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服装广告 > 正文

    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_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51:26 点击:

      汉服和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意义何在?  微观上讲,我们美丽的民族服饰,璀璨的传统文化,值得让世界去了解。宏观上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的语言。如果不能互相了解,很容易造成误会。我在着汉服表演时,就被人问到过西藏问题。西方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中国人自古以来“大一统”的思想,不能理解为何宗教民族不同也要统一,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所以消除误会,共同促进正是文化推广的重要意义。此外,在国外的宣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外国人都被折服,那部分崇洋媚外的国人就会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与国内的文化宣传相结合,可谓殊途同归。
      作为一个学生,能做的实在有限。何况关于汉服形制问题,这些年一直争议颇大,在有一个定论之前,我不敢妄言什么,更不敢赋予自己什么使命和责任。曾经带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立志宣传汉服和民乐,也做了一些事。但静下来后逐渐领悟,中国文化蕴含的是水的哲学,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不用针锋相对的搞文化输出,而要将其溶化在生活中,再一点点温润细密的渗透到人心里去。
      关于“街头艺人”事件,我一度不愿提及,作为我第一次认真宣传的经历,在介绍汉服及传统文化海外推广时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
      欧洲政府非常支持街头文化,人民对街头艺人十分尊重,我考下执照后,穿汉服街头表演是没什么压力的。因为有英文版的汉服介绍,所以那些乍一看我身上的衣服以为是和服的外国人,在看了展板之后都会明白,这是中国的汉服。这种推广方式的好处就是受众范围广,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路人看,或不看,你就在那里”。而多数人看到都会走上前观看展板上的内容,然后产生兴趣,询问有关汉服和竹笛的一切,然后合影。我被一个说我的笛声让她想起年轻时很多something special的老奶奶感动过;被步履蹒跚来摸我的头发衣服的小孩感动过;被激动地说下次要和我一起表演的,在英国长大的中国古筝姑娘感动过;被因此夸奖中国姑娘真棒的英国观众们感动过……这种开放式的宣传,大概也是一个互相感动的过程吧。
      几个月之后,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另一位同袍先峤姑娘,也成功地考取了街头艺人执照,身着汉服在街头拉二胡,反响很好。
      在我尝试过的所有推广方式中,做街头艺人是我至今认为最有效的方式。
      尽管国内有部分人会曲解街头艺人的概念,认为是乞讨,炒作,国乐不可闹市演奏,汉服作为“高贵”的服饰不可穿着卖艺。但我相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大,国人会慢慢理解的。抗拒的原因是部分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他们认为上了舞台的才是高贵的艺术,换个地方便是不入流的杂耍,这种以演奏场合区分艺术之尊卑贵贱的价值观在国内根深蒂固太长时间了。多伦多皇家乐团在地铁为路人演奏的例子已被举滥,不想赘言,艺术本就是愉悦人心的,台上台下原该一样看待。那么汉服,作为一件普通的民族服装,穿着上街都再平常不过,何况是作为演出服。
      其实,传统文化尤其是艺术在国内继承不力,也许就与这种“高贵”的价值观有关。只能高居庙堂之上,不能深入群众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死的东西,何来传承。
      我也接一些商演,汉服生活化还是艺术化始终是许多人争论的命题,在我看来双管齐下最合适。我所能做的,就是把汉服搬上舞台,和音乐结合,一箭双雕。音乐无国界,曾经一位会吹长笛的德国老奶奶就对我朋友的竹笛很感兴趣,并且吹出了完整的曲子。通过音乐对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的例子非常多,我在英国的数次演出以及今年9月在德国和华彩民乐团的合作演出已充分印证这一点。常常在演出结束时,有外国人来后台询问所奏曲目,甚至想要学习竹笛。最逗的是一位外国同学,看了演出后要走了我电脑上存的所有民乐。没过多久,他室友找到我,一脸崩溃地问我:“你对XX做了什么?”我:“嗯?”朋友:“每天回家都能听到他屋子里隐隐传来春江花月夜之类的音乐……昨天我居然听到他唱王菲的《幽兰操》!是的你没听错,中文!”我:“Oh my god…他该不会过几天就想买汉服了吧?”一周后,那个同学找到我:“Where can I buy hanfu like yours?”……
      除了表演,在各大院校开设的孔子学院也是不错的依托。依靠孔子学院宣传,则是瞄准了高学历人才及精英阶层。
      今年中秋,就有幸被伦敦的著名同袍唐迪也邀请去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参加了一次汉服活动。虽然曼大孔院是第一次办此类活动,准备的不算完善,但传统节目表演,中秋习俗,汉服介绍等,该有的都有。
      表演结束,完成了汉服走秀,我们给观众分月饼吃,并帮助外国人试穿汉服。到现在想到那个场面还是忍不住会笑喷,简直是人仰马翻,外国人对汉服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我们一边帮他们“更衣”,一边用英文给他们解释每个款式的名称和所属朝代。因为没给别人穿过衣服,在给一位英国阿姨穿齐胸襦裙的时候,竟忘记先穿上襦,发现后我干脆利落的一把扯下她的下裙,阿姨惊呼一声护住胸,两秒钟后我们才反应过来她里面的衣服根本就没脱,阿姨已经笑得蹲在地上了。其实,好多外国小伙穿汉服还蛮帅——
      这是一次搞笑却有意义的宣传经历,让我们发现了孔子学院在宣传汉服及中国文化上的价值所在。暂不完善,但以后如果可以在传统节日多举办类似活动,起到的宣传作用定不容小觑。
      在海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社团在为汉服和传统文化的宣传贡献着力量。我管中窥豹,不敢说自己清楚所有,唯一熟悉的是伦敦的“英伦汉风”汉服社。他们经常组织穿汉服踏青,去各个高校进行演讲,真人示范汉婚,与茶艺老师合作办活动等等。社团推广自然有优于个人推广的诸多地方,这些年一直坚持着,也绝对是值得敬佩的。
      海外推广固然重要,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并不是最佳结果,我们自己的文化,首先要自己继承。这需要海外人士与国内朋友共同努力,推广方式有千万种,但大家的本心都是一样的,最后的结果也必定是殊途同归。希望有一天,身穿汉服走在路上,不再被人指指点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能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不但被世界认可,更被我们自己认可。
      作者简介:处在万里之遥而不忘身为华夏儿女,她一人默默地立于英国的街头,以玉笛的天籁与汉服的华美,更重要的还有她心中的那一份信仰,让外国人明白了何为真正的礼仪之邦。留学回国,她又远赴山区支教,其后为汉服商家公益拍照。其身渺小,却让无数同袍明白了宣传汉服的最好方法:“始于精微,至于博远!”

    推荐访问:同归 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