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中国在非跨国公司与国家形象|中国跨国公司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30 04:47:07 点击:

      摘要 一些国家对中国在非洲投资及援助的关注,为中国在非跨国公司贴上了政治标签,从而渲染了中国对非洲战略的负面国家形象。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利益相关的中国跨国公司,应成为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中国跨国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既有助于建构良好企业形象,也有利于形成中国尊重人权,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进而促进中非传统友谊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 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 D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4-0037-04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形象于一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内关系着国人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感,影响着民族的尊严感、归属感以及凝聚力;对外关系着其他国家和民族对本国的接受与认同度,影响着一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国家形象塑造并非仅是政府之事,需要外交、外贸、对外宣传、跨国文化交流、旅游等各领域的共同协调与合作,也需要整合国家、市场和社会领域的各种力量。其中,作为在东道国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活动主体,跨国公司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近些年,中国与非洲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大量中国企业走向非洲,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动力源。然而,西方世界极力鼓吹“新殖民主义”、“掠夺非洲资源”、“漠视人权”、“破坏环境”等言论,扭曲了中国国家形象,对非洲国家人民及全球认知中国造成了极大误导,一度使关于中国参与非洲事务的辩论陷入了一种情绪化状态,甚至催生了对中国的“脸谱化”印象和异类认知。
      中国商务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在非洲企业有800多家,主要分布在建筑、石油开采等基础产业,将近100万华侨在非洲务工。这些跨国公司及海外华侨架起了中国与东道国政府和人民近距离接触的桥梁,成为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中国跨国公司在非洲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打破西方话语主导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形成良好的国际形象,避免东道国及人民对中国不必要的误解。
      二、国际上对中国对非战略国家形象的误读及其批判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互利、合作与共赢”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基石。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剧变及全球化的扩展,为双方从传统的政治合作逐步走向政治、经济、贸易等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契机。伴随着中非关系的持续升温,西方媒体对中国对非政策与实践的误解和指责逐步形成了几个负面论调,对此,需要进行认真分析。
      (一)中国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的不足造成西方国家的误读
      跨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还涉及社会、文化、科技、环境、政治等方面。因此,跨国公司能否全面考虑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决定着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而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在于强调在全球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要对东道国及其人民承担社会责任。
      然而,中国在非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不容乐观。首先,中国企业开发能源和原料的采掘型工业对环境本身破坏较大。其次,个别中国企业将国内的工作模式如劳动时间、工作待遇与条件、安全生产意识等搬到非洲,造成不良影响。再次,个别中国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东道国人民利益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最后,有些中国企业忽视了对当地民族特点、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企业行为中存在着与其相背离的情况。这些都成为西方国家误读中国对非战略的借口,他们由此解构出一个不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对误读的批判与修正
      1 “掠夺能源论”与“新殖民主义论”。这种误解或指责主要认为在对待非洲资源方面,中国与西方并无二致;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贸易没能够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却对非洲同类产业带来挑战和破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南非非洲研究所专家弗里克·艾普丽尔女士认为,“中国对待非洲与西方国家有本质不同。在历史上,中国从未侵略过非洲,从未屠杀过非洲人民,从未参与贩卖黑奴,从未建立殖民地,从未制定系统化掠夺非洲资源的经济政策。”当下,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能源需求在非洲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非洲的重视,反而增加了非洲寻求投资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选择余地。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对非经贸关系中,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原料的需求,促使原料价格上涨,为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等国带来了利益。同时,有关欧洲模式、华盛顿模式和中国模式在非洲国家发展中的考量,再次引发了非洲国家对发展道路的思考与探索。中国与非洲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成效远不止这一点。世界银行今年早些时候发布报告称,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面临的投资缺口高达31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的资金、技术等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将缩小这一缺口(中国2006年在非洲公路、铁路和发电等的投资额达到历史最高的70亿美元,而在2001~2003年间每年投资额仅有10亿美元)。这些资金不但对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外来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给东道国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另外,外来的竞争有助于本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商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
      2 “环境破坏论”。这一指责来自于中国企业在非洲作业存在的较大漏洞,如有的企业在开发开采能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环境、工人安全的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确存在很大困境,技术的不达标、意识观念的强化不足,致使环保往往让位于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暂时无法摆脱的一种困境。由于非洲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类似的情况也就很难避免,更何况西方国家的跨国能源公司也未能摆脱这一困境,所以单纯地针对中国,不符合事实,也未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3 “漠视人权论”。西方一些国家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涉,中国就被戴上了一顶“不重视人权”的帽子,因此,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被人为地烙上了“漠视人权”或“支持独裁政权”的形象符号。中非发展经济关系,渊源于历史上的政治互信基础和强大屈辱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坚持“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主张各个国家对自己国内事务具有最高的管辖权。就西方势力及目前非洲某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动乱境况来看,中国若想长期发展经贸往来,考虑非洲国家当地的政治因素,关心当地国家-社会关系和国内社会条件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非关系。   整体来看,大部分中国在非企业能够考虑到东道国社会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愿意向非洲提供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实用知识以及低廉的产品,并分享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无法提供的。由此而论,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解构,一味放大中国在非企业的某些缺陷,与客观事实不符。
      中非关系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谋求各自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也是世界市场全球价值链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对非洲投资、援助也只是顺应了全球化及世界市场的价值规律。然而中非关系的发展受到如此多的责难,其实质不言自明。中国对非战略国家形象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它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某些行为有不准确的描述,而是因为存在意识形态的取向。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对非关系密切,一定会损害到它们的既得利益,这成为它们污蔑中国国家形象的最好解释。西方国家一直倡导自由主义精神,却频频指责和发难中国与非洲的自由贸易,这不能不说是西方国家惯用的双重标准伎俩的再现。
      三、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国在非跨国公司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中国在非企业应该遵守当地国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合理利用资源,注重保护环境以及促进投资与提高非洲自身发展能力,进而推动非洲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不攻自破。中非合作领域不再固守于传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拓展至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货物贸易等合作领域,金融行业、信息产业、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也逐渐成为中非经贸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这既为发展中急需资金与技术的非洲国家带来了可靠的资金与技术,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培养了人才。如中兴通讯在非洲50多个国家建立了现代通讯网络,员工队伍已发展到1100多人,其中65%是当地人。而哈电集团则为苏丹当地学校设施改善捐资30万美元。华为从1998年开始拓展非洲市场,10年累计投资15亿美元。华为还在开罗成立了新的区域培训中心,设备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可进行最新通信技术培训。中成集团对多哥、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贝宁的糖厂实施租赁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东道国创造税收2000多万美元、就业8000多人。这些行为实践使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不攻自破。
      第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在国家关系中,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互信基础。同样,良好的经贸关系也能较好地促进政治互信。虽说中非传统友好政治互信有着历史的渊源,但现实社会中西方媒体、学者宣扬的中国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及不尊重人权等言论,对中非这一传统友好政治互信提出了挑战,对中国在非洲企业的拓展也提出了挑战。中国在非洲的跨国公司若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便是与中国政府加强和非洲国家“互利共赢”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中国对非洲国家适度的发展援助和互利共赢的预期前景,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而跨国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增强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好感,从而推动双边的政治互信,进而也能促进双边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东道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理解与把握。东道国政府及人民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很直接来源于身边的中国人、中国企业。中国跨国公司在融入国际市场进程中不断成熟,它们在非洲国家逐步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待和要求,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能使非洲人民感受到中国人的责任心、中国企业的责任感,进而升华出对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想象与把握。
      第四,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中国跨国公司自我形象塑造及公司利益实现的可持续。良好的声誉是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必备条件,很多跨国公司力求在全球化运作中赢得消费者的称赞和社会的尊重,从而实现公司的长远利益。中国在非跨国公司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常在中国政府的协助下对非进行投资,这种基于政治互信基础上的对外投资,并不能帮助跨国公司长期获得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并获取相应的企业利润。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只有主动融入本土,承担起对非洲国家、人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责任,兼顾非洲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助非洲国家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才能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获得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发展及利润获得的可持续。
      四、结论与建议
      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错误研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应对,揭开这些言论的真实目的;二是积极拓展新领域。中国在非投资项目上不应局限在传统的能源领域,要积极拓展到机械设备、通讯、医药卫生、家电、日用品、食品加工等领域。弱化西方国家对中国只注重能源,忽视其他领域开发与合作的误判。三是中国企业应通过本土化,使企业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中国跨国公司面对多样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需要考虑东道国和母国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标准相互冲突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行为尺度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国家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在西方话语霸权体系下,仍要认识到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争取话语权,并积极发挥中国海外企业在塑造同家形象中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国跨国公司只有制定有效措施,将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当地利益,才能有助于非洲国家的发展,使企业利益可持续,还有助于树立一个尊重人权、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印象,最终促进中非传统友谊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责任编辑:廖令鹏

    推荐访问:跨国公司 中国 形象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