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红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枚相思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30 19:45:05 点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纪念、研讨活动,以此来总结历史经验,思考当前存在的重大问题,期许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不仅改变了百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整体面貌,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到了富起来的新阶段,而且是二战之后具有世界史意义的最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变迁,是二战后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就可以跨越政治经济,走向文化层面,就会看到一个更加恢弘壮丽的文明、文化与文学景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以来,中国从各个层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加强了当代文化建设工作,即在国家层面上,从“文化软实力”“文化巧实力”的角度,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当代中华文化、文学的繁荣发展。
      而实际上,中华文化的复兴、转化与建设,不仅需要在国家层面推进,更需要从各个地域层面推进。在某种意义上,各个地方文化与文学的建设、发展与繁荣更为重要、基础和根本。中华文化的复兴,一定是各个地方文化发展、繁荣和复兴,是各个地域文艺创作大面积繁盛与质量大幅度提升。唯有如此,当代文化建设工作才有一个坚实的、宽广的、无比富饶的文化地基,才能从中熔铸、升华、聚合为一个具有根源基础性、内在生命力和精神辐射力的中华新文化。在各个地方文化发展、文艺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泱泱大中华才会涌现出一大批,而不是仅有几个人或数十个人的顶尖作家,而是有着数千人、数万人的庞大地域文化精英群体的出现,聚合为成百上千的、特色各异的、风格不同的具有“地方色彩”的地域文艺流派群落。而这些,尤其是各个地级市和县域的“地方文化精英”才是属于这个“本乡本土”的“在乡、知乡、爱乡”的自己的文艺人才。正是这些“本土”大地生长出来的作家,才最具有本土精神气质,最能够传达与传承本土文化,同时也是最能够灌溉、滋润、营养与反哺、回馈本土大地的“地方文化精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重视各个地方,尤其是地级市和县域,乃至更广大基层乡镇与农村的作家。他们的“本土性生长”极为不易与艰难,也极为珍贵和稀有,因而亟需我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以从最根本、最基础的地域文化建设做起,来推进当代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精英之间,地方性文学刊物是一个极为重要、宝贵、稀缺的精神园地,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一方精神堡垒,是地方文化精英成长的最重要文化平台,是沟通地方与国家、文化与作家、历史书写与未来建构的文化桥梁。抓住了地方文学刊物就抓住了地方文化建设的“牛鼻子”,就能够以此来统领各个文艺门类,聚合“八路神仙”,推进地方文化,乃至是当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红豆》编辑部邀我写一篇回顾2018年该杂志刊发文章的述评,我欣然同意,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结合这几年来参加山东、江苏、云南、安徽、湖北等地域文学活动的感受与心得,我就以2018年的《红豆》杂志为样本,在述评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地方性文学期刊与地方文化精英、地域文化、中华新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求教各位方家,推进当代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与地域性发展。

    存在困惑与自我定位:《红豆》对时代困境的回应与突围


      文学边缘化的时代,地方性文学期刊何去何从?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文学生产机制、文学期刊的生存提出了新的问题与难题,亟需对此作出回应。
      改革开放40年,当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与文学、创作、生产机制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剧变。从19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到1990年代市场经济兴起之后“新意识形态”下GDP的“物质主义”时代的到来,“诗歌、哲学、爱情开始变得一钱不值”。新世纪一个更大规模、更大幅度、深入穷乡僻壤每一个角路的城市化、多媒体时代到来,网络、影视、视频、图像等自媒体充斥每一个角落,文学作为一个以语言文字为阅读媒介、借助于读者想象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整体性的、框架般的精神危机之中。文学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受其波及、影响最大的就是传统的文学期刊。
      《红豆》等地方性文学期刊受到的冲击尤为剧烈。如果说《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等全国性知名文学期刊,还可以凭借已有的文学影响力、读者群以及来自政府等层面的大力支持,那么,《红豆》等地方性文学期刊则处境较为艰难。地方性文学期刊不仅面临财政的危机、读者群萎缩的危机,而且还存着着“再生产”的危机,即如何获得优秀作家的青睐,如何获得高质量文学作品的危机。曾一度,很多文学刊物转型、“改头换面”或干脆停刊,而更多的是刊物销售量、订阅量一降再降,有的千本,甚至更少。即使一些所谓的文学大刊,都对刊物的自费订阅量讳莫如深,视为“商业”机密。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学刊物也在渐渐回暖。但是,地方性文学期刊依然步履蹒跚,在艰难中行进。就我所在的济南市文联的文学期刊《当代小说》来看,这几年经过主编等人的努力,如开设“当代小说四季评”等栏目吸引读者、作家的关注,订阅量在逆势中增长,实属很难得。而在这种“艰难时世”中,地方性文学期刊《红豆》却异军突起,以其独特鲜明的特色而独树一帜,在刊物质量、读者订阅量和文坛影响力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业绩,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创刊于1972年的《红豆》杂志,原名《邕江文艺》,后改名《邕江》,1981年改为《红豆》,时为双月刊,2003年改为月刊,是一家社科类文学期刊。2011年以来,《红豆》杂志大力推进改革,在服务地方、服务基层,“张开文学的翅膀,红豆连接你我,连接社会与个人”的新办刊理念,定位于“南宁出品的高文化品味的文学期刊”,为南宁这座城市“撑起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培育“地方文化精英”“凝聚精神、集聚、表达观点、引领潮流”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红豆》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年度评刊会、恳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作家、读者与知名文学期刊主编、编辑、出版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精英人士,围绕刊物发展战略进行研讨。2015年始《红豆》杂志在全国率先设立地方性文学期刊奖“《红豆》文学奖”,现已举办三届,进一步扩大了刊物的传播力、知名度和影响力。2016年,《红豆》杂志又在全国地方性文学期刊率先推出年度精选“《红豆》年度精选”,先后出版了《2015〈红豆〉年度精选》(小小说、散文、诗歌的三卷本)和《〈红豆〉小说双年选2016—2017》《〈红豆〉散文随笔双年选2016—2017》,扩大了《红豆》影响力,为文学经典化传播留存史料,激发了作家对《红豆》杂志的认可度和支持度。2016年起又联合多个教育机构举办“《红豆》系列中小学校园文学创作征文大賽”,则从文学新生力量角度,来播撒文学的种子,推进文学新人的培育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全国性影响和价值。如云南昭通地区的昭通学院创办多个文学社团,连续举办“野草杯”全国文学大赛,不仅带动了当地文学事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像夏天敏、雷平阳、李骞、宋家宏、黄玲、潘灵、麦芒、吕翼等在国内颇具影响的昭通作家群。文学社与文学大赛对文学新人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助推作用,甚至很多文学新人就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推荐访问:相思豆 一枚 中国文学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