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中德跨文化口译教程_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在中德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作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32:41 点击:

      摘 要:随着中德商务往来的日益频繁,中德跨文化冲突在商务交际环境下的体现也日益突出。而口译者在中德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起着语言和文化纽带的双重作用。其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协调中德跨文化冲突中语言层面与非语言层面的差异,使得中德跨文化商务交际取得最佳效果。本文从口译者在中德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中德跨文化交际中数字表达,语言逻辑,语言精确度和语言交际形式这些语言层面冲突,以及时间观念,话轮转换与沉默的使用,体态语这些非语言层面冲突,体现出口译者跨文化意识在协调冲突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德商务交际;跨文化意识;口译;跨文化冲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与德国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中国与德国地理位置,语言使用,文化理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别,可能导致中德两国跨文化商务交际出现误解或障碍。而口译者在中德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起着语言和文化纽带的双重作用。口译者在交际中应充分考虑双方的文化特点与文化特性,利用其跨文化意识达成跨文化交际的共同点,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在创造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跨文化意识与口译的关系
      口译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翻译或语码转换,而是跨文化的以语言为载体和途径的特殊复杂的交际认知活动。口译本质上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这一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编码,又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解码,翻译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林海,2005(1))对于口译者来讲,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形成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把握翻译尺度且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在交际的发生过程中,这种意识会对译者的翻译予以启发指导,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者程度强弱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质量,同时,也可作为衡量外语学习者是否适合从事口译工作,能否成为一名优秀口译者的重要准绳。(赵军峰 蒋楠,1998(2))口译者能够运用跨文化意识协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能够提高交际的流畅度和效率,帮助双方实现交际目的,达成更多的理解与共识。
      二、口译在中德跨文化商务交际冲突中起的作用
      商务口译同会议口译不同,会议口译这种非常正式的场合中,一般发言人会提前准备演讲稿,因此口译可以提前准备,而商务口译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口译员很难预知谈判双方说话的内容,因此口译译员的任务十分复杂。因为德语属于低语境文化,而汉语属于高语境文化,二者对比较为强烈,差距较为鲜明,因此本文选取中德商务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译的跨文化意识在中德跨文化商务环境下的作用。
      1.语言层面
      (1) 数字表达不同
      德语和汉语在计数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两位数89,中文表述八十九,是十位在前,个位在后,而德语表述为neunundachtzig, 是个位在前,十位在后。而对一亿的表述也值得注意,德语中一亿表述为 hundert Millionen。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原因,数字很有可能会出现误译现象。因此,口译者一方面要克服汉语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要对数字有足够的敏感度。此外,对于年份,货币,电话号码这些数字的应用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信息的误译。
      (2)语言逻辑不同
      跨文化商务交际必然涉及到语言的交际,两种不同语言差异的碰撞。如果口译者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双方产生误解与偏见,从而无法达成一致,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德语注重意合,而汉语注重形合。德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语言,通常情况下会先摆明观点,然后用数据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阐述观点;而汉语比较含蓄,是先提出一系列次要观点,再通过这些次要观点引出核心观点。只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才有可能得出结论。(周薇,2009(3))因此,在商务交际中,德语中开头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而汉语中结尾部分的内容很重要。
      (3) 语言精确度不同
      一般而言,德国人在使用语言时更加精确严谨,而中国人使用语言时较为笼统。在商务交往中,德国人会注重细节,使用精确的数字,对谈判有周详的计划,而中国人往往从整体出发,对具体的细节并不是特别注重。这种差异如果得不到口译者的合理调节,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中方喜欢用“大概”、“可能”、“也许”、“三两个月”、“四五个星期”、“七八天”等不确切的字眼,使中德交际双方都对彼此产生误解。中国人认为德国人过于严谨较真,缺乏灵活性,不会留有余地,而德国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决策能力和效率。
      (4)语言交际方式不同
      为了更好的解释中德跨文化冲突,这里提出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概念。根据这个理论,当人们交际时,他们假设听众已经了解所在讨论的话题。在低语境交际中,听众几乎一无所知,要被告知所有事情。而在高语境交际中,听众已经融入语境,不需要任何背景信息。而不同的文化也可被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其排序如下图所示。(爱德华 霍尔,1995)
      Fig. 1 Context ranking of cultures (Katan, 1999)
      如图所示,德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而中文等一些亚洲语言多属于高语境文化。通常低语境文化的交际者在商务交际中会使用数据来支撑他们的论点,话语更加有逻辑性。低语境文化更加直接,精确,具体,理性,信息量大,而高语境文化重视隐含意义和非语言交流,这种交际方式更加间接,需要对方的合作和想象力来解读。
      ①礼貌用语
      由于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尊称的使用上中国与德国有一些不同,这是因为文化中对礼貌的理解与定义不同。这就要求口译者在翻译时把握好礼貌程度,应根据目的语做出调整,呈现出最适当的形式。按照中国的谦虚准则,当他们得到恭维时,总要找个托辞推却一番。听到夸奖,连声说“哪里哪里?”(郑峻,2008(8))如果此时口译者缺乏跨文化意识,忽略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礼貌方式直接字面翻译,就会造成德国商人的误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相反,处于低语境文化的德国人受到商务伙伴的赞赏,会爽快接恭维,说:“Vielen Dank!”口译者应充分意识到中国高语境文化比较含蓄间接,而德国低语境文化比较直接明了,在翻译中加以解释,把握好礼貌程度,从而创造和谐的跨文化商务环境,使双方能在和谐中展开商务交流。
      ②谈判风格
      由于高语境文化同低语境文化的差别,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更倾向于用间接委婉的方式,不会直接切入主题,倾向于首先同对方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在商务交际中,中国人更注重情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以和为贵”息息相关,中国商人坚信“和气生财”,因此把和谐与友好作为商务合作的前提,追求双方长久的合作。(朱轶杰,2003(3))在商务谈判中,如果对德国商务伙伴的条款有异议,通常不会直接否定,而是通过间接委婉的方式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 如果口译者不考虑这句话背后的隐含意义,直接字面翻译为“Lassen Sie uns wieder betrachten.” 可能会误导德国人,认为还有讨论的余地,。相反,德国人在商务谈判中通常直率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争取维护自身利益。如果没有口译者做适当的文化协调,那么导致的后果是在德国人看来,中国人不讲求效率,花费时间说一些与谈判话题无关的事情;而在中国人看来,德国人缺少人情味,过于莽撞,不顾及对方的情面。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在双方传递主要信息前,口译应先向双方介绍一些相关背景信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谈话框架和创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气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非语言层面
      在交际过程中,除了语言这一工具,人们还是用其他手段进行交流,如眼神,手势,微笑,身体的接触和讲话的音量等传达很多信息,达到一定交流效果。一切不是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廖文娟,2008(3))许多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都不是由言语而是由接触,注视,体态以及面部表情引发的。每个和谐与不和谐的信号都能够传递感情,创造影响。(Barnlund D C,1999)在商务环境下,非言语交际行为有时作为语言交际的辅助工具,而有时能够独立承担起传递思想或感觉的工具。本文主要从时间观念,沉默含义,距离观念者三个方面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在非语言层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1)时间观念
      人类学家霍尔根据观察把人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遵守单时制人们,一类是遵守多时制的人们。(爱德华 霍尔,1995)低语境文化中的德国人认为时间是连续并且是计划周密的,因而是绝对的。他们把时间看做是一条直线,可以切割为一段一段的,强调时间表和周密的日程安排,安排的时间结束,不论完成与否必须停止,不能影响下一项安排或让下一个人等候,严格守时,制定的计划有高度约束性。单向时习惯是一种强调日程,阶段性和准时性的时间观念。(高菲,2007(2))而在高语境文化的中国,时间是灵活的,可以随着活动与参与者的差异做出调整。如果人情关系进展的不顺利,可以忽略时间来建立友好关系。这种多时制的时间习惯更讲究商务伙伴见彼此的关系,也不会有预约的概念。因此,时间观念的不同很有可能引发中德双方的误解,需要口译者做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解释。比如在商务交往中,中国人没有提前预约就造访其德国商务伙伴,由于德国人时间计划周密,这种突然造访会让他们感到唐突,不礼貌,并且影响其工作效率。这个时候,如果有口译者能够利用其跨文化意识,保证这种不同的态度不会成为误解的根源,提前向双方介绍一下两国不同的时间观念,或者在翻译时以更温和的态度来协调双方的关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话轮转换与沉默的使用
      由于话轮转换方式在中国与德国文化下有较大的差距,话轮转换与沉默的使用在中德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十分重要,口译者应意识到双方都会按照自己文化中特有的方式进行商务交流,在双方方式与步调不一致时,应用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与文化敏感度去破解这种不一致,使商务交流更加顺畅。在德国文化中,通常是一方先陈述,等到陈述完毕,另一方马上接着陈述,打断对方的对话被视为粗鲁,不礼貌和缺乏真诚。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把打断对方看做是一种尊重与关注,向对方表明对所讨论的话题很感兴趣。并且在中国文化中,当一方陈述完毕,另一方会留出一定的停顿时间,然后才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人们认为这种沉默是有助于大家整合一下所接受的信息,是一种尊重,体贴和礼貌。而在德国人看来,这种沉默是交际失败和双方无法达成共识的表现。因此,德国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填补沉默,他们认为这是在努力补救,使谈判与交际取得成功,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又会被中国人认为太过鲁莽,咄咄逼人。因此,如果口译者不能很好处理不同的话轮转换方式和沉默的使用,很有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使得双方的商务谈判无法正常顺利的进行下去。
      (3)体态语
      中德文化的差异不仅导致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在身体语言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错误的解读体态语可能会导致双方的误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口译者应充分认识到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防止忽视体态语导致双方的误解。比如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在倾听对方说话时会用眼睛看着对方,用手支撑下巴,肘关节支撑在桌面上,表示认真倾听对方观点并且进行积极思考,(廖文娟,2008(3))而这种体态语如果没有口译者进行合理的解释,很可能被德国商务伙伴误认为对方对自己所讲的话题缺乏兴趣或心不在焉,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此时,口译者的作用不仅是语言翻译,更是对文化和非语言层面的解释,这就要求口译者一定要有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很快意识到细节性的体态语可能会潜在威胁到中德双方正常的跨文化交际。
      结论
      口译者在中德跨文化商务背景下不仅充当语言的纽带,也充当着文化的纽带。这双重任务要求口译充分利用跨文化意识在双方交际的过程中在语言层面与非语言层面协调中德跨文化冲突,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使商务交流能够顺利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Barnlund D 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urvey and Studies[M] Houghton Mifflin ,1999
      2、爱德华 •霍尔: 无声的语言[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3、高菲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
      4、林海: 口译词语选择与语境制约[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跨文化 口译 中德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