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打破常规,走出新路 打破常规比较新的事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3 04:31:03 点击: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并广为流传。但是,长久以来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堂的授课,基本沿用“舞院”八大“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内容,这种教学定位及教材内容的同一性势必导致除“八大民族民间舞蹈”之外其他地方性民族民间舞蹈的淡化、乃至于缺失。所以,开发地方舞种,建立本地区特色舞蹈教育,势在必行。
       地方高校不能简单地照搬专业院校的民间舞教学模式,而应在教学中学习专业院校掌握开发和运用民间舞元素的能力。另外,除了学习较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外,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和创立自己的个性舞蹈语系。即扎根本土,利用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将本地风格浓郁的舞蹈素材予以加工整理,提炼编写成具有艺术价值和课堂教学价值并自成体系的民间舞蹈教学教程。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和创立自己的个性舞蹈语系。使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走进课堂,创立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地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并通过对所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开发与设立,加重本土民间舞的教学内容而保持本地区的民间舞蹈教育特色。这样,既有助于本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也可建立起区别于其他舞种具有质的界定和自己个性语言的地方性民间舞蹈课程。
       就拿我们江西为例,在这块红土地上,既有异彩纷呈的赣南采茶舞、又有风格浓郁的江西傩舞、还有色彩斑斓的民间灯彩,萍乡春锣等众多地方性民间舞蹈。作为立足于本土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就有责任去探索和研究在一般性教学规律及方法的基础上,剖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地域性民族民间舞教学个性和共性的规律,担负起搜集素材,提炼这些动作元素及准确定义的任务。创建江西本土民间舞课堂教程,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从中找寻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创建课程教材,教学教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入手,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掌握地方性民间舞蹈风格及地方性民间舞蹈教学规律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土民间舞蹈课程学习分可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授课讲解为主,在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与地域性民间舞教学共性与个性的明晰中找到本土民间舞最为恰当,最为先进,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二阶段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规范教学步骤,即掌握该地区本土民间舞蹈的动作规范与风格要求。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大众舞蹈形式。所以,授课之前应首先概括介绍本地民间舞蹈产生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性。如江西傩舞,把傩舞这种汉族最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从历史渊源、原始宗教色彩、图腾崇拜意识、祈福禳灾,自娱自乐,寄托村民的美好愿望等方面进行阐述。在阐述关于傩舞的背景之后,再介绍或播放一些傩舞的图象和音乐,诱导学生展开形象思维而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与此同时,教师在音乐的节律中,示范傩舞的一些基本体态动律,让学生在动作的直观中了解傩舞的动态形象。
       民间舞文化的传承是在一定环境气氛中进行的,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才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地区的文化本质进而准确把握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于是,在舞蹈课堂中营造民间舞教学的广场气氛,准确把握广场民间舞的风格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带着广场舞蹈的状态去表现很有必要。在营造民间舞蹈载歌载舞的广场气氛的同时,教师还可用本土熟悉的民歌民曲来唤起学生在舞蹈中的载歌载舞的意识,使学生在自娱自乐中体验民间舞蹈的民间性与广场性。例如:在学习赣南采茶舞的课堂中,可运用兴国山歌的山歌调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打着山歌,自然的融入到民间广场热烈的气氛当中,掌握用民间舞蹈来宣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自娱自乐的体验中感受民间舞蹈文化的感染;在课堂的表演中直接把握广场民间舞蹈生命力的流动;使学生回归到到“清山、绿野”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由空间中。
       规格是风格的基础,风格是呈现的结果。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水乳交融、紧紧相扣。如江西傩舞中动静相融,有张有弛,柔收刚推,艮脆有力,以及“一顺边”(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拔背、沉而不懈。梗而不僵动作特点,形成了该舞蹈刚柔相济,潇洒朴实的典型圆、弯、曲、勾的民族风韵和美学特征。所以,在江西傩舞的教学步骤中,开始应以学会动作、掌握要求、明确规格为前提,在动作熟练协调之后,再侧重于情感方面的培养和启发。江西傩舞这种汉民族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充满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表达了人们祈福禳灾,自娱自乐,寄托村民美好愿望等感情色彩。如果学习时不反复强调傩舞的人文内涵,那有可能跳成妖魔鬼怪。所以,只有使学生从不自觉的的学习到有意识的掌握,达到所谓的“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层面,才有可能呈现出情感、动律、规格、节奏、音乐等几方面的高度融合。这时,再注入民间舞“自娱性”的要素,并使之贯穿到整个傩舞学习表演的全过程中,以至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关于“自娱性”的培养,对学习民间舞蹈十分重要。培养学生自我感觉的表演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关系到掌握该民间舞蹈是否具有灵性和生命内核的关键。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启发、长期培养。因此,单有严格的要求、呆板的训练而没有生动的启发,就会失去民间舞的本色;光有启发,而不注意细腻的规格要求,就会形成自由发挥无从要求,失去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这两者须互为联系、相互依助,互为转化。由此可见,在本土民间舞的教学中,严格要求、细致训练、是基础;鲜明生动、色彩浓郁、是结果。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跳民间舞、“吃透”民间舞,就应从民间舞规格与风格上仔细推敲研究,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其中的规律性,并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得以感悟。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神形兼备、意韵融合的高度统一,从而不失民间舞蹈教学本色的教学目的。
       舞蹈教学的实践环节就是提供学生以实践平台,从文化和教育的视角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形成新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通过本土民间舞蹈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既要求学会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性民间舞蹈,掌握本土民间舞蹈的土风风格及表演能力,又要求学生以其创造性的舞台行动对其本土民间舞蹈进行直接地体现,这是教学的综合体现,也是训练的最终目的。作为本科教育,从教室教学转为以舞台表演,社会艺术实践的学习,是对学生掌握具有风格性舞蹈的表现和创作,促进表演自身以及对表演规律,表演理论、表演作品、创作研究的提高和发展的最终检验。实践环节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舞台表演,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实践演练,对培养能演,会教、善研究的舞蹈横向型人才,是一个不可省略及其重要的实践环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内涵丰富,流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成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学校本身就是传播文化和知识的教育圣地,应首当其冲地站在传承光大民俗文化的前沿。总之,希望通过地方性本土民间舞课堂的建立和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学习到该地域的本土文化,并通过地方性本土舞蹈课堂这一有效途径与传承民俗文化相对接,使地方性民俗文化真正得以再生。
      
       (作者单位:孙雪玉,江西省歌舞剧院)

    推荐访问:打破常规 新路 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