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富裕县“一五”时期大规模垦荒移民始末:移民 台湾 垦荒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9:22 点击:

      时光飞逝。发生在富裕县的那场移民垦荒工作,转眼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然而,每当回忆起这段艰巨的创业历程,仍让当年的建设者们激动不已,那些不平凡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成为几代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谨怀深深的敬意以此文敬献给当年投身于富裕县农业开发建设、付出过青春汗水并创造历史奇迹的老一代垦荒队员及其后人们;献给曾为垦荒移民事业做出过奉献的老干部老村村民,献给今天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的人们。
      富裕县在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全县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史无前例、历时数载、声势浩大、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大规模垦荒移民和新村建设工作,堪称富裕县乃至松嫩平原开发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富裕县共接收安置山东籍移民及家属计3万余人,新增耕地面积69.8万亩,建成新村67个。
      响应党中央垦荒移民的号召
      1949年以前的富裕县地广人稀,人口56 938人,户数13 143,耕地628 485亩,境内有大面积可垦草原和撂荒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热烈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伟大号召,在兴办互助合作组织、开展爱国增产运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积极复垦开荒,扩大耕地,使全县农业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仍有大量土地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之后,发出了《关于垦荒移民增产粮食的指示》。1955年6月,中央民政部提出了“将山东省部分农民移往黑龙江,在荒原较多的县份建立移民新村”的要求。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垦荒移民工作会议上,确定富裕、林甸、甘南等地为全省垦荒移民的重点县份,对富裕县下达了两年内建设55个移民新村,每个新村开垦荒地300公顷,安置1.1万名移民的任务。
      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党和政府对富裕县的垦荒移民工作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多方面地扶持。1955年9月,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在富裕火车站东南侧四百米处租用铁路两栋木板房(后修建了4栋土平房)成立了黑龙江省富裕拖拉机垦荒站(直属省厅),站长董以湖(97师转业干部,后调八机部,副师级),副站长刘忠、宋万年,有职工近千人,下设12个机耕作业队。在队员中有农建二师复员军人、参加省厅克山培训的驾驶员、农具手、从国营农场调来的技术人员。设备有油槽运输车,有从苏联、德意志共和国进口的E—80、KS—07型拖拉机50台和圆盘耙、播种机等大型农机具。各机耕作业队经过紧张的机械调试和人员培训就日夜不停地开始了垦荒作业。从此,在富裕大地的亘古荒原上拖拉机插着红旗开展了垦荒会战,日夜轰鸣的马达声唤醒了沉寂的土地,开始了富裕县机械化开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大地封冻后拖拉机需要大修,农机具要保养检修,但当时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又缺少技术人员。为此租借附近伪满遗留下来的铁路机车库房两栋(原富裕工务段工厂旧址)为大修厂房,又从克山古城借来车床、锉床等设备,请来于兴禄、于洪汉、夏维林、张维德等技术骨干,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冬检工作。
      为加快垦荒进度,对垦荒作业队实行定额管理,组织各班组开展劳动竞赛,按月评比奖励,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他们脚踏荒原、风餐露宿,以顽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日以继夜在广袤荒野开垦出大片良田。1956年春季,这十二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机械作业队伍又及时开到全县各新村进行垦荒作业,在开荒作业中,支起帐棚、搭灶做饭、食宿在工地,昼夜两班倒,歇人不歇机。1957年富裕拖拉机垦荒站划归富裕县管理,改为县拖拉机站,继续保持着老垦荒精神,为开荒和秋翻作业服务。全年完成79 601标准垧、40 862作业垧,名列全省第二名,保质保量完成了开荒任务。
      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6月,黑龙江省财政厅、民政厅共为富裕县安置移民拨付专项资金5.6万元,贷款380万元,用于购买移民生产生活物资,购买了木材3 000立方米,马4 964匹,牛724头,大车550台,播种机、鉄犁铧等农机具893件,种子429吨,口粮991吨,土豆2 000吨,马料1 445吨,谷草5 870吨,羊草775吨。购置的移民生活用品主要有:单衣11 787套,秋衣13 019件,胶鞋12 720双,棉被3 551床等。
      做好接收移民的准备工作
      为完成这项艰巨紧迫的任务,富裕县委、县政府从1955年7月起,就按照省里要求集中力量组织进行了以开垦荒地为重点的安置移民的各项准备工作。确定由县政府副县长巴图(蒙古族)具体负责移民安置和新村建设工作(后由山东省委派来的副县长廉德昌主抓新村工作)。根据工作需要1955年10月在县民政局又组建了富裕县移民科,科长由民政局长朱平信兼任,作为全县移民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专门机构。县委从各相关部门抽调83名干部,具体负责并参加土地勘测、新村设计、打饮水井、购买物资等各项移民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加快移民新村建设,中共富裕县委、县政府组织动员全县干部和老村村民积极支援新村。县乡干部和老村群众纷纷以实际行动,为移民安置和新村建设出力。针对山东移民初来北大荒,不了解这里的农业种植技术的实际,县乡农业畜牧等技术部门组织培训人员对新村群众进行培训,讲授本地的种植养殖技术。老村还派出车老板、农具手、种地老把式帮助新村赶车、扶犁、点种。中共富裕县委从全县老村中选拔了50多名有一定领导能力并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干部担任新村主席,还本着择优自愿的原则,从老村选送了80户思想进步、农活较好的农户,迁入新村,充实新村农业骨干力量。据县移民科年末统计,1955年10月末,全县老村共为新村义务出工11.6万个劳动日,大车2.7万台次,马工211万个。全县老村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为新村奉献达25至30个工日。黑龙江省直单位和邻近各兄弟县还派出一批干部来富裕县协助移民安置工作。讷河、依安、克山等县还出动上百台大车前来帮助完成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   安置移民
      从1956年4月中旬开始,来自山东省嘉祥、邹县、滕县、曲阜、东阿、薛城、峄县、金乡、渔台等地的移民,分批乘“专列”(俗称闷罐车)陆续抵达富裕县。富裕县各级领导到站迎接。县里组织了县城中小学师生参加的欢迎队伍,敲锣打鼓列队在道路两旁,迎接打着垦荒团旗帜的山东移民。县里在火车站至各新村途中设立了生活供应点,各供应点准备了食品和马车,专门为移民供给食品,为老年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车辆。沿途村屯张贴“欢迎山东垦荒队员”、“建设新村”等标语口号。移民到达所在新村后,受到当地群众热情欢迎和接待。老村村民有的送柴、送菜,还有不少村民把自家房屋或土炕腾借给移民临时居住。
      移民到达各新村后,很快建立起党团组织。全县55个新村成立了54个党支部,支部书记绝大多数由山东籍移民中带队的党员干部担任。有党员720名,团员1 328名,形成了新村领导核心。中共富裕县委为充分发挥新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头作用,分两批对新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和村干部进行了思想动员和组织培训,各新村党、团组织及时组织广大村民迅速掀起以春播、建房两大任务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高潮。新村党支部、生产队(组)向县委、区委纷纷递交决心书,争当生产模范立功受奖,为新村开发建设多做贡献。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各行各业的强有力的支持援助下,经过新村基层组织和广大村民的艰苦奋斗,“新村建设百日会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4月份至7月初,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建起住房3 098间(绝大多数是土坯房和“干打垒”),播种粮食作物25万亩,平均每名新村劳动力19.5亩,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打下了基础。
      全县各级党组织为了安置好移民,虽然作了大量工作,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免未尽如人意。由于气候寒冷、个别新村地方病流行、住房困难等多种原因,1956年6月中下旬开始,先后在一些新村出现了移民集体返籍。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为加强新村工作的领导,中共富裕县委于1956年6月17日向全县每个移民新村派出两名干部(县乡干部各一名)长期驻村指导,协助当地党支部开展工作。派驻干部配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在大力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富裕县十二年农业发展规划,宣传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美好的发展远景,因地制宜制定本村三年开发建设目标和生产计划,进一步安定新村移民的思想情绪,坚定他们热爱新家园、建设新家乡的信心的基础上,从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入手,制定实施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生产经营实行定额计件,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每个新村都成立财务管理小组,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实行日清月结。按季公开账目。对新村集体所有的各种物资实行登记造册,专人管理,对人为造成损坏损失的予以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从而杜绝了集体财物的损失浪费现象,使绝大多数新村建立起了正常的管理经营秩序。入夏以后,为贯彻落实中共富裕县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加强移民垦荒工作领导,搞好农村农副业生产,安排好移民生活”的指示精神,全县各移民新村加强了农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防洪除涝,预防早霜等多项农业生产,并按照因地制宜、以销定产的原则,积极组织新村农民开展运输、打草、割苇子、挖药材等副业生产,广开副业门路,增加新村收入。在集中力量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同时,县乡派驻干部按照中共富裕县委的指示及时帮助移民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根据山东省移民的生活习惯和现有条件,努力调剂改善伙食,调进各种蔬菜,基本保证每周吃一顿细粮,天天有蔬菜,使移民吃饱吃好,但限于当时条件,主食以高粱米、玉米碴子、玉米面为主,副食也仅有土豆、黄豆芽等,生活较为艰苦。入秋后,从老村和移民中挑选一批有经验的农民帮助新村移民抹墙、糊窗户,搞防寒,对单身集体宿舍安上了火炉或修上火墙。供销部门根据新村移民上报的规格、样式,及早采购了棉衣、棉鞋、棉帽等冬季物资。县文化部门派出电影放映队定期到各新村放映16毫米电影。各新村普遍成立了业余文化小组和业余小剧团,经常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广大移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活跃移民文化生活,仍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业余排练演出了山东评书、山东梆子、吕剧《借年》、《吕二嫂改嫁》等曲目,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使人们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魅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经过新村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全县垦荒移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播种、当年有收成的建设目标。历时三年的大规模垦荒移民获得了空前成功,使富裕县耕地、农户及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数量分别比垦荒移民前增长了30%、35%和50%以上。
      如今,新村人依然保存着固有的乡土乡音,保留着庄稼人的纯朴坦诚,保持着拓荒者的壮志豪情和山东汉的鲁韵乡风。遍布富裕各地的广大移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迎来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单位: 中共富裕县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作清

    推荐访问:富裕县 垦荒 始末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