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诗韵双轨并行 共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社会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0 04:33:15 点击:

      纵观诗词发展史,不难看出,随着人们语音的不断变化,诗词的用韵择声也在随之变化。明代陈第就说过:“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作为人们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载体,诗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意歌唱的附件到格律完备的真正意义上的诗词。期间每一次新的诗词格式的诞生,每一次用韵标准的形成,都是适应了人民群众需要的结果。而适应了人民大众的东西,一定是社会和谐的因素。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基本内涵和主要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社会追求高雅文化的大背景下,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前台。诗词是高雅文化,这毫无疑义。但诗词自古以来就是植根于人民大众的艺术。正因为大众喜欢。也才有了流传到今天的诗词。当诗词的某些元素不适应人民大众抒发思想感情的需要和审美要求的时候,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就诗词的用韵来看,正是如此。
      隋朝陆法言编著了供诗人押韵选字用的《切韵》,它是平水韵的源头。唐朝根据《切韵》,增字加注,编著了《唐韵》;由于朝庭的干预,作诗必须照此押韵,因而使其有了权威性。唐代是中国诗歌的盛世,流传下来那么多不朽的佳篇,与当朝的重视不无关系。北宋把这个唐韵具体化,韵分四声,扩为206韵即《广韵》。这个《广韵》大大地束缚了人们作诗。根据作诗用韵要求简便的势头。南宋刘渊把当时普遍采用的可同用的韵合并,编著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使韵简化到107韵。金人王文郁也几乎同时搞出了合并后的新韵《平水新刊韵略》,使韵简化成106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水韵。平水韵由于符合了诗人们的用韵要求。受到了包括官方在内的极度推崇。并把它作为开科取士必依照的作诗用韵。所以千年以后的今天,还有人把它当作金科玉律。可见它的影响深广。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语音被异化。平水韵已经在应用中明显可押不可读了。而且这种倾向日渐明显。元代周德清对当时已不能读出韵来的平水韵批评说:“泥古非今,不达时变”。根据当时中原的大众口语,他提出了“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并著《中原音韵》。把入声分流到平、上、去三声之中了。这对诗韵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诗人们拓宽思路。更好地表现生活提供了用韵的理论根据。
      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词林正韵》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深受好评。它把平水韵中的许多韵部加以合并。比较接近于现代口语,适应了大众的用语习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我们现在许多诗人作诗用的就是这个词韵。可见它被认可的程度。它也是宽韵的前身,更是我们今天十四韵的鼻祖。
      事实上,择韵入诗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924年的“国语统一筹备会”通过了取消人声的决定,完全以北京语音为国音的标准。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被认可的普通话的起源吧。
      《论语・述而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东汉郑玄也说:“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言语异声的先秦时期,鲁国的孔子平时讲鲁地方言,但在正式场合。就用大家都接受的“雅言”了。雅言其实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周、秦以后,随着京城的迁移,作为雅言的基础方言被不断地雅正。但都趋向以各地京都方言为国语。秦汉之关中话。唐之长安话,宋之汴梁话先后为各地标准雅言。金、元、明、清定都北京,自然雅言就是北京话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赫然写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使每个汉字都有了标准读音。这个标准读音,加上普通话应用中的实际发音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押韵的依据。
      在新韵入诗的呼声越来越高,反对旧韵的声音越来越烈的背景下,再阻止以普通话为根据的新韵入诗已不可能,那样也势必造成年轻人的极大不满。形成传统诗词领域两种越来越尖锐的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许多有识之士,审时度势,率先垂范,以示支持。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成了倡导新韵人诗的领头羊。他们首先承认新韵并抽出精兵强将对新韵入诗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然后,对新韵人诗从理论上进行完善。再推出由赵京战执笔的十四韵表。这样,在全国就有了一个可以依据的新韵范本,给旧体诗词的创作带来了盎然生机。事实证明,新韵改革是成功的,成绩是显著的。改革的结果不仅是诗词作品本身提高的事。它极大地增强了年轻人跻身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华诗词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声韵改革,新旧两种势力的针锋相对总是不可避免。但每次改革最后都以新韵的被认可并使用而告终。于是。诗词创作的热情再度得到了空前的助长。回首诗词的发展史,也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点。
      新的规则总是适应了时代要求,为人们所乐于接受的。人们在新规则下,较为自由地进行着诗词创作,心气得到了空前的助长。社会也因此显示出空前的和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诗词在创作规则上进行着不断地破立,在破旧立新中推动着诗词事业向前发展。
      可喜的是,中华诗词学会推出新韵的同时,并没有废除平水韵,而是实行双轨制。这样,就尊重了用惯平水韵的人及南方语系的人。使他们可以一如既往地用平水韵从事诗词创作。当前的诗词用韵断然解除平水韵是不理智也是不现实的。南方人那么多,用惯了平水韵人那么多,怎么可能一声行政命令就把平水韵从诗坛清除呢?果真如此,这些人岂不怨声载道,诗坛和谐何在?又何谈诗词为整个社会的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港澳回归,一国两制,合于国情,深得人心。这是社会的大和谐。诗词用韵,双轨并行,合于诗情,这是诗坛的大和谐。而诗坛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物质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必备条件。诗词作为文化中的文化,理所当然地与和谐密切相关。
      目前的诗坛,新韵同平水韵在同台竞技,为更多人接受并使用,以不可限量的态势方兴未艾,传统诗词因此像注入了新的血液一样,再度焕发了青春的活力。赵京战《新韵三百首》的出版,再一次证明,新韵改革的成果是喜人的,诗坛因为有了一大批年轻后生的参加,生机盎然。如今,传统诗词受到的尊重是空前的,诗坛和谐也是空前的。这离不开诗韵双轨并行这个法宝。

    推荐访问:诗韵 双轨 并行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