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南极_冷战,在南极上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9 04:20:10 点击:

      飞机的轰鸣划破极地寂静的天空,科考船只往来穿梭;冰盖之上,蹒跚着石油大亨的身影;海面之下,出没着各种潜艇……   2007年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6年世界十大旅游胜地排行榜,南极,这个人们既熟悉又觉遥远的名字,竟然出人意料地名列第二。
      两个月后,2007/2008“国际极地年”在全世界多个分会场同时拉开帷幕。这一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吸引了63个国家的5万多名科学家,总投入达2000亿美元之多……
      在“南极热”席卷全球之时,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倏然掀起了这股狂潮?
      科学家回答:这是一场“战争”,谁丧失了南极这个“主战场”,谁就丧失了21世纪后半叶到22世纪的资源发展空间。
      
      科考站,占地还是科考?
      
      南极的诸多科考站,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势力范围。冷战时期,苏联在南极大陆四周先后建立了8个分布均匀的常年科考站,其布局用意深远。
      在南极的科考站中,有一类非常特殊,名义上是科考站,实际却没有任何科考任务,惟一的目的就是“占地”。俄罗斯、智利和阿根廷等国都有这种性质的科考站。
      对此,主张对苏强硬的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宣布,“要以积极的、有影响的姿态出现在南极洲”。冷战结束前,美国每年派往南极的人员超过1000人,拨款每年超过2亿美元。最近,美国计划修建一条横跨罗斯冰盖的长达1600公里的冰上高速公路。如果此设想得以实现,简直就等于“一路通南极”。
      2006年6月,在英国召开的第29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有5个国家提出要新建或改扩建科考站的计划,这是自1998年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以来申请最多的一次。
      这次会议上,印度提出将在拉斯曼丘陵保护区内建立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根据是,“当 1.3亿年前南极大陆还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时(地质学说之一,指远古时印度板块和南极板块连在一起,称冈瓦纳古陆),印度的‘圣河’哥达瓦里河曾经流过那里”。这样的建站理由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这到底是占地还是科考?
      可以直言,有些国家的南极考察,实际上就是资源调查。据说各国在科学研究上多有交流,惟独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彼此讳莫如深。
      
      南极洲的“产权”纠纷
      
      南极洲的“产权归属”问题由来已久。
      在《南极条约》未出台前的1956年,南极争斗正酣,当时的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向秘书长提出,将南极问题纳入联合国大会议事日程,最终实现南极地区由联合国托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轮“攻势”遭到了既得利益国家集团的一致反对,印度只好收回建议。
      从1983年起,南极洲问题屡屡被列入联大议事日程,但在《南极条约》协商国的集体阻击下,第三世界也是“屡战屡败”。南极管理模式成了联合国外管理无人居住地的一种独特方式,它的管理者是由28个国家组成的“南极条约组织”,该组织不是联合国的分支机构,联合国奈何不了它,甚至在诸如环保等全球性问题上还要“有求于它”。
      与联合国相比,该组织的缔约国虽然在数目上少了些,但它们占有的人口量为全世界的3/4,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可见,南极条约组织“代表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稳固之势难以撼动。
      自诞生之日起,《南极条约》就对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开放。联合国在重大问题上采取“大国一致”的原则,南极条约组织采取的是类似的“协商一致”的原则,南极决策必须经过拥有表决权的协商国一致通过。面对这一局面,非缔约国的选择只能是“黑白对立”,要么认同这一规则加入其中,要么做一个体系外的孱弱反抗者。
      
      瓜分南极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问未来南极洲的版图被分割、资源遭瓜分,最可能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科学,有且只有科学才能成为未来南极权益话语权的依据。
      伴随着人类在南极的科学探索活动,政治权益一直延续至今。一国在南极的科学探索脚步延伸至何处,其政治、外交和现实利益也同时延伸到那里。换言之,一国在南极领土归属问题以及南极资源的争夺和开发利用上能够获得多少筹码,是与该国对国际南极考察所作出的贡献成正比的。正所谓在奉献中收获,在参与中发展。
      根据《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的规定,各国在南极开发时能够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虽然该公约最终流产,但其提出的此项规则已演化为不成文的惯例。南极科考奉行的“潜规则”是,谁首先对一个区域进行考察,谁就拥有在这个区域建站的优先权;相应的国际惯例是,哪国在某地建站,周围的科研活动就以哪国为主。有鉴于此,各国纷纷下大力气投入南极事业,建立科学考察站,争相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一些小国也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
      
      南极致命的诱惑
      
      在南极的诸多利益中,资源是各国的重要考虑。有观点认为,南极石油储量达千亿桶之多,天然气达5万亿立方米,但它们还算不上是南极的能源大户,南极最具代表性的地下能源是冰盖之下和周边海底中的可燃冰,经预测,其埋藏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现存的所有化石燃料――石油加煤炭的总和,是能够替代石油或煤炭的清洁能源。
      为了解决资源纠纷,第二届南极条约特别协商会议经过整整6年的争吵,于1988年签署了《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但因为分歧太大,许多国家拒绝批准,该条约直到今天也没生效。
      1991年,南极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决定50年之内(也就是2041年之前)禁止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然而,《议定书》没有对2041年之后的资源问题作出任何规定。
      随着全球资源特别是非再生资源日趋枯竭,一旦南极资源的开采技术发展成熟,并且能够做到不破坏南极的环境,那么人类不可能永远不动用南极的资源,因此南极“资源开发时代”的到来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有些国家已经采取各种方式,在南极洲圈占势力范围,占据最佳战略位置,进行《议定书》失效后的资源开发准备。
      南极资源的开采到底离我们还有多遥远?这不但受到人类资源稀缺程度、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更可能取决于南极环境的变化速度。
      2006年7月,在塔斯马尼亚首府霍巴特举行的一个国际科学大会上,专家们预计,在未来100年内,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洲将有望长出树木。如果南极洲“山河变色”,届时恐怕就不是一场资源争夺战那么简单了,因为那时的南极,恐怕已经“适合人类居住”!
      
      链接
      《南极条约》:1955午7月,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和苏联等12国代表在巴黎举行第一次南极国际会议,同意协调南极洲的考察计划,暂时搁置各方提出的领土要求。中国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5年被接纳为协商国。
      (滕文洁摘自《环球》)

    推荐访问:南极 冷战 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