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柳梦寅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乌托邦形象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8 21:05:03 点击:

       [摘要]从个人诉求的角度出发,将朝鲜朝中期文人柳梦寅所作《朝天录》《星槎录》,以及相关诗文的赠序中的中国乌托邦形象梳理为“钧天化国”“立贤无方”“尚才识人”三个特点,并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现实处境、情绪与心理,阐明在中国形象的形成过程中,出于交际需要、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要的“尚友”“售才”“不朽”等个人诉求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柳梦寅;中国乌托邦;个人诉求
       [中图分类号]13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9)02-0043-05
       “东国之人愿往生中原。区内极宽平。天皇大界人皇世,万里长河千里垧。寿域腾歌浑击壤,边《垂白不观兵。乾坤尽囿垂衣化,帝力何为但凿耕。”[1](323)这是朝鲜朝文人柳梦寅所作《独乐寺施诗六首》中的第一首。除此之外,其他几首分别从语言、文化、服饰、官爵等方面描绘了中国的文明富庶,堪称朝鲜文学史上将中国刻画为乌托邦的典范之作。
      柳梦寅(1559—1623)是朝鲜中期著名文人、官员,“文非但擅东国,当旷世无比”。[1](453)他3次出访明朝,著有中国使行诗集《星槎录》(1591—1592年)、《朝天录》(1609年),并为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作赠序20余篇。这些诗文数量繁多,从各个角度刻画出极为正面的中国形
      象,表现出柳梦寅对中国的关注和认可。在已有研究中,涉及这些作品的共有7篇,其中韩国学者撰写的5篇文章分别对柳梦寅《朝天录》中部分诗歌、赠序进行考察,并从接受先进文物制度、经世意识等角度进行了阐释,①着重探寻柳梦寅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其余2篇中国学者的论文考察了《朝天录》中的中国形象:《柳梦寅〈朝天录〉中的明朝形象研究》将明朝形象归纳为壮丽的自然景色、异国风土人情、先进文物制度,但未分析形象的形成原因《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以柳梦寅的〈朝天录〉为中心》首次将柳梦寅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定义为乌托邦,主要从朝鲜民族的慕华思想、对明感恩意识等社会集体想象的角度阐释了形成原因。①如文中所言,慕华思想与对壬辰战争中明朝援助的感激之情为16世纪末一17世纪上半期朝鲜社会所共有,这无疑是柳梦寅作品中中国乌托邦形象的形成原因之一。然而,明朝末年危机四伏,当时众多熟悉明朝现实的朝鲜朝文人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唯有柳梦寅塑造了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这就必然与其个人体验、诉求等個性因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但是现有研究对此未能进行充分的阐释。
      综上所述,柳梦寅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特点鲜明,但现有成果尚未全面地梳理其诗歌以及赠序中的中国形象特点,Xf其乌托邦化中国形象的形成原因分析也不够全面、深入。因此,本文拟以柳梦寅两次访明时所作的诗集《星槎录》《朝天录》和与中国相关的赠序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中国形象的特点,并从作者的个人体验与诉求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为厘清朝鲜文学中中国形象的特点及形成机制提供帮助。
       —、“钧天化国”与“尚友”
      柳梦寅的作品将中国称为“钧天化国”。[1](377)“钧天”是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意为皇帝直接统治的国家,即指中国作为宗主国,政治地位尊崇;“化国”指教化施行之国,指中国为文明之国。
      《星槎录》是柳梦寅1591—1592年首次访明时所作的朝天录,首篇诗歌的内容为“云和声奏碧霞端,蓬海无人识子安。闻道玉京仙侣下,龙蛇留与壁间蟠”,[1](294)“碧霞”“蓬海”“玉京”等几个意象将中国描绘为神仙、天帝居住的仙境、天界,强调中国作为“天朝上邦”之崇高神圣。在另外几首诗歌中,如《东岳庙》则突出了中国作为文明中心,特别是儒家文化圣地的地位。在送别友人的赠序中,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与帝王相关的事物则作为“化国”“钧天”的载体被一再提及。“伯夷叔齐遗祠清节,颜杲卿忠臣着节,渔阳山斗,韩愈起于昌黎,李广射石虎,秦始皇筑万里城,燕昭王礼贤黄金台,荆轲纵饮燕市悲歌易水之上,文天祥死义北京柴市,周宣王石鼓刻在太学馆。”[1](5()8)引文中所列的众多地方、建筑,承载着在中国悠久历史中积淀的各种政治、文化记忆,足以让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朝鲜朝文人进一步深化中国是宗主国、文明国的体验。
      实际上,中国是“天朝上国”、文化圣地的相关文字反复出现在朝鲜朝文人的作品中,反映出当时朝鲜民族对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封贡体系及以儒学为内核的中国文化的普遍认同。而柳梦寅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并未满足于塑造中国“钧天化国”的形象,而且多次表达出渴望畅游中国的强烈愿望,并赋予其非同寻常的意义。如《送朴说之东说赴京序》:
      如以青骡角巾,彷徉天下,由冀兖出青徐,历豫梁掠荆扬,出入乎邹鲁洙泗濂洛,复游乎燕赵之间,以与夫诗书礼乐之儒,忠信道德之士,瑰伟俶傥博雅之流,披心腹,倒肝胆,结义气,使天下之人,皆知东国有人也。则虽死吾不恨矣。[1](359)
       “冀兖青徐豫梁荆扬”是《禹贡》中记载的中国古代九州中八个州的名称,为确保句式整齐,文中省略了幽州,这些古朴厚重的地名彰显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邹鲁洙泗濂洛”是儒学和性理学的发源地,“燕赵”是慷慨悲歌的侠义之士聚居地,分别代表中国底蕴深厚的主流思想和魅力十足的民间气质;“诗书礼乐之儒”“忠信道德之士”“瑰伟俶傥博雅之流”则是作者欣赏的学识、品德、才能卓异之士。柳梦寅在文中表示,自己的心愿就是探访中国各地的古迹名胜,吊古凭今,并与意气相投之人相识相知,倾心相交,让自己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让中国人知道朝鲜半岛亦有人才。
      柳梦寅对游历中国的这种期待和想象源自孟子的“尚友”思想。孟子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2](126)孟子指出,交友的原则是优秀者与同样优秀者相交。“天下之善士”自然和“天下之善士”交友,如果仍不满足,也可“尚论古人”,即吟咏古人之诗,阅读古人之书,了解古人及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这就是“尚友”。根据孟子的观点,后人将“尚友”分为“尚友千古”和“尚友四方”两种方式,前者指跨越时间距离以古人为友,后者指跨越空间距离与异地者为友。柳梦寅以“平生尚友古人”[1](419)自诩,诵读四书五经,吟咏唐宋诗文,通过文字记录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古代朝鲜朝文人“尚友”中国古人的主要方式。而柳梦寅期待的直接探访相关遗迹能加深对古人其人、其事的理解,是与古人对话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方面,柳梦寅还期待“尚友四方”,在游历中国过程中结识“善士”,交流思想,建立友谊。在此,柳梦寅使用了“天下之人”一词,这意味着,他寻找的知己是孟子所说的“天下之善士”,言外之意,他认为自己当然是“天下之善士"体现出自信与自尊意识。

    推荐访问:乌托邦 文学作品 中国 形象 柳梦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