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记忆的玻璃底片]记忆的底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30 05:24:05 点击:

      中国书画史上,对唐朝画家张�是这样记载的:能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干。张�的心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让我跨时空地把今天的牛余和先生同张�联在了一起。牛余和也有两支笔,一支是他的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支是他的创作,他将对生命的感悟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很像脚踩两只船,但他驾驭得都很高妙。他的心诀不得而知,这里仅就他的小说创作,对他的文学之笔谈一点感受。
      他的小说《姚爷》讲述的是旧时代的命运,故事的时间跨度很长,但作者讲述得既干净利落又凄婉动人。在一个人们似乎淡忘了“讲故事”的文学年代,这个很耐读的故事倒真的像一张“玻璃底片”那样陈旧而富有魅力。
      《姚爷》典型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以人物为结构主体,通过主人公姚爷一生的遭际,刻画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命轨迹。小说以典型的讲述方式展开,有效地运用讲述的优势调整好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作者在讲述进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把读者和故事紧密联系起来。通览全篇,与其说作者是在提供信息,不如说是控制来得更恰到好处。作品就这样以讲述的口吻,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放大作品的信息容量,让读者未及掩卷便已进入思考状态,使主人公的命运自然地跨越了时空的局限。
      因为女主人公乔氏是个盲女,无法看到令她心仪的姚爷,感受姚爷对自己的一往情深,于是小说顺理成章地安排了一个道具“紫箫”。可以说,所有的戏剧性的东西,都融在了姚爷的荡气回肠的箫曲里了。在作品中使用好“道具”,是一个成熟写作者所必需的。
      箫声“写”尽了乔氏与姚爷凄艳哀婉缠绵悱恻的感情,也因此丰满了复杂的人物性格。“晚饭后,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村头的场院里乘凉。这时从姚爷住的磨坊里传出了悠悠的箫声。起先人们并没在意,但那曲子却低回高旋地缠绕不去,让人不知不觉中就忘掉了其他,满脑子只有挥之不去的箫声了。”被渲染的箫声既是姚爷对乔氏复杂情感的宣泄,也为小说最后围绕紫箫的深度扩展细致地做了铺垫。
      《姚爷》中人物的命名也是颇具想法的。命名是一个人物文化身份的暗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没有真实的姓名:姚爷、尚爷、乔氏、管家、林嫂等等,这样的人物名称暗示了他们的出身、家境、地域、文化语境,也因此成为人物某种命运趋势的暗示。
      小说最后在姚爷与紫箫一同归天的情节中戛然而止。在这里,紫箫代表的是姚爷与乔氏的生命与爱情,它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姚爷的死亡是他传奇神秘并令人敬重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他的沧桑而独特的生命形式的最终完成。
      从《姚爷》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近乎固执地信奉着最本质、最原始的道德与伦理,但作品演绎的朴素、自然、本分甚至说是美丽的人类情感,既不强加于这样的道德与伦理,又不囫囵吞枣式的被这些伦理与道德所吸收,唯其如此,小说在质地上才洋溢着自然健康的生命底色。小说通篇涉及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信仰”的问题,姚爷与乔氏的情感是不能从伦理与道德的视角来纠缠的。尚爷对姚爷的饶恕和宽容,这是小说所关注的人性的核心,姚爷对尚爷的报恩,也表现了姚爷对恩德的基本阐述。由此作品的人物鲜活起来,由此作品的思想深刻起来,由此我们在作品带给我们的刺痛中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美感,也由此一个血肉丰满的姚爷在这里站住了。
      《远山》更是从“玻璃底片”里“冲洗”出来的。随着对这篇小说的深入,我的脑海里隐约起一个人坐在临窗的桌前向外凝神眺望的侧影。我的眼前虚幻起一片连绵的群山,我断定牵引了他的眺望的必定是群山中最突兀的那一座,那山因为它的高远而笼罩了沉郁的色彩,我的心被这色彩严严包裹了,而这包裹我的色彩正是从作者的文字里氤氲起来的。清代诗人龚自珍说过:“少年哀乐过于人,歌哭无端字字真。”《远山》以透着深厚的文化质感的文字“字字真”地为我们描摹了作者心中那座沉郁的远山。
      “父亲”只上过几年私塾,但阅览博杂。夜晚,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父亲”出生在晚清,闹过学潮,抽过大烟,拉过武装,还是一位以笔墨会友、诗酒酬唱的文人雅士。“父亲”中年丧妻丧子,可谓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以坚毅、达观的处世态度笑对扑面而来的风霜雨雪。
      小说中有一段描写“文革”的文字:“我”家门口被挂上“地主分子”的黑牌子。一位曾被父亲救过的妇女翻脸无情,说“我”偷了她家的兔子,堵在大门口叫骂。“我”自知清白却无从辩白,“我”委屈得泪流满面。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感到委屈了?做好人常会这样。但好人还是要做!”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折射出旧时代文人的气节,同时也展示出其丰富的文化修养。
      父亲骨子里是个幽默、豁达的文人,常常把玩宋元小令,使他的幽默、豁达沁润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就注定了他的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如何把这种气息和情趣写出来,单凭文笔功夫和苦心思虑已经不够了,是对写作者学识和智力应用的一种考验。作者做到了,而且是轻松自在、游刃有余地把这种气息和情趣营造得令人赏心悦目。
      读这样的文字,真教人有恍若隔世之感,但作者将他营造的旧时代的生活情趣与现实世界沟通得十分融洽,使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拉得很近。
      牛余和的小说总是聚焦平凡庸常的人生,描写的都是普通人的世俗生活。
      我以为《玻璃底片》的象征意义还有其更深广的外延,让我们在对作品的细心品味中感受作者更深邃的内心世界吧。记忆是埋在生命深层的矿藏,是一个人生活之途的一种慰藉。玻璃透明,易碎,但通体透射出明净的坚硬,愿我们珍惜热爱生命的美好,并把这美好影像珍藏在这坚硬的底片里。
      这是牛余和的小说带给我的一些感想。
      谨为序。

    推荐访问:底片 记忆 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