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服装广告 > 正文

    [浅谈扬琴在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1 04:38:24 点击: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不同时代创造的不同的乐器,也增加了音乐的多样性。作为人类情感抒发的一个渠道,音乐已成为了一门可供人类研究的人文科学,承载了人类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音响的文化。而作为承载工具的乐器,对于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学是人类情感和声音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抒发人类的情感。《乐记》中写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可见,音乐的产生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中的背景、表象和意义。除此之外,有些音乐中还描述了其生存环境、习俗和文化等要素,从而打造了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音乐的创作不再局限于基本的演奏技术和理论,而是转向音乐本质以及音乐的创作阶段,这已深入到人类文化的层面上去研究音乐的产生。不同音乐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也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也正是这些文化孕育了今天的音乐世界,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音乐的表达还是需要专业的辅助工具,乐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发明了古筝,并盛行于陕西和甘肃一带。而在明朝时期,由亚叙、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的一种打击乐器传入了我国,并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改造,这种打击乐器逐渐转化为了我国民族乐器扬琴。至今,扬琴在我国音乐史上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虽然在此期间,我国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但其原理与传统大同小异,也深受演奏家的好评。
      在扬琴逐渐有了独立的音乐体系后,扬琴独具匠心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扬琴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可以说文化是扬琴的灵魂所在。著名音乐人类学家汤亚汀在《文化研究与音乐人类学——一种研究范式的构建》的学术讲座中指出:从方法论来说,音乐人类学要研究学科各个时期及当今的各种思潮和理论框架;从地区研究来说,它是研究各民族具体的音乐文化;从理论意义上讲,音乐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乐风格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因此,研究一个民族的音乐,必须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就拿我国来说,《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著作,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流露着我国文化发展的痕迹。《乐记》中记载,大音乐家朱载堉在明朝已经向世界提出了十二平均律。而近代“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更是引人注目,震惊了世界,是我国音乐发展史的有力证据,也彰显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魅力。
      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扬琴作为外来乐器只有短短四百年的历史,但传入我国以后,便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最终跻身于中国民族乐器的行列中。在这个过程中,扬琴不仅要经过改良,还要避免其与文化的碰撞,使其与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共同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从源头来说,初到中国的扬琴不管是从名称、器型、音列,还是演奏技能、技巧、创作手法等都有着严重的外来气息,不是一般大众可以接受的,所以音乐家们将扬琴从头到尾进行了改革,而且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使扬琴逐渐从伴奏走向独奏的舞台。可以说,扬琴在我国的四百年里,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成为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我国与欧洲、西亚和南亚相抗衡的重要工具。
      在扬琴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后,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乐器,但由于其并不是我国地区发明的产物,因此风格没有明确的定位。一般来说,风格是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界定的,赫尔佐格认为风格是特征和特点的集合,特别是对于音乐来说,扬琴也就没有很明确的风格定位。但扬琴自传入我国以来,席卷了我国的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也都扎根于当地厚重的文化土壤中去,并与地方的乐种相结合,因而汲取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使其从单一的扬琴乐器扩展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例如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等风格流派。
      就拿广东音乐扬琴来说,勤劳、质朴的广东人用活泼淡雅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家乡的秀美山川,发展了属于自己的粤文化。也可以说粤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标准,并不是每种乐器都可以接受的,而扬琴所具备的优美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恰恰与粤文化不谋而合,因而得到了广东人民的接受。而扬琴则在长期的摩擦和融合之后,吸收了广大音乐的精华,从而在广东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最终还担当了统领乐队的作用。在广东扬琴长期的发展中,其中以严老烈、丘鹤俦、吕文成等扬琴大家为代表的“粤韵”十足的广东扬琴尤为出名。
      扬琴在从南往北的流传中,经过了上海和苏浙一带,就落地生根了,江南丝竹也就应运而生,也被载入了吴文化瑰宝的史册中。苏浙地区因为其地理位置和环境而获得了鱼米之乡的美称,其方言更是轻柔、婉转动听。由于扬琴本身属于管弦乐器,与江南乐器大同小异,这样苏浙地区也很轻易的接受了扬琴乐器,并将其转化成了具有民族风味的扬琴,即江南丝竹。丝竹乐器一般具有秀丽、雅致的特征,扬琴要想融入其中,必须进行改变。所以扬琴在演奏上力求纯净、圆润和柔婉的音色,并辅以特殊竹法,各种旋法的巧妙运用形成了余音袅袅、悠远飘逸的艺术效果。这样将扬琴打造成为风格独特、韵味清新的一种新乐器,其代表人物有任悔初、张志翔、项祖华等优秀音乐家。
      由此可见,一种外来乐器经过民族文化的融合后就可以成为民族乐器,促进了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别说由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民族乐器了。就拿我国来说,我国有着56个民族,且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也创造了属于民族的乐器,但这样的乐器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也就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音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色彩鲜明,风格独特。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为题材的扬琴音乐作品比比皆是,如采用湘鄂边界土家民族音调写成的《土家摆手舞曲》;反映满族人民狩猎生活画面的《满乡随想曲》;描写布依族青年男女婚礼场面的《凤凰于飞》;模仿彝族口弦演奏的《山寨风情》等。用少数民族音乐语言创作的扬琴独奏曲,丰富了中国扬琴音乐的艺术天地,拓宽了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视野,是中国扬琴音乐民族化、民族多样性的生动写照。也就是说,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也传播了民族文化,而乐器的使用则是必然的。所以说乐器的出现和使用是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民族发展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彰显着本民族的特色。民族文化不仅记载了民族的变迁,还记载了宇宙规律和生命节奏的秘密。在我国优秀的文化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要属儒道两家,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音乐的本质不谋而合,因而也深深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发展。除此之外,儒道两家都推崇中立而不倚的审美观,例如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道”,老子也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并提出“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命题。正是这些优秀的、宝贵的审美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创作,从内而外的体现了东方文明大国的非凡气韵。
      综上所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只要是被民族认可的,同时也是被世界认可的。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同样也是世界人民正在学习的,所以民族音乐的传承是必然的,而民族乐器的使用和传播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是因为乐器包含着民族的文化和特点,也只有乐器才能将音乐的世界表露无疑。在我国,只要是能被民族接受的乐器,不管是本地的原创乐器还是外来乐器,只要经过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打磨,最终都会成为彰显民族文化的乐器,同时也因为本乐器的特点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
      |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编校:武 琼

    推荐访问:扬琴 浅谈 作用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