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自爱名山入剡中】自爱名山入剡中读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57:46 点击:

      知道绍兴,是从鲁迅的三味书屋开始的,还有秋瑾、蔡元培、周恩来,从来都是小时语文、历史课上绕不过的话题。加上《世说新语》,山阴道上真是目不暇接。因为喜欢书法的缘故,诞生了《兰亭序》的绍兴简直成为我心中的圣地了。六年前,我曾有过这么一次朝圣之旅,就在去绍兴的路上,与当地人闲聊中知道附近还有个小城叫新昌,那里风物优美,特别是曾让李白梦萦的天姥山。兴致一来,临时改变计划转道新昌,没坐成乌篷船,沿途不尽的美景和美食却也不虚此行。兰亭虽然在绍兴,可新昌却是王羲之的归隐之地,真是个好地方啊。差不多三年后,偶然在书法网上看到名为“新昌出了个何国门”的专题展览。作者的名字是陌生的,从介绍大致知道何国门是一个有着丰厚收入的设计师,雅好书画,仅此而已。我惦念起这座小城,便顺手点击浏览,却一发不可收拾,匆匆阅过后又从头开始细细品读。看第一遍是因为新昌,第二遍便完全冲着作品了,它们散发着一种桀骜不逊、孤芳自赏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吸引了我。朱屺瞻老人名言“做事需顾人,画画要从己”,尽管事业上的成功暗示着作者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着自己的圆融,但在他的作品中却鲜见世俗功利的影响,骨子里透着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清高。白岩前65号系列 他笔下渲染的山水对象竟是现代家属楼,本该时髦的画面却呈现出一片空寂、高远的境界,弥漫着乍暖还寒的雾气让我联想到郭熙的早春图;幽篁图里的竹子如轻罗小扇,但婀娜中笔锋一转,四两拨千斤,又像徐渭诗中扫天扫地的墨龙;还有楷书印,时代感十足却有着黄牧甫的平正大气,一个个流行的符号用最传统的笔墨语言传达出来,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是传统,也是现代,每幅作品都让我感到了二者的交融。就好像朱新建为裸女造像,用的却是齐白石花鸟的线条,他们作品的背后,都完美地诠释着个体对这个时代的洞察力和幽默感。我开始感谢新昌了,感谢它带给我的一次次惊喜。与当年旅游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如果不是偶然的一次邂逅,也许就错过了一次精彩的风景。在我看来,这些作品有点像绍兴的茴香豆,头回吃不觉得十分可口,还硬的有些咯牙。但慢慢品品,回味越来越甘,直到吃完还余着些淡淡的兰花香气。这就是何国门,让我在心中构建了另一个新昌。何国门书法以生拙朴厚的面貌示人,其榜书得鲁公磅礴雄厚,行草有天池道人纵横涂抹之气,笔姿颇有点南人北相。一样不薄今人爱古人的朱新建说过,要想从古人那里真有所得,必须要经过、体验过,结结实实和八大好过、和傅山好过,我想何国门听了这话应当会有同感吧。尽管不是很了解何国门的学书历程,但我知道,想写得这么老辣、拙朴,那是要玩命下功夫的。绵密、厚重的线条告诉你,他花了很大力气在篆隶、章草上,这一切又如静水深流,巧妙地被化用在楷书和行草中。细细品读其行书小卷,一种掩饰不住的优雅和聪明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上下贯气处于爽快之外还有一线机敏,丝丝入扣的回环往复,笔致的干净利落,仿佛小提琴拉出的高音,那种几乎要将琴弦绷断的音质展示的是一种技法的极致,这种高度的敏感我只觉得在八大那里看到过。还有他的楷书,从结体上看,受到颜真卿很大的影响。有清三百年来,学颜者以刘墉、何绍基为大成,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汉魏碑刻的滋养。钱沣、翁同龢等固然可观,但毕竟更多的是借助个人学养和气度而产生了个人面貌,对于这类外拓饱满字体风格的开拓却捉襟见肘。由于颜体点画、结体风格的完备和成熟,在此基础上的创造已很难达到一种高度,看了舒同就会知道这条路已经走到了死胡同,无怪当代诸多唐楷写手为了参展、获奖转而取法褚遂良等初唐名家。何国门毕竟是高手,他巧妙地借用了伊秉绶、汉魏碑刻文字的体式和用笔,把字形进一步解散,点画进一步凝重,轻松地用隶书的结体实现了颜体与碑体的融合,愈大愈佳。在近代书史上,对于行草与北碑结合的实践堪称百花齐放,而颜体的碑化自何绍基、翁同龢以来罕见其人,从这一点上讲,何国门的颜体是可以独步当代的。技巧固然好看,打动我的,却是超越技法之外浑然天成的境界。每次看他的字,我都有一种展读古人手卷那种从容不迫的好心情。他的节奏控制得很好,章法构成也颇受益于图画功底,总在即将视觉疲劳时刺激你一下,过后又继续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地开始自说自话起来,如美人掩面,如老衲参禅,何国门的书法呈现的是碑帖结合的面目,在很多人看来是有一点“丑”的,加上参加过流行书风展,他的书法几乎可以被归类为“丑书”了,那什么是“美”呢?辛亥革命已经过去百年,在这更早以前,帖学大营已经被碑学革命冲撞的有点狼狈。但是革命毕竟是革命,把旧世界推翻总面临着建设新世界底气不足的尴尬,“标准”的概念越来越模糊,“界限”也越来越难厘清了。在礼崩乐坏的新时代里,大量逐利资本的注入导致了书坛的虚火和书家的盲目,借着官方趣味和商业炒作的不断夹击,大众用一贯的思维给不同的作品戴上了“美”和“丑”的帽子,“专家们”试图以此指定标准,树立自己眼中的“阳春白雪”。口号虽然高调,无法掩饰思想的贫瘠和精神的谄媚;引经据典,随之而来的却是“伪经典派”“书协领导体”。熊十力先生曾说:“吾国人今日所急需要者,思想独立、学术独立、精神独立,一切依自不依他,高视阔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空诸依傍,自诚、自明,以此自树,将为世界文化开发新生命,岂惟自救而已哉!”骨鲠之言,振聋发聩。《论语》里曾有这么一段,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看来,“标准”在智者那里倒是清清楚楚的。对我而言,书法只有“雅、俗”之分,无论“美、丑”之别。再好的技巧也无法掩饰精神的苍白和奴性,用华丽、修饰的笔道反复抄写几首唐诗宋词,充其量只能是“奴书”“俗书”!“雅”不是亦步亦趋,而是将自己的精神状态,对时代的观照外化为笔墨。这个过程并不是刻意地模仿古人书法经典的外在形式,反映在作品上,其样貌可能变幻无穷,但内涵与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人精神暗通。一件好的作品,不仅是作者的创造,还应该唤起观者的知识、情绪和回忆,完美地完成一次传统与现代在刹那间的顺利转换。在当代,书法作为传统社会生态的一种传承形式似乎已成过时,古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也无法复制。但我相信,中国人最根本的精神和情感,终究还是要通过中国的文字和笔墨这一最纯粹的形式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需要书者空诸依傍的独立精神和自诚、自树的使命感。何国门偏居新昌一隅,倒是有了难得的冷静。尽管我们没有过接触,但通过一些朋友的描述,他接人待物颇有士人的温良恭俭让,又不失性情中人的古道热肠。对于作品他精益求精,一年中往往只有半年时间接受订单,不像某些名家那样的流水线作业。尽管身兼中国美术、书法、西泠印社三大协会会员,他还是独善其身,很少参与官方活动,这也是一种坚持。每每看到他赏花玩月、闻香品茗的照片,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大隐于城市山林的“古人”。毕竟,没有几人能有在水泥钢筋间看出宋人山水的好心情。 “梅好不妨同月瘦,泉清莫恨出山迟”,不久前听说何国门推掉了设计业务,专心搞起创作来,但他似乎依然不急着“出山”,如同那坛等待出嫁时节启封的绍兴女儿红,过着“半隐”的生活。他在等什么呢?“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大诗人都为他做了注脚,看来,何国门在思泓居的美好生活,还远未受用完哩!

    推荐访问:名山 自爱 入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