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校本教研,我们应该着重研究什么】校本教研研究工作总结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48:54 点击:

      陈少峰 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校长,自治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曾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数学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有多篇论文先后在《宁夏教科研》上发表,主持2009年“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工作。
      马庆荣 河北省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曾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创新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秦皇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著有《教育管理变革新思考》,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十多篇。
      黄亮升 广西河池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在教育管理方面,他以成功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前瞻性思考,创新性求索,在多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建立了多元成才渠道,构建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本刊编辑:通常讲,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解决问题的教研。校本教研需要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也很宽泛,这让一些校长和教师们感到茫然,其中存在着研究重点的问题。那么,校本教研应着重研究什么呢?
      陈少峰:我认为,校本教研应着重研究教师成长。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同样,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在教师。在拥有同理念、同教材、差别不大的学生群体的前提下,只有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准、教学艺术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黄亮升:我认为,每所学校校本教研研究的重点都有所不同,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说,校本教研是欠发达地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的理性选择是欠发达地区学校缩小与发达地区学校距离的唯一途径。鉴于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概念,科学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尊重校本教研主体,即教师的职业特点、从业发展情况等,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机制,从而实现以校本教研带动学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马庆荣:我们认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该是学校真实的教学改革,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我校在开展高效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围绕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刊编辑:那么,校本教研在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时,有哪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难题呢?
      黄亮升:我认为,应从校本教研概念的正确理解出发,纵横分析学校内部的具体情况,对校本教研的重点作出理性选择。对此,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校本教研的涵盖。很多论著都基于单个学科而提出校本教研的要求,实际上,校本教研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更大范围应该是学校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大教育、大课程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校本教研仅仅限制于教学领域,学校就会失去德育这只脚,造成跛脚走路的现象。
      二是校本教研的重心和落脚点。校本教研是尊重实践、从实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不能与教育科学研究相提并论,这是与以往所倡导的科研有不同的内在要求。如果把校本教研的重心和落脚点拔高,就违背了校本教研的定位——直用性和微观性,有可能造成校本教研“穿新鞋,走老路”,无功而返。
      三是进行校本教研之人的因素差异。为了宣传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很多先进发达地区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这是否考虑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差异性,以及教师从业过程中有些不可抗拒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呢?如果不假思索地“一刀切”,校本教研可能是“一句美丽的空话”。
      只有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才能作出的理性选择。
      同时,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基于此,作为学校层面,可通过研究教师群体和个体类型的差异与性质,参照叶澜、白益民等著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弄清教师个体或群体的走向,为进行校本教研的人的因素提供选择依据。诚如《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所言,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发展性质、四个发展方向和六种发展可能。据此,我们再结合学校现时教师情况,大致分出如下教师群体。
      一类群体——“正向-高强”教师群体。因为他们属于上升型教师,学校应该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赋予其高度的权益,要求其校本教研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使他们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领头羊和榜样,从而拉动其他教师的“内需”。
      二类群体——“中性-次强”教师群体。他们属于高平缓型教师,其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比较强,如果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加强自我发展意识,他们也会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主力军。这样,校本教研就可全面铺开。
      三类群体——“中性-次弱”教师群体。他们属于低平缓型教师,如果校本教研已形成“大气候”,学校又给他们以帮助和支持,这类教师的相当一部分人将会上升到二类群体,有些甚至到一类群体。
      四类群体——“负向-氐弱”教师群体。此类群体又分为“前高后低”型和“前低后低”型教师。前者还有发展的时空,虽然不大,但也可挽救,他们仍然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绝不可抛弃。后者似不可救药,但学校也应给予帮助和人文关怀,让他们参加一般性校本教研活动,使他们得到一定的提高。
      基于上述教师类型群体的差异与性质,我们需要把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根植于一类群体,继而过渡至二类,再带动三类,从而触动和促进四类,使整体参与。这样,校本教研才能有序、有效地实施和落实。
      第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为校本教研的最佳时段提供选择依据。一般而言,人的职业生涯不可能一帆刚顷,期间有高峰、有低谷,也有激情或泄气的时候。如叶澜教授等提出的职业周期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教师生涯中实施校本教研的最佳时段——人职后的第一、二阶段为我们提供了选择依据,尽可能地避免了职业泄劲和职业退出阶段才呼唤校本教研。同时,在教师职业受挫和稳定停滞阶段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校本教研贯穿于其职业生涯的始终。   第三,适时抓住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整合人力与资源,深化校本教研。所谓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s),就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事件或问题;所谓关键人物(critical persons),就是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教师(包括领导或专家)。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使校本教研开花结果。按照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我们应把握各个阶段的特征和要求,挖出典型问题,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把校本教研不断推向成功的彼岸。
      陈少峰:我认为,要实现上面所说的那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校本教研应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成长。校本教研强调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教研包含三方面的涵义:第一,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校本教研所注重的教师成长,应基于以上三点来逐步深化。
      其次,校本教研应注重研究教师成长的方式多样化。在校本教研中,由于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与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校本教研的成败,及其成果能否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因此,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开展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研究水平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最后,校本教研应注重研究教师成长的过程常态化。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成长除了开展教学研讨外还在于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促进教师的成长是一切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而校本研修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
      马庆荣: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是从2011届高一年级开始的。我们构建高效课堂遇到的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教师们感受到高效课堂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改革冲动。
      遇到的第二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师们在初步了解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搞清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操作模式、文化内涵、评价标准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遇到的第三个急需解决问题是,如何解决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使高效课堂能够顺利实施。
      我想,只要我们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那校本教研一定会步入快速前进的轨道上来。
      本刊编辑:贵校在您认为的应着重研究的领域开展了哪些研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呢?
      黄亮升:这几年,校本教研的理性选择让我们尝到了一些实质性的甜头,也缩小了与发达地区高中学校的距离,每年高考我校均稳居广西前几位。这主要得益于校本教研的两大工程,即“提高普通班竞争力工程”和“青蓝工程”。
      “提高普通班竞争力工程”是全方位着力提升普通班的素质,涉及全校2/3的班级、学生和教师,由校长带领教学领导小组成员、普通班全体教师和学生以及部分家长共同实施,从德育人手,以教学为抓手,以各种各样的互动方式为推手,开展各种类型的感恩教育活动、交心谈心活动、样板活动等,使得全校在各方面形成良好的局面。
      “青蓝工程”是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我们从青年教师的入职校本培训、入职初期业务指导、入职一年总结与反思、个人人生规划等方面,都做了一一指导,并给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压担子,即在学期内必须代表学校或者河池市参加赛课并获奖;同时,还让他们担任重点班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使他们能尽早地接触和感触到学校教育“制高点”。4年间,学校总共有11位教师获得市、省级赛课一等奖,2位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还有1位教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学校青年教师的论文质量和档次、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均优于中、老年教师。
      由此可见,校本教研是我们缩小与发达地区距离的唯一途径,是欠发达地区学校教育质量腾飞的翅膀。当然,校本教研的成功实施或者开花结果需要一个漫长抑或是痛苦的过程,唯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省与矫正来逐步实现和提高。
      马庆荣:我校是在2011年5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后开始谋划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这次会议重点提出要“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学习我们感到,高效课堂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校毅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力图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重分不重能、重知识不重实践的弊端。
      我校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从感受高效课堂到感悟高效课堂再到实践高效课堂,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在坚实的校本教研基础上全面展开并深入推进。
      首先,开展高效课堂观摩学习,感受高效课堂魅力。
      2011年11月,我校选派高一年级9位备课组长,由我和主管校长及教务主任带队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学习观摩,现场聆听课改专家的专题报告。当看到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时,教师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回来后我们趁热打铁,马上组织校本研讨活动。首先,让备课组长在教研组内谈学习体会,介绍高效课堂,与学科教师共同分享学习观摩收获;然后,组织学科教师观摩高效课堂视频,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与操作模式;接下来,主管校长结合高效课堂的观摩学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以上活动使学科教师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策略,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改革冲动。这标志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正式启动。
      其次,开展高效课堂校本课例研讨,感悟高效课堂精髓。
      我们先组织高一年级九位备课组长率先开展高效课堂研究课,从操作层面上研究高效课堂,感悟高效课堂的精髓。之后又陆续组织开展了50多节研究课、观摩课,每节课后都进行充分的评课、议课,扎实做好多视角的专业分析,从理念与行为层面人手深入剖析落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找出努力的方向。这些课例研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将学校的改革意图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内心。随后各学科教师相继主动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标志着高效课堂在我校高一年级已全面展开。   再次,抓重点环节突破,深入实践高效课堂。
      一是创新导学案编制。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它既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又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路标。我校从学情、师情出发确定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历经3个月尝试解决了编制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案“模版”。此外,学校还规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制定了导学案发放制度。
      二是规范课堂展示。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个重要环节,组织不好就可能会出现“不充分”或“失控”问题。我校通过“两步走”规范课堂展示:第一步,明确课堂展示的重点环节——讨论交流、展示成果、点评质疑、总结提升,让师生对课堂展示的具体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有效地解决了课堂展示不充分或失控的问题。
      三是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团队研讨导学案的重要方式。首先,学校强化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备课模式;其次,强调备课内容由“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如何指导学生学”,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动而有序。
      四是建设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实体,直接影响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我校以6到8人一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便于组内结对互学。组建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同时,还要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保证组与组之间公平的竞争;小组长要选择有热心、有责任感,组织能力较强的人来担任。学校还不断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有效地激发了小组的凝聚力。
      五是构建合理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机制。课堂学习评价机制对保持高效学习的持续动力至关重要。我校课堂学习评价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评分细则、晋级规则、晋级表。我们每天依据评分细则评价学生及小组,每周按照晋级规则晋级,周日班会课在晋级表上展示表彰。评价时,从各组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总体考察,注重小组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
      学校还结合课例研讨,针对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开展了四次经验交流活动,对突破以上五个重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校本教研强有力的支撑下,我校的教育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高效课堂理念渐渐深入师生内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是课堂呈现生机与活力。由于学生被解放了,现在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笑声与掌声多了,因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也多了……过去那种沉闷的课堂消失了。
      二是学生整个生命在成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成长的愿望更强了;学生敢说了、会说了,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
      三是教师专业素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得以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个参与改革的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这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了。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校本教研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加油站,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陈少峰:我校校本教研注重教师的成长,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我们一开始就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依靠学校的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最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学科组织教师参与集体听课、评课、经验交流及问题讨论,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逐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是教研行为制度化。我校校本教研由研训室负责安排,具体活动由各学科部在每周星期三上午为文综、理综、计算机及音体美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日,以及每周星期四下午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活动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同时,学校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
      二是教研内容丰富化。开展系列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更加系统地研究教学,因此,我校每学期由学校指定骨干教师先上“示范课”,同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课后,授课教师先进行说课,然后由一名教师开始主评,随后同学科的其他教师开始评课;每个学科部每学期选5位骨干教师上好“同课异构的研讨课”;3年教龄以上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好一节以同级同学科为单位的“互听课”;3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上好一节以同级同学科为单位的“新教师汇报课”。我们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评课不少于15节,学科组长、学科部主任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
      三是教研形式多样化。为增进学校对教师教学的全面了解,激励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探索同伴互助,新老互促的途径和方法,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学年学校都组织“优质课”评比、“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等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四是教学研究专题化。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学校要求各学科部围绕教师发展确定学科研究小专题,通过开展小专题研究,把大课题的研究逐步分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浓化了校本教研氛围;另一方面,化整为零地开展课题研究,既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又使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校着重强调教师的学习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职业需求,一种生活方式。发展速度快、观念更新快、知识更替快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近几年知识信息化更是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善学习,固守现有知识,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要说创新超越了。我校在最显著的位置用文字提示教师要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教学,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以实现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我们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创造了普通高级中学出现宁夏高考文科状元、教育教学质量连续6年不断攀升的好成绩,实现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 罗登廉)

    推荐访问:校本 我们应该 教研 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