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服装广告 > 正文

    灵动深邃 [深邃丰实,鲜活灵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9 04:50:22 点击:

      小品文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先秦诸子之文到晚唐小品、明清小品,直至近现代,小品文穿越历史长河,虽时盛时衰,但却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因其真实,所以可信,因其文采,所以感人,因其情感,所以动人,因其短小,所以普及……小品文作者对人与事,对大千世界与人间万象的独特感受与发现、深入洞察与理解,以其强烈的思想穿透力与艺术感染力,将人们的精神指向、思想意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是中国小品文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老作家作为文坛的“常青树”,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中青年作者静观时事,冷静思考,随时有感而发,写出了许多鲜活灵动的作品。3亿多网民中有上千万在网上开博,挖掘人性,抒发情怀,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小品文的创作行列。他们的作品参差不齐,一些新手甚至还有些稚嫩,但也写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国庆小品鲜活灵动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的生日,自然需要小品文的祝贺,需要小品文的纪念。这一年的报刊、网络上发表了大量的纪念性作品,包括《人民日报》、《当代》等全国近千余种报刊还组织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以小品文的形式切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宏大主题,运用小品文“尺幅千里,言微意深”和“窥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运笔方式,从细微处表达对祖国母亲真挚的爱和别样的深情,虽说篇幅短小,但却显得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作者或讲述一段经历,或描述一幅场景,或感悟一种意象,或表达一片情趣,把国庆这样一个恢弘的主题、重大的内容通过微观的生活现象和具体的生命形象人性化、艺术化地表现出来,从而折射出了小品文特有的小处着眼的选材意识和高度凝练的艺术功底。散文大家林非的《渡过长江去》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融入记忆中储存的表象、思绪和情感,其画面与氛围鲜活真切,让人平生出一种信史植根于世道人心的深远意味。贺龙之女贺捷生的作品《故里桑植帅魂归》、《仰望国旗》等从个人视角叙述贺龙之帅的宏大事件,透过一个家庭和一方热土展现了中国革命的神圣与悲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这一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力量所在。
      国庆小品的鲜活灵动,突出表现在作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上。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广大作者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看法。张守仁的《从无我到有我》集深情与深思于一体,一边清理历史的疾患与旋流,一边陈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读者在对比和变化中走向了时代的纵情思考,确立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王蒙的《歌声涌动60年》以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歌声为线索展开记忆,进行穿越时空的讲述,反映出新中国60年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和观念的变化、时代和国家的进步。文章不时穿插补偏救弊的哲思警语,使一个共产党人的国家情怀趋于深沉和立体。
      国庆小品的鲜活灵动,还表现在作者选材的精心与构思的奇巧上。从小处着眼,面上切点,采撷生活的微观场景和生命细节来体现,加以精致的生发和点染,以尽可能短的篇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是小品文的一大特色。众多的国庆小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如贾平凹的小品《从棣花到西安》通过自己家乡棣花到省城西安距离的不断缩小,反映了时代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诸如“改革开放”、“新农村”、“党的政策”等政治语言,但却不显山露水地、发自内心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其间浓烈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气息,使文章生动活泼,真实可爱,熠熠生辉。
      当然,表达爱国情怀的小品文选材都极其精微,如对名山大川的青睐,鲜花之翼,晴蓝之夜,对生活的赞美,风之韵,海之书,世俗之爱,思恋之情……作者的选材是小,但却以自己独到的感受,写出了属于自己也属于祖国的壮美篇章。
      
      文化小品厚实凝重
      
      文化小品崛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作者大多是一些从事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或从事其他文体写作的作家,有着较为丰实的学术修养和美学功底,他们的作品并不特别注重文体的规范,但是有特别的思考深度和情感深度。
      盘点2009年的文化小品创作,其佳作可谓不胜枚举。张承志模糊了小说与小品文的界限,心绪之阔大直逼圣界,他的沉郁冲荡的笔触背负着苦难中的圣火。他的作品《濯足街》与其说是小品,更不如说是一篇意识流的小说。作品以深沉的笔触,写出了作者的文化意识及其对客观事件的感念。余秋雨将学术随笔与游记有机结合起来,解放了小品文的套路,在荒漠的地方流出了温润的历史之光,他充分发挥学者兼作家的优势,其作品以感性为情怀,以知性为学养,让山水风物的人文内涵奔泻而出,给人以漠然的震撼,具有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陈建功以小说闻名,他的小品也惊世骇俗,既有精美的艺术品相,又有较大的思考深度。他的《成都滋味》,品出的不仅仅是成都这个城市的滋味,还有成都人心灵的滋味,精神的滋味和人性的滋味。作者笔下的成都人对生活和大千世界的乐观、豁达、安逸、镇定,是中国百姓最真切的剪影。王开岭的《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可以说是对韩国总统卢武铉的精彩悼词。文章对韩国总统卢武铉知耻自杀的激赏,对一位视道德为全部家当,视政治品格、精神品质为生命的失足者的敬意,对那些恬不知耻,没有品格者的鄙视与批判,显示着一个文人独特的人格审美。梅岱的《看文化和文化的看》以文化人特有的眼光,对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美好的描述和挖掘,他国文化的差异性,独异性,他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而郭文斌的《清明不仅是节日》,更是对生与死的哲理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开掘和独到禅语,人生、民风、国情,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脉相承,唇齿相依。阿来的《大地的语言》,以寻访中原大地的经历为触媒,深情地感恩大地的赐予,无言地触摸大地的伤痛,深切地呼吁对大地的呵护。当大地的语言变成质朴、诚恳的田地和庄户人为人类的奉献时,当大地的语言为钢筋水泥的城市切割成一片的伤痕散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时,我们会听到怎样的语言呢?
      
      情感小品情真意切
      
      亲情、友情、乡情、爱情,一直是小品文百唱不厌的永恒主题。人,不仅有高度的智慧,更有丰富的情感。无论是适意任性的闲情、气吞云海的豪情、乐在其中的痴情,还是高尚美好的爱情,都会使人的心弦感到微微的颤抖战栗。作者为情所驱,运用小品文直抒胸臆,深情描绘,也使得小品文生命之树常青。2009年,深谙情感滋味的作家们,用一支支飞扬灵动的笔,给人心中这一方圣域的千种风光以充分的展示描绘。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是位小品文创作的高手,她于2009年出版的小品文集《目送》,虽篇篇都是家长里短的小生活、小故事,其取材可谓小矣,但也正是这平平常常的小事,司空见惯的生活,揭示了一个个深刻的社会主题和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生哲理。此外,余秋雨、王宗仁、周国平、毕淑敏、乔叶、张小娴、刘墉、鲍尔吉・原野、雪小禅、包利民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都从细微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诗意,表达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以写文化小品出名的余秋雨,其情感小品也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他发表在《收获》第一期的作品《门孔》与其说是小品文,但更像一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小说。文章以门孔为文眼,通过谢晋的弱智儿子阿四天天守候在门孔等待谢晋归来的场景,讲述了谢晋夫妇含辛茹苦抚养几个弱智孩子的感人故事,讲述了谢晋夫妇与几个孩子相依为命的真切感情。特别是唯一身心健全的大儿子谢衍为了帮父母抚养和照顾严重弱智的弟弟妹妹而终身未娶,积劳成疾,溘然痛逝的描写,深刻细腻地传达了谢衍与父母及兄弟姐妹刻入骨髓的骨肉深情。谢晋父子在医院的那生离死别,读来肝肠寸断,唏嘘不已。
      
      田园小品质朴纯真
      
      田园小品亦称乡土小品、生活小品,从古至今一直是小品文创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田园小品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一些作家用理性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审视生活,主体化,多元化地表现生活,追求纯真而质朴的境界,涌现出许多令人回味的华章。周振华的小品集《跪拜大地》,篇篇短小精悍,但却不因易于阅读而变成“快餐文化”。作者是一位农民的儿子,被大地培养至今,血脉中都是土地的气息。他对大地的感恩是由衷的,而“跪拜”这种人类感恩行为表达的极致,还是他胸襟中根的所在。在周振华的笔下,大自然中的种种生物不仅有形态,而且有灵性。当我们将他笔下的自然景色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他笔下不仅飘散着色彩、形态、声音、变化,而且要求飘散着一种感悟,一种从生命中长年积累又反复咀嚼的感悟,而这正是作者对大自然纯真之情的传达。周佩红的散文集《我的乡土记忆》,让作家的心灵重返当年的知青现场,用一种自由、内敛且舒展、沉静的笔触,勾画已经逝去的乡村风景,小心翼翼地呈现出大时代下的小物象。新生代作家夏磊的《秋以为期》从对自然风物、文化遗存的观照中生发出对历史、人生的体悟与哲思,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主体情绪感觉的拥入来咀嚼生命的况味,让读者走近了湘西的柔美情境。而迟子建的小品《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则更给人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以前读到的春天,只是一幅美景,而迟子建却用温润细腻的笔触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东北不一样的春天,不仅让读者享受了春天的美景,还享受了春天的精神。因为迟子建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是靠自身顽强的拼争,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实在令人神清气爽。郭保林的《秋歌八章》婉约忧郁,作者从秋风、秋意、秋阳、秋树、秋云、秋色、秋思、秋簌八个方面诠释对秋的理解,意味丰饶,诗意无疆。其文笔,如清丽的月光柔柔地洒过心扉,令人心神荡漾。

    推荐访问:丰实 灵动 鲜活 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