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搞笑短信 > 正文

    【论邓小平文化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7 04:39:30 点击:

      【摘 要】研究邓小平文化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政治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邓小平文化思想中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邓小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意义
      邓小平文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营养,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博大精深,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从20世纪80年代末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研究开始至今,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阐述与概括,可以说,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分析、理论渊源、科学体系与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与突出贡献等方面,对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则涉及很少。研究邓小平文化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可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进一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
      一、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政治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所阐述的“文化”,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既包括观念形态的文化,又包括其它意义的文化。在这里,我们把它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来研究,其本质与邓小平讲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也中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政治原则。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在谈到如何对待西方文化时,邓小平强调,“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定和批判。”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方针。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实现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社会主义价值核心是富邦兴国,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实质,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去向。因此,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正反映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170年来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更加明确地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而坚定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就再次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也是坚持邓小平文化思想政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邓小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文化建设方针是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事关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邓小平在《祝词》中提出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和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明确要求“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是对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认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就前一句话而言,邓小平要求所有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以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就后一句话而言,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既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文艺自然应以表现人民为己任。其二,从社会作用方面看,文艺还承担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鼓励人民,激发人民自觉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作用。其三,就文艺本身的力量源泉而言,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者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至于文艺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规定。在现阶段,满腔热情地讴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通过艰苦创业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应成为文艺家乃至所有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邓小平认为,坚持“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从内容上看,他要求从“怎么写”扩大到“写什么”,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的一切进步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总之,只要能够使人们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从形式上看,邓小平指出:“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在正确的创作思想指导下,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二为”“双百”方针原则的论述,对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正因如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邓小平文化思想中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加快推动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就要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的活力。邓小平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意义。邓小平首先是按照毛泽东确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对待中外文化,即“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其次,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钻研、吸收、融化、发展”八字原则;最后,邓小平提出按照“借鉴有益、抵制腐朽”的原则来对待外来文化。他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但这种学习,不是盲目照搬照抄,而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方法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的思想文化,不仅不学,还要坚决地加以抵制,防止它腐蚀人们的灵魂、毒化社会风气。他还坚决反对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来贯彻落实的。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外国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一团糟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对待外来文化,从当今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任何偏离乃至背离中国国情,搞所谓民族虚无主义或全盘西化等,都是行不通的。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说明,在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就在于它不断地从自身文化传统的立场出发,通过改革开放,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坚持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这也是邓小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指导意义的又一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戴诗炜.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279.
      【作者简介】
      周治林(1970— ),男,陕西合阳人,法学硕士,武警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部队政治工作教学与研究。

    推荐访问:先进文化 指导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