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拉尔夫埃里森 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评拉尔夫.艾里森的《混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40:44 点击:

      一、引言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立即在整个美国文学界引起轰动,为作者赢得了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奠定了艾里森在美国文学界的崇高地位。凭借一部小说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不仅对美国黑人作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该书的第一章《混战》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受邀在本市白人名流的聚会上重新宣读自己的毕业演讲。但在演讲前他被迫加入一场混战,其间黑人男孩们被蒙上眼睛互相打斗,供旁观的白人取乐。混战场面清晰地表现了白人对黑人的凌辱,也暴露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南方的种族结构状态。尽管书中描绘了当时的黑人生活和社会上的种族歧视,但作者并未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生活中的种族问题提出批评或抗议,而是用抽象人性的概念来描绘和反映现代社会黑人与黑人之间、黑人与白人之间不正常的、无理性的关系。
      批判性话语分析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Fairclough提出了批判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它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全过程:(2)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3)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1995:22)。批判性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矛盾在语言和其他符号中的表现进行剖析而不是为了纯语言研究而分析语言的运用,它与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是―种互补关系,话语构成社会文化,因为它描写着世界,确定着社会关系和身份。任何语篇哪怕只是语篇中的一个句子,都同时具有表意、人际和语篇三种功能,话语也不能在没有历史背景作参照的情况下得以解读,对联想意义的理解离不开相关历史知识。批判性话语分析是一种社会行动,其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促进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进步。本篇论文则应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混战》中的情节描述、人物对白和象征手法以及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种族歧视问题。
      
      二、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在语言的表意功能中,及物系统是人们用语言描述显示的基石,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和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1、被动动词的使用
      故事一开始就通过大量动词的被动使用以及主人公服中的场景描述揭示了白人至上、黑人任人摆布的不平等地位。例如黑人男孩们在被迫观看裸体女郎跳舞的事件中,“我们被推到了舞厅的前头,被迫站在指定的位置上”,“正中央,面对我们站着一个十分俏丽的金发女郎――身上一丝不挂。”(艾里森,1984:19)然而,面对裸体女郎,“要是我们瞧了姑娘有人就露出凶相;要是我们没有瞅她又会有人怒形于色。”“我右边有一个小伙子晕倒了。有人从桌上抓起一只银质大水罐,走近了几步就往他身上浇冰水,随即一把把他拉了起来,硬要我们中的两个人扶住他,他的脑袋耷拉着,厚厚的青紫的嘴唇发出阵阵呻吟声。”(艾里森,1984:20)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述,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被动地位以及他们任人摆布、进退维谷的生活状态跃然纸上。
      
      2、粗俗恶毒语言的使用
      在接下来的混战场面中,黑人男孩们只能按照白人的指示行事、别无选择、被动挨打的处境更加暴露无遗。白人对所有参与格斗的黑人发出了同样的命令:“看见那边那个小伙子了吗?锣一响,你就给我跑过去,狠揍他的肚子。你不揍他,我就揍你。”“狠揍那个姜黄色皮肤的黑小子,把他扯碎!”(艾里森,1984;21)“狠狠揍那黑小子,把他五脏六腑都给我打出来”“挥臂往上打!揍死他!揍死那个大小子!”(艾里森,1984:24)“再上,黑小子!去混战一场!”(艾里森,1984:23)“松手!黑鬼!松手!”(艾里森,1984:28)。白人还使用一系列侮辱性的用语来称呼黑人:“黑杂种”、“黑鬼”、“黑小子”等。旨在警告黑人他们永远处于白人的掌控之中,不可能与白人平等。通过这些粗俗恶毒的言语,我们看到在白人眼里,这些黑孩子就如同没有尊严的动物一样被呵斥被命令,白人发号施令、黑人被迫服从的社会现实暴露无疑。
      
      3、打斗动词的使用
      当打斗的锣声一响,作者继续大量使用了与打斗有关的动词来描述无序残酷的混战场景。“一记拳头猛地打在了我的头上,我原地打转没有倒下,同时我也僵硬得挥动着胳膊回击。”“好像那九个男孩立刻同时向我进攻,拳头从四面八方向我击来。”(艾里森,1984:22)“我被打得像个酒鬼一样几乎站立不住,嘴里的唾液又热又苦就像胶水,我的头部猛遭一击,顿时满口是热乎乎的鲜血――又有一拳砸在了我的后脖颈上,我立刻扑倒在地,头撞到了地板上――我努力摸索着抓住绳子想喘口气儿,这时我的肚子又猛遭一击,整个人又一下子摔倒了,接着被我周围的脚踢来踢去,最后又被拽了起来――”(艾里森,1984:22)这些动词的使用不仅突出了打斗场景的残酷性和真实性,而且揭示了黑人之间存在的“种族内部的仇恨”(谭惠娟,2008:180)这样一种无理性的关系,这种病态的心理无疑是白人奴化黑人的结果,从而更加有力地暴露出白人高高在上、黑人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三、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
      
      任何语篇都是以现实语篇为基础并在诸多语篇体裁中选择的结果。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强调作者对语篇生成的修辞意图,强调读者在理解语篇时对这种修辞意图的理解。作者在故事中穿插了很多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不仅把黑人遭受凌辱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且将作品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1、形象的动物比喻
      在混战继续到高潮的时候,人人都变得近乎疯狂麻木。“没有一伙人能在一起持续打上一阵子的。两人、三人或四人对付一个人,不一会儿他们之间相互打了起来,再不就是自己被人攻击了。”(艾里森,1984:23)“小伙子们像瞎眼的螃蟹小心翼翼地摸来摸去,他们猫着腰,护着腹部,端着肩。缩着脖子。他们紧张得伸出胳膊,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试探性地挥动着拳头,好似高度灵敏的蜗牛伸出一节节的触角。”(艾里森,1984:23)“螃蟹”和“蜗牛”的使用非常形象地展现了黑孩子们害怕挨打、躲避拳头、自我保护的尴尬境地,也暴露出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社会里委曲求全的悲惨状态。
      黑人混战结束后,白人又在带电的地毯上撒满了金色的硬币和美元钞票,边看孩子们抢钱边取乐。“我立即扑向地毯的蓝色图案上的一枚黄色金币,手刚一触到就惊恐地尖叫起来,周围也同时响起一片尖叫声。我拼命想把手抽回来,却怎么也动不了,一股炙热猛烈的电流袭遍我的全身,我像一只湿老鼠一样浑身抖动不停。”(艾里森,1984:25)“接着那些白人把我们往地毯上推。我们一边不自在地大笑着,一边拼命挣脱他们的手继续抓抢硬币,我们浑身又湿又滑不容 易被抓到。突然我看见一个男孩被举了起来,他浑身是汗,油光发亮,像马戏团的海豹,然后他被摔了下来,湿漉漉的脊背重重地落在了带电的地毯上,他像是正挨一大群苍蝇叮咬的马,身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艾里森,1984:25)“湿猾海豹”和“被苍蝇叮咬的马”这两种动物的比喻深刻展现了经过混战后已是精疲力竭、大汗淋漓的黑人孩子们不得不在白人的命令下抓抢金币遭受电击的痛苦场景,明知道他们湿漉漉的身体很容易导电,但白人仍然以观看孩子们痛苦抽搐的身体为乐,白人这种丧心病狂的表现不得不使人深深同情这些被当做动物一样羞辱的黑人少年,不禁使人感叹黑人受奴役受指使毫无自由可言的命运。
      金色的硬币和美元钞票可以视为美国社会的象征,这个社会用钱来捉弄黑人,唤起他们对财富的欲望,却又让他们得不到满足。而看起来金灿灿的硬币最后发现是假的,象征了美国社会向黑人许诺的只不过是黄粱美梦。
      
      2、白色的象征意义
      白色在美国社会具有不言而喻的象征意义,它是美国白人文化的象征,居于主导和至高无上的白色的象征地位随处可见。故事通过对白色物体的描写象征了白人对黑人无所不在的巨大掌控力。在黑人混战开始前,小伙子们“被白色宽布条蒙住了眼睛……由于眼睛看不见了,我突然感到一阵恐惧…但是那蒙眼布紧得像伤口痂块一样,当我抬起带着拳击手套的双手想移开白色布层的时候,有个声音喊道,‘不,不,你不能那样做,黑崽子,放开手!’……”“白色蒙眼布后面的黑暗世界里闪过一道道蓝光。”(艾里森,1984:21)蒙住的双眼就如同被蒙蔽的思想,在白人控制下的黑人根本无法了解真相,更无法自我保护,更严重的是丧失了自我意识,使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恰恰是道德丧尽的白人。
      美国黑人的不平等地位在“我”的演讲场合上更是暴露无遗。“我”在台上演讲得口干舌燥,而台下的白人头面人物却一直在谈话说笑,根本不想听黑人在说什么。但当黑人出现口误,把“社会职责”说成“社会平等”时,这群白人“对着我叫喊,一个个凶相毕露,言辞激烈”。(艾里森,1984:31)这暗示我们,黑人不仅不能指望在现实中获得平等,而且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国家,谈论平等都是为白人社会所忌讳的。尽管白人根本没有去听“我”的演讲,但在演讲中结束后,白人还是送给他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用白皱纸裹着的牛皮公文包作为奖赏,并叮嘱说:“要把它看成职责的象征。……会有这么一天,这只公事包里将装满决定你们民族命运的重要文件。”(艾里森,1984:33)这暗示着白人已经为黑人设计好了未来,黑人具体想什么对白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而此后主人公不停地奔波的命运与装在公事包里的各种文件有着密切关系,暗示着黑人的命运被白人无形地操纵、牢牢控制着。
      
      四、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一些话语分析学家认为话语是与社会时间紧密相关的语言形式,只有将话语同社会实践的历史联系起来,话语分析才有意义也才有可能。这篇作品并没有直接提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猖獗的原因。
      
      1、背景人物――布克・华盛顿
      在《混战》场景中几次出现了布克・华盛顿的名字,显然他是主人公年轻时崇拜的偶像。主人公因在毕业演讲辞中引用了布克・华盛顿的“谦卑是进步的本质”而深受白人的赏识并被推荐在白人聚会上朗诵这篇演讲辞。在进入格斗场地之前,已经被其他9个黑人男孩孤立的情况下,主人公依然用“我把自己看作是未来的布克・华盛顿”为自己加油鼓劲,加入这场无奈的混战当中;甚至是在惨烈的混战过程中看不见的人“还在默背演讲辞。每个词在我的脑海里都很明亮,像是一团团火焰。”(艾里森,1984:20)鼓励自己坚持到最后一刻,即打斗过后就可以在白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演讲才华了。那么主人公为何如此崇拜布克・华盛顿呢?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布克・华盛顿是美国政治家、教育家和作家,是1895年至1915年之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人之一。他1895年发表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说使他闻名全国,受到政界和公众的关注,成为美国黑人的代言人。在演讲中他向南方棉花州传递他对勤勉、耐心,以及容忍的看法。因为他对内战后,南方各州在重建时期表现出来的暴力与动荡感到厌烦,华盛顿向黑人演说时指出他们应该要慢慢走向自助,获得经济上的保障与安全,并且让大家逐渐获致政治上的平等。黑人要想最终获得平等权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展现耐心、勤勉、节俭等美德,这些是提高美国黑人生活水平的关键。他还和白人合作,帮助筹款创建数百个社区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以提高美国南方黑人的教育水平。除了在教育领域贡献卓著之外,还大力促造美国各种族之间的整体友谊和工作关系。
      不仅普通黑人受到白人主流文化的支配,就连所谓的黑人领袖也深受白人思想的影响。布克・华盛顿既是黑人教育和经济成功的象征,也是黑人放弃平等、接受白人至上的妥协路线的象征。
      
      2、内战后的美国重建
      小说中主人公爷爷的临终遗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重建制度的不彻底性,黑人的权利和利益并没有得到公平解决,在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美国重建是美国内战结束后对南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造与重新建设时期的通称。根据1865年约翰逊总统重建纲领的精神,南部各州有许多前同盟政府的官员又重新操纵了各州的议会和政权机关,并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各州先后制定《黑人法典》,剥夺黑人的选举权。南部各州被战败的奴隶主阶级相继组织了“三K党、白人骑士团、白人兄弟会”等反动组织,专门针对黑人、激进共和党人及其支持者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约翰逊重建纲领的实施导致南部政治的反动,引起广大黑人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867年3月正式推行激进派共和党人的重建纲领。南部进入民主重建阶段。在联邦军事当局领导下,南部各州在1867~1870年之间,先后在确认黑人选举权的基础上,重新召开制宪代表大会,制定新宪法并选举州议会,建立了以激进派共和党人为核心的黑白人种混合民主政府,各州相继宣布废除奴隶制度,承认联邦的统一,恢复了在联邦中的平等地位。各州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运动。
      但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北部资产阶级包括一部分激进派共和党人开始走上与南部妥协的道路。南部一些州的民主党人利用北部资产阶级的妥协与动摇,在1871~1876年之间相继夺取了州政权,民主重建以南北双方的妥协宣告结束。所以南部的民主改造很不彻底,广大黑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处于无权地位。重建没有没收奴隶主阶级的大地产,没有给广大黑人和贫穷白人分配土地。广大黑人继续被束缚在种植园主的土地上。刚刚从奴隶制枷锁下解放出来的广大黑人很快又沦为租佃制种植园主的分成佃农或分成雇农,各州种植园主采取各种合法与非法手段限制佃农的自由流动与自由雇佣劳动制的发展。因而在内战后的一个长时期里,不仅南部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十分缓慢,而且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根治。
      
      五、结语
      
      批判性话语分析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多维的世界。批判性话语分析首先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实;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它们互相包含、互相影响,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话语的功能既可以描写和构建社会,又可以再现权力关系,例如本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平等种族关系。话语具有一定的历史相关性,所以作品中的相关历史知识非常重要。使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摆脱了只对作品的字词篇章进行分析的传统做法,不仅扩大了对作品外延的理解,而且更加突出了作品的深刻内涵。

    推荐访问:批判性 混战 话语 拉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