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服装广告 > 正文

    [写作视域下网络语言的运用]网络语言2018流行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54:13 点击:

      虽然互联网进入我国的历史并不算长,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此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其中学生占整体网民的30.6%,约有1.4亿。尽管网络语言目前在汉语文化圈尚属亚文化,但它却颇受年轻人的追捧,他们把网络语言当成常用语言,让其堂堂正正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日常表达工具。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秩序的冲击越来越不可小觑。
      写作课上,一位学生的作文有这样的文字:“介个书很给力,偶很稀饭,但对它的结局,偶还系很纠结,怎么会有介么雷滴文?”这段话使用了很多网络词语,如果对网络语言不熟悉的话,就会觉得很晦涩,甚至有读天书之感。其实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这本书很带劲,我很喜欢,但对这本书的结局,我还是很困惑,怎么会有这么让人震惊的文章呢?”这样的作文如今已是屡见不鲜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文时会运用“晕、囧、东东、酱紫”等字眼,就连中小学生也用网络语言写作,据《长春日报》报道,一个12岁的学生写了一篇让老师感到匪夷所思的日记。日记的开头是:“昨晚,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到我家吃饭。在饭桌上,他们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跟他们886,到QQ上给我的MM打帖子去了。”对此现象老师们颇感无奈,那么,如何看待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呢?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利害,扬长避短。
      一、网络语言之利与弊
      1.网络语言之利
      (1)创新性。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变体,它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首先,表现在内容的创新上。在网络上,新词不断出现,如“E网情深”(同“一往情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菜鸟、版猪、网虫、黑客等等。除了这些新造词,很多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只是原来的词形被借用,词义却完全不同,旧瓶被装了新酒。比如“恐龙”和“青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但在网络语言中,二者是贬义词,前者指长得难看的女子,后者指长得难看的男子。其次,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如网络上出现许多“一字词”:“控”、“亲”、“雷”、“宅”、“闪”等。
      (2)简洁性。网络语言虽然简单,但意思明显,容易理解。比如“打酱油”一词,意思是“不关我事,不予评论”。原来人们说“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是用来说明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打酱油”在2008年被热炒却和年龄无关。“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记者对一位广州市民进行了采访,那位市民无意中的“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立即成为网络热词。后来,人们要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无关时,均使用“打酱油”代之,简单明了。“打酱油”,也是一种态度,是指网络上不谈和自己无关话题,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3)形象性。网民们将字典上的一些生僻字挖掘出来,赋予新的意义,用以形象地表情达意。如:“囧”,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本义是指光明,通“炯炯有神”的“炯”。但在网络上“囧”字的新义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他们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或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和“囧”字几乎一道流行于网络的还有“槑”字,由于该字是用两个“呆”字所组成,醒目逗趣,因此在网语中形容人不仅呆,而且“很呆”,又称“特傻”。
      (4)幽默性。网络语言的幽默特性使它能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网民用戏谑、戏仿、反讽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传统语言,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词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幽默性的特点。
      2.网络语言之弊
      (1)低俗性。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网络词语很粗俗、轻佻。像“WBD(王八蛋)、TMD(他妈的)、JR(贱人)、NQS(你去死)、SJB(神经病)、蛋白质(笨蛋加白痴加神经质)、1487(你是白痴)”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网络词汇,会使他们用语失范,道德失范。
      (2)随意性。网民们为了标新立异,忽视对正确字形的选择,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把“的、地”写成“滴”,“尴尬”写成“监介”,“亲爱的”写成“亲耐的”,“有没有”写成“有木有”。有些网络语言在句法上也较随便,随意倒装句很多。如:“他郁闷呢那天”,是把本应前置的时间状语后置;“今天高兴我”,则是主语后置;“……先”、“……都”构成的状语后置句式在网上被广泛使用,新浪网站的新闻中,就有“给个理由先”这样的新闻标题出现。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会混淆青少年对规范汉语的正确认识。
      (3)短暂性。有些网络词语,也许在几年前,还荣登年度网络语排行榜,但仅仅过了三五年,就很少有人提起。而且,有些词语只是一些事件的简称或缩写,例如,躲猫猫、范跑跑、犀利哥、正龙拍虎、做俯卧撑等。只有了解了那些故事,才能明白这些生造词的意义,而这些故事是有时效性的,几年后新成长起来的人群,不再知道这些故事,当然也就不明白这些词的含义,这些词也就不能再流传下去。
      二、写作教学中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及策略
      写作是对语言进行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语言受到网络的冲击,写作也难免受到影响。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目前教育界存在着两种立场分明的态度,即否定性态度和肯定性态度,其中前者影响较大。
      持否定态度的一方认为,网络语言既然产生于网络,使用也必须限于网络,如果非要带进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行的。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教授就比较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必定会对他们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产生不良影响。现在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便是文化阶层的主体,如果这样的书写模式因为使用者众多而进入全民语言,将对汉语言文字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造成严重的损害,进而损害中华文化。另外,作文讲究的是文学味,掺进了网络语言的文章则会失其雅致,而过于简单的数字化表达,则将中国文字丰富的涵义偏废了,所以,学生应该有“规则观”,写作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对待网络语言应该宽容,顺其发展,不要损害了语言的多样性。应该鼓励,至少不应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在一向被认为是正统的作文中适当运用一些网络语言,犹如给作文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使其显得生动、鲜活。刘能镛、马长安编著的《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一书专列了“网络语言与写作教学”一章,他们认为,网络语言对写作教学有促进作用,是“对个性化写作的认同”,是“对真实化写作的倡导”,是“对社会化写作的倡导”,是“对写作评价标准单一化的突破”。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许多人约定俗成的,有其诙谐、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一味地进行封杀,其实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发展很快的网络语言不必紧张,语言需要社会的检验,没有生命力的语言自然会被淘汰,有生命力的则会流传下去,社会的公认程度越高就越有生命力。网络语言被学生的使用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
      为了了解学生对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我们曾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过调查。被调查样本显示:正式写作时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占6.17%;有时会使用的人占18.58%;偶尔使用的人占38.13%;从不使用的人占37.12%。可见,尽管有些教师对网络语言很排斥,特别是对于在考试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深恶痛绝,但是因为学生对它很热衷,所以,网络语言在作文中还是占一席之地的。要知道学生写作的动力源于他们的生活,若想使其写好作文,就必须让他们零距离地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写作。因此,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语言,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1.教师要公正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
      教师应该以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网络语言,既不能谈网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盲目排斥;也不能奉若珍宝,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来审视语言,应认识到网络语言的迅猛传播及使用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必然表现之一。网络上出现的新的词汇以及语法形式是语言文字发展的现实,但是它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成熟并被社会普遍认可、被公众所接受的过程。要相信网络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现在出现的某些不协调现象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朝着更良性、更规范的方向前进。
      2.教师要认知和掌握网络语言
      作为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授者,面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最好要认知和掌握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网络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密切师生关系,可以成为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催化剂。学生当然会更愿意亲近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老师,而对满口“之乎者也”的“孔夫子”会敬而远之的。老师不能成为网络语言的门外汉,要成为精通网络语言的行家里手,否则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
      3.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语言
      对于网络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行“拿来主义”。在网络语言运用上要教育学生适度使用。这里所说的“度”,既指总体数量上的度,又指使用频率上的度。网络语言毕竟只是一种辅助语言,它在整篇作文中只能占极小部分,当用则用,绝不能为了张扬个性、标新立异而特意大量使用。引导学生适当运用那些已经为公众接受的网络词汇如“给力”、“纠结”等以增加表达效果。对于未得到公众认可的语言,老师批改时一旦发现,可以用红笔圈示出来,要给学生讲清利害关系,并提醒学生运用规范的汉语。
      总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引导学生辩证地审视网络语言,尽量减少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养成规范运用汉语言的写作习惯,优化写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刘能镛,马长安.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徐挥.谈网络语言与中学作文教学.语文学刊(教学辅导版),2009(6).
      (责任编辑 关燕云)

    推荐访问:视域 写作 网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