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逆反|逆反纪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1 04:45:17 点击:

      青春期是孩子发展独立性的关键阶段,孩子会出现许多在父母看来属于“逆反”的表现。这是正常的。但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望过强,事事要求孩子听话,孩子的反抗也会出格,直接危害亲子关系。以下两个案例颇为典型,希望引起家长们的警觉。
      【案例1】
      “火药筒”雷昆阳
      “火药筒”是雷昆阳上初一时爸妈给他取的绰号,因为他的情绪突然变得不稳定,极易冲动,且叛逆性极强,经常因为意见不合与父母发生争执,继而拒绝与父母沟通。他的父母非常焦虑,因为雷昆阳小时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很少跟父母顶嘴,为什么上了初中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雷昆阳的妈妈方女士告诉我,她生雷昆阳的时候难产,情况十分危险,差点保不住孩子。雷昆阳两岁时生过一场大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他的血型比较少见,只跟妈妈的血型相配,产后一直身体虚弱、严重贫血的妈妈冒着生命危险为儿子输血,雷昆阳才保住了小命。在方女士看来,儿子活下来不容易,所以对他格外珍惜,百般宠爱,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同时,她认为自己给了儿子两次生命,儿子应该加倍报答,如果儿子不听话、不尊重父母,她就难以接受,每当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她就怒火中烧。
      雷昆阳说,他其实一点都不想惹父母生气,每次和他们争吵过后都特别后悔,甚至有种负罪感。他很怕自己不听话的后果,可他越是想控制,愤怒爆发出来越是难以控制。从记事起,妈妈就总爱把生他和为他输血的经历挂在嘴边,以至于他一直都对妈妈有种亏欠的感觉。他知道,只有在他听话、做什么事都按照父母的意愿的时候,他们才会高兴。一旦他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妈妈就会生气、伤心,紧接着就会生病。上中学后,他经常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愤怒,特别是回到家以后,对父母的要求总是反抗得很强烈。
      分析:
      独立愿望不可压制
      方女士由于自身存在未被觉察的心理缺失,不自觉地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一方面,她依赖儿子满足自己的价值感,对儿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另一方面,她又在潜意识中害怕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所以用自己的爱控制儿子,对他过高期待与强求。她对儿子的爱,其实是建立在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她忽略了儿子的感受和想法,使儿子想要独立和自我成长的愿望受挫。
      人的反抗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来说,孩子逆反父母的动因是对独立的渴望。3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逆反期,这个时候孩子的反抗是一种无意识。因为语言能力不强,孩子更多是用动作、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独立性活动的要求总是受到压制,那么他的反抗行为可能会伴随一生,而且长大以后逆反得更厉害。
      方女士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儿子,在早期教育中能很好地控制儿子,致使雷昆阳在第一逆反期萌生的独立愿望无法满足。到十一二岁,进入第二逆反期的时候,由于需要建立独立自尊和独立人格,寻求自我认同感,他必须迅速脱离对妈妈的依赖,方女士也就不再有相应的控制力。方女士一下子难以适应,她认为儿子这种独立的行为是不听话、不尊重长辈的表现,不断地贬损和批评孩子,以期重新控制孩子,反而使雷昆阳用更加明显的逆反行为来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表达独立需求被压制的愤怒,也让亲子关系陷入不断的矛盾冲突之中。
      建议:
      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
      1.为孩子创造独立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自己去走。如果父母爱孩子,就要为他创造独立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2.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为前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孩子的生活潜能就会被抑制,无法独立地成长。当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时,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维护了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父母对着干了。
      3.接受孩子的反抗。从来不逆反父母的孩子,不会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逆反是孩子成长的希望,虽然孩子表面上与父母作对,但他无非是想赢得和父母一样的平等地位,他的内心仍然需要父母的支持。父母在教育孩子懂得初步行为规范的前提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的独立愿望得到满足,孩子就不会有过多的反抗表现,也不会让反抗的情绪伴随一生。
      4.珍惜和鼓励孩子的独立表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当孩子开始学习独立思考和行动,哪怕幼稚可笑,也是他们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所以,当孩子愿意自己做事,并获得鼓励后,就会产生自信,这种感觉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案例2】
      “大小孩”肖鹤翔
      “大小孩”在珠海当地的方言中是“长不大”“幼稚”的意思,用在肖鹤翔身上颇为传神。16岁的肖鹤翔今年上高一,身高1.75米,体重70公斤,却整天要挟父母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用不学习、上网打游戏等消极行为与父母对抗,以得到价格昂贵的掌上游戏机、新款手机等,形象与行为完全不匹配。父母对肖鹤翔的这种状况既焦虑又无奈,他们不明白小时候乖巧听话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肖鹤翔的父母对教育很上心,早早给儿子规划好了未来,即初中、高中在国内上名校,然后报考国外名牌大学,博士毕业以后回国继承父亲的事业。为了确保儿子顺利完成学业,他们不断加强对儿子的管理,要求儿子学习上精益求精,尤其外语要在全年级拔尖儿。他们不允许儿子对家里的决定和规则有不同意见,常常使用命令甚至威胁、体罚的方式迫使儿子遵守。如果肖鹤翔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哪怕只是放学以后和小伙伴多玩了一会儿,都会被严厉责罚。有责罚必有奖励。为了让肖鹤翔好好学习,父母制订了详细的奖励制度,奖品是玩具、零食、零花钱等。父母原以为自己的教育能收到期望的效果,没想到肖鹤翔在小时候还算听话,可是越大越难管教,直至现在的失控。
      分析: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肖鹤翔的父母一味地希望儿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表面上是为儿子好,实质上是通过对儿子的控制满足自己的需要。不管是用惩罚恐吓还是用物质利诱,都是对孩子强有力的控制。这种限制性非常强的家庭教育方式使肖鹤翔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精神上受到压抑的同时,心理发展也受到阻碍,不仅缺乏独立思考、选择和做决定的能力,无法培养起自己内在的控制力,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只好通过对抗性、破坏性的行为来要挟父母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想要控制他的言行,左右他的思想,就会和孩子的成长需要形成冲突,往往是父母压制得越紧,孩子的逆反越激烈。孩子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是他们独立思考的标志,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只有这种“做自己”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时,孩子才能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在父母的控制下,肖鹤翔无法“做自己”,他的行为往往是由于害怕惩罚和为了得到奖品,而不是打心眼里乐意那么做。由于习惯了父母的控制,缺乏内在的控制力,小时候的肖鹤翔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得规规矩矩,一旦父母转过身去,他又在背后我行我素,以补偿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他进入青春期,有能力和父母对抗的时候,“做自己”的需要就演变成了“猫鼠游戏”,要么和父母直接对着干,要么用父母最在乎的事要挟他们,以摆脱父母的控制,同时反过来控制父母,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建议:
      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1.为孩子建立尊重、关爱、有回应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和性格的发展。尊重、关爱、有回应的教育方式,总是与稳定的情感和自信、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等积极结果相联系。
      2.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限。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侵犯孩子的成长空间,因此,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限尤为重要。父母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来养育孩子,按照孩子的意愿而不是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界限。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越界,尊重孩子的自由和权利,父母的行为自然就远离了控制。
      3.觉察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一切。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两个维度:要求性(命令/控制)和反应性(接纳/反应)。“要求性”是指父母是否为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应的标准,并督促其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是指父母接受、支持和爱孩子的程度,以及对孩子的需要的敏感程度。只有这两个维度协同作用,家庭教育才能发挥积极的效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并且和孩子保持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及时觉察孩子的需要,允许和接纳孩子的不同观点。对于孩子的事,父母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编辑:陈彤】

    推荐访问:就有 逆反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