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闽南诗歌 [闽南诗歌批判与其他(纪要)]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28:27 点击:

      时间:2006年12月23日   地点:厦门市文联会议厅   主办单位: 《厦门文学》编辑部   主 持 人:谢春池   出 席 人:舒 婷/陈仲义/夏 敏/萧春雷/黄静芬/颜 非/周 丽/江 浩/南 方
      皇 阳/冰 儿/岸 子/舒 城/子梵梅/雷 霆/白 水/洪思发/林轩鹤/
      浪行天下/吴谨程/叶逢平/周永强/许 洁/老 皮/康 城/杨金安/维它命
      于燕青/安 子/等(以上为闽南诗人)
      特 邀 者:蓝蝴蝶紫丁香/邱有滨/马兆印/连占斗(以上为龙岩、三明诗人)
      曾焕光(艺术家)

      2006年12月23日上午,近40名诗人分别到曾厝�菜市场、海后路地下通道入口处、中山路、市政府对面的草坪进行诗歌朗诵。这是配合首届闽南诗群年会与厦门当代艺术家曾焕光合作的《放置诗人》活动。下午,在厦门市文联会议室召开闽南诗群年会,会议主题为“闽南诗歌批判”。首届闽南诗群年会总策划、《厦门文学》副主编谢春池主持会议,舒婷、陈仲义、林轩鹤、老皮等40多位诗人与会。会上,诗人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闽南诗歌的症结与闽南诗人的丑陋

      谢春池:(《厦门文学》副主编)今天到会的诗人大概有五十二三人,其中泉州12人,漳州8人,厦门34人,数字不太准确,不过这没关系,诗人如果把数字搞得太清楚,恐怕也写不出诗来。首届闽南诗群年会的主题是闽南诗歌批判,为什么定这个主题?本意是要对闽南诗歌作一番梳理。从新时期文学至今,我们闽南诗歌从未好好梳理。从《厦门文学》编辑部的角度来说,我是想以此作为突破口,推动闽南诗歌的发展。我们常说官场腐败,文坛也同样腐败。20年来,我们的文坛一片吹捧之声,难得听到真正的批评之声,很不正常,也很不健康,真正的诗人,应率先改变这种局面。下面我先将闽南诗人大致情况作简略的介绍:主要以诗人出生年代为界,当然,这个划分并不科学。我认为:
      第一代的诗人有童晴岚、鲁黎、王尚政、蔡其娇等,均为30年代出生;第二代有漳州的陈文和、泉州的李灿煌,厦门的刘登翰等,均为20至30年代出生;第三代有泉州的陈瑞统、厦门的陈志铭、谢春池、舒婷等,均50年代出生,第四代有道辉、安琪、康城、萧春雷,均为60年代出生;第五代有颜非、楼兰等,均为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闽南的优秀诗作不少,舒婷、蔡其娇的我就不说了,不少已成经典。我想介绍一下鲁黎,他产生影响的作品如《延安散歌》,写于1938年,还有代表作《泥土》,写于1945年,以及刘登翰的《耕山云海》,李灿煌的《姑嫂塔》,50年代后期有影响的还有两位知青诗人:谢春池和陈志铭。我自己的长诗《厦门:永远的恋歌》,共3000多行,是福建百年来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长诗。在这几个年代的诗人当中第一代蔡其矫,第三代舒婷自不必说,我觉得第四代、第五代诗人最精彩。
      今天的主题“闽南诗歌批判”,我以为闽南诗歌有的可载入诗歌史,蔡其矫、舒婷的作品已有定论,而漳州的“新死亡”也可能,这是我个人看法,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现在我撇开文本,想谈谈闽南诗歌症结所在,谈谈闽南诗人的丑陋。我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包括第一代到现在的第五代诗人都存在。第一问题是闽南诗群(主要指5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时代印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政治性代替艺术性;二是以所谓的革命性压抑人性;三是把自己和诗歌作为工具,表现出一种奴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我们所批评“文革”的概念化、口号化、标语化等特征大量出现在50年代诗人作品中,而最大的问题则是: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不反思,都不批判,有的诗人甚至以左的观念为荣,这是我这一代最大的问题,这是悲剧。(2)帮派作风非常严重。这与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都有关系,拉山头,设码头,将公共阵地变为自己实施利益的地方。我认为文坛的腐败性也很严重,排斥异己的事情这20多年屡见不鲜,这样,就造成整个闽南诗坛生态受到损害,这样的事情不仅我这一代人有,年轻一代也有。(3)闽南诗人的小农经济意识很鲜明。它对诗人自身艺术的发展妨碍极大。闽南诗人自身缺乏一种艺术的精神,包括诗性、神性,对艺术的献身、对自我的超越,造成这20年极少出现大作品、精品。

      福建是诗歌圈地运动的重灾区

      夏敏(集美大学教授):感谢刚才老谢很真诚很有激情的发言。我的发言可能会引起愤怒,请各位原谅。我今天讲的是“质疑诗歌圈地运动”,我这样讲并没有否认我们闽南诗人应该表现闽南地域特征的意思,闽南诗群的提法可能是因为诗歌后备力量不足。诗歌是一种非常单纯个人化的事情,试图给诗歌划圈带动诗歌发展完全是一种奢望。以地域为标志搞诗群的做法,似乎见惯不怪了。网络上搜索一下就有以《诗潮》杂志为核心的东北诗群,有以《星星》为核心的西南诗群,有广西民族大学的“相思湖诗群”。这些诗群有明确的地域标签。以地画群也不是今天的发明。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以多多、芒克、岳重为代表的“白洋淀诗群”。把诗群当作一个关键词叫热起来的是徐敬亚。1983年1月,他在《当代文艺思潮》上发表了《崛起的诗群》,从此诗人们便对诗群的提法大为热衷起来。结社成群,成为20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群体中的一种现象。我对网络资料进行统计,我发现以地域搞诗群的现象在国内做得最过火的就是福建,或者说福建是“诗歌圈地运动”的重灾区。如三明诗群、晋江诗群、闽东诗群、漳州诗群、惠安诗群、闽北顺昌诗群……。这些诗群令人目不暇接,好像福建是中国诗歌最发达的地区。一些诗群是因为编了本地诗集而自我命名的(例如《晋江诗群丛书》)。这些诗群究竟有没有出现大手笔?事实情况是没有。在没有呼喊诗群的时代,福建出了舒婷,高喊诗群的时候反而好诗歌和大诗人而寥若晨星。这就是一个悖论。年长于一些青年诗人的舒婷并没有自愿划到哪个诗群行列。她被冠以“朦胧诗群”的代表,也是学者们便于分类研究的需要,而不是舒婷本人的意思。如果舒婷自我归类到某个诗歌小圈子,为这个圈子共同的倾向写诗,就不会有她的诗歌成就。

      以“孩子”比喻闽南地域的各个诗群

      浪行天下(惠安诗人):我认为在漳州、惠安、晋江等几个诗群中,漳州诗群的实力明显高于其他诗群。而漳州诗群在本质上是叛逆和桀傲不驯的,他们的语言破坏欲极强。那种“刨掘祖坟,重修宗谱”的放肆劲几乎令人无法忍受,我们不妨把他比作是“任性的孩子”;晋江诗群这十几年来,几乎仍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转,甚至可以说是晋江强劲的经济实力、领头人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祸害了晋江诗群,让他们失去了进取心,成了“未断奶的孩子”;厦门诗群看似人数众多,但诗歌水平最是良莠不齐了,好在近来一些相对出色的诗人逐渐移民驻扎下来。作为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其向心力作用值得重视,离心力作用也不可小觑,不妨把厦门诗群当成富人家“领养来的孩子”。惠安诗群十年前就纷纷作鸟兽散了,其间大多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所谓诗群只是作为记忆残片让人回想起曾经的辉煌。而这两三年的重新集结,更多的是新诗人的崛起而非中年诗人的回归。过惯了的穷人的生活,让他们成为“营养不良的孩子”。至于没有纳入这“四大诗群”的游兵散勇及在外头工作的闽南诗人,不妨称之为“流浪的孩子”。

      我反对“闽南诗群”的叫法

      雷霆(厦门诗人):我不赞成“闽南诗群”的叫法,甚而是反对。这是我的观点。谁能先跟我解释一下“闽南诗歌”的概念出来:是作者在闽南写的诗歌?是闽南籍作者写的诗歌?是以写闽南为内容的诗歌?是用闽南语写的诗歌?或是凡是涉及闽南的所有诗歌或诗人呢?……如果连这个都解释不清楚的话,又哪来的“闽南诗歌群”呢?这是我的疑惑。再说说这次研讨会的所谓主题:批评或批判。无论批评或批判目的就是为了我们诗歌的振兴和繁荣,这是一个对整体诗歌写作进步的促进,我很担心会变成几个人的“盛宴”。我自己落居厦门以来,看到一些非正常诗歌现象,在这里谈一谈。(1)老、中、青三代诗人代沟严重。作品明显差异,这是好事,也是坏事。(2)青年诗人内讧。你在这个论坛拉帮,我在那个论坛结派。《中国诗人》网曾是中国很有影响的诗歌网站,不知为何,我们本地的诗人却背离了,以前经常发帖光顾的,现在恐怕快大半年多就没上去过了吧?(3)评论家关注不够。他们的眼光一直关注非本土的诗人,试问:我们拥有好几个很富盛名的评论家,有几个为我们的本土诗人自愿地写过“豆腐块”发表呢?即使恶批也好呀?!没有。诗人们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或是后娘养的孩子了。(4)以“诗歌”的名义,败坏“人”的荣誉。我听说过,更是见过。这是一些诗歌败类,一群披着诗歌外衣的杂种!请这类畜生以后不要说出“诗”的字眼。(5)创作环境,非常糟糕,我是从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而言。生活上缺乏大气和人气;人文上匮乏写作的氧气和热气。(6)写作风格。闽南尤其是厦门诗歌最缺乏的是什么?锐气!我最初的感觉是厦门的诗应该是弥漫一股音乐或海鲜味。几年来这种感觉急速退化,现在我所读到厦门诗歌,这种味道没有了,没有了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质。(7)写作目的。我们为什么写作?尤其是诗歌的写作?我相信大家都很迷茫了。从最初的“野心”,慢慢地化为乌有,这是为什么诗歌创作逐渐衰败的缘由,这也是让人非常悲观的事实。谁能告诉我我们的诗歌在蒸蒸日上呢?(8)媒体平台。还有谁能为自己的诗歌在本土的媒体平台发表而开心呢?当本土媒体舍弃我们诗歌创作者的时候,我们也高傲地抛弃了本土媒体。这是一种骨气,更是一种无奈。《厦门文学》从一个品牌的诗歌平台,莫名淡出;《厦门日报》“海燕”的隐退到目前的重现,我看不到养育诗歌(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的土壤在哪里?厦门如此,漳州和泉州的情况也差不多吧?!
    [ 2 ]
      让诗人们听听批评家的意见

      康 城(漳州诗人):今天的主题是闽南诗歌批判。实际上这些更多的得由批评家来完成,本来我就建议多邀请关注当代诗的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来参加这个会议,让诗人们听听批评家的意见。闽南的诗评家少,几年来我看到的只有陈仲义老师一直能对诗歌发言,很少听到其他人的声音,前段时间才看到集美大学的一位研究生余娜写了篇研究中间代诗人的文论,也不知道她还有没有在继续关注诗歌。这是闽南诗歌一个缺陷。当然能有陈仲义老师在,已经是闽南的幸运了,或许可以说这个缺陷并不算存在。比较熟悉闽南诗歌的还有老茂,他能够清晰敏锐地把握当前诗歌写作的一些较为重要的现象和事件,缺陷是诗歌理论不够深入。另一个正相反的是冰儿,冰儿对诗歌现象不大愿意去了解和深究,实际上也是把握不了。但她近两年写的一系列针对个人的诗歌评论,集中地阐述了她的诗歌观念,这是最值得关注的一系列文章。
      说起闽南诗歌,其实要批评也可以,而我的看法则是推崇。福建自古以来杰出的诗人不多,出名的有柳永,还有邵武的严羽,诗歌理论家,都是闽北那带的人,而闽南实际上是一个空白。直到新诗潮以来出现舒婷,有舒婷这样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诗人,闽南诗歌终于进入了中国诗歌的版图。而最近几年来,闽南又出现了几位在诗歌界颇有影响的青年诗人,闽南诗歌创作和历代相比可以说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样的状况,我觉得没什么好批判。

      诗人应更直接地切入时代

      萧春雷(《厦门晚报》记者、诗人):诗歌作为一个群体来交流是一件好事,利大于弊。我看刚才大家都指桑骂槐,其实不必说得太严厉。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我想不清写诗还有什么功利性可言?刚才大家说到媒体不支持的事情,我只能说厦门媒体太市场化了,没法拿版面发诗。《三明日报》有专门的栏目发诗,说明三明媒体不够市场化(笑)。另外我觉得诗会应多邀请评论家参与,而不是小圈子批,在座的都是圈内人,最多只能说是自我批评而不是诗歌批判。再说诗歌与时代的关系,以前的诗歌不必讲究创新的问题,现在的艺术必须超越艺术这个观念,不能沿用以前的美学特征,现在的诗人之所以边缘化,也是诗人应自我反思的一个问题,诗人应更直接地切入这个时代,与时代发生关系。

      当今诗界需要一种温暖

      蓝蝴蝶紫丁香(龙岩诗人):我认为当今诗界更需要一种温暖,一种宽容。2006年是诗歌事件多发年,如赵丽华事件……诗歌本质上是作秀,可与马戏团相媲美,我们不能简单用年代来划分诗人,有时候一百年只留下一个人。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地心态,而不必觉得太神圣,每个人都应该容忍大家有一个表达的出口,更需要一种宽容,诗人要拿出文本来说话,我觉得语言的研究很有意思,用闽南话写诗可能更有趣,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比如我喜欢听闽南歌曲,听泉州的梵音。

      重在整合、重建,而不是破坏

      林轩鹤(泉州诗人):我们重在整合,重建,而不是破坏。建设应从个体建设,局部建设开始。我想这个闽南诗群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对诗歌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邱有滨(龙岩诗人):任何尝试都是需要的,因为时代在变化。我看过一些凌空蹈虚的现象,飘得太高了,所以造成自我边缘化,我认为“可能”是重要的,而诗歌又和当下离得太远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马兆印(三明诗人):我认为诗歌并没有什么功利性,如果诗歌能够带来名利,我就不必去当什么工人了,我认为应该多批评,现在的诗群是一团和气,在温室里是培养不出好东西,只能是细菌。
      夏?摇敏:我觉得很多诗人类似当今的芙蓉姐姐,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尊重文字,但很多人在网上一天就打出几十首,这是尊重诗歌还是亵渎诗歌?有经典才值得珍惜,传统的东西不会因为时过境迁就消失了。维护传统才是维护汉语诗歌的尊严。
      黄静芬(《厦门日报》编辑、诗人):好诗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好诗是真正能打动读者,打动媒体的东西。刚才大家谈到为什么媒体不发诗歌,这主要还是因为政治导向问题。

      群体命名并不影响个人写作

      南方(厦门诗人):我是赞同“闽南诗群”这个命名的,写作是个人的,群体的命名并不影响个人写作;我认为诗群批判应该落实到个人文本上,我浏览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发现记录里面大多是框框架架的东西,几乎没有具体落实到个人文本的批评,我想个人文本能力的增强才是整个群体发展的关键。建议以后的年会多些具体文本批评,可以根据不同议题进行。
      谢春池:年会其实是一个聚会,诗歌批判并不是作秀。我们回顾十年的历程,感到现在是时机成熟,因为,闽南今天已经有许多不错的青年诗人了。诸位不要对首届抱有太高期望,先把架子搭起来,再往里面添精华。闽南有这么多诗人,我建议大家“回家”,诗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每年有这样一个聚会,我想诗歌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黄哲真(《厦门文学》编辑):我认为“闽南诗群”这个概念无所谓。是诗人聚会交流的场所更重要,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失,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也有很自由的空间。
      与会漳州诗人子梵梅认为,闽南诗群的提法只不过作为一种称谓,方便对某一地区或现象或某事进行描述,但终究要回到个体写作,个体写作是独立而有尊严的;2006年当下的诗歌写作是一路狂奔的,涌现大量优秀作品,没有丝毫功利色彩。而晋江诗人楼兰赞同闽南诗群的提出,这不是流派的旗帜,希望闽南诗歌队伍壮大,涌现更多优秀作品;此次闽南诗歌批判更应该从文本上探讨,思考对诗歌的理解。受邀的闽北诗人连占斗认为闽南金三角为海洋文化,具有先锋性,要起到一个引领作用。目前闽南诗歌作品缺乏大气和厚重感,整体单薄。
      最后,陈仲义对此次会议作总结,此次年会关键词是批判,他认为,女诗人来得少,明年年会应增加女诗人;今天的火药味不浓,一团和气,应该尖锐一点,出格一点;出于闽南诗歌队伍逐渐壮大,文本增多的原因,才考虑建立闽南诗群。鉴于目前诗坛浮躁,整个生态环境恶劣,需要诗人们保持清醒的写作认识。今天会议的成果:宏观方面,揭示了闽南诗歌的阴暗面,丑陋面;对闽南诗群概念的提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具体文本的批评极度缺乏,反思不够,写作中碰到的技术性问题思考不够;今后年会不管以什么名义,都是为了提供诗人交流,沟通,聚会的平台,明年年会应针对个人文本进行深入专门研讨,可每次选2至3人的作品进行。
      【责任编辑 朱鹭琦】
    [ 1 ]

    推荐访问:闽南 纪要 批判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