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22 09:10:06 点击:

      摘 要:本文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决胜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互关系,论证缓解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矛盾及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提出农村牧区有效开辟乡村振兴新天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牧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牧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根本改变,总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牧区的新时代。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牧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显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艰巨。这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新时代建设兴旺、富裕、宜居、有序、文明、美丽及现代农村牧区的伟大征程。
      一、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强有力政策支持推动下,内蒙古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稳步推进。特别是农村牧区面貌日新月异,农牧民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整体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由2012年的64%左右增加到2015年的84%以上,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所包括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政治民主和资源环境等5个方面,不断提升、全面进步,農村牧区大步跨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稳健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强,“十二五”末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7.29%;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蒙古农牧民收入与消费水平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增大、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十二五”末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人民生活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9.47%;农村牧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改革步伐加快,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十二五”末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指标实现程度为80.36%;内蒙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边疆安宁,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十二五”末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民主指标实现程度达到96.6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内蒙古农村牧区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资源环境指标实现程度为74.18%。
      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巨大成就,适应着、构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2020年实现精准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的前提与保障,也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一定程度的乡村振兴,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又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起点。我们要“跨上蒙古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新理念的指引下,开启农村牧区全面振兴的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创建新伟业。
      二、农村牧区矛盾及问题的探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农村牧区来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牧区发展不充分等,已经成为满足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内蒙古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为309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为1553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4倍;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为19818元,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2.8倍。二是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人均1614.91元增加到2015年10637元,增长2.7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3927.75元增加到21876元,增幅5.6倍,无论是消费支出额度还是增幅,城镇居民都高于农牧民。
      农村牧区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农村牧区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如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是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其中医疗、教育发展不足和土地资源质量不高、生态环境需要改善等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如农村牧区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耕地、草场细碎化问题相对突出,农牧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牧业生产成本高而收益低,农畜产品竞争力需要有效提升;农牧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比较严重,青壮年及科技文化素养高的劳动力缺乏;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有待完善,农牧业融资能力较弱,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农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农牧业现代生产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推广、运用及服务需要不断加强,生态农牧业、有机农牧业、绿色农牧业及优质安全高效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滞缓,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的产业体系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均等化建设步履维艰,个别乡村甚至出现“空心化”“荒芜化”的现象。
      可见,农村牧区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牧区,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勇于面对挑战、巧于抓住机遇,有效弥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这既是当下农村牧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三、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和总体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勾画出路径、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实际,有效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天地,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荐访问:基础上 小康社会 决胜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