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亲历者 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4 04:50:41 点击:

      许景澄,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他是中国早期重要的外交官员之一,堪与郭嵩焘、李凤苞、曾纪泽齐名。他也是中国早期少有的通晓近代海军发展状况和技术细节的官员。许景澄是如何与中国近代海军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早年生涯,改弦更张
      1845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许景澄出生在古朴柔美、文气十足的浙江嘉兴。由于有些家底,幼年时的许景澄受到了系统的儒家正统教育。虽然当时中国的国门已被坚船利炮打开,但是对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而言,除了市场上洋货多了、家庭式的作坊少了之外,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国家依旧以鸦片战争之前的体制继续运作着。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主流意见认为那只是一场意外。失败原因要归结于前线作战不力的“奸佞小人”,而这个国家的现行制度依旧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包括曾国藩、李鸿章、郭嵩焘等这些日后叱咤风云的洋务人物在内的、代表着中国当时“精英阶层”的士子集团,依旧遵循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应考求官之路。幼年时期的许景澄自然也不可能免俗。开蒙读书的许景澄当时的惟一选择只能是私塾。若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从1861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许景澄的发展之路也许就会是这个样子:“许景澄,字竹筠,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年生人,某年中进士,某年任何职,某年退休,某年殁”。但是历史的发展终究没有让许景澄走上这条平淡而又安稳的人生路。
      私塾虽没有授以许景澄开明的思想,却练就了他扎实的应试功底。同治七年(1868年),许景澄考中了进士,因成绩优秀进入了翰林院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史上诸多文臣名相的成功之路都是从翰林院小抄写员干起的,因此这条道路对于立志为国家建功立业、为自己求得荣华富贵的新晋年轻官员而言,无疑是一条前景十分光明的道路。
      说实话,笔者对翰林编修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这些人平日里除了关起门来抄抄写写之外,另一条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国家政策发表议论,以及对贪官污吏进行弹劾。他们和都察院十三道御史们一起组成了封建王朝中王权和相权之间的一支重要制衡力量,也就是所谓的“言官集团”。但是言官们常常好空谈而轻实干,在“风闻言事、言者无罪”的大政策保护伞下往往肆意妄言,随意攻讦,以致由捕风捉影、天马行空的捏造而引发的冤案屡屡发生。更有甚者,“言官集团”竟成了朝中党争的帮凶和打手,原本该有的监察功能被玷污得面目全非。而文武百官的大部分精力都耗在了无休止的扯皮之中,没有多少人安心做事,以致为官者皆随遇而安以求自保太平,国家前进的动力荡然无存。
      好在许景澄最终并未成为一名真正的以“骂人”为己任的御史。少年时期因为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战乱,目睹了国家的内忧外患,许景澄由过去专攻科举需要的骈俪文章,转而专治时政利弊得失的经世之学。翰林院毕业后不久,他就外放出京成了地方官,并于1875年担任了四川、顺天等地乡试的主考官,为国选材。而其人生的真正转折点起于1880年……
      驻外公使,初涉海军
      在晚清,驻外公使这一职务在许多大员们的眼里被视作官场畏途,虽然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大清都是战败者,但是相当大一部分人依然无法放下“泱泱上邦万国来朝”的天朝大国的架子,对去西方诸国当使臣的行视作为不去事人偏去事鬼的汉奸行为。1875年,当中国第一位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时,有人议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舆论汹汹之议,再加上李鸿藻刻意安排在郭嵩焘身边专门挑刺的刘锡鸿的“小报告”(刘锡鸿攻击郭嵩焘“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并扬言“此京师所同指目为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云云),被西方誉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的郭嵩焘最终在1876年托病回国。在回籍之时甚至因为乘坐西式小火轮而遭到湖南老乡们的合力痛批。省城长沙大骂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贴在大街之上抬眼可见,尽管此时郭嵩焘钦差使臣的官衔暂未解除,但自巡抚以下的地方官员都“傲不为礼”。
      有了郭嵩焘这一前车之鉴,后任的驻外公使们个个心惊胆战,生怕这一要命的差事会毁掉自己的锦绣前程,甚至宁可辞官也不愿接受驻西公使的任命,以至于勉强愿意去西方出使的官员如曾纪泽、李凤苞等不得不身兼数国公使之职(曾纪泽兼英、法两国公使,李凤苞兼德、意、奥匈、荷等国公使),驻外公使当真是苦命差事。
      但是和驻西方公使截然不同,驻日公使却十分受官员们的欢迎,因为当时日本国力尚不能与中国抗衡,驻日公使依旧可以摆出一副天朝大国使者的架子,把日本人当“臣民”看待。许景澄在1880年接到的第一份驻外公使的任命就是驻日公使,可是这份外人看来十足的美差许景澄却并没有赴任。原因很简单,此时的许景澄正披麻戴孝,为其亡母丁忧守制,以致于和第一次外交机会失之交臂。
      待守制期满出关后的1884年,许景澄接到另外一份驻外公使的任命。这次是接替任期将满的李凤苞担任驻法、德、奥匈、荷四国公使,美差没了,苦差来了。
      1884年是一个多事之秋,中国和法国因为越南问题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在一般人看来,摆在许景澄前面的道路无疑是一条荆棘之路。不仅如此,只因李凤苞并非正统科举出身,受到攻讦排挤,他此前在德国订购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和穹甲巡洋舰“济远”遭到言官弹劾:说他所订军舰质量窳劣,甚至从“数百万巨款一人开支,难保无收受花红等弊”开始推测,发展到参奏其“购买铁甲船二只,价三百万两,以二成折扣,侵吞六十万金以肥己囊。又闻包修船屋糜费巨款数十万两,将来船之好坏不可知,而该员已盈箱充橐”者有之;说他在购买“定远”等三舰时,与洋员翻译金楷理朋比为奸,侵蚀至百万上下者亦有之。许景澄到任伊始,总理衙门就来电,用命题作文的方式要求其查看三艘军舰有无质量问题。
      在亲赴伏尔铿船厂查看了三艘军舰后,许景澄在给总理衙门章京钱应溥、袁昶的私信中,透露了“济远”舰的缺点,但这仅仅是针对“济远”舰设计上的缺陷,并未对“济远”本身的建造质量有所指责。次年8月,使馆参赞王霓写信给袁昶,更详细介绍了“定远”、“镇远”、“济远”三舰的接收情况及改装前的毛病。此信在京师广为流传。由于传播期间失真,问题被说得愈加严重,以致太仆寺少卿延茂据此参了李凤苞一本,称“‘定远’一船质坚而价廉,‘镇远’一船质稍次而价稍涨,至‘济远’一船质极坏而价极昂”,又说此事“自海上宣传,直抵都下,人人骇异,咸谓苟非李凤苞勾串洋人侵蚀肥己,必不至船质与船价颠倒悬殊至于此极。数日以来,人言啧啧,岂尽无因?”就是这份弹章,最终葬送了李凤苞的前程。此时已经交卸公使职务回国、正在李鸿章幕中协助办理北洋军务和天津水师学堂有关事务的李凤苞,在千夫所指的气氛中,终于被革去职衔,黯然回籍,于两年后含冤而逝。   在“济远”舰抵达大沽后,李鸿章亲赴大沽口验收军舰,他写信告诉醇亲王奕譞:“王霓等所指各弊未尽确实。”
      在这场名为针对李凤苞个人,实则针对他背后的李鸿章,收敲山震虎之效的“购舰风波”中,许景澄并未身处风口浪尖,而国内的御史们如何就三艘在德国建造的中国军舰围攻李凤苞,和许景澄也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这却是正统科举出身的许景澄第一次接触到近代蒸汽军舰这种近代工业化集大成的结晶,并逐步接近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名垂青史的《外国师船图表》
      在接手德造军舰接收和回航事宜后,许景澄不可救药地迷上了军舰和近代海军。时值中法新约墨迹初干,第二次海防大筹议议定,向英、德两国订购四艘巡洋舰,英国和德国各分两艘订单,原本拟按照“济远”舰的式样建造,但是心高气傲的穹甲巡洋舰创始者——英国人,无法接受按照德国人的图纸依样画瓢。英国通过驻英公使曾纪泽向朝廷就“济远”的设计提出异议,并提出了由阿姆斯特朗著名舰艇设计大师威廉·W·怀特的英式穹甲巡洋舰设计方案,意图独揽四艘军舰的全部订单;荣誉感极强的德国人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地在“济远”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由伏尔铿厂设计师鲁道夫·哈克操刀设计了一型装甲巡洋舰方案以资抗衡,而这型巡洋舰方案的支持者和传声筒正是许景澄。双方就到底采用穹甲巡洋舰还是装甲巡洋舰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曾纪泽和许景澄各自依托怀特和哈克的技术支持,引用了大量极为专业的海军技术名词,双方打回国内的电报汇总起来简直可以编成穹甲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启蒙读物。原本还想就购舰事宜挑挑刺的总理衙门的大人们,直接被这些云里雾里的技术名词整得晕头转向,于是便一脚皮球踢给李鸿章,让他定夺。李鸿章顺水推舟,以“海军甫设,不妨并存其式,他日驶行日久,利病自见,再专择其一推广仿造”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由鲁道夫·哈克提出的、许景澄支持的装甲巡洋舰方案最终在伏尔铿船厂化身成为装甲巡洋舰“经远”和“来远”。
      身为这两条军舰的支持者,许景澄以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军舰的建造中。当“经远”和“来远”最终建成后,被北洋海军顺利接收,卓越而准时完成了中国人此次订货的德国人争相庆贺,许景澄功不可没。
      送走这两条自己一手促成缔造的装甲巡洋舰后,许景澄开始在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公使事务中抽出时间,潜心研究欧洲列强各国的海军实力,将各国海军大到铁甲舰、小到鱼雷艇的各型军舰资料汇总成册,自编自印了《外国师船图表》一书。这本书资料翔实、议论精辟,是近代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世界性的海军年鉴,在中国兵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外国师船图表》与1886年创刊、最为权威的世界性海军年鉴《布拉西海军年鉴》同一时期出现,比1898年创刊的《简氏战舰年鉴》要早十多年。
      《外国师船图表》不仅仅是一本海军军舰年鉴,还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列强海军发展史的概述,对国际大势懵懂无知的国人而言,此书是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不可多得的通俗读物。这部年鉴分别用法语、德语和俄语三种语言印制,以表格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军舰的长、宽、吃水、吨位、马力、航速、装甲最厚处、火力、建造年月等数据(部分内容详见下表)。
      如此年鉴式的记载,若非众多带有中国文言特色的技术名词,以及对外国船只的音译之法,一般人很难将这种行文方式,与一个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成长和官场熏陶的封建官僚联系在一起。初次接触《外国师船图表》,笔者有感于其通俗详实和对当时列强海军实力精辟独到的论述,仿佛超越了时空,亲身触碰到了一个真实、实干、敬业的许景澄。

    推荐访问:海军 中国近代 发展 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