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蔡元培传_假如没有蔡元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4 04:26:04 点击:

      蔡先生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观。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傅斯年
      
      国人共悼蔡先生
      1940年3月5日,这一天,蔡元培逝去了。这位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学贯中西的通儒、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灯塔,怀着悲怆与孤独,怀着未完的理想在香港溘然而逝。
      同一天,蒋介石发来唁电。
      两天后,毛泽东发来唁电,褒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日,蔡先生遗体入殓,由蒋介石的代表吴铁成主祭。
      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来唁电,并特派廖承志前往致唁。
      10日,灵柩出殡,由北大学生护送,香港各学校、各商店均悬半旗志哀,执绋者五千余人,参加公祭的各学校学生及社团代表万余人。
      16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特拨付5000元作为丧葬费用。
      24日上午,国民党各界在重庆举行公祭,蒋介石参加;下午又举行追悼大会。
      同日,全国各省市均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1947年5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举行蔡元培的国葬。
      蔡元培走了,走得异常的安静,连遗言也没有来得及嘱咐,我们迄今所知的“科学救国”“美育救国”的遗言来自于蔡夫人的侄子周峻之口。
      历史的重任交到了蔡元培的手上
      蔡元培的地位来自于他的成就,而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成就是作为北大校长而获得的,即使在今天,只要谈起教育改革,言必称蔡。
      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到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短短5年间,北大走马灯似地换了四任校长:严复、章士钊、何■时、胡仁源。他们都是民国文化教育界鼎鼎有名的精英人物,尽管使尽了十八般武艺,可就是当不好这样一个脱胎于旧体制的大学的校长,难有作为。
      1916年12月26日,总统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这是中国文化史、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举动。
      当时北大的名声不好,是著名的“官僚养成所”。冯友兰说:“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北大无形中是一个官僚养成所。”
      在当时的北大,学生无意学习,老师无心教学。蔡元培在纠正校风、学风发表了一次演讲: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生进入大学不应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应当以研究学术为己责,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必须抱定为求学而来之正大宗旨,才能步入正轨。
      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负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辱,更何足以感人。
      蔡元培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出任北大校长时,给自己立了三个原则: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当时称为“三不主义”。北京大学的校长尽管也是政府任命,但蔡元培认为这是办教育,不是做官。
      蔡元培深知,要改变学风,需从整顿教师入手。学生不喜欢听课、不爱好学术,教师自然难辞其咎。蔡先是三顾茅庐,请来《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至北京,之后又聘胡适为北大文科教授兼文科研究所哲学门主任,这两人后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后来相继聘请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同时还留聘、新聘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而思想保守的教授,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崔适等,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北大的保守派营垒。此外,还有章士钊、李四光、梁漱溟等等,这些闪耀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上空的巨星们,齐集北大。
       经此变化。一时北大人才济济,学校面貌为之一新。据1918年初的统计,当时北大教员平均年龄仅三十多岁,而这时北大本科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4岁,这样的年龄正是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其中不乏后来成为一代名家的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冯友兰等。正是有了这批教授与学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火才能熊熊燃烧;正是这批教授和学生,日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脊梁,而将这些人集合在一起的力量,正是蔡元培所独有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假如没有蔡元培,当时的北大学生可能还会继续做着“升官发财”的大梦,哪管国危民困,正是在蔡元培的治理下,北大才变成了一所真正的大学整个民族的新的精神摇篮。■编辑/坦然

    推荐访问:假如没有 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