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巴肯山日落(外二篇)】 巴肯山日落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7 04:27:18 点击:

      就像要赶着去观摩一次盛大的仪式。虽然我揣不透究竟为何这里也成为了一个重要景点,但我还是随着匆匆行走的人流,快跑向巴肯山。   还是那些在景点里常能遇到的乐队,两三种乐器,四五个人就成就了一次最真切的演奏。古拙而动听,最朴拙的那一个音符将落在你的心上,溅起钟磐的声响,在你的心里弥散了去。你还是疑惑他们演奏的目的,不像售艺,也不像是专业演奏队,因为他们真的很用心。用心的弹奏,不用细听就能听出来。它们萦绕在你身边,挥之不去。而当林间渐次晦暗。他们会点燃昏黄的烛火,烛火将在音乐里摇曳。
      这里是一个喧闹的黄昏。像一个热闹的市集,他们全部在贩卖巴肯山的黄昏以及黄昏的日落。也许落日的生命实在短暂,小商小贩不由得小心翼翼,像揣着随时都会贬值的珍贵的仙果,他们深知它经不起时间的久捂。
      他们的情绪影响着我,游人的脚步影响着我。我一路在泥土飞扬的山林小径里奔跑,黄昏里的阳光挥洒着不多的光芒,像一缕缕不断向我挥手的精灵,我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带我去怎样的天地,我的旁边是茂密的灌木丛林,我总相信,会有远古的狮王正热切地从间隙里窥望着行人,窥望着我……
      也许我的奔跑太过急切。不到一刻钟,我就跑到了巴肯山的下面。但我仿佛知道,我这一刻钟的奔跑,就已跑过了无数的年代,借着黄昏那阳光精灵的指引。我仿佛一下子就跑到了一个王朝的城门下面。
      而这个王朝好多世纪过去以后,依然不愿放弃它的尊严。于是,一行人就只好充分表达我们的虔诚,我们必须徒手攀岩般紧紧地抓住那一级级几乎成九十度的石阶。石阶上便挂满了人,挂满了如前去朝圣的那些人,还有我。从这些人的表情里,从山顶那些静默的,不动声色地,冷冷地望着我们的那些矗立的石头的表情中,我一时理解了这个景点的重要。但真正能读懂景点重要内容的人数肯定有限。因此那些石头们才依然显出司空见惯的神情,对我们的虔诚无动于衷,在黄昏里显得相当宁静。
      我的下颔就差点触到了那些石阶,很遗憾的是,在我前面的人,只留给我属于尘土的味道,尘土的味道纷复杂沓。所以。尽快攀上山顶,便是我此时全部的热望。
      我终于站到巴肯山的山顶,阳光还在天边,我居然给自己留下了可以在黄昏里漫步的时间。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贪婪地想吸进无数世纪前的风……山上的风拂动着我的发丝,像不断地在慰藉着我,以至于我不能感受到从前和从前的那些风。
      我坐在巴肯山落日的余晖里,金色的光芒将我和那些矗立的石一起涂染,我仿佛被镌刻进那些石头里去了,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心境来静观巴肯山的一切。我得以望向那些密集的人群,我试图记住几张在落日里的脸庞。一对俊朗、美丽的白人青年男女便由此投入了我的视线。他们静静地相依着,一同望向落日的方向,那神情像超脱了所有情感,庄严而神圣,如我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被刻进落日映照下的金色的石头里,却投影在巴肯山的天空里,那些密集的人群并没有成为他们零乱的背景,反而将他们俩衬托得更加美丽。
      我知道,太阳将要落下了。
      我坐在崖边,极目远望向山下那些莽原和丛林。我突然觉得吴哥王朝的缔造者有着先知般的智慧。在“第一次吴哥”时代,他建这第一个神庙时都已经安排好了,他安排好巴肯山这样的一个地点,好让几个世纪后的我们,能站在巴肯山这样的角度和高度来感悟前朝的所有。感悟一切。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对想像中的那位伟大的智者一时竟然充满了敬畏。我想他是人类所有智慧与天神的先知所结合的产物,充满了东南亚宗教的玄迷。
      一个偌大的国都,一个曾经盛极几世的文明,竟然可以突然从人类历史的视线里消失?没有太多的文字,只有那些显现在我们眼前的壁画和这些依然显出它曾经极尽繁华的建筑,而就连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也曾经隐于山林,直到被人完全遗忘。“在那些森林里藏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也许,柬埔寨的人民太过朴质了。他们传诵着那些在他们看来是传说的传说,他们相信那些传说,但并不试着走近它。也许,吴哥窟,一个王朝的不朽记忆因了这样的民众才被完完全全地存留下来。
      太阳周围的云彩渐次变得色彩斑斓,太阳像一个温馨的红色圆球,诉说着它一天来的圆满,也诠释着圆满。一个王朝能在这样的时空里与我们相逢,也是圆满的。它埋藏了数个世纪,跑来向我们诉说。它会向我们道别的。我们虽不能完全理解它,但却可以笑着跟它道别。我一时知道,为何巴肯山日落也被安排成一个重要的景点。很多人前去观看的日落,只有少数人能明了;少数人有幸运前去观看的巴肯山日出,大多数人无法明了。日出日落,蔚隙一个王朝的盛衰,在阳光下,在时空里曾经有着最真实演绎。我们无法见证一个王朝的盛衰,却能洞悉日出日落的真谛。
      就在我一瞬目之间,与此同时,照耀了巴肯山和吴哥窟一天的太阳,不,曾经也是这轮照耀着吴哥王朝的太阳,它落下去了。不留一点踪影。
      太阳,明天还会从巴肯山升起,它不带一点哀伤。
      太阳,它保持着它亘古不变的热度。

      洞里萨湖:一支遗落在文明时代的歌

      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洞里萨湖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内陆湖,盛产的鱼类千年前就滋养着吴哥王朝。近年则因上游国家纷纷在湄公河上筑起水库以利灌溉、防洪之需,面积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然而有一群逐水而居的高棉人,几个世纪以来,家就浮在湖水上。不管水位多高、湖面多小,这个湖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今日人们来这边参观这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而对大部分生活在文明国家的游客来说,这趟旅程仿佛是一场震撼教育!

      一
      从吴哥窟大量的壁画雕刻中,我们不断地见到洞里萨湖在农耕时代的富庶。以及为数众多的围绕洞里萨湖那生生不息的神话传说:相传在湖底住着一尊NAGA七头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儿要嫁给印度王子,于是他便大嘴一张,把所有的湖水给吸干,转眼间,变出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成为女儿的嫁妆。据说,因为有NAGA蛇神驻守的缘故,洞里萨湖在旱季(水深三米,湖宽一万多平方公里)、雨季(水深七、八米,宽三千多平方公里),才会有如此明显的不同。
      显而易见,洞里萨湖曾经滋养过盛极一时的吴哥王朝。有一幅壁画是讲述高棉人与来侵的暹罗人的战争故事的,讲在洞里萨湖,水性极好的高棉人潜入水底,掀翻了暹罗人的大船,高棉人在此次战争中大获全胜……
      一幅幅壁画讲述着百姓生活的富足,刻画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细节,刻画着他们为保家卫国所进行的所有强身健体的锻炼……有人说,没有洞里萨湖就没有吴哥王朝。
      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雪水融化注入越南的湄公河,由此注入洞里萨河。而最令人称奇的是,洞里萨河在雨季到来之时,突然由一江春水向东(南)流变成一江春水向西(北)流。也许,大自然就是要来创造些什么和留下些什么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洞里萨湖为我们滋养出了一个惊世王朝。

      二
      现在,请随我们的船只去漾舟你我神往的洞里萨湖 [ 2 ] [ 3 ] [ 4 ] 吧,去探望那此时还不为我们所知的水上人家。让我们,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展光中的雾蔼,掀开那些神秘的笼罩在湖上的薄纱。
      船上机器轰鸣,我们的船快速驶离码头,东南亚湿热的暖风狠命地拉扯着我们的衣衫,掀曳着我们的发丝,我们的船驶进洞里萨,像驶进我们想像中的史前桃花源。不断有水草和水葫芦(原谅我只能说出这样的名词,我不能说出这些水草的书面语,是因为船开得实在是太快了,我怕我思虑的心跟不上洞里萨的沉吟)。
      在我们的百般祈求下,导游阿徐为我们唱起了高棉语的歌,比起金边导游陈阿雄。吴哥导游阿徐似乎有更纯正一些的高棉血统。当他笑着,我们仿佛就见到了地道的高棉的微笑,像一阵温暖的十一月的季风,我们的心也感受到了它的真挚和热诚;当他唱着高棉语的歌曲时,我们便在他的歌声里沉醉了,沉进高棉族的表达里,他笑着唱歌的时候,我们虽然听不懂。但我们一时间仿佛心就隔得很近,我们好像终于听到一个民族的歌声,我们听到了飘荡在洞里萨湖上空的歌。他诉说着,诉说着那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历史和他们对那些历史的深情解读……
      也许导游阿徐也意识到那只能是一支遗落在文明时代的歌。他怕我们不懂,在他的歌声渐行渐远中,我们却在余音里捕捉到了清晰的音符,我们感喟于阿徐的真挚和善意,我们很快合上了他的节拍,合上了阿徐翻译成高棉语的熟悉的歌曲: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我们陶醉在洞里萨湖上,阿徐像在用歌声来为我们的心作铺垫,他要我们理解洞里萨湖的所有。理解洞里萨湖这支遗落在文明时代的歌。
      “吴哥窟是我们的祖先送给我们柬埔寨人的宝贝,洞里萨湖是老天爷送给我们柬埔寨人的宝贝。我们的人民靠天吃饭,没有地震,没有台风,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所以柬埔寨人活得十分悠闲。有鱼的时候吃鲜鱼。没鲜鱼,就吃储藏的干鱼”,(在我们的餐桌上就曾出现过一种味道似臭豆腐的鱼)不管上过大学的阿徐在心里是否真正认同,但是提起他的民族,他的国家,他是平和的。
      阿徐的解说被湖上的风和船上轰隆隆的机器声所拉碎,分隔成细小的碎段,随着他深情的双眼,飘向我们途经的那一户户水上聚居的人家,飘向他的民族……“那是水上警察局,那是水上学校,那是水上商店,那是水上公园……”阿徐怕我们错过那些快速落在我们船后的“景点”,他操着他敬业的已经沙哑的嗓音,一一指点给我们看,我随着望向那些看上去尽显破旧的房屋。
      “他们的房子是可以流动的,你们见到在房屋四周的水中有一些支撑的竹竿,那是他们的锚,他们的房子像船,可随洞里萨湖的水位起落而自由移动。但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洞里萨湖。”阿徐这样说着的时候,你似乎听出了关于洞里萨的全部诗意。它的也许如诗歌般的存在。

      三
      洞里萨的居民随着日出而落,日落而息,随着湖水的起落而迁移,但他们一生都不会走出这样的生活。他们浮游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不知道生活还可以有别的如何的形式,他们不知道洞里萨以外的地方,也许他们不想知道,也许他们不愿意去知道,也许他们放弃了去知道的很多机会,他们还要在那里繁衍多少代,多久,我们无从知晓。
      来来往往的像我们这样的船只,是否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或正在影响他们的生活,洞里萨会在某一天醒来的清晨失衡吗?好像不会,洞里萨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歌里,他们望着我们的眼睛,仿佛诉说着远古,我们不懂;我们望向他们的眼神,小心翼翼地诉说着如今的时代,但同时也显得格外的空洞。
      一个故事浮上来:
      “你为何不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兴许可以使你赚到很多钱,你不用生活如此贫苦。
      赚钱做什么呢?
      赚了钱你可以如我一样,浮游在这样的水面尽情游玩啊?你看出我多悠闲啊。”
      洞里萨人答曰:“我不是已经泛舟在洞里萨了吗?”
      请收起我们廉价的同情心,也许幸福从来就有多解。洞里萨湖人是生活在这水上的鱼,离了洞里萨,他们将会如何呢?他们已经花上了数万个世纪,来成为洞里萨湖的鱼。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我们怜惜着洞里萨湖的落后,洞里萨湖的人对我们这些闯入桃花源的人也同样地充满了怜惜,怜惜我们已经在世事里流转了千百回。而他们,仿佛活在全然无知的世界里。
      也有新近闯入他们生活的越南人。他们是难民,或是帮助高棉人赶走泰国入侵者后留下来的越南老兵……越南人也试着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向洞里萨的原住民学习着顺应洞里萨的生活技能,他们融入了洞里萨,同样也将延续在洞里萨。

      四
      现在,让我们来接近这些生活在洞里萨湖的洞里萨人吧。在我们的眼睛望向远处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却已接近我们的大船。
      “banana,one doullar”我的英语扔了好些年,但是小孩子举起的一串香蕉却让我明白了他是来向我们售香蕉的。一块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七块五,对于习惯于这样换算的我们,那串香蕉的价格不便宜。老实说他举起的香蕉也很不新鲜了,但是当他坐在船头和他父亲拼命地将独木舟划向我们的时候,或者说一次次划向游船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串香蕉也许已经是他最宝贵的货品了。
      他兜售了无数次,他睁着他无怨无悔的眼睛望得我们的心真切地痛了起来。我们没有购买他的香蕉,船上的同行者,递给他一张当地币作为孩子的小费。算是对他的嘉奖。一个不过四五岁的孩子,赤裸着全身,坐在船头奋力划浆的样子,晨光里本就是在我们眼前涂抹不去的一道风景。他的父亲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用沉默保持着属于洞里萨的尊严。孩子用英语道了谢。他们的船不知何时靠近的我们快速行驶的船,而他们的离去,也是那样的迅疾。
      不断有小船靠向我们的船。洞里萨是热闹的。
      那些房屋连成的“岸”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撒网捕渔。但他们捞上来的总是些蹦腾的小鱼。那些小鱼撑着明亮的鳞片,在老人,妇女用手扑打渔网的动作中,纷纷跌落下来。它们将成为今天的午餐或被储藏起来……这样的画面,也曾留在吴哥窟的壁画上。
      在这里,我要特别记述我所见到的一个小孩子,可能他已经是十二三岁。但他似乎是洞里萨湖的名人,我们拍下了他,在网上的图片中,我也惊奇地见到过他。导游阿徐说,那个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不小心被游船的机动浆搅断了一只胳膊,可是他很勇敢,他活了下来。现在,你看他还是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坐在一个大盆里,用他的一只手划动着,在洞里萨湖自由来去。我们顺着阿徐手指的方向,在阳光下见到了那个孩子,他用一只手挥向我们,他在阳光下微笑着。
      还有一个孩子,不过三四岁,她留在我们一行人的镜头里。在我们上了“岸”,在小商店里滞留时,他的奶奶拿给她一条小水蛇,她把它放在她的脖子上。我也试着想摸摸那条蛇,可我最后依然放弃了。我没有勇气。连与小女孩合影的我,表情也是极不自然的。那样小的一个女孩, [ 1 ] [ 3 ] [ 4 ] 她真的不怕蛇?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就那样地“表演”着。面对洞里萨,我说不出同情。我们给了那小女孩一些小费。我的举动好像激发了旁边另一个稍大一些的小男孩,他慢慢地把手中的蛇也放在脖子上,可是我们一行人忙着上船,没有人再注意到那个小男孩。在洞里萨,原本也许只比哪家的孩子捕渔最多,以此为激励,现在的比拼,也许让我们心里变得很不是滋味。洞里萨也将慢慢地迎合着闯入者的一时猎奇般的眼睛。可我们却会伤害无数洞里萨孩子的心灵。洞里萨原本与市侩无关的啊。

      五
      我不得不说说洞里萨的水上小型动物园,那是专为为游客开设的。里面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鳄鱼。十多条鳄鱼被扔在约二三十平米宽的用船搭建的深洞中。离我们不过几米远近。我们俯身恣意地望着这些凶恶的动物。在确定自己绝对安全的境地中,我们想像着它逼近人时的恐怖。我们望着它们,它们却无视我们的存在。它们蹲在木头上,用木头徒劳地伪装着自己。但却没有任何它的猎物会靠近它,除了它们天天被喂养的那些食物会送到它们的嘴边。
      那些鳄鱼依然一动不动地张大着它的嘴,露出如锯木般淡黄的口腔。仿佛已死去了很多年,又仿佛不过是些木头。如果要与这样的动物来比耐力和耐心,我想人将会是最大的输家。
      人类之所以赢得了它们,我想那是因为上帝赋予了人类智慧。人类的智慧,可以与上帝的意志抗争。如果要凭生存的实力和韧性,人类未必是胜利者。就算我们再文明,我们依然要怀着对大自然求知的谦逊。人类不必不可一世。

      六
      写了这么多,我才发现,我在洞里萨湖的心竟然是如此之乱。也许是因为经过这里的行程,我们就要返程回国的原故。而我被柬埔寨的纷复历史,人文地理已弄得心绪纷乱。我不知道,我的眼睛可以盯向哪里。我在柬埔寨似乎仍然是一无所获的,我对它也更是一无所知。我无法掩饰自己的这种无知,所以才会如此。
      《真纳风土记》――中国元人周达官的踪迹曾达于此,它为柬埔寨这个国度记载了属于柬埔寨的历史。让柬埔寨得以从民谣似的传说里找到更多历史的佐证。柬埔寨人因此感激周达官。
      而对于柬埔寨这样的一个民族,这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又将如何延续属于他们民族和国家的辉煌。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文字……将为自己的未来记录下什么呢?
      我不知道,周达官最后是以何种交通工具离开柬埔寨的,而此时,我们的船已靠近了紧挨马路的岸。有豪华大巴在那里等着我们,而这样的车,在柬埔寨并不多。
      我回望洞里萨湖,洞里萨湖一派烟波浩渺……像一支遗落在文明时代的歌,它没有再沉浸在吴哥的辉煌中,但也似乎无法向当今的文明时代靠岸。我望着烟波中的洞里萨湖,此时的我,有说不出的种种哀愁。

      佛境

      一
      这个题目搁在这里很久了,我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也有很久没有去参佛了。
      到这个城市快十个年头了,我参佛的次数却是可数的。但每每心底迷茫或情绪低落,我都会前去市中心的文殊院参佛。这个禅院大约建于初唐,年代久远,又因地处贯穿城市南北的中轴线上,交通极为便利,所以从来都是香火旺盛。
      我每每前去参佛。也是自己觉得不得不去的时候才会前去。我不信仰佛教,但我深深酷爱佛教文化的氛围。我喜欢佛教那一份悲悯和觉慧。它会带给你的心灵一份安静的指引。我也会跪在佛的面前,击掌三声,我想提醒他,我的造访。谒佛的形式有很多种,敬香的规矩也不一而足,但我更喜欢那些虔诚的信徒,那些老婆婆跑过来对我的姿势的指点:嗯,左手举香,向下燃点,表示心沉(诚)。其实,在他们的诵经中,我从心里觉得他们不可能理解佛经的要旨,佛教很简单,也许万千归一,只有一个要旨,但是我想,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不可能懂得的。所以佛教一直在做着最平易近人的宣讲。他的教义其实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很多谚语俗言夹杂在我们的生活里。
      有朋友问我,你在佛前一般求什么?
      我说。我什么也不求。
      什么也不求,那你去禅院做什么?当朋友这样问的时候,我往往无语。我一时描述不了我前去参佛的目的。我无法告诉他们是如何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求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在做什么?
      我深深地记得,我在文殊院里点燃香烛,正闭目沉寂间,睁开双眼,竟见青烟氤氲里,一只黑蝴蝶竟然随着烟雾在飞舞,我随着它的飞舞正冥想间,它却突然没了踪影,我连连地问着我身边的旁人,你们见到那只蝶了吗?他们困惑地向我摇头,我却像经历了一次最痛心的走失,我寻找着那只在我眼前幻化的蝶。我确信,它来过。它来过,只是想对我说:佛来如蝶。我在烟云里行走。它幻化为一种意向,将我的心从凡尘里带走。我追寻着它的踪影。我忘了我所有的愿望和祈求,我没有烦忧。我相信了:佛来如蝶。蝶按着佛的旨意,在我的眼前来过。它是来昭示什么的,我不能全懂,但却欣然。我就像一个人在莽原上奔跑,黑暗里来了一只流萤,它却很快地消失在黑暗里;我为了寻找那只流萤而忘掉了所有黑暗,我无所惧,黑暗在我的遗落里消失了去,天空露出曙光的色彩。
      我把这样的邂逅描写在这里,我是想告诉你们,有很多现象和事情是无法解说的,我是一个不迷信的人,我不迷信不是说我没有无法解释的困惑,而是因为,我认为相信迷信会让我们更加无助,所以我是坚决不信的。就像我对佛教的情结,我可以站在佛的前面,但我不会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觉得,人的一生,很多事情要完全靠自己去面对:生,老,病,死等等。亲人朋友可以给你烛火般的温暖,但是他们不可能代替你去面对你的感受。因此,我们一生都在独立行走。
      现在我要告诉你,我在佛前求什么。我双手合十,站在香炉前,我合十的手,连着我的心灵,它们成为心灵此时最稳妥的支撑,我闭上双眼,以能见到眼前红彤彤的一片境界为准,我觉得那是一个纯真的世界,虽然我知道,那只是我的眼睑里的毛细血管在日光下的映照。但我想像那是红尘,我试图在红尘里寻找一个出口,往往此时,我什么也不让自己想,我清空头脑里所有的意念,我深陷在鸿蒙无知的境地。直到心灵如深泉,甘平清宁。往往此时,我无法站稳我的脚根,但我听到了自己心灵里的答案。无论此前如何的心烦意乱,其实通过这样的形式,我完全能够听到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只是世界太过嘈杂,我们无法听得太清。心绪纷乱的时候,我可以在佛前,听到内心最真实的答案,我听凭自己心灵的指引。
      世界太过喧哗。我们需要营造一种佛境,以便让心灵找到那个答案。

      二
      在这样的闹市吃过午餐,情绪低落到了谷底。试着想可以将电话打向哪个朋友,试图向他们说起我的失意,不曾想在心底里一一细数过去,却发现不是朋友不够让我诉说,而是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的烦忧。莫名的,也许只是情绪的低落,日常琐事一点点积存在心里,它们让我心绪沉重。我知道,我是有好久没有去谒 [ 1 ] [ 2 ] [ 4 ] 佛了。我应该去谒佛了。更何况,今天的天空还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踏雪寻梅,是一种诗境;踏雪谒佛,该是充满了慧觉毕生的禅意了吧,我想。
      这是成都冬日飘雪的第二天。雪花积攒得比前一天更加的宽大。它们悉数飘落在我红色的羽绒服上。我听到它们落下时是唱着歌的。可惜我却听不出今春它们的欢乐来。我只是希望雪花能飘得更多一些,再多一些,我希望它们大片大片地飘到我的脸上,但不要稀释掉我的泪。我想让悲伤更彻底一些。我决定前去大慈寺谒佛。
      大慈寺,这是地处成都市中心的春熙路繁华路段的寺庙,建于魏晋时期,大唐高僧玄奘法师曾受戒于此。此前,我从没有去过大慈寺。虽然知道,它就在这附近,但是我还是不得不一路多问路人:请问大慈寺的门在哪个方向?
      一位老大姐感佩于我的虔诚,回头叫住了我:这么大的雪,真是虔诚之人,我想起来刚刚给你指的路,下雨天是很泥泞的。你跟我走另外一个门吧,我顺路指给你。虽然大慈寺离我所在的红星路步行街最多只有千百米。但是我为了找它的门还是费了不少心力。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在雪花飞舞间,我依然决意要找到它。我不会放弃我的寻找,因为此时我需要。
      虽然,这么多年,我对文殊院有着特殊的情感。就算是曾经的车落山崖,我的手依然紧捏着从文殊院求来的干手观音。世人是聪明的,也许人间的苦难为数不少,而需要菩萨帮助的人又实在是太多,所以才会产生千手观音的象征。菩萨有干手,大约是足够用来拯救人间的苦难了吧?
      我说过,在我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会选择前去佛前问自己的心。我要让我的心告诉我,我该持如何的心境去前行。此时,只要有菩萨的地方,我都会前去询问。更何况是大慈寺这样的名寺。我的心已走不到文殊院的门前了。我不想错过今天的雪景。
      我在雪花中步入大慈寺的大门。不,其实我是特意地在门前伫立了一会儿的。我望向禅院内的庭宇,梅花正香远,雪花正有情。禅院里仍然萦绕着香火。与市中心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大慈寺显得竟然这样地沉静。
      “大隐隐于市”,无论是文殊院和大慈寺,无不告诉着我们另外一番深意。那就是真正的宁静不在山林,在于心之间。
      我购了香和烛,一路静静地燃点过去。天王殿,观音殿,藏经阁……大慈寺的规模显然要比文殊院小得多,因为它曾受到过最严重的摧毁。
      今天,我离我的佛境却有些疏远了,也许因为换了个地方,也许是我的心太过烦乱,也许更因为,我好久不曾谒佛,我不得不在雪中仔细地,小心地将它怀想,将它呼喊。我想在雪地里放声地哭出来,却只轻轻的抹去眼角的一滴清泪。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许是说我这样的人吧。我笑了笑。在心底。
      我不想做徒劳的追寻,我决定只把手中的香烧完。然后,我读了读佛法宣传上的简短劝诫语,结束了我的雪中谒佛。此时,我的心虽然依然沉重得打捞不起来,但是却平静了许多。
      结束了烧香,我在大慈寺寺院的尽头,发现了大慈寺的另外一个出口,我没有过多地思虑,我快步走出这个出口,它正通向繁华的红星路广场。我没有走回头路。我得以往前向市中心的单位快步地前行。
      红尘与寺院,仅一门之隔,心有时会将它们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所以,我们就会不停地找寻,那道门。我们总认为那道门不好找寻,其实,只要你推门便是。
      我很庆幸,在成都这样难得的飘雪天,第一次谒开了大慈寺的门。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我要告诉你的。也仅此而已。 [ 1 ] [ 2 ] [ 3 ]

    推荐访问:日落 巴肯山 外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