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夜宴》中的“面具”艺术符号再解读】夜宴面具舞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7 04:39:38 点击:

      摘 要:《夜宴》是中国电影史上罕有的一部宫廷悲剧,“面具”是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段之一,编导们通过“面具”赋予影片中人物以个性化特征和象征性意蕴,极具符号学意义,不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叙事性符号,它的所指意义已经指向了我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因而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
      关键词:夜宴;面具;艺术符号
      作者简介:袁彦博(1982-),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1
      《夜宴》,在这部中国版的《哈姆雷特》中,故事虽然讲得矛盾较多,但影片也不乏亮点,其中“面具”这一道具的设置就如神来之笔,极具符号学意义。
      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人格面具”理论。荣格从古典戏剧中借用了一个概念:persona,它原指戏剧演员演出时所戴用的一种东西,这样他就可以在剧中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荣格把这一概念引入“人格”问题领域,认为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面具”,它起的作用与演员演出时所戴的面具的作用是相同的:它可以使人去扮演一个并不是他本人的角色,这样他就可以在生活中展现出一种与己有利的形象,社会就更容易接纳他——这就是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1]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为了生存,“人格面具”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回到《夜宴》这部影片,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戴着不同的“面具”。无鸾为了掩盖内心的悲愤,戴上了面具;厉帝为了夺取皇位,戴上了“面具”;婉后为了自己的欲望,戴上了“面具”;就连里面最为单纯的青女,在死前起舞时同样也戴上了“面具”。电影的结局也很巧妙,婉后在历经千辛万苦登上王位时,被人刺杀,凶手是谁,导演没有揭晓,其实是谁都无关紧要,可以肯定的是,那也是一个戴着“面具”生活的人。
      一
      影片中众人都戴着“面具”,但“面具”的意义却因人而异,从不同的人身上可以读出不同的内涵。
      无鸾,一个单纯的人。因为心爱的女人嫁给他的父皇,因而寄情山水,习艺度日,不问世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父皇被害,他已无法置身事外。这样,一个原本无需“面具”(人格面具)的人,却要经常戴着面具。因为他性格柔弱,容易冲动,只有戴上面具,才能掩盖他内心的愤怒。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冯小刚的狡黠之处:他让一个没有“人格面具”的人戴上了面具,而且只有戴上这个面具,他才有可能免遭杀身之祸。导演通过“面具”这个道具,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单纯、善良的人要想免于灾祸,必须要有一个面具——这的确是人世间的一大无奈。如果我们能够悟出这个道理,就会陷入对人生深深的悲哀之中,陷入对人生不能保持单纯善良的慨叹之中——人,一个单纯善良的人,必须要有一个面具才能生存下去。
      厉帝,一个残暴、阴险的人,他以忠诚的“面具”赢得了兄长的信任,然后弑兄篡位;他暗中派大批杀手追杀无鸾,在大臣面前却摆出一幅宽容的“面具”。厉帝以一幅残暴、阴险的“人格面具”达成了其篡夺王位、占有美人的欲望。然而,厉帝虽然阴险残暴,相比婉后而言,却显得简单,不然也不会为了美人,竟自饮毒酒,死于并不爱他的婉后的怀中。
      而对婉后而言,她确已达到了使用“面具”的最高境界——将自己的脸变成了“面具”。电影中的婉后,深藏不露,城府极深,将欲望隐匿于无形的“面具”之后。在厉帝面前,她展现的是妩媚的风情。暗地里,却以青女为人质要挟其兄,挽救太子无鸾,并使太子成为夺取皇位的棋子;并毅然决然地谋杀对她恩宠有加的厉帝。婉后最爱的茜苏红,是其欲望的最好注解——红色,象征着熊熊燃烧的欲望。而婉后“面具”掩盖下的重重欲望最终也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吞噬了她自己。
      二
      在众生互相杀戮、血腥角力的时代,众人在互相倾轧中同归于尽。青女死于毒药,厉帝死于毒药,无鸾死于毒药,婉后虽然没有被毒死,却也未能幸免于难。所有的毁灭皆因一个“毒”字。毒就是邪恶的欲望,是人永无休止的欲望。冯小刚的思考显然没有仅限于此,他还指出了欲望扩张的原因——人生的寂寞。人因寂寞而生欲望,但欲望的达成并不能排遣寂寞。在此意义上,虽然无鸾、青女、厉帝、婉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但他们的死却不可同日而语。
      厉帝,为了江山,不惜弑兄篡位;为了美人,不顾有悖人伦。百般算计的他,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当他发现婉后要置他于死地时,他心灰意冷,“你敬的酒我岂能不喝!”厉帝最终自饮毒酒而死于美人之怀,可见欲望即使达成也并不能排遣寂寞。
      婉后,“面具”虽然戴到了最高境界,却也未能摆脱被毁灭的命运,被一把突如其来的越女剑所杀,她竭力寻找凶手,却空不见人……凶手是谁其实无关紧要,从她迈入欲望之门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必然会被欲望所毁灭。
      青女,有着一颗单纯的心,她对爱情至死不渝。为与爱人常相厮守,她自愿奔赴塞外苦寒之地;为纪念爱人,她献出凄婉的歌舞。她那“爱情不会变”的誓言也在凄美的绝唱中始见光华。
      无鸾,坚守着单纯与善良,他藐视一切权力和欲望,他怀着单纯的复仇心理,他的争斗以替父亲复仇开始,迅即以仇人的灭亡而终,没有掺杂任何的贪婪欲望。但他的悲剧在于,在这个阴谋与爱情,欲望和仇恨交织的宫廷,他被无奈地放置在爱恨情愁交织的罗网之中,这使他那颗单纯的心根本无法负载,死亡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解脱。当死亡来临,他却感到莫大的欣慰:“能死,真好!”的确,倘若回到宫廷,生命于他,只能是悲剧的延续。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在青女临死之际,终于明白青女是唯一真心爱他的人,他也终于告诉青女:“有你,我不寂寞。”
      在青女和无鸾所戴的面具下面,是一颗单纯善良的心;而在厉帝和婉后没有戴面具的“面具”下面,则隐藏着无穷的欲望。厉帝和婉后被欲望所纠缠,又最终被欲望所毁灭;而两个单纯的、原本不戴“面具”的人却得到了最终的幸福。真挚的爱情最能感人肺腑,影片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道出了主题: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
      从“面具”这个艺术符号来分析,《夜宴》就不只是一部单纯的娱乐片,它在视听狂欢的盛宴中蕴涵着对人生的抗议与反思。影片中的“面具”,已不仅是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叙事性符号,它的所指意义已经指向了我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因而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
      参考文献:
      [1]、霍尔等. 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推荐访问:夜宴 面具 符号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