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高中主题 > 正文

    小儿轮状病毒几天能好_双黄连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5 04:39:02 点击: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用利巴韦林或单用双黄连与利巴韦林和双黄连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早期患儿共120例,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双黄连组、联用组。利巴韦林组:(10~1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双黄连组:60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用组:分别加双黄连60 mg/kg和利巴韦林(10~1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措施及方法相同,分析比较单用或联用对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结果 经治疗后三组病人在治疗的有效性或症状缓解的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χ2检验对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构成、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均衡性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三组间在性别、年龄构成、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比较
      2.2三组患儿经治疗后疗效比较
      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利巴韦林组治愈8例,好转10例,无效22例;双黄连组治愈9例,好转11例,无效20例;联合组治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利巴韦林组和双黄连组间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间和利巴韦林组或双黄连组间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1),联合治疗组较单一利巴韦林或双黄连组治疗有效率高。
      2.3 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及静脉补液时间的比较
      见表3。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少数患儿病情未得到控制,利巴韦林组和双黄连组间在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静脉补液时间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在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静脉补液时间上较单用利巴韦林组或双黄连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 0.01),联合组比其他两组患者的缓解时间及输液时间少。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我国小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而小儿腹泻是我国小儿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也是儿科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3]。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具有较强传染性,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脱水、酸碱电解质紊乱、神经症状如惊厥、心肌损害,因此,早期合理治疗是关键,但临床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药物,近年来大量临床经验证实中西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疗效明显。
      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是鸟苷衍生物,为单磷酸次嘌呤核苷(IMP)脱氢酶抑制剂,可阻断IMP转为鸟苷酸,从而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体外试验及临床证实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活性强,不良反应轻。双黄连具有抑菌、抗病毒、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调节和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此外还有解热和消炎作用[5]。从表2、表3可以看出利巴韦林、双黄连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均可缓解病程3 d左右患儿的症状,但联合组在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因此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和双黄连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特别是病程在3 d以内伴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杜立中. 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268.
      [2] 方鹤松. 小儿腹泻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5-286.
      [3] 方鹤松.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9):79-82.
      [4] 张志兰.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123-124.
      [5] 董文刚. 刍议双黄连制剂研究及临床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9(6):146-147.
      [6] 惠燕霞,余艳芳,黄学芹. 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1243-1244.
      (收稿日期:2012-06-11)

    推荐访问:疗效 肠炎 观察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