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退役运动员:何去何从?]运动员退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8:40 点击:

      2012年7月10日,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代表团一共621人,其中运动员396人,其中包括林丹、王皓等29名北京奥运冠军。中国队将参加除足球、手球和马术之外的23个大项,212个小项。意气风发的中国队,再一次站在镁光灯下,踌躇满志,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个大金字塔下,趴满了十多年刻苦训练仍旧无法成名的运动员,“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满身伤痕,为了一个目标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最后却沦为“弃儿”……
      2012年6月30日,退役已经13年的亚洲田径冠军徐伟利到医院看病,却因各种原因导致差400元而交不起600元的治疗费泪流满面。还有街头卖艺的张尚武、“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出售奖牌糊口的艾冬梅……类似的事件不止这一起,是什么让这些冠军们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举国体制下的退役运动员的控诉
      他们或是全国冠军或是亚洲冠军,但是在退役之后却遭受了严重的生活困难。每次类似事件发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个案,然而当类似的事件频繁发生,我们就再也无法用个案来解读。甚至,也许,很多没有被媒体曝光的退役运动员,还在过着不如他们的生活。
      无论是张尚武、徐伟利还是邹春兰、艾冬梅,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过全国冠军甚至是亚洲冠军的荣誉。然而,这样的成绩在举国体制的体育下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举国体制的目的只有一个:战胜所有人,成为世界冠军或者奥运会冠军。而这,无疑相当于爬到了金字塔的塔尖。而那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所享受的待遇、所获得的曝光无疑是这些成为“垫脚石”的运动员所享受不到的。所以,这些运动员的遭遇绝非个案,只有那些奥运冠军们所享受到的才是个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员退役后由国家包分配,而上世纪80年代推行市场经济后,基本都是推荐就业,留队当教练的不足1%。如果推荐不成,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从哪来回哪去。但是那个前辈运动员们享受的终身福利制度已经不存在了。运动员们长期训练带来的伤痛和微不足道的文化教育让他们在这个新的经济社会里成了竞争力最差的一群人。
      这些运动员是旧体制的牺牲品,在那种体制下,获胜是运动员训练的唯一目的。而那些市场化程度低,高举举国体制的运动项目,更是将运动员长期封闭,重复着单调的训练。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上与世隔绝,既不知道外界发生什么,也很难再适应外界的生活。所以。一旦这些运动员没能从这个体制里脱颖而出,他也很难在这个社会里立足。
      而一旦这些运动员众望所归之下却没有取得公众期待的成绩,则很快被贴上“民族的罪人”、“丢国家的脸”的标签。所幸,如今的中国人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容不得失败,李宁汉城失利和刘翔08年北京退赛的鲜明对比,让我们看到民众的包容。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限制运动员再就业的“短板”
      很多有名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选择到高校里面继续学习生涯,但是,这也只是局限于“有名”的运动员,除了那些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比赛上屡次争得佳绩的特别优秀、誉满天下的运动员之外:绝大多数寂寂无闻的运动员只能悄然回归人群,几乎没有高校会接受他们。而又因为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体育训练上,文化水平一般都停留在小学、初中水平,所以也很少有单位愿意接受这样的人的工作要求……
      他们就是这样被夹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沉重地活着。
      在现行体制下,体育部门、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都背负着沉重的运动成绩压力。这就造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非常关注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比赛表现,而普遍忽视运动员的文化和品德教育,运动员无法像同龄人一样接受正常的文化知识教育。
      前马拉松冠军郭萍,刚满九岁就开始进行马拉松训练,十六岁时成了职业选手。那时每天早上,她四点钟就起床开始训练,有时一天要跑上40英里,脚肿得经常连鞋子都塞不进去。尽管郭萍也怀着能参加奥运夺取奖牌的梦想,但在这位矿工女儿的心中确信自己已有了一个不错的退路:如果在运动场上不能成为一名佼佼者,那退役后定能够找一份当警察的工作。
      郭萍说,教练的这个“空头支票”让她忍受住了残酷的训练,这种训练体制使得她和队友们与外界完全隔绝。在郭萍26岁退役时,除了小学文化程度和因运动受伤垮掉的身体之外,她什么都没有得到。
      2006年,当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来自曝在一家公共浴室靠为人搓背赚取微薄的收入来为生时,全国都为之震惊。邹春来仅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除了做一些艰苦的体力活外,会干的事情很少。对澡堂能雇佣自己,邹春来已感幸运。澡堂的主人是她以前退役的队友,看邹春来可怜,就雇用她并提供免费食宿。
      鉴于这种严峻形势,从200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要举办10多次培训,帮助运动员实现再就业,但由于运动员从业过程中文化教育缺失,以及退役后保障制度匮乏,使得近五成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无门。
      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全国累计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4343人,而2010年预计新增退役人数2193名,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及时安置。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全国冠军,还是亚洲冠军,都免不了“退役即失业”的残酷现实。
      数据表明,全国在训运动员33294名,正式在编的仅17444名,而以试训、集训等名义在训的队员达15850人。这些没编制的运动员退役后境况更糟,就算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一些退役保障办法,他们也享受不到。
      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体育
      毫无疑问,举国体制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从最底层的基层体校,往上是一级一级的专业运动队,再到上部的国家队,直至站在塔尖上的冠军。而在这个看似稳定的金字塔中,最终无论是大众还是媒体都会将目光锁定在塔尖上。然而,底层的这些在爬梯过程中的失败者,却被人给忽略了。而他们需要的也并非是媒体的聚光灯,仅仅是一份平实的生活。
      2007年,郭萍的队友艾冬梅为了养家糊口而在网上公开售卖自己获得的奖牌,这个事件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艾冬梅的叔叔艾景致以前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他回忆说在自己退役时,得到的唯一工作机会就是做锅炉清洁工。艾景致说:“我后悔把她引到体育中来,如果不跑步,她或许会去学校念书,学点有用的东西来养活自己。”这样的结局是,中国运动员不仅流汗、流血,在他们退役之后,甚至还要流泪。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现行举国体制正在逐步得到改进,很多运动员,比如李娜等,已经,或者正在准备单飞。国家也正努力让运动员们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
      但是要为每一名退役的运动员提供教育和工作岗位的花费是巨大的,即使现在也还是无法完成。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一直是影响其就业的短板,许多专业队和教练认为学训冲突,只管运动训练,短于文化教育。有文凭无文化、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
      要改变现状,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改变运动员培养体制,实施体教结合。这种培养模式很多国家都在采用,所有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都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在教育的大环境内办竞技体育。拥有一技之长,文化素质也没丢下。这样,退役运动员面临再次就业时才会更加从容。
      在那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即使没有多么出彩的成绩,运动员在退役后一样可以谋得一份不错的生活。
      在中国,足球是最开始进行职业化改革的,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运动之一。尽管中国足球的成绩一直为中国人所诟病,但是在职业联赛里,中国球员可以获得比专业体制下高得多的报酬,同时,由于队伍不再封闭,足球运动员更多的接触这个社会,他们在退役之后的转型也没有那么艰难。
      篮球的改革比足球稍晚,但是成果同样显著。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小巨人”姚明在他的退役仪式上说:一扇门关上,但另一扇正在徐徐打开,门外有崭新的生活等着我认真品读。其实,这样的生活对姚明并非新的,在打球时期,他就开过餐馆。对于职业化的运动员来说,比赛、训练是他们的职业,但并不是他的全部。
      国外运动员退役之后出路何在?
      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做法也有所不同。
      美国:在美国,由于有相对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支撑,因而在青少年时期、甚至中年阶段从事各种运动的人离开训练场之后,一般都会自然地转换身份,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之中。美国的教育体系保证了所有受教育者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知识基础。
      即使是那些退役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业余运动员,也可以在相对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解决最基本的衣食问题。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各类保险为依托,只要按时缴纳保费,在特定的时期内就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来源。
      俄罗斯:俄罗斯是体育大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而绝大部分运动员在退役后也都会面临自谋出路的问题。退役运动员在“再就业”时遇到的尴尬境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俄罗斯社会的普遍重视,成为困扰众多运动员的一大难题。在俄罗斯,尽管热衷体育锻炼的民众为数不少,但运动员却成为俄罗斯人最不希望从事的职业之一。
      不少运动员从童年开始就将主要精力投入高强度、大负荷的体育训练,长期与世隔绝的训练生活让他们很容易“脱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在文化知识和修养方面也与同龄人存在差距,在回归社会生活后,他们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和不适,难以找回自信。
      针对运动员退役时面临的“再就业”尴尬,《俄联邦体育运动法》等多部现有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凡经常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且具备“俄罗斯运动健将”以上称号的运动员,一旦获得奥运会奖牌,便能获得免试进入国内任何一所大学学习的权利。好在俄罗斯不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宽松,因此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基本上还不成问题。
      日本:在日本,很多人结束运动生涯后往往会选择自主经营来维持生计。由于日本多数人必须完成学校的教育课程,这也使得他们在放弃体育事业后仍拥有一技之长,并得以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在60岁之后,他们还可以享受高额的养老金保险,维持生活基本无虞。
      日本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具有典型的西方特点,这里没有政府背景的体校,一名运动员从小到大只能依托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来完成冠军梦想。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是喜爱运动的青少年的惟一母体,学生完成每天的课程后,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加入不同的课外活动小组,如果成绩突出则会受到关注。
      日本奥委会及其下属分项协会已开始对运动员进行再就业和如何融入社会的培训,而为了让优秀技术得以传承,日本奥委会更会劝说和建议那些成绩优异的选手留在体育岗位从事教练等工作,日本政府也在研讨以经济方式对运动员进行某种程度的补偿。不过,一般来说,日本运动员退役后还是基本上可以保证自食其力、生活无忧的。

    推荐访问:何去何从 退役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