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45:41 点击: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高校数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应该从改革现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现有教学模式,营造创造性的人文环境,在“备教材”时精选人文内容,“备学生”时以学生为中心等途径去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当中去。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人文精神教育
      许多人认为,高校数学教学与人文精神无关,因为它是抽象的、理性的,只能做冷漠的、机械的训练,无任何感情可言。事实上,数学本身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通的。数学在使人求知、求真的同时,也使人受到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如果我们把数学当成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精神来教的话,人文精神就体现出来了。同时,在数学课堂里,教师运用数学艺术所创造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相互激发出来的情感诸如信任、宽容、崇敬等,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所体现的对数学的态度,无不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完全可以的。
      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高校数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面向现代化的大学教育已经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为培养复合型、发展性人才,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高校数学虽然是理工科的基础课程,科学性、知识性、严谨性较为突出,但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因素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谈到人文精神,许多人认为应该是人文学科的责任与义务。但教育实践表明,仅凭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典籍的阅读,并不能完成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就西方的通识教育来说,其内涵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也即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培养和维系民族精神的源泉。理性精神强调知识和科学本身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在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
      (二)大学数学教育中蕴涵着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数学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中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最高代表之一。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延伸与发展。高校数学教育中蕴涵着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其内容主要包括12个方面:(1)大学数学的学习-勤奋与自强;(2)大学数学的抽象-感知与概括;(3)大学数学的精确-敬业与责任;(4)大学数学的规则-理智与自律;(5)大学数学的论证-求实与诚信;(6)大学数学的思维-智慧与创新;(7)大学数学的美-情趣与和谐;(8)大学数学的认识功能-工具与形式;(9)大学数学的应用-语言与工具;(10)大学数学的研究-合作与民主;(11)大学数学的发展-直觉与想象;(12)大学数学的形成-科技与历史。
      (三)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由其学科性质决定的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不但要传递深奥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更要塑造创新型人才、探究型学者。数学课堂上不但有定理公式的传承,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弘扬。培养品格优良、人格健全的现代大学生不但要有文学滋养、艺术熏陶,还要有数学思维的启迪,还要经过数学科学的塑造。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是由数学科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四)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也决定着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新时代的大学生,特别是九零后,一般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对苦难的经历较少,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较为欠缺。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比较陌生,他们不知道在没有了高考压力和父母看管的大学校园里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此,高校数学教师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因素、彰显人文关怀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更能帮助学生个人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提高。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理智自律和宽容谦恭的人格品质,勤奋自强的独立品性,坚持不懈与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中去的路径
      人文精神是数学文化中活的灵魂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把数学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呢?高校数学教师无疑是关键。高校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方面是内行的,他们欠缺的正是对高校数学中的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深刻认识,他们的人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修炼。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人文因素,高校教师数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现有数学教学内容,深入挖掘高校数学课程中的人文因素
      一说起数学,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数字、符号和图形。“公式还是那个公式”,“定理还是那个定理”,长年累月,显得单调、枯燥。因此,要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首先数学教师要从定势中走出来,改变传统教法,尽力从枯燥中求趣味、从定理中找人文。如《数学分析》中的有限与无限、收敛与发散、常量与变量、离散与连续、连续与间断、微分与积分等当中就存在着对立统一、普遍联系、运动与发展变化、由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可向大学生灌输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对称的数学等式中、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在简洁的表格中,都蕴涵着和谐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完整、深刻、普遍的美。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揭示出数学的美,使学生受到应有的美育。也可向大学生穿插介绍中国古今学者的成就。如讲述极限概念时可引用《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名言以及刘徽割圆术中所含的极限思想与方法;在讲述已知截面函数求体积公式时可指出“祖旰恒原理”要比西方“卡瓦利里原理”早一千一百多年。讲《数学分析》课的重要性时可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由于他们具有极为深厚扎实的数学分析功底, 因而他们才能在解决素数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解析数论难题上做出重要贡献;再如陈省身、苏步青、陈传璋等数学家擅长诗词,都是文理兼备、多才多艺,有的还有诗词集问世。通过这些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数学文化,既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又可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变大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高校数学教育不仅仅要有教师的讲解、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1)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高校数学教师在传授、讲解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介绍该学科的研究现状,使学生知道这门科学还存有无数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后人去钻研、去解决,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与疑问,引发他们积极思索与探讨,从而激发钻研的兴趣。在授课中不时地穿插一些科学发现的历史和故事,通过成功科学家的实例阐述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合某些定理或概念,使学生了解怎样发现问题,又怎样去解决问题, 期间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等等;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与兴趣,使之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并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而不完全受社会传统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如Cantor 提出“集合论”函数的提出,等等。(2)要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探究。任何知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敢于质疑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萌芽,高校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与发难,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难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教师要以批判的精神去处理不同的学术意见,要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向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挑战,向权威挑战。
      三、在高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创造性的人文环境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每一个概念都单调地介绍给学生,而是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把每一个科学概念与科学理论看成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启发。比如,在讲解Lebesgue积分时,我们不要简单地直接介绍集合论、测度论,而要在第一堂课就提出Riemann积分的缺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Riemann积分遇到的问题,如何提出自己的见解,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样做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受到了“创新”人文精神的教育。高校数学课程内容中还存有无数尚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后人去钻研和解决,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理论、观点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有勇于发现的精神。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和引导,而不要挫伤大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要运用教学相长、与学生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人文环境。
      四、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和运用教师人格的力量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育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教师的文化素养对授课对象有着直接、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化他人,这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讲的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对学生是活的榜样,教师能不能醉心于科学,为科学献身;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学习方法挑战;是不是对国家与人民充满了爱,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事业,学生心中一清二楚。“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人格力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五、高校数学教师在“备教材”时要精选人文内容
      数学学科的知识性、严谨性要求教师要准确地将数学知识点讲解、传授给学生。但是,高校数学教师在备好知识性课程的同时还要精选一些人文性的内容。教材本身就传递着大量的人文因素,比如公式、定理的产生过程和背后的故事,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定理带上了数学家的人文因素从而变得“有血有肉”。高斯定理的发现很有教育意义,陈景润的成功故事更是很有激励意义。另一方面,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实际运用来传递数学信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生活的源头接壤数学知识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水,大学生才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人文熏陶,收获人生阅历。
      六、高校数学教师在“备学生”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备课过程关系课堂教学的成败,大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只有教师备好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大学数学学习的主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知识。
      参考文献:
      [1]雷 鸿.论人文精神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及其实施[J].中国水运,2007(11).
      [2]吴强,李建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
      [3]韩华,王卫华.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4]万源.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1).

    推荐访问:人文精神 高校 数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