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服装广告 > 正文

    【“卖菜叔”写家史,不蒸馒头争口气】卖菜叔日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49:03 点击:

      “拼爹”时代,一无所有的农民工老姚,冲击流俗,打破束缚,凭借辛勤的劳动和坚定的信念,为一家人在大都市争得立足之地,为孩子们争取受教育的机会和更宽广的未来。通过写家史的方式,他记录下自己奋斗的历程和孩子们成长的经历。他坚持了自己,也鼓舞了很多普通人。
      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堆得小山高的金姜银蒜后头,半块儿白瓷砖垫在一叠整整齐齐的稿纸下面,一个中年男人头也不抬,一笔一划写得专注—这个男人就是老姚。
      老姚全名姚启中,只有小学4年级的文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平日,他靠在北京广安天陶菜市场卖生姜大蒜,维持一家六口的生计,供两儿一女在北京上学。
      3年时间里,通过读书、看报、、背文章这些方式自学,原本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姚,一边卖菜一边写出了长达20万字夹叙夹议、生动感人的家史,加上修改、誊写的部分,稿纸摞起来有30公分厚。
      2012年9月,“卖菜叔”写家史的事儿,被全国数十家媒体扎堆儿报道。40岁的老姚一下子火了。人们在纳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有什么家史可写?一个曾经大字不识的菜贩子,又哪来的勇气舞文弄墨?
      2012年9月7日,本刊记者来到天陶菜市场寻访老姚。
      知穷而后勇,
      走出贫困阴霾
      “假如你有太阳的能量,那么你就散发太阳的光芒吧;假如我只有一抹阳光的温度,那么也没关系,我也要尽可能地照耀到力所能及的角落。”
      当这样一段励志美文从老姚口中流淌而出时,你怎么也不能把它与眼前这个面孔黝黑、衣裤破旧、双手粗糙的农民工形象联系在一起。可是,没有经历过贫穷生活磨砺的人,或许根本不能像老姚一样,深切体会到这段美文的涵义。老姚觉得,他就是那抹卑微渺小但却努力散发着热度的阳光。作为父亲的儿子,他所得到的,只是一张“贫穷”的标签;作为儿子的父亲,他却要竭力给予孩子一片洒满阳光的未来。
      1972年,老姚出生在安徽阜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爷爷奶奶在1960年就饿死了。爸爸是个背驼如山的半智障人,没有能力养家糊口、支撑门庭;老姚的大哥,也是个半智障孩子。母亲虽然心智健全,也无力改变家庭的惨况,在愁苦和叹息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老姚尚在童年,她就含怨故去。
      跟着穷爹傻哥过活的老姚,没吃过饱饭,没穿过暖衣,更不知道什么叫家庭的温暖。他的家庭令他背负的,除了贫穷就是屈辱。因为穷困,老姚和父兄经常要忍受村人的打骂奚落。“这一家人完了,将来除了要饭还能咋办?”村人的预言经常回荡在老姚的脑海里。
      老姚在家史中写道:“我姚启中小时候也有自己的梦想,啥时候能买台洋戏机(收音机)我就知足了;啥时候能娶上个会缝缝补补,能做熟饭,下雨知道往家里跑,更能看住每年秋收辛苦换来的香油(的媳妇),我就知足了。”
      心怀梦想却一无所有的老姚,没有怨恨爹娘,反而勉励自己:“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子。”身心健全的他必须改变祖辈和父辈在贫穷中坐以待毙的生命模式。1991年春天,辍学在家、不到20岁的老姚借了50块钱,到山东威海打工。
      在建筑工地,只要能挣钱,老姚不怕危险和辛苦,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即便意外坠楼,他也只是在地上躺了几分钟就爬起来接着干,一天工钱也不想损失。活儿干得那么辛苦,老姚却连一个馒头也舍不得买,只捡别人的剩饭剩菜吃。
      在这样的坚持下,打工头三年,老姚就打破了村人的预言,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给家里盖起两间简易平房,并且娶上了一个如他所愿的媳妇。一向被人白眼相待、拳脚相加的老姚,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向来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儿花的他一反往常,特意从积蓄中拿出30元钱给全村人放了场电影—憋屈地活了20多年,老姚要尝一尝扬眉吐气的滋味儿。
      回忆起这段往事,老姚在家史中写下:“我姚启中感谢伤害俺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俺的心志;感谢那些说俺老少没出息的人,他们让我觉得‘人无志气不成材,鸟无翅膀不能飞’。”
      那时的他虽然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却渐渐拥有了被实力证明过的自信。他要带着他的姚家走得更远,走到更大的世界里去。
      身为人父,
      替儿争取未来
      1994年、1996年,老姚的两个儿子相继在安徽老家出生。孩子接踵而来给姚家增添了生气,也使老姚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只背负着自己的命运,更肩负着孩子的未来。从小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姚,特别希望孩子能成长在完整的家庭,能走进正规的学校。1997年秋天,已经只身在北京打工近一年的老姚,将全家接到北京。
      在老姚写的家史里,北京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伟大首都”。可是在1997年的那个深秋,供老姚一家五口栖身的,只是北京南城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小屋。此后的15年,老姚注定要在这座梦境般的城市里挥汗如雨;而他的孩子们,也注定要和他们的农民工父亲一起,经受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磨难和考验。
      来北京后,老姚是靠咸菜生意起家的,后来又卖过青菜,直到改卖生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卖菜叔”。从风里来雨里去、被城管追得满街跑的小贩,到拥有正规执照和摊位的个体经营者,老姚苦熬了许多年。然而吃苦是他的强项,他可以不以为意,几个孩子的前途才是压在他心里的大石头。
      大儿子大姚性格老实稳重,从小学到中学,没让老姚操过心,成绩稳稳当当。二儿子二姚却生性活泼,是个坐不住的孩子。二姚五六岁的时候,老姚夫妇合计着因材施教,把他送去学习武术。为给二姚找合适的武校,老姚没少花心思。没想到,二姚真是学武术的料儿,入行几年就屡次在武术比赛中拿下大奖,给老姚夫妇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使老姚更有心栽培他的二儿子。
      苦水里泡大的老姚从来没有经历过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所以他相信,每一点成功都必须用勤奋来换。二姚学武后一直住在学校,遇上大的节假日才能回家。二姚一回家,老姚不仅要让他讲在学校的表现,还会督促他练功。每年春节,老姚只准儿子放三天假,大年初三必须开始练功。老姚在垃圾堆里捡了一块红地毯,又在旧货市场花90块钱买了一块绿地毯,作为儿子在家练功的“设备”。卖完菜,他就会夹着这两块破地毯带二姚到家附近的空场上练习一招一式。   孩子争气,老姚心气儿就高。可是培养孩子毕竟需要投注成本。
      二姚进入北京少林武术学校学习后,每年的学费是16800元—这对于从吃不饱饭的家庭走出来的老姚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然而,老姚为儿子的教育却没有舍不得的。尽管家庭收入逐年增加,老姚和媳妇却没有大吃大喝。他们仍然保持着节衣缩食的习惯,每月从牙缝儿里省一点,为孩子积攒受教育的费用。
      2002年,小女儿三姚出生,这意味着以后就有3个孩子要同时上学,老姚的经济负担更重了。姚家的锅盖用了16年还没有换,铝边儿已经跟锅盖分开。老姚平时只有一条膝盖破了口儿的裤子穿,稍微干净的裤子和早就开了嘴儿的皮鞋,是给孩子开家长会时才能拿出来穿的。老姚给家里采买东西,都要找超市里打了特价的;即便如此,他也要货比三家才会出手……
      “苦一时,不苦一辈子。”“有心就有舞台,梦想成就未来。”窝在不足7平方米的小屋里品尝生活的艰辛时,老姚用这些话鼓励自己,他把它们工工整整地抄在纸上,贴在墙上。
      就在老姚一心培养子女的时候,一些泄气话却从老乡中传开:
      “一个农民工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出息?‘拼爹’的时代,就算你孩子成绩再好,人家有权有势的随便丢几个钱出来,也能把你孩子上学的名额给顶了!”
      “在老家,十几岁的男娃早该盖房娶媳妇了。有给他念书的钱,还不如早点回去给他盖房娶媳妇呢,将来也有个指靠。”
      “恁大的孩子还练什么武术?真指望他将来当明星哩?不是做梦吧!”
      老姚一家,仿佛成了同阶层人们中的异类,闲言碎语围绕的中心。姚嫂听了几次闲话,心里也开始打鼓—若真被大伙儿说中了,他们夫妇俩岂不是白忙一场、鸡飞蛋打,还要惹人笑话?
      此后,老姚再往墙上贴励志的话,姚嫂见一张扯一张;二姚获得的奖杯奖状也都偷偷藏起来,恐怕惹人非议。
      老姚偏不信这个邪。姚嫂扯了,他再写了贴出来;二姚的奖状、剧照他也仔仔细细地封上塑料膜,大张旗鼓地贴得满屋满墙都是。
      老姚何尝不知道人世间的不平等,他不就戴着父辈传下来的穷帽子过了小半辈子?可是他更相信,只要“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他也知道,没有文化的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得付出怎样的辛苦甚至代价。因此,他要让他的孩子们读书成才,将来不再吃他吃过的苦。老姚在家史中写道:“一步登天俺孩子做不到,可是一步一个脚印肯定能做到。”
      面对周围人的难听话,老姚教育孩子:“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在老姚“傻乎乎”的坚持下,3个孩子比着赛地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有志气,有出息。
      乐观视角,
      重解苦难意义
      相继在北京、香港、澳门、韩国、美国等地摘取武术项目桂冠之后,2009年,二姚参演了一部数字电影,在影视发展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令老姚喜出望外,于是他决意为他的二姚、未来的“明星”记录成长经历,后来更发展为写下完整家史,留待二姚长大后当剧本演绎。以此为契机,“粗人”老姚跟书籍、文字打起了交道。
      “追求梦想的人没有高下之分。”
      “一个人若不敢向命运挑战,不敢在生活中开创自己的蓝天,命运给予他的也许仅是一个枯井的地盘,举目所见将只是蛛网和尘埃,充耳所闻的也只是唧唧虫鸣。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
      “逆境的口袋里藏有非常丰富的财富,在你熬过最艰难的关口时,你会意外得到这笔丰厚的财富。”
      ……
      老姚格外喜欢书中这些励志的文字,把它们抄在小本子上时时翻看、记诵。从中,他得到了深刻的共鸣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前老姚总恨自己不能给予儿女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跟着他这个农民工父亲长大,孩子们没有得到过一件像样的玩具、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次痛快的购物或者郊游。3个孩子总因为物质生活的贫乏在外面显得矮人一头。大姚上初中时,老师问谁家还没有电脑,全班就只有大姚举手。二姚在武校上学,长年穿着那身旧校服,时不时地还要捡城里同学不要的衣服。三姚跟在父母身边,每日粗茶淡饭,赶上节假日全家团圆才能改善一次伙食。不光如此,孩子们还要因为他们灰头土脸、粗手粗脚、地位低微的父亲,忍受他人鄙夷的目光……
      如果孩子们因为这些理由自卑或自暴自弃,如果孩子们因为这些理由而丧失感受幸福的能力,老姚夫妇的辛苦打拼又有何意义?
      通过阅读和写作,老姚首先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一贯的顺境并不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和创造力的迸发;适当的挫折反而可以成为一个人奋进的动力。物质生活的贫瘠不一定代表所有的不幸;精神世界的软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贫穷和苦难的确是姚家需要甩掉的包袱,换一个视角,也可以成为激励后人的财富。
      老姚用他多年来自力更生的亲身经历、踏实坚韧的品格和从书本中悟出的道理来影响孩子,使孩子明白“不能与城里孩子比玩具,要比志气;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争气!”
      在父亲的影响下,3个孩子显现出比同龄人更多的成熟稳重、懂事听话。尤其是老姚最为看重的小儿子—二姚不仅表现出突出的武术才能,还具备着和父亲一样纯真的性格、阳光的心态。
      母亲住院,只能跟着父亲为买卖奔波的那个夏天,二姚只有4岁。老姚将儿子和几百斤咸菜疙瘩一起载在板车上。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老姚蹬着三轮板车汗流浃背。经过玉泉营环岛正在施工的大上坡时,小二姚突然拍拍老姚的胳膊说:“爸爸、爸爸,我下去帮你推着!”老姚说:“你还小,你推不动。”二姚听了不高兴:“不推不推,累你不亏!”老姚听了,身上苦,心里却是甜的。
      二姚武校的同学过生日,在麦当劳办party,每个受邀的朋友都要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二姚拿不出礼物,就送上一句诚心诚意的“生日快乐”。他既没有因此怨恨父母贫穷,也没有因此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三分。
      “蓬头垢面”,穿一身“破衣烂衫”,没什么文化的“大老粗”父亲到学校开家长会,二姚会当着城里同学的面,大大方方地喊老姚:“爸!”那一刻,老姚深深为孩子的懂事感到安慰。
      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贫家父子之间的温暖感动,老姚都一一写在他的姚记家史中。老姚欣喜而骄傲地发现:因为经历过更多的困境和挫折,很多城里孩子见了要咧嘴的事情,他的孩子可以安之若素,习以为常;很多城里孩子经历了要叫委屈的事情,他的孩子可以处之泰然,不卑不亢。贫穷和苦难不仅没有让他的孩子自暴自弃,反而使他们比同龄人更加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老姚在家史中这样感叹:“从打工到北漂,我姚启中20年的挥汗如雨熬出个孩子懂事,值!”
      如今,老姚仍在北京广安天陶菜市场做姜蒜生意。他写家史的事情被媒体集中报道后,得到了很多顾客和与他一样的农民工朋友的支持,妻子也转变了从前反对的态度。许多人读过老姚的家史后,感叹他写出了一个农民工父亲的心声,给了普通人追求幸福的动力。“名人”老姚写家史的劲头儿更足了,他要将孩子们培养成才的信念也更坚定了。

    推荐访问:家史 馒头 卖菜 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