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道义_与博爱和道义同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6 04:57:47 点击:

      我曾在《写作的给予》一文中写道:“因为写作,我开始不断审视人类和自身,包括生存、命运、历史、自然、现在、未来,包括哲学、宗教、信仰、艺术、人性……审视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是不断向真向善向美的过程,是精神不断受洗和提升的过程,当所有的过程嬗变为道义、自律、宽容、同情,嬗变为谦逊、善良、理解、公正等诸多美德时,我还是过去的我吗……”
      我相信我也是在这样不断的审视与诘问中,发见并走近与我一样在审视并发生生命嬗变的朋友。比如青年学者王兆胜。
      数年前,在林非先生府邸我第一次见到王兆胜。那天,林非先生说:我今天给你介绍两位新朋友。之后不久,先走进来的是笑容满面的青年学者李晓虹,接着,便是王兆胜。后来我得知,晓虹和兆胜均为中国社科院毕业的文学博士,是林非先生的得意学生,两人均已成为国内研究郭沫若和林语堂的专门学者,而他们师生三人正通力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在作着最实际的努力。
      走进门来的兆胜,左肩上挎着一个长带黑书包,厚厚的镜片下一双眼睛含蓄地微笑着。那种微笑鲜明地带给人一种诚恳和谦逊,纯粹得如同在校的大学生。从那时起,这种含蓄、诚恳、平和、纯净的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底。事实上,这种微笑早已嬗变为兆胜的一种生命信息;或者换句话说,这种微笑正是兆胜生命状态最本质的彰显,也是他的气质所在。
      我们常常说到“气质”这个与生命现象极其相关的词语,那么,“气质”到底是什么呢?在它的扑朔迷离中,我们能够触及到的是否是一个个体生命在言谈举止中所凸显出的知识学养和人生境界?还是由知识学养和人生境界所决定的生命气象?无论怎么说,兆胜留给我们的生命气象既有他作为现当代文学、尤其是现当代散文研究的文化学养,也有他44年生命不断嬗变、提升后的心灵波澜。也即他强调的“心”的力量。
      在我们这个物欲膨胀、权欲熏心、人性强烈异化的年代,无论是兆胜的文化学养还是“心”的力量,都显得弥足珍贵。兆胜仿佛一直在呼唤天地之道、天地人心――
      在我看来,智慧的人生不仅仅在于理解和顺应了“天地之道”,也在于他将自己的“心灵”发展和培育得臻于完美。以至于这颗“心灵”能够“修成正果”,能够面对人世间的失败、挫折与不幸,始终处于悠然自得和恰然自乐的“大幸福”中!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心灯”能否清澈明亮,是否有古道热肠,有没有大的光辉。如果不能,他的人生恐怕就是冰冷和黑暗一片;反之,他就有“一孤灯而照千年暗”的温馨与辉煌。
      与兆胜接触多了,你肯定会发现以上文字正是兆胜自己生命之大追求、大努力、大景观了!
      这些大景观让兆胜处在他人难有的“大自在”、“大平和”、“大幸福”之中。
      以自在、平和之心著书立说;以自在、平和之心包容世上万物:以自在、平和之心抗拒人生诸多艰辛抑或是苦难……兆胜能不获大幸福吗?
      兆胜无处不在地在强调“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人心之道”,强调的过程使其始终与“博爱”、“仁慈”、“道义”同行。他珍惜、悲悯世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一棵树、一根草、一朵花、一条鱼……他曾因弄死一条鱼而心烦意乱,最终到食时他竟恶心呕吐。他说他从此永远不会再弄死任何小生命了!他从“自然之道”、“天地之心”的角度来思考“爱”的结果,使他憎透了那些“把活羊吊起来烤着吃”的、丧失人性的所谓作家们;憎透了那些“敲碎活猴头骨、吸食猴脑”的丧尽天良的刽子手们……
      兆胜说:“事实上,对血肉之情和人性之爱,人们是容易理解的,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博爱,或者说大爱,一种超越世俗和道德的爱之情怀。这种爱是无限的,它不分人类,不分动物,也不分植物,甚至不分山石,那是一种包容万有的仁慈和怜悯之心,就是连自己的仇敌也不能失了爱意。这对体现着人类良知的作家来说更应该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兆胜与泰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纪伯伦、苏东坡、林语堂、冰心等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站在一起了!也同时与世界所有富有健全心灵和品行的知识分子站在一起了!与博大精深的佛、道文化站在一起了!
      与兆胜在一起,你总会获得一种可称之为“教诲”的言说,无论你比他大许多还是你比他小许多,你都会有这种受益。他不是居高临下地向你说教什么,他只是以一颗友爱之心、同情之心向你布道。布道时他的语气不紧不慢、不急不慌,不强迫、不争执、不狂妄,也绝不趾高气扬。“你看,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兆胜每每这样开始他的言说。接下来便是他耐心的、不倦的、诚恳的、设身处地的、来自心灵深处的体验式话语。
      这些年,我一直处在一种灾难性的悲苦之中――我挚爱了一生一世的丈夫无助地痛逝在昆明至北京的列车上,绝望几度毁灭了我生的勇气。兆胜数次发未邮件劝慰,有时,一封劝慰信长达数千字。他说:“……梅洁,我希望你能够尽快越过横在你面前的这条沟谷,因为你必须坚信: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生命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不少人如你一样失去了亲人无能为力。人更多地向前看不能总活在回忆中,人生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参悟透了生死,有很多朋友关心你挂念你,即使这人生是黑暗的地牢我们也要创造美好的人生……伟大的鲁迅,最后谁能留住他?郁达夫的爱子五岁的龙儿,他如何能够留他不死?作为父亲的阎纲,他送走女儿其心情若何?但他们都还要坚强地活下去。一个经历了人生苦难磨砺的人,他或她才知道生命的可贵。为了自己,为了生者,也为了离去的人,好好地活着……”
      我常常想,兆胜的达观里充满了一种坚强,而这种坚强最终形成了他的美德之一种。培根曾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而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在我了解到兆胜所遭遇的童年丧母和极度贫穷之后;了解到好日子刚刚开始兆胜却又相继失去三个亲人(两个哥哥和亲如母亲的姐姐)之后;了解到兆胜在无数的艰辛和苦难中长大成人、成人之后又以博大胸襟关怀世道人心之后,我便思量着坚忍已怎样形成为兆胜的德性,以及逆境与苦难的科学价值,以及“苦难好比一道符咒,能强化我们的天性,使凶恶的人愈加凶恶,使慈悲的人愈加慈悲”。
      兆胜在邮件中还写道:“梅洁,我希望这次不幸,能使你更加心明眼亮,更加充满仁慈与温柔,以圣洁的心之光芒照亮人生和世界,而不是被打倒……死,并不可怕,尤其当有人爱他们,留恋他们,为他们送行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崇老师(我丈夫)和我的姐姐还有阎荷(阎纲的女儿)都是应该知足的,因为他们曾为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将影响着许多人。还因为有许多人想念他们,为他们永在天堂祝福!如今,每每想起姐姐,我都充满幸福感,一种强大的力量将我支撑起来,让我更好地向前走。你也应该如此……”
      兆胜落款是:时刻给你力量的朋友!
      外表单薄、清瘦的兆胜,比我年轻十多岁的兆胜,内心有着怎样抚慰世界的力量?
      兆胜多次向我叙说他的姐姐,她的母亲,以及他健在人世的岳母,以及他智慧、贤淑的妻子,这些慈爱、善良、美丽、温柔的女性,成为他心中永远的感恩。
      兆胜13岁时失去母亲,这使他幼小的心灵倍加渴望母爱,之后的年月,代之母爱的是温柔刚强的姐姐;在艰难求学的路上,他奇遇了慈爱的岳母;在成人工作之后,又有了默默相守的妻子。在贫穷和苦难多多的年月,是这一个又一个女性养育了他的生命、支撑了他的学业、陪伴了他的孤独、温润了他的岁月。于是,兆胜感恩女性以其“涵容、宁静、慈爱、善良和温柔庇护和恩泽了这个世界”。
      当然,兆胜并不仅仅是从自身经验而感恩女性,他更多地是从“天地道心”感受女性的美好与力量。他谴责那些“苛求、争强、斗狠、粗率和专断”之女性背离了“女性天性和自然之道”;他相信“工作之余守住家,让温暖的家使这个世界固若金汤”是女性的力量所在;他认为伟大的女性“往往以给予和牺牲精神得道”。
      总而言之,内心和谐、智慧、慈悲的兆胜,无论做人还是为文,都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帮助,这种帮助是超越世俗物质的豪华与富有而将成为世间的另一种恒久。
      谢了,兆胜!
      
      责任编辑/曲圣文

    推荐访问:博爱 道义 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