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儿童英语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奈达 功能对等 [从功能对等角度谈《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9 04:50:26 点击:

      摘 要: 众所周知,在中国走向世界化的过程中,《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它旨在总结上一年工作,部署来年安排,以让广大国内外人民了解中国国情,增加对我国改革发展事业的关注。因此,《报告》的翻译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政治敏感性,其译文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外国媒体和人民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西方著名翻译家奈达的核心理论,主张“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P65),以实现语言功能的对等和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浅谈《报告》的翻译,并运用相关理论探索优化《报告》的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 《政府工作报告》
      一、词汇对等
      有不少翻译评论家指出,中国《报告》的翻译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味同嚼蜡,形式拘泥,用词单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思考其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辜正坤曾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一书中说道:“凡属语言本身的固有属性的东西往往不可译。”造成源语中词汇不可译性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原因是一个词类在表层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1]。因此,英汉词汇对等包含了字词完全对等、一词多义、多词同义、词义交织和无对等词等多种情况。[2]奈达曾在其他语言学家和符号逻辑学家的基础上,把词划分为四大类,即物体词(object word)、事件词(event word)、抽象词(abstract word)、关系词(relational word)。这四大词类划分法基于词义,比词性更能揭示句法关系。他的重新分类克服了传统词法对译者的束缚。以“three represents”为例,“三个代表”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起初被译为three represents广受争议。在源语文化中,“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三个层面,而且字字千金,口译中,如果三句全译下来肯定吃不消。在源语中,它的表达却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加之政策推广深入人心,“三个代表”早已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符号之一。因此“三个代表”的可译性难度较大。
      因此,若词汇直接翻译难度大,我们可以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通过词性转换法给读者“最恰当,最自然”的感受。“三个代表”中的“代表”在源语中属于事件词,但根据需要可以在译文中替代为属于实体词的名词“represents”,Three represents利用词性转换法、复数、数词以及大写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这个特色名词词汇。诸如此类的还有“八荣八耻”的译文eight-honor and eight-shame,“十要十不要”的译文10 Do’s and 10 Don’ts。
      此外,从表达潜力入手,有特色的创造和增减词汇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翻译策略。前提是译者应该带着译入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去创造和增减。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民族性格、文化差异等也是影响词汇对等的重要因素。
      但总的说来,《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在词汇对等方面,它高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它的可译性较强,不像诗歌、散文等抒情文体那样要字字推敲。只要译员能深入了解目的语及源语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报告》翻译中的词汇大多能有效地对等翻译出来。以2012年《报告》中的句子为例:
      “三网融合”译为integrat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了解“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通信业务后,译文就能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出来,避免了类似integrating three nets不规范译文的出现。
      二、句法对等
      《功能句法探索》一书认为,句法结构的分析能反应意义结构。这与奈达的观点“意义是最重要的而形式其次”[3]如出一辙。形式对等希望达到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对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文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语言上的特点;而动态对等的目的是希望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它把焦点放在了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4]由此可见,意义对等更符合翻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分析句法对等时应树立主次关系的辩证意识。译者既要考虑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连词等在句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又要考虑怎样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句法对等。那么,怎样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对句法结构的分析来达到意义结构的动态对等呢?
      首先,我们应意识到,汉语中辞藻华丽,表现为大量使用排比对称四字结构修饰性词语和烘托性的语言。[5]在这一点上,奈达主张采用核心句的概念以及句子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对译者的束缚。我们可以先删减拆分句子的枝节,找出主干,再建立关联,采用替代手段,即用代词替代,缩短修饰语,变换顺序,使用概括性名词和变换用词。综合社会文化因素,按照译入语习惯,把简单句自然地连接起来。
      其次,《报告》的句型单一且句子长,并列成分多,逻辑结构较松散。但英语恰好相反,注重逻辑条理,主从关系明显。例如,汉语中无关系代词,其定语从句位于句子前面,英语恰好相反,定语从句位于句子后面。因此,报告翻译时应借助从句、分词短语、连词等把并列结构转化为主从结构,这样才能避免译文结构松散,枯燥晦涩,以达到主次分明、逻辑性强的翻译效果。
      三、篇章对等
      奈达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才有意义。”这足以见得语境对在翻译中实现篇章对等的重要性。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了语境这一概念。他区分出两类语境,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胡壮麟进一步把语境分为三大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下面,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探讨怎样达到篇章对等。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只有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词汇、语法和语义逻辑关系,翻译时才能及时做出符合原义的表达。下面请看例子。
      原文:保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初译:align speed with structure,quality and efficiency(保持A与B、C、D相统一)
      改译:maintain momentum while pursuing structural optimization,quality and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保持速度四、文体对等
      奈达指出,对源语语言进行分析时,不能局限于语言单位间的句法关系和这些语言单位的外延意义,文体风格在传达信息中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报告》是一种特殊应用文文体。它的文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去年的工作任务总结,当年工作任务部署,政府自身建设,具有规范性。另外《报告》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具有政治严肃性和民主性。译者必须尊重和深入了解译入语的特征,挖掘语言表达的潜力,不应把翻译仅停留在词义对等、语法结构和语篇对等上,还应考虑文体对等。《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作者和受众均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译者应高度重视读者反映问题,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映如何,同时必须对这种反应进行对比[9],看两种反映是否基本一致。温家宝提出“《政府工作报告》要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同样,《报告》的译文也必须让国外的人民“听得懂、愿意听”。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不仅仅是门科学,它还是一门技巧,归根结底,完美的翻译还应该是一种艺术。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我们要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深入理解其内涵,把握其理论核心。另外,翻译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总结和创新,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我们还应不断深入学习双语翻译技巧、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知识,为翻译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政府工作报告》而努力。
      参考文献
      [1][2]谭载喜.翻译是一门科学——评介奈达著翻译科学探索.中国翻译,1982(04).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Eugene A.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03-08.
      [5]周志培.汉英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6][7]政府工作报告.2012.
      [8]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4(1):56-59.

    推荐访问:对等 政府工作报告 角度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