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大美华山济南 大美华山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26:39 点击:

      黄文山:一九四九年生,福建南平人,《福建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和郭沫若散文随笔奖。其读史随笔《历史不忍细看》,散文《彩色的西海固》《河西走廊的月亮》《汀州写意》等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读者》《作家文摘》等多家报刊选载,并入选《新世纪优秀散文》《21世纪经典散文》以及散文年选。
      
      终于站在了华山的脚下,透过西岳庙的金色琉璃瓦顶。可以看见那如菡萏般绽放的美丽山峰。西峰、东峰和南峰组成一顶巨大的花冠,让人心旌摇荡。这一天,足足等了我二十年。二十年前,先到西安,而后去洛阳。当我乘坐的列车哐啷啷地从华山身旁驰过,心里一个蛰伏的念头猛然被敲醒,此一行,为什么不去华山?为什么?这个说不清原委的念头一直缠绕着我。二十年了,我的目光常常在地图上逡巡,一座以奇险著称的大山似乎正带着神秘的微笑注视着我。也许是缘分未到吧,于是,我还需等待。二十年忽忽而过,不知不觉间已步入花甲之年,我又有机会来到西安。会议的间隙,有一天自由活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华山。花甲始登华山,心中涌起的自然是别一样滋味。
      华山让人游兴萌动的是一条古道,华山让人心生敬畏的也是这一条古道。南北朝时文学家任畴在他的笔记小说《述异记》中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时华山脚下一个叫王柯的农民进山打柴,走到青柯坪,见崖间石洞前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于是王柯放下打柴工具,站在旁边观看。不觉看了多时,老人对他说,时候不早了,你赶快回家吧。王柯忙起身去取柴担,不想,柴担朽了,斧柄也烂了。待走出山峪,原先熟悉的景象都变了,连自家的草舍也找不着了。这个观棋烂柯的故事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已经脍炙人口,无非说的是,山中虽一日,世上已千年。但撇去仙道的神秘成分,依然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华山之路艰辛难行,山间恍如隔世。
      这一条道。自山脚下的玉泉院始,经莎萝坪、青柯坪、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到云台峰即北峰。这段路通常需要三小时。而这履艰涉险的三小时,早已磨掉游山者的三分锐气。但对于华山五峰来说,登上北峰似乎才是开始。很少有人能一口气游遍五峰。那不仅需要超群的脚力,还需要超凡的毅力。什么时候,有了上山索道,将登山的起点定格在一千六百米的云台峰。这样,上西峰、南峰和东峰几乎缩减了一半的路程。脚健者,半天工夫,可至三峰并打个来回。于是,大多数游人选择了索道,但同时,也让他们失去游览玉泉院以及体验攀登千尺幢、百尺峡的乐趣。因此,当我游过西岳庙,随游客乘坐电瓶车由黄甫峪入山来到索道站前,心中竟有几分怅怅然。似我辈,不知不觉间已沦为登山的弱势群体,依赖索道不说,自我度量,西南东三峰充其量也只能取其一峰。
      都说华山只是天地间的一块大石头,而这一块大石头,竞起伏成百十峰峦,起伏出万千姿态:或石骨棱铮,尽显雄山壮色;或翠色满襟,刚劲中透出几分妩媚;或似大匠拿捏的盆山,峭峭然鬼斧神工;或如大写意的水墨画,满纸云气氤氲。总之,雄也罢,秀也罢,奇也罢,险也罢,都集合在一座华山上了。
      一道石径像一条长长的诱惑,蜿蜒在山脊,隐没于云间。那便是华山的召唤。那么。开步走吧。
      自古华山一条道,但这条道走起来一点也不轻松。许多地段,说是路,其实并不是路。有的只是在断崖上凿几个坎窝,辅以铁索攀援,谓之天梯;有的游龙般以四五十度的坡度径上山脊,危危乎两旁皆是峭壁,而石级既陡且窄,是为擦耳崖、苍龙岭。难怪,当年的韩愈,从苍龙岭下山时,望一眼脚下的万丈深渊,倒吸一口冷气,便再也迈不动脚步了。韩愈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近视眼。这只要读过他的《祭十二郎文》就可知道。文中他自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据说韩愈望崖痛哭,而后投下遗书。韩愈最终自己下不了苍龙岭,是被人抬下山来的。不过,自擦耳崖、苍龙岭至金锁关一段,实为全山精华。苍龙岭正当华山山腰,是连贯北中东西南诸峰的唯一通道,古称搦岭或夹岭。从北峰望这座山岭,通体青乌,如苍龙蜿蜒,直上长空,故称苍龙岭。
      韩愈当年上华山时,路况显然要差得多,也难行得多。实际上,明清之前。华山上除了道士、香客、药农和樵夫,基本上没有游人。苍龙岭现存石阶为清陕西巡抚毕沅所凿。毕沅是文学家,应当知道韩愈投书的故事。他亲至苍龙岭,见石径隐约,随山势明灭,险�万状,于是下决心拨银两修凿石阶。不过,因地势所限,石阶宽仅二尺余,若多人同时上下则极为困难。大约因为身在山脊的缘故,虽路狭人拥,但视野却格外开阔。在这里,观诸峰,尽取其胜。一座西峰,如一把半开的扇面,徐徐展露;一座东峰,无端揸出巨掌,掴得云飞云落;一座南峰,如仙人峨冠,高踞云端,静观天地万象。
      过了金锁关,似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道路。路面较前宽也略显平坦。从这里,分出三条叉道,可以直通西峰,中峰、南峰和东峰。不假踌躇,我们选择了西峰。
      西峰的最后一段行程,依然是一道山脊。此前在北峰看苍龙岭时,就看到那长且陡峭的山脊上蠕动着如蚁般不断线的游人。只是不久,我们自己也加入到攀爬苍龙岭的蚁族行列。现在,我们又站在西峰的山脊上了,又当成为别个登山者眼中的一道风景。我们在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看我们。这就是生活。山脊上照例拉着一道道铁链。铁链似乎成了华山的标志。不过,扯着铁链上下攀登,倒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二十年看着一座山,二十年想着一座山。想着它的雄奇,想着它的险峻,想着它的美丽。在无尽的想象中,我早已攀登了华山不知多少次。而今,我窦实在在地站在了西峰之上,用我自己的脚步,当然,还有二十年的等待。
      下山了,我们的脚步不由地加快了节奏。不觉山中已一日。毕竟,我们还得回到俗世中来,为油盐酱醋茶操心劬劳。途中,不经意间,看到巨大的石崖上镌刻着的“万象在旁”四个楷书大字,似有所醒悟。
      
      责任编辑 孙俊志

    推荐访问: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