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拼爹时代【“拼爹”,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5 04:39:51 点击:

      在“我爸是李刚”这句话成为流行后,有媒体声称中国进入了“拼爹时代”(依靠父母关系而成功),找工作要“拼爹”,找对象要“拼爹”,连上中学上幼儿园也要“拼爹”。那么国外的情形如何呢?当然,他们也拼。
      
      传奇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书店里出现了越来越多诸如《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类的书,可是,捧着书看得热血沸腾的你不知道,这些传记作者们并没有写出全部的事实。也许他们笔下的成功人士们也在拼爹,只是没有告诉你。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从送报纸、卖可乐汽水开始了他的商业之路,接着他开始买卖股票,他看了几本股票入门书籍,在大学里面念了一门投资课程……最终成为了全球数一数二的经纪人。
      这是大部分股神巴菲特的传记中,作者们想要告诉读者的励志传奇故事。背后呼之欲出的潜台词是:看吧,既然巴菲特都能这样,你为什么不可以?
      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作者们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巴菲特的家庭背景。
      一些传记中也许会提到,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是个经营杂货店的商人。于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浮现一间位于街角,货物堆放杂乱的路边小店。实情如何呢?原来,巴菲特爷爷的所谓“小杂货店”,是奥马哈最大的百货公司。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曾经是国会议员,还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巴菲特的传记都会提到他如何卖报纸赚钱,而很少提到这时候的巴菲特已经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解美国证券交易所,这样的“财商”教育,是大部分平民家庭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的。
      巴菲特后来找到了一位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做自己公司的合作伙伴,而这位大师当年是在巴菲特祖父店里打零工赚钱的小孩之一。
      那么,查理・芒格是不是白手起家的典型呢?显然也不能算。芒格虽然小时候到巴菲特祖父店里打工,但家境并不逊于巴菲特。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哈佛法学院的前院长关系很好。这样的情形下,查理・芒格顺利考上哈佛法学院也就不算很意外的事情了。
      巴菲特还有一个好朋友比尔・盖茨。在关于盖茨的种种创业历史中,都把重心放到了一个哈佛大学的肄业生是如何凭个人能力白手起家,最终完成了一统电脑江湖的伟业。
      按照这些传奇传记里面的描写,在1980年,初出茅庐的盖茨是这样拿到对他的职业生涯相当重要的第一笔IBM订单的:“为了表示对IBM的尊重,盖茨在第一次和IBM打交道时特意穿上了西服。他深夜飞赴Don Estridge(IBM PC部门的首任负责人)所在的城市,次日清晨等一家商店开门后买了条领带,戴上后匆匆奔赴IBM PC开发小组驻地――一个漏水的仓库。”
      而实情如何呢?这份描述里面漏掉了一个显然很重要的人物,就是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玛丽・盖茨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而是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国际联合劝募会的主席,而IBM公司高层管理者约翰・埃克斯也是劝募会董事会的成员,而埃克斯正在带领IBM开拓台式机业务。正是因为这些暗线,毛头小子盖茨才有机会赢得了这单重要的生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学校也看重家庭背景
      
      在一战之前的美国,大学都是被上流社会所垄断的,这是延续自欧洲的传统。虽然学校也声称按考试成绩的客观标准录取学生,但是这些标准中就出现了家庭背景的考量。
      比如,考试所要求的一些科目,如古典语言等等,普通的公立学校不教或者很少教。结果,那些从私立贵族学校出身的学生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后来,勤奋而聪明的犹太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了这些大学设立的重重障碍。为此,美国1910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成立专门的“录取办公室”,目的就是将那些“不受欢迎的学生”尽量多地挡在校门之外。
      哥伦比亚大学采用的办法是在录取时不仅仅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品格”(character)和“领导力”(1eadership)等素质。当然,这些素质的评价具有非常主观的色彩,使录取官员可以绕开客观的考试标准。结果大见成效,很快犹太学生就大幅度减少,接着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学校也加以效法。
      考生进大学不再是参加一个考试那么简单,而要填写详细的个人和家庭背景资料,撰写自传性的作文,描绘足以证明自己的“品格”和“领导力”的课外活动。当然,还有由“靠得住的”教育工作者写的推荐信。这永远改变了美国大学的历史。
      直到今天,在美国大学的录取中,家庭背景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在很多名校,“拼爹”的情形也是到处可见。
      比如,很多名校在挑选申请者、公布录取率时,往往隐瞒了一个数据:那些“世袭”学生的录取率。所谓“世袭”学生,指的是那些父母甚至祖父母曾在同一学校就读的申请者。据美国常青藤联合会成员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招生部门前负责人米歇尔・埃尔南德斯透露,通常情况下,“世袭”申请者获得录取的概率,要大于普通的申请者。
      她说,“这让人觉得有点尴尬,它们(名校)不愿意站出来明确告诉大家说,‘我们的总体录取率是10%。而世袭申请者的录取率是45%’。如果这个情况公开,公众肯定会受不了。”
      至于特别富有的捐助者的子女,学校对他们的偏爱则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哈佛大学甚至有所谓的Z名单,名单中列出所有申请者中哪些是富有毕业生的子女。
      美国很多知名人物都是靠“拼爹”进入大学的,比如参加2004年的总统选举的两名候选人乔治・布什和约翰・克里都是C等生,如果他们不是耶鲁校友家庭出身的话,根本没有机会进耶鲁大学。
      
      政坛上,不拼爹不成功
      
      在政坛上,“拼爹”的情形就更加明显。研究表明,过去400年,英格兰基本控制在1000个家庭手中,2500个家庭则“操纵”着整个英国。
      在1937年,费尔南德・伦德伯格就在《美国六十个家族》一书中,阐述美国由60个最有权势的家族“掌控”着。近一个世纪之后,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有统计显示,目前有17%以上的国会议员来自议员世家。美国有700多个家族每个至少向国会输送了两名家族成员。
      美国政坛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四大家族基本上每家都向白宫输送了至少两名总统,美国建国不过200多年,这样的情形已经相当惊人了。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以外,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在纽约建立之初,从曼哈顿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5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是罗斯福家族的物业。
      更为辉煌的是来自爱尔兰的肯尼迪家族。约瑟夫・肯尼迪的四个儿子,除了大儿子早年飞机失事身亡之外,其余的三个儿子都是政坛显赫一时的人物。约翰・肯尼迪先是担任参议员,1961年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罗伯特・肯尼迪则先后担任参议员和司法部长。最小的爱德华・肯尼迪也是参议员。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约翰・肯尼迪的侄女玛丽亚・施莱佛。她嫁给了施瓦辛格。好了,现在你知道施瓦辛格的加州州长应该也不是那么随意就到手的吧。
      正因为如此,BBC著名主持人帕克斯曼在其所著《政治动物》一书中指出,政治上成功的第一法则是:选好父母!
      (可心荐自《翻阅日历》)

    推荐访问:是中国人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