天外曰三清,大赤、禹余、清微也。三清上曰大罗,又有九天波利等九名。”道教认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层为大罗天。作者把辞官隐居形象地比作住进了“大罗宫”,以此暗喻宦途乃“尘网”、“牢笼”,俊民现得以脱身苦海,从而进入自由之境,作庄子式的逍遥游矣。
      十分明显,袁枚此词借题赠俊民之机,表达自己鄙薄仕途,隐居泉林,做自由人的思想。
      袁枚的这首词可能因为是给学兄的题赠,比前一首词做得雅些。似乎化用了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意境,又用到《庄子》、《论语》、杜诗及道教典籍中的典故,但由于所用之典都是通常所见,再加上化用得好,“人习而不察,譬如盐在水中,食者但知盐味,不见有盐也”(《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同深馥典雅的文人词自是不同。这首词用轻松笔调,以调侃的方式讽刺了宦海仕途,赞美了惬意自在的隐逸生活,甚至在不经意中露出点“油滑”之气,显得有点玩世不恭。
      主题与这两首词最为接近的,是他四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自嘲》诗:
      小眠斋里苦吟身,才过中年老亦新。偶恋云山忘故土,竟同猿鸟结好邻。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自笑匡时好才调,被天强派作诗人。(《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六)
      这是很真实的自我写照,表现出对“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的生活心满意足,怡然自乐。他自信自己不乏吏才(“好才调”),但做官要受到制约,于是辞官不做,留连山水,结邻猿鹤,偃仰啸歌,尽享人伦天然之乐。他说俊民辞官后“海阔更天空”,“万里御长风”,分明是借誉扬他人之话表明自己致仕后“才过中年老亦新”的得意。
      袁枚这两首词的风格同乾、嘉盛行词风不同。当时占词坛主导地位的是厉鹗主盟的浙西词派,“雍正、乾隆年间,词学奉樊榭为赤帜”(谢章梃《赌棋山庄词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朱彝尊认为“词以雅为尚”(《词综发凡》),“绮而不伤雕绘,艳而不伤醇雅”(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主张扫荡艳词俗语,推崇醇雅清正之词。厉鹗发展了朱彝尊的“醇雅”说,向往“远而文,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骋雅人之能事”的“清空”境界(《群雅词集序》),但因生活狭窄和词境单一,厉鹗之词已显真气少存、意旨浅薄之弊。厉鹗以后浙西词派后学过分追求清空要眇,思想寄托很空乏,枯瘠琐碎,更加速了浙派的衰落。袁枚实际上对浙西词派已很反感,主张以“尖新”之词对抗浙西词派的醇雅清空之词,在《随园诗话》(卷九)中他就充分肯定了“词曲尖巧,人多轻之”的李渔――李渔作词不被浙西词风所牢笼,爱好俗词,喜作艳词。袁枚所标举的也正是这些尖新之词,如他在《随园诗话》(卷十一)中推崇他的老友何献葵之子的词:
      ……(其)《春雨》云:“帘外轻寒傍晓多,试问鹦哥:春色如何?为言昨夜雨婆娑。红了庭柯,绿了檐萝。流水茫茫卷逝波,春事蹉跎,花事蹉跎。寻芳休待楚云过,放下香螺,披上烟�蓑。”……�《无题》云:“遮遮掩掩,心下难抛秋一点。微露鞋尖,妾隔珠帘郎轿帘。帘垂人远,只道西风吹不卷。风更风流,不卷帘儿誓不休。”记黄仲则有《禽言》断句云:“谁是哥哥?莫唤生疏客。”尖新至此,令人欲笑。
      可惜袁枚很少作词,在乾嘉词坛上的影响不大,否则有性不耐沉寂的袁枚的参与,沉寂的乾嘉词坛又该增添如何一番热闹的景象?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文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真性 真情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