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浅谈当前农村留守中学生社会化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成长危机]社会化商务名词解释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7 04:53:50 点击:

      摘要:农村留守中学生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留守中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其社会化带来极大影响;由于留守中学生处于人生初始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长期父母关爱的缺失和监护不到位,留守中学生的社会化甚至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文化教育、心理情感乃至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其问题的解决事关整个民族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如何解决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已是全社会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 社会化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中学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一、 中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中学生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二)社会规范的内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四)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五)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
      二、农村留守中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成长危机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使孩子处于“教育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物质生活方面。农民外出打工都会定期寄回子女生活费,所以,留守中学生的物质生活一般是有保障的。但是由于留守中学生大多为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等因素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有下降趋势。
      (二)学习方面。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后,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少,缺乏有效监督。委托监护人往往又因为文化程度低、家务负担重、不太愿意或不善督促,导致多数留守中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差,最终使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丧失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降。另外,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越高也给留守中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一旦成绩下降,使得他们忧心忡忡,进而又产生心理问题。
      (三)心理人格方面。留守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人格形成、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及时的教育引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人格健全完善具有重要影响。
      离散给孩子的教育问题带来的最大麻烦是孩子自幼失去了亲情的教育,失缺了爱的熏陶,以致成为孩子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长期家庭教育的缺失,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问题,亲友监护中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孩子没有家庭归属感。留守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后没有倾诉求助的对象,久而久之,其心理人格成长就留下了缺陷,通常表现为孤僻、内向、自卑、抑郁、易冲动、缺乏爱心、依赖心理强、不善于与人交流等等。
      留守中学生无法受到父母言传身教,又不能从其他地方及时得到亲情的补偿。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
      (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化,城乡交流逐步加强,农村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的乡风民俗影响力开始逐步萎缩。留守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由于缺乏及时的引导教育,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人生观的误导。
      近几年,一些打工回乡的人通过种种言行举止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们。比如“读书无用,有钱最好”的拜金主义,“一切事情要看有没有利益才做”的功利主义等等。这些错误思想混淆了孩子们的是非标准,影响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确立。
      父母外出打工前后家庭经济状况的剧烈反差,特别是自己在零用钱上的自由度、宽裕度增加,也会对儿童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错位引导。
      总之,农村留守中学生是改革的产物,其社会化结果直接影响改革成果的稳定,亦必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完善而得以解决。农村环境的改善,也赖于改革。重视留守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则留守中学生会化进程当会更顺更快。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并付诸实践,肃清留守中学生社会化的障碍,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莫瑞,叶敬忠主编.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第7期
      [3]刘继强,杜学元.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推荐访问:社会化 留守 浅谈 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