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7 04:47:48 点击:

      【摘要】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新颖、别致,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新课导入方式。在开课的三五分钟里,便激发学生以极高的兴趣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一堂课的开头开得如何,对于上好整堂课都起着字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注意状态,教学效果等。因此,怎样在引入环节先声夺人,以何种策略在三五分钟里,激发学生以极高的兴趣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去,为整堂课成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将是我们每一位执教者遇到的一个首当其冲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策略导入新课。
      策略一:以熟悉的事例 —— 唤起感观的回忆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实际例子,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认识的回味。使他们从新课一开始就对所探索的数学知识感到十分亲切,明确所学的数学知识具有解决身边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先回忆,自己的文具盒买成多少钱?文具盒内的一块橡皮、一支铅笔各买成多少钱?然后,以"元"作单位板书在黑板上。接着我把标价中的"元"字擦去,就得到一种新的数并指出:像这样的数就是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初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又如"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角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等知识的教学,都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
      策略二:复习有关旧知——为新知搭桥引渡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精心设计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为探索新知识搭桥铺路,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坡度。使其从原有的认知结构自然过度到新知学习,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这样导入:①填空:4=( )/4,并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②将2:4盖住,把题目变成:( )/4=( )/12=1/( ),学生填空后回答:你填空的依据是什么?③亮出"2:4",让学生看看:"2:4=( )/4=( )/12=1/( )",想一想:a.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2/4、6/12、1/2还可以怎样理解(理解为:2:4、6:12、1:2)?b在2/4=6/12=1/2中,从比的角度理解,你发现了怎样的变化规律?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 。学生经历以上的观察、思考,很容易由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新知学习。
      策略三:用游戏的方式——激起求知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拨动学生心弦,为学生创设学习新知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2、和5倍数的特征"时,课伊始,教师微笑着告诉学生:"现在我请大家来做个考老师的游戏好吗?(生:好)你们随便报出一个整数,不论大小,老师不用计算,马上就知道它能否是2或5的倍数,或同时是2和5的倍数",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数,有的越说越大,真想把老师难住才得意呢?谁知老师说出的答案经他们验算全都正确。于是他们把惊喜、敬佩的眼光都投向了老师。教者就在学生想得到知识奥妙的渴望目光中,开始了新课。
      策略四:直观操作——形成表象引新知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是建立在直觉形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作支撑。因此,教师在新授前把实物和新知联系在一起,向学生作示范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分散学生领会知识的难度。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这样一题:把10根彩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平均分成3堆,每堆( )根,还剩( )根?剩余的根数,够不够再分一次?为什么?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剩余的根数,够不够再摆一个正方形?为什么?待同学们动手操作回答后,我随即说:刚才你们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剩余的根数不够分)对!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有时不是正好分完,还有剩余的根数,这剩余的数我们就叫它"余数"。像这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又如"10以内各数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三角形概念、圆拄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知识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直观操作,在学生获得感性素材,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策略五:创设问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或创设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或情景,既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机器随着教师的讲解转动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板演"3个5相加得多少?再让学生板演"30个5相加得多少?"对后一个问题,学生板演显然感到困难。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又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设疑提问: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直角(或钝角)三角形?那么,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又能不能有两个钝角?(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进行激趣式的提问: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三角形呢?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今天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从而进行新知的学习。
      策略六:通过简短谈话——明确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明确学习目的之前,是缺乏学习动力的,一旦他们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导入新课时教师对学生作简短的谈话,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学好这些知识的用处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前,教师对学生作如下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并且 会用"厘米"作单位去度量书本、铅笔等短小物体。但要度量黑板、教室、操场等比较长的物体时,还用"厘米"作单位去度量方便吗?这就需要用比"厘米"大的单位。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米的认识"后,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希望大家认真去体会,正确掌握"米"的有关知识,为以后会用米尺(和卷尺)度量物体做准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的积极性就自然调动起来。
      策略七: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将教学的知识融入故事之中,创设探究新知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新奇。由此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内驱力。例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讲《猪八戒分瓜》的故事。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骄阳似火,他们口渴极了,八戒自告奋勇地去找西瓜来解渴。八戒到当地一农家要了一只西瓜,他抱着西瓜边走边想:如果4人等分,自己只能吃这只瓜的1/4;而这只瓜是我要来的,应该多吃一些,便提出分给他1/5的要求。悟空听了满口答应,马上切了1/5的瓜给八戒。谁知八戒接过分得的西瓜后,气大极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八戒的要求达到了,他反而这样气大吗?我们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便知道了,这样自然引入新课。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策略还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知识间的联系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力争设计出新颖、别致,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新课导入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推荐访问:导入 小学数学 新课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