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高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策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6 11:35:15 点击:

    兰溪三中现有班级40个,近70%为农村、乡镇学生,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相对较弱,课程基础、活动基地、活动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基本上从零起步,原先的德育团队活动基地不足以补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需求,学校十分重视新课程改革工作,积极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人手,探索实施的模式,稳步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现就我校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策略的探索作一点不成熟的介绍。

    一、活动基地建设的策略:校园社区化、社区共建化、基地长期化、合作临时化

    活动基地的建设其实就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原有的德育工作基地,另一方面是开发创建新的活动基地。活动基地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活动内容的设置、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效果,没有活动基地就无从谈综合活动了。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采用了以下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校园社区化策略

    校园社区化策略就是将校园也纳入社区的范畴,同学教师就是我们要服务的对象。我们学校有近2500名师生,校园内集学习、生活、运动、食堂、超市、医务于一体,完全具有了社区的特征和要素。这样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实践基地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从身边做起,并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更容易实现课程目标,也有助于校园文明建设。

    (二)社区共建化策略

    我校与周边三个社区毗邻,社区就如我校的外延校区,我校早就认识到学校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十多年前我们就与当时的居委会结对文明共建,后来成立社区,我们又与这三个社区结对共建,社区成了我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主阵地,我们觉得校园周边的社区距离近、可缩短活动时间,人员熟悉、对活动的可控性强等优点,能实现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正常化。我校现在每年都由高一各班团支书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书,每2周开展一次活动。

    (三)基地长期化策略

    原先我们建立的德育活动基地也是我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阵地,革命烈士纪念馆、杨东海纪念馆、李渔的介子园、诸葛八卦村、市法院少年庭等都是我们长期建设的社会实践基地。

    (四)合作临时化策略

    对于学工、学农的实践活动我们根据活动的内容与人数规模临时联系确定。我们多次的暑期实践活动都是与单位联办的,与水利局、芝堰水库管理站、灵洞水泥厂、浙能电厂、市司法局、浙江省少管所、万胜达有限公司等都有过不错的合作。合作临时化策略主要是选择比较灵活、内容比较丰富、可根据实践内容来确定联系的单位,而不用在内容设置时受基地的制约,而出现活动项目的重复性。

    二、活动内容的设置策略:平民化,多样化;我实践,我作主

    在没有实施新课改之前,学校团队活动中也有社会实践活动,但那时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意义上是学生干部的实践活动,是艺术、体育特长生的实践活动,是少部分优秀生的荣誉活动,在内容上也多是与文体特长相关,一般的学生没有参加的机会,也不敢去参加,所以社会实践活动成了学生眼中的贵族活动。而新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活动可参与,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有所收获,这就要我们改变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参与条件、活动内容等,重新面对、选择、参与、推动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设置上我们采取了平民化、多样化、我实践、我作主的平民主体策略。

    (一)平民策略体现在内容设置上

    通过内容的多样化实现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想要且有兴趣、有能力去完成的活动项目,使实践活动不再仅为少数同学服务,改变以往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特长的贵族化做法。

    社会实践内容设置分为校园实践、社会体验、社会考察三大类型共三十个项目(包括: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管理、生活、经济、策划、传媒等众多领域),社区服务内容设置分为社区文明共建活动和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两大类型,共六个项目。

    (二)主体性策略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实践活动是我实践、我作主

    从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的策划、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实施都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自然实践活动也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不再是为老师去实践、为父母去实践,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性、主体参与性和责任感。本来按新课改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学分是6分,每学年安排一周活动时间,高一年级由于全员参加了军训活动已可计2学分,但学生们对实践活动选择却仍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选择的项目多种多样,充分说明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主体性,这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学生基础。

    三、活动实施的策略:主统内实,副散外活

    我们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意向表的统计发现,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选择相对分散,每项活动的人数相差较大,相应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各不相同。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保证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流于形式,保证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走出校门参加一定量的活动,成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结合”策略

    引导学生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三结合策略,做到主选内容与副选内容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集中统一与分散小组相结合,实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活动时间、活动对象的多样化。

    (二)“主统内实”策略

    “主”是指主选内容,如高一的军训、社区文明共建、高二的值周管理工作、高三的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目;“统”是指组织形式上的统一,由学校统一进行安排;“内”是指校内或学校周边的社区,由于受人数、内容的限制,主选内容我们安排在校内完成;“实”是指活动的效果,要扎实,有实效。实施这一策略后,我们发现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主选内容可扎实有效地推进,且能确保活动的安全性,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副散外活”策略

    “副”是指副选内容,社会挂职锻炼、社会考察、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散”是指分散活动,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外”是指校外基地活动;“活”是指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都比较灵活。通过分散的形式解决了实践基地规模往往不足以承担大规模的实践活动的局限性,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实践活动的全员性得以很好地实现。只是分散活动中对活动过程的监控较为困难,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同时活动的安全管理也显得更为重要,这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四、学分认定与评价策略:重过程,见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因而我们在学分认定与评价中采取了重过程、见成长的策略。

    (一)学分认定的“重过程”策略

    主要通过对学生活动记录表的审定,活动文字及图片记录的检查,学生自身活动过程体验报告,小组成员、教师、实践活动基地接待人员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与鉴定来认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正因为我们的学分认定不重活动的成果,学生不会因对实践活动结果的好坏心存顾虑,而不敢尝试新的活动项目,只要主动参与、认真活动、积极体验,就一定会修满足够的学分。这一学分认定策略的实施使一部分学生从原先的想拿学分为目的变为尝试新的活动领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二)综合实践评价的“见成长”策略

    学分的认定是最基本的评价,表明学生已经选修并修得学分了,但对活动更细致、更富有发展性的评价是完全不够的,因而我们还采取了见成长的评价策略。这一策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显性的成长,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相关比赛中获奖等;另一种是隐性的成长,学生在实践中内心获得丰富的体验,能力得到提高,与自己相比有明显的进步。这种成长体现在对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上,体现在小组成员对他的评价上。这一策略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同时,认真地反思总结,以获得内心世界的成长与收获,这有利于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载体。

    五、活动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保障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最让学校担心的问题,可以说安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进。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从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安全组织、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等级评估、安全小结与反思等方面进行管理与保障。

    (一)安全教育策略

    人人承诺签名。凡参加活动的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后都要在活动安全承诺书上签名,承诺在活动中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保证活动安全。虽然承诺签名不代表安全,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也会互相提醒安全问题,这也使活动中严格的安全管理得到认可和执行。

    (二)安全制度策略

    安全制度指导活动行为的开展。安全制度根据活动行为来制定,比如关于行的安全制度就有步行的安全要求、骑自行车的安全要求、乘公共汽车的安全要求、乘渡船的安全要求。我们力求安全制度不再是原则性的要求,而要细化、具体化,对活动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三)安全组织策略

    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组织分为校级、年级组(科室)、班级、活动小组四级,一层对一层管理,一层对一层负责,一层与一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这一策略使安全组织健全的同时又不成为虚设,每一层都能监管到位。

    (四)安全应急预案策略

    高效率。高效率指的是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上的简单明了,相关的安全人员都能明了于心;二是操作上的可行性,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人力、物力应对安全事件;三是指效果好,能将安全事件的损失、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

    (五)活动安全等级评估策略

    活动安全等级评估是我们对安全管理的一种尝试,虽然还不成熟也没有标准可以参照,还是一种人为的很粗略的评估,但却可以给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作一预警,可指出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需注意的事项,对存在危险的活动我们可以及时制止。

    (六)安全小结与反思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才刚开始,而且活动内容也不是固定的,会随着课程的实施与开发不断地丰富,自然活动安全管理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就要我们在活动的安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做到防患于未然,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平安实施与推进。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既是一项成熟的教育内容(因为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新的课程,是新课程科目之一,占8个学分,甚至超过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分。可见,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课的实施与推进直接关系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还需要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虽然我校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时间短、水平有限,探索的结果还很不成熟,也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比如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指导教师的专职化建设,我们现在还在倚靠老课程背景时德育队伍的力量在实施;指导教师的考核,我们现在几乎没有考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兼职性、义务性的,等等。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只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争取,去实践省新课程标准赋予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课的政策,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课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的重视与喜爱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课也一定会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推荐访问: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 策略 高中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