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普通高校设置军事理论课的价值所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9 04:46:35 点击: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课选修课学生音乐素养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提出从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努力掌握音乐基本语言要素、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以及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四个方面入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音乐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实现高校音乐公共选修课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高校 素质教育 通识课教育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专业场所,在过去的理工院校教学中,有种倾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那就是“重理轻文”,文学艺术的传播往往被忽视,一般,人们认为只要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便万事大吉,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到,“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一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它能很好地改善以往的状况,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大提高。音乐素质是人类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话题尤其引人注目。
      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是普通高等学校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而开设的普及性公共选修课程,也是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类别之一,它可包括几个方面,如音乐、美术、摄影、戏剧、戏曲、电影、舞蹈和书法等。
      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艺术鉴赏类的音乐理论课有音乐基础理论课程、音乐作品鉴赏课程和音乐艺术实践课程三种类型。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乐理、识谱、和声和曲式等课程;音乐作品鉴赏课程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有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以及音乐作品赏析(如交响乐欣赏、中外器乐欣赏、电影音乐赏析、流行音乐欣赏、中外经典歌剧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欣赏等),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习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美,最终达到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音乐艺术实践课程主要有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二胡演奏、竹笛演奏、声乐理论知识、歌唱方法、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队等。笔者在高校担任音乐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多年,曾经开设了钢琴艺术、中外器乐作品欣赏、识谱与视唱、钢琴入门、钢琴演奏及合唱等课程,认为其中音乐作品鉴赏类的课程最受学生喜爱。但另一方面,选课学生的个人音乐素质存在显著差异,选课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毫无基础,其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扫盲”;有的学生则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选课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主要是器乐演奏)具有较高的水准,他们选课一般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目的在于全面提高综合艺术修养。但是,这些学生普遍都存在理论基础差、知识面窄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是目前高校音乐教师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位作曲家总是生活在自己的特定年代中,一定时代的社会物质、文化传统、艺术趣味、审美要求等必然会对其创作产生影响。每一部作品都要有创作背景,每个作者都会在作品中表现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想完全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首先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就如同一面反光镜,它会折射出一种主流社会心态,一种美学趣味的时尚、一种艺术潮流的趋向、一种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心理,它成为人们认识历史、认识社会、感受艺术、感受人生的重要途径。音乐用非语言义性的语言表达着通常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和体验。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从字面上看,作品似乎表现的是明月照人的景色,实际上,音乐表现的却是贝多芬经历第一次恋爱失败,并身患严重耳病的痛苦心情。这首作品是贝多芬“幻想维持得不久,痛苦和愤怒已经多于爱情”的心境反映。作品创作没有采用通常的奏鸣曲式,而是采用了非常自由的音乐素材。另一方面,作品表现了贝多芬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贝多芬自称是“幻想奏鸣曲”。
      2.了解音乐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音乐创作中最原始的创造力,是过去一切成就的源泉,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与精神面貌都能在音乐中表现出来。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特征,因而民族特征是一切特征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离本质最近的特征。音乐的根基来自于民族、民间,脱离了民族的音乐是不能长久的。在音乐作品中,有的直接采用、体现民族音乐的特点,而有的则和具体的民族民间音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民族乐派代表人之一的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一个主题就直接采用了乌克兰的民族音调;而另一位民族乐派代表人格里格却从不直接采用挪威民歌,但他的音乐与挪威的民族音调有着极强的联系,他的音乐基础是民族文化传统,表现的是挪威的民族精神和自然风光。
      现代大学生需要培育尊重和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民族音乐无论从体裁、题材、语汇还是织体、节奏、音调等方面,都保持着自身的性格和神韵,在其中蕴涵着物质文明不能涵盖的内在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通过音乐的诠释,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3.了解作者的创作个性
      由于音乐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其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所受的教育及艺术趣味等各有差异,创作风格必然不一样,其表达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方式也迥然不同。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个性对理解音乐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巴赫和亨德尔两位复调大师,都出生在德国,由于彼此有着不同的人生,他们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巴赫长期在德国生活居住,他的音乐深受德国民间音乐及教堂音乐的影响;亨德尔却周游欧洲各国,吸取了各国的音乐精华,把德国的庄重、意大利的妩媚、英国的朴素和法国的华丽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广博的“世界型”风格。又如,贝多芬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品风格也有鲜明的变化,他的早期风格明朗、向上,表现出年轻时期的贝多芬积极开朗的一面;中期是他的成熟期,音乐中充分发展了戏剧性内容;到了晚期,其创作个性变化更大,由于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和不幸,音乐则表现出一种凄绝的美以及精神上的孤独。   个性化的意识表达是最值得关注和尊重的,因为它使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更宽广,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拓展。即使是音乐家所创造的作品已包含个人的异想天开、灵感齐发,了解个人和尊重个性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让他们通过音乐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途径。
      4.理解作品的标题
      有的音乐作品有标题,对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标题音乐是指采用标题或文字提示文学性、绘画性或戏剧性内容的器乐曲。常用造型性表现手法,题材鲜明具体。了解标题的内容有助于理解音乐,如舒曼的《狂欢节》,从标题上来看就知道是一首描写狂欢节的作品,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国家每年例行的民间传统节日,这部作品描写了狂欢节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景象;韦伯的《邀舞》,从标题上看就知道是一首关于舞会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表现了19世纪欧洲上层社会中豪华的舞会场面,而且还细腻地描绘出跳舞前男女舞伴相互结识、交往、发出邀请时的有趣过程。
      有的音乐作品无标题,相对标题音乐而言,指没有标题或文字提示的音乐作品的统称,大多是纯器乐曲。虽然没有标题,但音乐是有情感的,能让人体会到比如宁静的、喜悦的、愤怒的或者是悲伤的情绪等,甚至是某种人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标题只是一种提示,每个不同的个体对标题暗含的形象认识和情感体验都会有不同的表达,加强学生对作品标题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努力掌握音乐基本语言要素
      诗人用文字表达情感,画家用线条、点和色块来创作,而音乐家则是用节奏、旋律、音色、和声、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来表达情感。这些基本要素各自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不同的创作手法,却又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1.节奏
      任何音乐形式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往往与节拍相连,并具有造型性、描绘性或民族性的特征。如二胡曲《赛马》中有段用手拨弦的节奏 X XX X XX,可以让人联系起赛马场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新疆地区是个很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新疆人民能歌善舞,很多新疆舞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切分音节奏 X X X XX,让人联想起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当然,节奏不能独立开来,它与旋律、节拍、调式、调性以及速度等有着紧密联系。
      2.旋律
      旋律即相继发声的一条音高线,也称曲调。欣赏音乐几乎就是欣赏美的旋律。在欣赏音乐时,旋律往往是欣赏时最为注意的对象,欣赏者的思维及情绪的变化也会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音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跟调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调式中西洋的七声调式、东方的五声调式是最常见的调式。西洋的七声调式体系分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由1 2 3 4 5 6 7七个音组成,主音是1,大调式的色彩较为明亮;小调式由6 7 1 2 3 4 5七个音组成,主音是6,小调式的色彩较为柔和。东方音乐的五声调式由1 2 3 5 6五个音组成,由于没有半音关系,它的音乐非常谐和,具有东方美的特点。旋律可以用柔和舒缓或急剧变化的上行与下行线条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旋律与节奏往往共同塑造着不同的音乐形象,调式的选择则往往与色彩和性格相关。
      3.和声
      和声是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而同时发出声响,它较为复杂。在音乐作品中,和声通常表现为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使音乐立体化而富有魅力。不同的和声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声有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有谐和的及不谐和的等。在舒曼的《梦幻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谐和和弦,使音乐显得柔美舒缓,充分体现了梦幻般朦胧的效果。而在一些电影电视配乐中,为了表示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往往会采用大量刺耳的不谐和和弦,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这就是和声的魅力。掌握了一定的和声知识有助于增强个人对作品的了解。和声的谐和与不谐和、松弛与紧张、和声节奏的快与慢,都会对一个主调和声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乐曲结构和高潮的铺垫与形成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4.音色
      音色即音品,是声波的音调所产生的听觉品质。音色与泛音有关,对人的心理影响显著。音色还是一种表现情绪变化的综合性因素,它不仅表现情绪的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的变化,而且还能表现情绪的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变化。因此,音色是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其音色特征也是不相同的。在管弦乐队中,铜管、木管、弓弦和打击乐器组各自的音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每个乐器组中不同的乐器的音色效果也存在不同的差异,人声和器乐的音色差别就更大了。例如,童声音色如天籁般纯净,号角音色令人想到战争和狩猎;小提琴音色婉转,犹如女人般温柔和多情;大管低音似老人的沧桑和超然等。音乐家在创作时,会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作品的不同部分,达到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特殊音乐情景的目的,从而使音乐作品变得丰富多彩。对于音色敏感的觉察体味和辨别,特别是音色与形象、情感之间的分析,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和专注。
      三、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
      音乐作品的体裁是指作品的式样和类型。不同体裁的形式都与各自的应用和表演目的、演出场合、音乐风格、结构方式等有关。音乐体裁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人声演唱的声乐体裁和器乐演奏的器乐体裁。常见的声乐体裁有民歌、颂歌、组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诙谐歌曲、咏叹调、康塔塔等,器乐体裁有奏鸣曲、回旋曲、赋格曲、加伏特舞曲、协奏曲、交响曲、进行曲、舞曲、练习曲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奏鸣曲(也称奏鸣曲套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奏鸣曲套曲常见的结构是,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速度是快板,音乐形象生动,对比性较强;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常用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第三乐章常用民间性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三部曲式写成;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急板,常用活泼欢快的舞曲性质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统一、前后呼应。又如回旋曲,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器乐体裁,它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它的结构是一个反复的基本主题(三次以上),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场景。   在欣赏教学中,如能充分了解这些作品的音乐体裁的基本发展脉络和特征等,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揭示了英雄性格的各个侧面以及战斗的业绩;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是“全人类抬着英雄的棺材”;第三乐章是谐谑曲,音乐充满活力和乐观情绪;第四乐章是主题变奏曲,表现了人民群众庆祝胜利的狂欢场面。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多种体裁,有交响曲、进行曲、谐谑曲和变奏曲等。
      四、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是音乐作品的结构方式,是体现音乐作品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曲式类型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形式美的法则,了解曲式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有些学生在弹奏作品时,没有认真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拿着谱子便从头弹到尾,这样势必会头脑不清,弹出来的东西也就没有了层次。
      常见的曲式结构有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如表现中国传统爱情故事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旋律采用地方戏曲沪剧的音调,而曲式则采用西方的奏鸣曲式结构。奏鸣曲的结构是: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梁祝》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仅在呈式部中就用了好几种曲式:《梁祝》的呈示部是用单三部曲式写成,其中又包含了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见下图)。了解了它的曲式结构对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欣赏音乐会变得简单许多。
      还可以通过作曲家对常规曲式结构的超越和打破,了解内容与形式、表达与结构既是有章可循的,又是可以重构的。这对于人们从事物质世界的各种创造,都会产生创新性的启迪。
      总之,必须认识到,音乐基本语言要素只是音乐作品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所有音乐作品都具有的共性,教育学生掌握好音乐基本语言要素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音乐作品的体裁和曲式结构就是音乐基本语言要素的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音乐作品是通过基本语言要素及其组织形式的千变万化来展现其丰富个性的。而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就是音乐的灵魂,是作品深刻思想的体现,因此,教育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才是音乐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只有认清上述几方面工作的相互关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音乐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从而实现高校音乐公共选修课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贺秀梅)

    推荐访问:音乐欣赏 普通高校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