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测试20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56:25 点击: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  [关键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认知冲突 促进思维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能力是指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后无论是升学、就业,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我们更需要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学科,对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学生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中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如何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就尤为重要。
      其次,从生理学角度看学生在15岁前后已完成大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为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转化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事实证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从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思维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学生,其主要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的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生对学习的难易度为依据,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同时,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立刻直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放在通过知识运用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此可确定个体思维能力的差异性。而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从而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思维能力培养可分阶段完成。
      1、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
      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课堂上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这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在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基础上确立每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动机是实现一定目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而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物理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   ①导入新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动机,如:在讲《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录像放映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投弹的全过程,然后设疑激趣,提出问题:炸弹的运动形式是什么样的?这种运动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思考后会得到:曲线运动,而且它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呢?然后教师反问置疑:“你若是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发现有一固定军事目标,在距它多远处投弹才能击中目标呢?”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也为后面的飞机投弹问题,做了一个铺垫。最后在学生用实验探究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后,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用枪水平射击一个玩具,设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瞬间,玩具同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子弹能否射中玩具?为什么?
      ②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高一学习《机械能》时,我利用课件创设了“荡秋千”游戏情景,随后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秋千摆动的幅度为什么越来越小,很快就停下来?2)如果你在荡秋千时不依靠其他外界力量能不能越荡越高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人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知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实际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用直接经验丰富教学内容越容易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2)设置认知冲突,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诱导出学生的错误概念和想法(当然要注意方式以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创设新概念与学生头脑中的旧概念发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景,以其无力解决“冲突”动摇其顽固的想异构想,让学生感到必须修正原来的错误观念或模糊认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指导学生形成与科学观念一致的新概念。
      例如,在“超重和失重”的规律课教学中,我取一个旧饮料瓶,在靠近底部处开一个孔,先用手按住小孔,往瓶内注水,然后放开手指后,可看到水从小孔射出。如果放开小手指后,让瓶子自由下落,让学生思考小孔的水流情况,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效果好得多。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为此教师提出物体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概念和规律。为了解释上述的现象,我让学生用手掌托着两本较重的书,先让手缓缓上下移动,体会一下书对手掌的压力,跟静止时是否相同?然后手突然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再体会手掌受到的压力,接着让两本书叠放在一起让它们一同下落,让学生讨论上本书对下本书的压力如何?在学生明了后,我很快地把水从孔射出的现象变换成以上两本书的模型,即设想将水从小孔射出处切成上下两部分,这样学生很快弄明白了水不射出的原因,同时我又提出如果将瓶子竖直向上抛出、水平抛出、斜抛出问题等让学生思考,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散。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比如在分析动态电路时,可以先问电路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是外部电路还是电源电路;接着再问,由于电路的变化,电路的物理量有什么变化特征,哪些物理量的变化比较易于分析,哪些物理量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怎样分析?最后再问怎样分析动态电路这一类问题?设计问题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充分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起来,或者受初中所学内容干扰,就产生了认知冲突,产生疑惑,从而产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启迪创造意识,促进思维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变换题目类型和形式,改变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推广或限制,对错题,病题的识别和诊断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复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4)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优化知识结构,把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授课、实验、习题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做出示范,启迪学生思维,特别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要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这既是社会发展需要又是可能的;既可以具体做到,也是可能进行控制和评价的。

    推荐访问:抽象 高中物理 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