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孩子们,你们真的崇拜雷锋吗?:孩子们崇拜的名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48:38 点击: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写作,只是为写而写,受命于老师,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在孩子习作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我最崇拜(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从书籍或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告诉学生这次作文“写什么”。第二段文字是习作要求:“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提示学生“怎么写”,写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教材还提供了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四人的图片,启迪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才写过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习作,同是写人的文章,且在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相似之处,所以并不想在指导上花费过多时间,打算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师生交流预习卡片:
      师:同学们,你们最崇拜或喜欢的人是谁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最崇拜的人是雷锋。
      师(有点出乎意料):喔,他的优点呢?
      生:乐于助人。
      师:好的,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最崇拜的人是孔繁森。
      师(有点不解):说说原因呢?
      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还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
      同样的问题,交流在继续……
      经过一番交流,学生的回答让我匪夷所思:班上40名同学,竟然有31位同学将“最崇拜的人”的票投给了“雷锋”,8名同学分别投给了“孔繁森”“焦裕禄”“刘胡兰”,仅1同学写了自己崇拜的人是班级中一名表现优秀的同学。这样的反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教材提供的四位英雄和模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远,而且学生在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实在看不出他们对“乐于助人”的热衷,那他们为什么会对雷锋如此“崇拜”呢?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孩子们,你们真的崇拜雷锋吗?”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和学生进行了以下的交流:
      师:孩子们,班上那么多人写雷锋,你们对雷锋了解吗?
      生:我了解,我查了他的很多资料,知道他做了许多好事。(说着就开始读起他找的雷锋事迹)
      (一呼百应,好多学生都拿出了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走近一看,一个个详细的例子都抄在了学生的本子上……)
      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吗?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回答。)
      师:写作文就是要写自己的真心话,说假话、空话、套话就失去写作文的意义了。老师想知道你们心里真实的想法,你能和老师说实话吗?
      生:(学生仍然默不作声,但有几个同学似乎听明白了我的话,悄悄地把习作本合起来了。)
      师(怀疑地问):同学们,你们崇拜的人真的是雷锋吗?
      生:(学生又一次开始沉默)
      师:这样吧,我们换个话题,你们知道老师崇拜的人是谁吗?
      生:(摇摇头)
      师:想知道吗?
      生(兴奋地说):想!
      师:我崇拜的人在我的心目中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猜猜看是谁?
      生(活跃起来):是姚明!
      生:我猜是刘谦!
      生:我猜是飞人刘翔
      生:是成龙!
      生:是小沈阳!
      生大笑
      ……
      一大堆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其实他们哪里是在猜老师崇拜的人,分明是在说自己崇拜的偶像。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名人啊!你们崇拜他们吗?
      生(异口同声):崇拜!
      师:咦?你们最崇拜的人不是雷锋吗?
      生:(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师:老师其实早就知道你们崇拜的人不是雷锋叔叔,那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还要写雷锋叔叔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真实的想法。
      生:我最崇拜的人是刘谦,但是关于他的资料我没找到,我们才发了一本书,里面雷锋的事迹非常多,举例时直接用上就可以了。
      生:我是看到书上有雷锋叔叔的图片,而且我也找到了许多他的资料。
      生:雷锋是乐于助人的典范,写他肯定没错。
      生:我觉得令人崇拜的人,一定是伟大的人物,所以我就写他了。
      生:我看别人都写雷锋,所以我也写了。
      ……
      [反思]
      (1)写作方向偏离,为写而写。
      (2)曲解编者的意图。
      (3)对“崇拜”的理解狭隘。
      (4)人云亦云,个性缺失。
      面对这些情况,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讲讲、批批、改改、说说,走个流程就算了,那只会导致学生的习作误入两个歧途。
      (一)内容——“拿来主义”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惧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没有充实的生活素材,写不出有内容的文章,从而缺乏写作的驱动力。在写作方向迷失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发现有现成的已经煮好的“饭”——具体的事例(资料),那当然就会全盘复制,自己加上文章的开头结尾便完成一篇“大作”。试问,这样的“拿来主义”习作使学生变成了什么?材料的搬运工。这样的习作教学是无效的。学生习作的过程是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即根据语法规则将非线性、无逻辑和自足的思维转换为线性、有逻辑且具有交际性的表达。具体来说,是先经历从思维的内部言语的转换,然后再从内部言语转换到外部言语,而外部书面语言的表达(写)则还需要进入一个“再加工器”,进行增、删、调、改等加工,甚至要重新返回内部言语和思维部分进行回炉再造。所以“写”的心理过程是复杂的,不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从何锻炼?习作能力如何提高?
      (二)情感——“虚情假意”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尽管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还不够充分,但他们的心里却有着和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以‘我口舒我心,我手舒我情’展露心灵。”这篇写人的记叙文,要通过具体内容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教材提供的四位英雄和模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我满心以为学生会写自己熟悉的人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幸运地找到袒露内心的途径,他们写作的时候不是考虑我想写什么、表达什么,而是考虑我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他们习作是为了获取老师好的评价或获取一个高分,或者是“完成任务式”的写作。所以往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关在内心深处,把真情实感封存在心底。这样“口是心非”“人云亦云”的习作,如何寻觅个性化见解和情感体验呢?
      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受阻”了,没想到学生会在选材方面面临如此“尴尬”,于是,我立刻调整了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真的很高兴,因为我听到了你们的真心话。现在能不能把自己最崇拜或最喜欢的人告诉老师呢?记住要说明原因哦。先自己好好想想,再四人小组说说,好吗?
      生:(四人小组讨论非常热烈,一个个迫不及待、眉飞色舞)
      师:我们交流一下,把你最崇拜的人介绍给老师吧。
      生1:我最崇拜的人是“魔术大师”刘谦,他不仅人长得帅,表演的魔术也非常神奇。
      生2:我最崇拜的人是许嵩,他唱的歌我很喜欢听。
      生3:我最崇拜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黄金联赛中以13秒10获得了冠军。
      生4:我最崇拜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是他第一个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生5:我最喜欢的人是演员文章,他长得帅,演技也不错,他演的每部电视剧我都会看。
      ……
      师:哦,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崇拜或喜欢的人大都是些明星呀,太给力了!(生笑)可老师最崇拜的人可不是这些大明星,而是——我的外公。
      生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
      师:老师从小就在外公家长大,所以和他的感情特别深。外公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农民,我崇拜他,是因为他有一个“绝活”——会讲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大多是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传说,还有些是智慧小故事。他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总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一张口就能讲一个,一比划就能让人心领神会。而且那语言也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我从小就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所以我觉得是外公留给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我从心底里感激他,崇拜他。同学们,或许你们没有像老师一样的外公,但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让你崇拜的人呢?
      生沉默不语,一会儿有几个同学举手了,我找了一个没举手的陈同学,因为我对他的爸爸比较熟悉,知道他平时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他是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
      师:陈同学,在你的生活中,有令你崇拜的人吗?(生沉默,似乎在苦苦搜索。)
      师:你崇拜你的爸爸吗?
      生:我不崇拜他,每次我犯错的时候他都会骂我,如果哪一次考不好还打我呢!
      师:爸爸平时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你犯错,按你的话说,那他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爸爸。
      生:(似乎觉得自己说得有点过分了,喃喃自语)就是有时候这样。
      师:老师知道你爸爸是我们学校附近一个厂里的技术人员,你爸爸平时什么时候去上班?
      生:我每天还没起来的时候他就走了,我也不知道。
      师:那什么时候下班呢?
      生:晚上经常要加班,有时候回来的时候我都睡着了。
      师:爸爸每天工作那么长时间,你觉得爸爸辛苦吗?
      生:辛苦。
      师:爸爸跟你说过他辛苦吗?
      生:从来没有说过!(声音很低,似乎明白了什么)
      师:同学们,陈同学的爸爸是他们厂里出色的技术人员,平时工作非常认真,还经常帮助同事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晚上加班常常要到10点多钟,确实非常辛苦。但是尽管这样,他还经常打电话给老师,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真的挺让我感动。其实老师觉得,爸爸妈妈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教训”我们,但我觉得那都是爱我们的一种表现,只不过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理解他们,用心去读懂他们。
      生听得很入神,似乎与我产生了同感。特别是陈同学,默默低下了头……
      师:同学们,其实值得我们崇拜的不一定都是名人英雄,在他们身上也不一定非得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他们身上有令你赞赏的优点,那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就像陈同学的爸爸,一个看似平凡的工人,身上却有着许多可贵的品质,如工作认真、关心孩子、任劳任怨等。老师觉得,离我们生活越近的人,我们越容易了解他们,就越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
      [反思]
      (一)童心——回归生活
      纵观我们的教材,写到人物,几乎都是名人英雄,有的命运坎坷,自强不息;有的持之以恒,成就非凡……让学生觉得,写作就必须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写声名赫赫的名人。对于小学生来说,虚构与真实、虚构与虚假,他们分不清楚,而小学语文教材也没有任何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其不同,所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学生真的把握不了。就拿这篇习作中提供的四幅图片来说,编者都是资深的小语专家,“雷锋、刘胡兰、孔繁森、焦裕禄”这些英雄伟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但这些人物确实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写出真情实感,那真是为难学生了。或许他们只是用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但其结果却是束缚了学生,让他们产生了对“崇拜”的片面理解。时代不同,每个人接触和见识的事物不同,导致喜好、性格、处事方法等很多都不相同。所以老师应还孩子们一个真善美的写作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孩子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真诚地关注人物的变化,观察人物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份浓浓的情,让学生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这样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二)童情——自然流露
      作文是一种受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作文教学中如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自始至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中,形成强烈的情绪波动,则能避免学生在没有积极情感参与下的“任务式作文”的弊病。教学中,我适时采用了“下水引路”与“谈话”两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情感。当我发现学生“崇拜”的全是明星,取材的角度过于狭隘时,我首先“下水”说了自己外公的故事,我在言语中流露的真情实感,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明白了,原来崇拜的对象可以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其次,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理感受,我与陈同学进行谈话,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爱的情绪状态中,如此丰富的心理感受,还怕笔下不生“情”吗?
      习作教学路在何方?我想路就在脚下。如果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够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做是习作教学的一件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做的事,那我们的写作教学就有了“航标”。如果每位语文老师都能真诚地面对学生每一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行之有效地因势利导,那习作教学就有了“路径”。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有效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幸福地写作。

    推荐访问:孩子们 崇拜 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