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清醒的距离,独特的视角 清醒梦是真的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4:04 点击:

      关键词:村上春树 疏离感 人际关系 环境 文体及语言   摘 要: 疏离感作为村上春树作品的基本情调,无所不在地充盈于作品之间。可以说,在四处寻找人生“出口”的作品中,疏离感是“找寻”的手段,在足以让人清醒的距离中,它是内省存在价值的手段,是拒绝同化所作的努力,是构筑独特视角的途径。本文试从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环境营造、文体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疏离感的表现及其价值的实现。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自1979年发表处女作《且听风吟》起,在其30年笔耕不辍的创作中,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描绘了日本战后(尤其是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图景,透过一个个残酷的都市童话,让我们直面了悖谬密集的现实世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实现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反安保”运动和“全共斗”学生运动把日本带入了一个群情激昂的政治的季节;但当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时,群众的政治热情不得不屈从于日美关系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这种屈服以社会运动及思潮逐渐平息、一代日本青年带着无法愈合的伤口茫然存在为代价;“更为发达、更为复杂、更为练达的资本主义贪婪地吞食了战后一度风行的理想主义”{1};其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又经历了泡沫的破灭而跌落至萧条的谷底,天灾人祸(阪神大地震及东京地铁沙林毒气)纷至沓来……我们不禁惊呼:这世界何等“顽凶”。
      于此“顽凶”,尽管人们孤独、无奈、厌倦,但必须存在下去,寻找灵魂的出口。用村上的话来讲:“事物必须兼具进口与出口,此外别无选择。”{2}但寻找出口的过程是艰难的,是一种磨砺,有时甚至给人精神上残忍而致命的打击。人们为了能够坚持下来,必须寻找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断“舞、舞、舞”的方式,而疏离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在这个悖谬的世界中找到出口。当然,疏离必定意味着孤独、无奈、痛苦,但村上告诉我们: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3}村上选择了“疏离”这种磨难,来进行“自我治疗”,以求最终实现灵魂的自由。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调”{4}。
      关于疏离感,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由于社会变迁和都市工业化的影响,使人与其生活环境间失去了原有的和谐,终而形成现代人面对其生活时的一种情感。{5}从村上的作品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和谐的支离破碎,以及为了重拾和谐所作出的种种努力:《1973年的弹子球》中,由于社会中人的疏离,主人公将情感转而投向弹子球,踏上了寻找弹子球之路;《纽约煤矿的悲剧》中,“奇特习惯的朋友”每当台风和暴风雨来临,就非去动物园不可,在他看来,动物更能洞悉人类所无法洞悉的一切;《袋鼠通讯》中负责公司投诉任务的专员,在冷漠的经济至上的现实世界中,“从早到晚都被人家的投诉追打得叫苦不迭,简直像饥不可耐的猛兽从后面扑咬我们之时”,借助回复投诉信的形式,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通信倾述……在诸多作品中,村上以文字探索、呈现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
      有的学者认为疏离感是消极情感,但在村上的作品中,疏离感绝对不是这样的。疏离感使村上得以在保持个体相对独立的境遇中,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谈论生存的客观意义。作者沉着剥离了生命个体与强权体制之间的种种繁冗关系,借助与自我、他人、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疏离感,冷静地、纵深地自省了存在的意义。在村上的诸多作品中,主人公不断拷问自己“我现在在哪里”{6},不断地思忖“下一步该做什么”,“势必做什么?势必去哪里呢”{7},他们对现实的存在是茫然的,过分悖谬混乱的现实让他们不断处于“寻找”之中。“寻找”需要客观冷静的空间,但是,环境“顽凶”,“归根结底,会使自己同化于任何环境,纵使再鲜明的梦,终归也将为不鲜明的现实所吞噬”{8}。为了拒绝同化、不被吞噬、保持内心的理性与清醒,疏离乃是一剂良方。
      具体说来,村上作品中的疏离感以如下方式加以表现并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一、作品中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内省存在价值的手段
      
      村上对人际关系疏离感的表现是多层次的,他笔下的人物无论在自我的灵魂与肉体之间,在爱与性之间,还是在个人与他者之间,都被挥之不去的疏离感所深深笼罩。
      灵魂与肉体的疏离,让我们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住生命的真谛。在他的《青春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我”与“鼠”的并列存在,“鼠”是“我”更为忠于真实的存在。“我”不过是委身于现实的躯壳,“鼠”则富有冒险精神地替我探索存在的意义。“我”往往为现实所拘役,多少带有些踌躇与懦弱,生命中所应背负的真实使命,往往由剥离了“客体性”的“主体性”――“鼠”来成就。“鼠”发现了不断寻求宿主的罪恶的“羊”并将之终结。当心不再为形所役,我们顿觉面对如此厚重的生命,任何形式的努力寻求都不为过。
      爱与性的疏离,让我们直面生存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明确了又一个值得寻找的目标――爱与性的和谐统一。在村上的作品中呈现了大量的性描写,对此场景村上习惯称之为“性交”或“交合”,很少用“性爱”一说,从中我们窥见了作者笔下人物所经受的性与爱分裂的痛苦煎熬:《挪威的森林》中,爱得纯真深刻的“直子”与“木月”,无法逾越性爱的障碍,直至选择了自杀作为结束煎熬的出路;《斯普特尼克恋人》中,无论是“我”与“堇”,还是“堇”与“敏”之间,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性与爱始终割裂,大家都像是以地球引力作为唯一纽带的斯普特尼克后裔们,作为孤独的金属块在畅通无阻的宇宙黑暗中偶然相遇,却永不能达到爱与性的融合。爱与性的和谐统一,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尽管村上的作品中一次一次地将这种和谐统一撕裂在你我面前,但我们依然能看到笔下人物为寻求性爱的完满结合所忍受的煎熬、磨难以及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勇气与努力。在寻求中,爱与性的主题得以延伸,而“人生就是那么一种东西,就是要四处寻找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人生”{9}。
      个体与他者之间的疏离,自我的陌生化,是村上表现人际关系疏离的另一个惯用手法。例如,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现对家庭及家人的描写,即使有也以虚化的手法进行淡化:《海边的卡夫卡》中,“田村卡夫卡君”父亲的形象是通过书房中的细节描写和对“琼尼・沃克”的侧面描写来表现的,母亲与姐姐更是下落不明,“佐伯”仅仅是可能意义上的母亲。这种笼罩在主人公身上的西方弑父杀母情节、西绪福斯式的人物经历,只是为了凸显一个15岁少年的疏离感,以便其在自我陌生化的情境中进行对自身价值的审视以及对自我存在的追问。
      
      二、作品营造环境的疏离感――拒绝同化所作的努力
      
      在村上笔下,主人公所面对的是既不能使之幸福又不肯放之离开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由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强权体制的不断膨胀,将人们逼迫至几乎窒息的境地。为了避免笔下人物被畸形社会与体制所同化与吞噬,村上在作品的环境描写中刻意保持了一份疏离感。疏离产生距离,距离产生自由,自由是最可贵的。村上的作品在残酷的都市童话中苦苦追寻的便是灵魂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妨将环境营造中的疏离感视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这种疏离感,作者采用与现存环境的疏离和对理想环境的向往两种手法加以处理:《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初君”,断然拒绝了岳父好意告知的股票绝密情报,初君拒绝的不是金钱,而是将世人玩弄于股掌间的畸形社会,因为股票绝密情报的真相就是:股票炒作、暴利瓜分、政治黑金。在初君意识到自己在浑然不觉之间被错误一点点吞噬,正一步步变为空壳时,及时醒悟,抽身疏离,这不失为悬崖勒马之举。《舞、舞、舞》中,新建的海豚宾馆被描写成“像《星球大战》中的秘密基地一般滑稽好笑的高度现代化宾馆”{10},对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那“我”追寻的是什么,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充满温情和生活气息的老海豚宾馆,尽管它在世人眼中是破旧而衰败的。
      当对绝望的现实排斥疏离的日益激烈时,对理想生存境遇的渴望日益迫切时,也许我们便寻求到了救赎的可能:在黑暗的世界,用残存的空气,等待着救赎,有人在努力,在探寻,仿佛遥远的鹤嘴镐的声音,及生命的声音。当空气越来越稀薄之时,我们越来越渴望掘洞,救赎。
      
      三、作品文体形式与语言的疏离感――构筑独特视角的方式
      
      熟悉村上的人都知道,村上的文学启蒙来自欧美文学而非日本文学。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在推翻初稿之后,是用英语写作再将其翻译为日语的,原因是这样能更好地表达他想表达的内容。正因为如此,读村上的作品,能感受到其作品的文体形式、语言表达与我们已知的日本文学作品有所疏离,产生了新颖性。
      村上曾经表示:我并不追求那种用美丽的文字、流畅的语言书写的文艺小说,我要做的是以简单的文章叙述尽可能复杂的物语。{11}那么,村上所谓的“简单的文章”和新颖的语言究竟是什么呢?
      读村上的小说,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开头突如其来,结尾不知所终,余韵久久缭绕。作品像极了爵士酒吧中的鸡尾酒,其间混合了侦探小说的悬疑性、魔幻小说的神奇性、写实小说的现实性,让读者穿梭与现实和非现实之中,品位个中滋味。而调制“鸡尾酒”的种种要素,显然来源于欧美文学作品之中。村上学习异域文学的独特文体形式,断然不是为了割裂作品本身与日本的关联,而是试图通过与欧美文学的不断对话交流,开创属于自己的“村上文体”。用疏离于日本甚至东方读者惯常经验的“简单文章”,提供新的视角,帮助其省视因浸没其中而已经开始淡漠的生存现实。正如林少华所言:“村上春树的作品尽管形式上明显受到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但骨子里却透出东方古老的禅意。”{12}
      带有新颖感和疏离感的,不只是文体,同样还有作品中的语言。村上一贯看重语言,认为有语言自然有故事。区别于传统日本作品中语言的黏着感,村上作品中的语言既简洁明快,又舒缓流畅;既俏皮幽默,又余味隽永。尤其在隐喻手法的运用上,可谓是出神入化。他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距离,为所有的读者设置了一个谜一般的留白地带,带领大家极尽想象之能事,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去探索作品中的意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疏离感的文体与语言,为读者提供了形成独特视角的可能,这也许就是那“他山之石”吧。
      综上所述,疏离感作为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调,无所不在地充盈于其作品之间。它看似“轻盈散淡”,却以退守的坚忍,疏离复杂阴暗的外力,在足以让人清醒的距离中,以独特的视角叩击心扉,力求在保全精神的纯净与独立性的同时,追求“心”的交流的可能性,直至逐渐逼近宇宙和生命之谜的核心。在四处寻找“出口”的人生旅途中,品味疏离感是“找寻”的手段,绝非终极目标。
      
      作者简介:刘 蕾,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及现当代文学。
      
      ① 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版,第68页。
      ② 村上春树:《1973年的弹子球》,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第9页。
      ③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页。
      ④ 林少华:《人生旅途中的风吟》(《且听风吟》译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⑤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台湾东华书局,1989年
      版,第29页。
      ⑥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376页。
      ⑦⑧ 村上春树:《再袭面包店》之《双胞胎女郎与沉没的大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第108页。
      ⑨ 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页。
      {10} 村上春树:《舞、舞、舞》,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11} 刘 研:《“中间地点”论――村上春树多元文化身份初探》,《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12} 林少华: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译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责任编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推荐访问:视角 清醒 独特 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