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凝望星空,凝望心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30 14:45:05 点击:


      读着那些厚厚的专著,累了,就常常或散漫地,或定定地,凝望着书里那些作者的肖像画或照片。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这几位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著作太厚,太不好读。字都认识啊,可说些什么实在难懂。
      但我知道,被我凝望的这些人,他们也在凝望,他们一生都在凝望头顶上的星空,凝望人类的心灵。
      所以,我的目光最后往往就聚焦到了他们
      那平静、清澈,或者坚定、决绝,抑或还有忧郁,甚至游移的眼神上了。
      当然,还有海涅所说的,我反反复复想象中的,黑格尔的那个“怪怪”的眼神……
      不错,他们那些艰深的理论与他们鲜活乃至古怪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甚至,理论只是他们的表象,而血肉情感的生命才是他们的本质。
      作为一个“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是什么使他们成了这样的人呢?
      他们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地搞出来的那些文字、理论,到底要干什么呢?
      ……
      这念頭一旦从心底升起,便久久挥之不去。


      故事还是要从康德这里说起。
      1791年春的一天,德意志哥尼斯堡小镇。
      29岁,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家庭教师,而且还专门给学生讲授康德哲学的费希特,来到了他心中的圣地,而且来到了他最为敬仰的康德教授的课堂上。
      终于,可以亲耳聆听康德大师的讲授了。
      哥尼斯堡小镇,依然安静悠闲。
      春天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斑驳地洒在讲台前康德的身上。
      此时的康德教授,已不是十年前刚出版《纯粹理性批判》时很少有人重视的一般学者,而是在德意志思想界、学术界众人敬仰的大师了。
      不过,几节课下来,费希特大失所望。
      这不像我心目中的大师呀!
      此时已经67岁“高龄”的康德教授的课,实在无法令费希特激动起来。但是,在费希特心中,康德教授的思想是怎样的大江大河呀!
      他决定去登门拜访这位自己心目中的大师。
      就是在康德每天午后散步时走出的那座“康宅”里,年轻的,未来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费希特,终于单独见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也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康德教授。
      但是,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
      大师的表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康德,这位“疲惫的老人”,对他的“继任者”看来明显地心不在焉。整个拜见过程极其简短,康德大师对费希特“非常冷漠”。这位已经完成了“三大批判”的教授先生,对此时尚一文不名的后生学子费希特的问题,似乎没什么兴趣,或者可能干脆也没什么心思倾听吧。
      朝圣般的费希特的内心又是一片失望。
      好在还没有绝望。
      从“康宅”出来这天起,费希特在他租住的简陋小旅馆里闭门奋笔疾书35天。结果,他写成了一篇长长的论文——《一切天启之批判》,也有译者把这个题目译为《试评一切天启》。在这篇论文里,他以几年来研读康德思想的思考,对被称为“天启哲学”“批判哲学”的康德哲学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实也完全可以说,他相当深入地解读了康德的思想。
      费希特把这篇论文作为拜见并向康德请教的“介绍信”。
      附在送给康德的这篇论文前面还有他的一封短信:
      我到哥尼斯堡来,为的是更切近地认识一位为整个欧洲所尊敬的人,然而全欧洲只有少数人像我这样敬爱他。我已经向您作了自我介绍。后来我明白了,希望认识这样一位人物而不出示任何证书,这是孟浪无礼的。我应该有一封介绍信。但是我只承认我自己写的介绍信。我此刻就把它附上。”
      这篇论文和这封短信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的剧情,连费希特本人可能都不大敢相信。
      读了费希特的长篇论文之后,已经“老迈”的康德教授精神大振,心情十分喜悦——自己遇到了一个思想出类拔萃,而且也确实相当懂自己的青年学人!很快,这一次是康德主动邀请费希特来家谈谈,而且还邀请费希特参加了自己晚年时经常在“康宅”举办的“令人愉快的午餐会”。而且,康德还把费希特的《一切天启
      之批判》这篇论文推荐给了出版商。
      关于《一切天启之批判》,以及此时费希特思想与康德思想的关系,后来的德意志观念论哲学史家拉松说得相当明白:“费希特在这本处女作中尚非完全独立,但他以此充分地证明了他能完全把握康德的体系。尤其,他首先表明的是:他像康德大师一样非常善于把握外部的框架和诠释的技巧,在此书的思想进展上,费希特还完全站在康德的系统的观点上。”
      显然,当时的思想界,甚至康德本人都兴奋地把费希特看作是康德哲学的继承人。
      很快,这部小书被匿名出版了。因为其思想很像康德的思想,于是,学界的很多人竟误认为这是康德的一部新著。
      康德当然不会做那种掠人之美的事,他很快就公布了这位学界新秀的名字。结果,青年费希特声名大震,并从此走上了他那辉煌的哲学道路……
      此后的几年里,在康德的鼓舞下,费希特的创作喷涌而出、势如破竹。先后出版了《论知识学的概念》《论学者的使命》《知识学第一导论》《对公众的呼吁》《人的使命》等等。
      故事总是曲折的。虽然费希特拜见康德的故事已经比较曲折了,但从两人一生交往的角度讲,这只能说是曲折的开始。更后一些时候的故事,那可不是曲折,而是大逆转了。


      1799年初春,费希特首次拜见康德的八年后。耶拿。
      初春的耶拿,大地已开始复苏,但空气依然凛冽。
      此时37岁的费希特,已经在耶拿大学做了五年哲学教授了。
      这位此时在德国哲学界的声望已是如日中天的重要人物,遇到了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挫折。

    推荐访问:凝望 星空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