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溥仪外记]溥仪的一生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47:33 点击:

      爱新觉罗·溥仪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中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时年仅6岁。1932年到1945年间,他被日本关东军蛊惑欺骗,充当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因此先后被苏联和新中国关押14年之久。1959年蒙受特赦,1967年病逝于北京,他当时的身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旋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他是亡国之君和叛国罪人,最后成了新中国改恶从善的典型;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无疑是失败者,但他的每一步失败都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的解放,而他最终也成了自豪的中国人民中的一员。溥仪的人性是复杂的,他有过背叛国家、民族的污点,但他又为灾民捐款,信佛吃素,最终向真理低头,自请国家给他最严厉的处罚,直到流着眼泪走出战犯管理所的高墙,融入人群。溥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揭开历史的面纱,呈现人物的本色,我们将带您走近一个真实的溥仪,一个真实的末代皇帝。
      在家庭与社会同构的封建宗法制度的禁锢下,溥仪从小就在紫禁城内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封建主义“净化”。这种“禁锢”和“净化”,便是他前半生悲剧的“总源头”。
      深宫称帝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年仅6岁的溥仪,“糊里糊涂地做了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
      然而,辛亥革命只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当时,国内的政局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北京城内既有堂而皇之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府,与其一路之隔的紫禁城内又有着一个封建的“小朝廷”。就在这“小朝廷”中,溥仪仍旧保持着“宣统皇帝”的尊号,“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一小撮封建余孽照例遵从着清王朝的一切陈规旧俗,“呼吸着19世纪遗下的灰尘”,就连过去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也未有丝毫的变更。宫里宫外,驻有大批的护军,森严气氛一如既往。一些满蒙王公旧臣遗老,以及念佛吃素的僧侣们,照例进进出出,向高踞在宝座上的“小皇帝”叩头礼拜,把乳臭未干的溥仪奉若神明。北洋政府的新权贵们,也把巴结“小皇帝”及其皇族,作为一种族内的荣耀。
      就在这“扑朔迷离”的动乱年代里,年仅6岁的溥仪,就开始接受封建帝王的启蒙教育。
      这年7月,紫禁城内的毓庆宫中,溥仪的帝师、清末著名文人徐坊,正手捋着长眉毛,微闭双眼,摇头口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皇帝”溥仪嬉笑着用眼溜着徐坊,转身脱去靴袜,赤着脚悄悄地来到老先生身边,伸手掐住眉间最长的一根眉毛,猛地一拔,薅将下来,并举过头顶,嬉笑着喊:“先生的‘寿眉’好长哟!”
      徐老先生经“小皇帝”这么一拽,疼得睁开了双眼,紧锁着双眉,愣愣地看着光脚站在面前的“小天子”,欲怒不敢,欲斥又止,只是苦苦地摇了摇头,口中含混不清地念叨着:“‘天子’拔寿眉,吾命休矣,吾命休矣。”
      溥仪的帝师,都是由隆裕皇太后物色进宫的。其中有当过清末状元的大学士陆润庠,翰林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双榜进士满文教师伊克坦,清末颇有声名的文人徐坊,自少年时代入翰林的朱益藩,清末著名的词章学家梁鼎芬。这些人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忠实的维护者,复辟清王朝的顽固派。他们向刚刚接受启蒙教育的溥仪,成套地灌输封建帝王思想,传授封建帝王必备的本领。
      他们用《大清开国方略》为始本,向溥仪说教“天子与凡人殊”的思想,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是“天之骄子”,应该是“从任何方面都是尊贵的,统治一切和占有一切的人上之人”。这种意识在溥仪童稚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并开始“滋长”“繁茂”起来。
      张勋复辟
      北京城内行人熙攘,热闹非凡,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又重新挂起了多年不见的清朝“黄龙旗”。紫禁城外站有许多留着长辫子的玄武军,戒备森严。在一旁围观的人们纷纷议论着:“张勋起兵拥戴大清复辟了!”
      紫禁城养心殿内,溥仪头戴珠顶冠,身着黄色葛沙龙袍,端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在距离宝座不远的地上,匍匐着一个矮胖老头,年龄在50开外,头顶花翎,身穿青纱袍褂,磨盘脸,高颧骨,脖子短粗,脑后还拖着一根长辫子。只听矮胖老头闷声闷气地说道:“臣两江总督兼摄江苏巡抚张勋叩请皇上圣安!”
      溥仪指了指旁边的凳子说:“张勋,坐吧!”
      张勋又恭敬地叩了个响头:“谢皇上赐坐之恩!”随后坐在凳子上,继续说,“臣自辛亥过后,赤心归清。此次发兵于徐、兖两州,意在复辟大清,恳请皇上即登龙位。”
      “甚好,甚好!”溥仪边说边用目光扫视陪坐的陈宝琛、梁鼎芬、朱益藩三位师傅。只见陈宝琛向他使了个眼色,他便赶忙往下说,“只是朕尚年少稚气,恐难担起如此大任。”
      张勋立刻恭维道:“皇上如此谦逊,臣实钦佩。然,本朝圣主仁皇帝(康熙)天资聪颖,冲龄践祚,六岁登极。而今朝宣统皇帝年方十一,长仁皇帝几岁,还怕担负不了如此重任?”
      溥仪接过话头说:“朕怎能与先祖列宗相比,相差甚多甚远呀!”
      张勋听罢,又连忙起身匍匐在地道:“皇上,臣受22省军民之委,拥戴您归朝听政,抚乱世,拯民众于水火之中。此乃天意也。乞望皇上恩准。”
      “张勋,汝忠心可嘉。既然如此,朕就勉为其难吧!”
      “臣代22省民众,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溥仪在“丁巳复辟”中,第二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英文教习
      溥仪与醇亲王及帝师们等候在紫禁城毓庆宫内,觐见新聘的英文教师庄士敦。
      溥仪仔细地打量着这位苏格兰人:他年逾五旬,中等身材,淡黄的头发和眉毛,一双深陷在高额之下的蓝眼睛,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站立时腰板挺得很直,俨然带有一种学者的风度和盛气凌人的神情。
      在庄士敦开始授课的前几个月里,溥仪学得十分用心,常常受到庄士敦的夸奖。相处渐久,溥仪了解到庄士敦以牛津大学文学硕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先被委任为香港英国总督秘书,后又被派往山东威海卫任殖民地行政长官。他既能讲广东地方话,又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语”,曾游历我国的二十几个省份,对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颇有了解。这位学识广博、阅历丰富的殖民主义老手,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只有扶植封建势力,才能使英国维持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地位。因此,庄士敦大肆宣扬殖民主义者的“功勋”和“荣耀”,又用所谓的西方文明为诱饵,向溥仪灌输依靠殖民主义的思想。   在庄士敦的教育和影响下,溥仪开始醉心于“欧化生活”,觉得中国的丝绸不如国外的毛呢,中国的毛笔不如国外的自来水钢笔。后来,溥仪竟不顾遗老和太妃们的阻拦,割掉了清室的朝辫,穿上了西装,蹬上了皮鞋。他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英文的“亨利”,皇后婉容称为“伊丽莎白”。溥仪这种违反祖制的做法,引起了太妃和遗老们的不满,但却无法阻止他。
      溥仪为了答谢庄士敦,赏庄士敦头品“顶戴”,月薪1000银元,还在京西樱桃沟赐给庄士敦大片土地,盖起了一幢十分华丽的别墅。另外,还赐给庄士敦宫内收藏的历代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可是,这位在中国发了大财的“洋先生”,性情既孤僻又吝啬,宫廷中的太监和随侍们背地里偷着送他一个绰号:吝啬洋鬼子。庄士敦知道后十分生气,就在溥仪的面前骂太监和随侍们。
      宫内的太监们也不善罢甘休,他们将庄士敦的所作所为报告给太妃和遗老们。有一次,溥仪托庄士敦从欧洲买回些“舶来品”,在养心殿试着新买的洋袜子,正巧被总管太监张谦和撞见,便报告了端康太妃。太妃听后勃然大怒,认为违反了“祖宗家法”,把溥仪训诫了一番。
      从此,溥仪对太监产生了厌恶感,加之庄士敦的教唆,他便以皇上的威严,伺机整治太监们。
      捉弄太监
      溥仪与太监之间,虽然有着严格的“主与奴”的界限,但这“主与奴”的关系又十分微妙。他生来性情怪僻,喜怒无常,每当在毓庆宫读书厌倦时,便找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童监捉迷藏、踢毽子。只要稍不如意,就对童监进行惩罚,轻则训斥,重则打骂。因此,太监们也怀恨在心。
      溥仪幼时,为了保重他的“御体”,“四太妃”(庄和、敬懿、荣惠、端康)曾下旨,节制“小皇帝”的食欲,饿得溥仪经常到御膳房偷嘴吃。太监们就抓住这个时机,每当溥仪偷嘴吃撑得受不住时,便拥上4个人,将溥仪抬起来狠劲地摔。在太监的口中,这变成了所谓的“消食法”,愚昧透顶的“四太妃”竟然点头赞许,致使溥仪也无法动气。为此,溥仪对御膳房太监又怕又恨,总想伺机报复。
      有一次,御膳房做了一批宫廷糕点,其中有栗面窝头。溥仪便吩咐太监,把送来的栗面窝头中塞进铁砂子,而后赐给御膳房太监,准备看他们吃窝头时崩牙的场面。溥仪的奶妈“二嫫”知道后,就暗地里吩咐人将窝头中的铁砂子换成了小豆。可是,小豆也是硬的,不崩牙也硌牙。当溥仪传御膳房太监吃窝头时,不知窝头中的铁砂已换成了小豆。他看着太监们十分艰难地嚼着窝头,竟笑出声来。
      溥仪9岁那年,有一天他正依在奶妈王二嫫的怀中吃奶,年逾花甲的总管太监张谦和因奏事直闯“寝宫”里间,溥仪来不及回避,便羞红了脸驱赶张太监。谁料张谦和不知趣,反而多了一句嘴:“万岁爷,都那么大了,还在‘进哺’。”这句话羞怒了溥仪,他高声责骂道:“不要脸的奴才!来呀,刑杖伺候!”
      随着溥仪的一声吆喝,张谦和挨了一顿毒打,不久便被驱逐出宫了。这位在宫中混了大半辈子的太监,曾侍奉过慈禧和珍妃,也爬上了“二品大员”的高位。如今,却因为一句逗趣的话,闯下了弥天大祸。
      溥仪自幼喜好玩狗,紫禁城内专供他玩耍所养的狗就有百余只。其中有两只德国警犬——“佛格”和“台格”。这两只狗行动机敏,凶悍异常。溥仪就把这两只狗当做取笑太监的玩意儿。每当太监从养心殿经过时,他就唤出“佛格”和“台格”,向太监扑去,直到太监们高呼“万岁爷,饶命!饶命!”时方止。
      溥仪与太监之间的“恶作剧”经常发生。后来,在庄士敦的挑唆下,溥仪对太监的印象愈来愈坏,致使他起了遣散太监的念头。
      1923年7月13日,除少数太监留在皇后、淑妃和三太妃的宫中外,其余的八百余名太监,全部被逐出宫。这件事曾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许多报刊对溥仪遣散太监大加宣扬,认为是一种进步的举动。其实,遣散太监并不是出于溥仪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而是由他的多疑和自私所致。
      摘自吉林文史出版社《伪满洲国秘事——溥仪外记》

    推荐访问: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