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生活是一面镜子800字_透视日常生活中人性之邪恶的一面镜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5 04:53:25 点击:

      关键词:池莉 透视 人性邪恶 镜子   摘 要:池莉的《云破处》,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因为着意描写了掩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人性里的邪恶的“法西斯因子”而未被任何报刊转载的中篇小说。作者以平民化的立场与直面现实的视角,借金祥、曾善美这对夫妇之间的恩怨纠葛,透视出日常生活中人性之邪恶,体现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深切呼唤和人道主义情怀,是一面令读者怵然警惕的镜子,具有振聋发聩的省世意义。
      
      从一九八七年发表中篇小说《烦恼人生》给池莉带来极大的文学声誉以来,池莉便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并一直以平民立场和世俗情怀关注着中国人生存的艰难和苦难,并且把自己的深切体验和深广同情外化为她的一部部作品。人们注意到,她的《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你以为你是谁》《来来往往》《生活秀》《看麦娘》等作品,都是一发表便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各种报刊纷纷转载,一时好评如潮。而且也正是这样一些作品形成了她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和标志:赞美普通人身上达观而质朴的生活观,赞美小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受挫而不气馁的坚韧的民族性格,或者呼唤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活环境。而当她一如既往,以其平民化的立场,直面现实的视角,创作出中篇小说《云破处》①后,反应却极为独特――这是她迄今为止所发表的全部中篇小说中唯一一部没有被任何一家报刊转载的作品②。究其因,据说是不敢转载,怕惹祸,因为小说着意描写了掩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人性里的邪恶的“法西斯因子”。在小说发表二十年后的现在,让我们重新来观照一下这篇小说,以发现和把握住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它写了金祥和曾善美这一对夫妇之间的恩怨,是一个杀人与被人杀的故事:三十年前,十一岁的农村孩子金祥为泄私愤而用带有剧毒的河豚内脏毒死了包括曾善美父母在内的一大批国家科研工作人员;三十年后,当得知真相的曾善美希望丈夫能有悔过自新的表现却被丈夫拒绝时,她看到了丈夫那泯灭人性的凶残,她在深深的绝望中“以恶制恶”,采用非法的手段把金祥杀死了。这样两个有着内在因果关系的事件,它反映出来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便是“有因必有果,善恶终有报”。但如果我们仅仅对小说作这样的解读,那还是很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主题早已是古代小说家们写滥了的,作为一个有着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理性精神的作家,池莉是不会去做这种纯粹道德教化的事情的。事实上,她是用这样的一个传统的通俗故事,来表达她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的。作为生活在普通人中,与普通人息息相通的池莉,她分明是要借《云破处》这面镜子,来透视出日常生活中人性之邪恶的那一面的。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性是复杂的。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性时时受到伤害,即使普通人身上也会有残存的“兽性”和“法西斯因子”。当我们把人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去拷问的时候,人的“两面性”便都会彰显出来。就女主人公曾善美来说,作者着力表现了她“负重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性格特征,但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她“预谋杀人”的非人道、非人性的一面。虽然她的不幸的遭遇令人同情,虽然她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令人钦敬,虽然她杀死金祥为父母和其他受害者报仇也合情合理,虽然作者由于对她的支持和同情,没有让她遭受法律的惩处,而是着意赞美她身上那种“担当道义、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但是,一个娇小的纤弱的手腕纤细如柳的知识女性,能够那样“非常清醒地悄悄地戴上手套,拿出一把她事先藏好的利刃,对准金祥的心脏,一刀就插了进去”,“捅死了健壮的金祥”③,这无论如何都是表现了曾善美那非人性的一面。虽然由于作者的情感倾向,也由于作者的叙事策略,读者的情感的天平也自然会向曾善美倾斜,但掩卷思之,曾善美杀金祥的行为不也客观上表现出了人性的邪恶吗?
      当然,更能透视出普通人身上人性邪恶的一面的,那还是金祥这个人物。作者描写了他积极入世,追求功名利禄的一面:他分配到武汉钢铁设计院后,工作勤奋,团结同志,性格开朗,一贯助人为乐,因此获得提升和荣誉,并且享受着政府津贴。同时他还是一个温和的潮流人物,任何时代他都不愿落后也不会做出头鸟。他有许多好作风,例如他每天提前上班打开水和擦桌子,还喜欢绿化环境,给人的印象是话语不多却可资信赖。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又有着邪恶的另一面:仅仅是因为他觉得那个保密工厂太牛×了,却不让农民的孩子去玩耍,他便把有剧毒的河豚内脏放进鱼头豆腐汤里,使得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也使得曾善美成了孤儿。如果说当时他年龄还不大,对这种行为的后果的责任还可开脱的话,那么成年以后的他,是应该为此事而内疚、而良心不安的。可是金祥却没有,他心安理得地生活着,在他看来,“死几个人算什么?”④而且当他得知了曾善美的身世后,他不但没有赶紧躲开,反而是以娶得一个城里女人作为农民征服了城市的标志而(和全家一道)欢呼雀跃。当结婚十五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曾善美了解到他曾在九龙沟生活过两年的情况后追问他时,他先是百般掩饰,然后便是毫无愧疚地谈起这件既令读者也令曾善美深为震惊的事情。似乎他三十年前的投毒,毒死的不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只是几个蚂蚁一般。而且当曾善美告诉了他自己遭到姨父和表哥的奸污,且已失去生育能力的真相后,金祥的话语和行为,已经一点也没有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的气味了,让人看到的整个是一个充满兽性的金祥。
      这就是池莉为我们展示的人性的邪恶。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当我们从媒体上看到那些犯下令人发指罪行的杀人犯竟然对自己灭绝人性的行为没有丝毫忏悔的报道时,我们会为整个人类感到悲哀。自认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有时连动物都不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形容某人坏,便说他像动物一样,这对动物来说真是天大的冤枉。在动物世界,狼当然要吃羊,但那只是造物主的一种安排。即使凶残如狼也并不食自己的同类,可是人却能“吃”自己的同类,因此“你比人还坏”极有可能是动物们骂某个与它们有过节的动物时所用的最“狠”的语言。当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地而且从容地把“屠刀”对准自己的“阶级兄弟”时,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这种邪恶人性的无限膨胀扼腕长叹;而当马加爵伏法后,他的母校“一片欢腾”,他的老师同学“举杯欢庆”,传递的又何尝不是一种邪恶人性的信息呢?让我们还是回到《云破处》中的金祥身上。为什么这么一个享受着政府津贴的有理性的高级知识分子,会有那么多的不讲理的行为呢?奥地利现代行为学的创始人康罗•洛伦兹说:“人的社会组织非常像老鼠,在自己的族群里是个爱社交且和平的生物,但是对待那些不属于自己团体的同类种族,就完全换成一副魔鬼嘴脸。”⑤请看一看极为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国人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演吧,那会让你知道,这自由、平等、博爱可不是随便地会给予别的民族的,成千上万的伊拉克平民葬身在美军的炮火中,在他们面前,温文尔雅的美国人呈现的完全是一副魔鬼嘴脸。而《云破处》中的金祥在十一岁时投毒杀死那么多国家科研工作人员,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魔鬼嘴脸”。在他的罪行被妻子曾善美察觉到并劝他悔过时,他不仅没有悔过,反而说:“我们红安人不怕杀人更不怕死人,死几个人算什么?”⑥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潜藏着非人性的、没有良心的、漠视他人生命的观念意识。正如卢梭所说:“疑虑、犯忌、恐怖、冷酷、戒惧、仇恨与奸诈永远会隐藏在礼仪的那种虚伪的面目下边,隐藏在被我们夸耀为我们时代的文明的根据的那种文质彬彬的背后。”⑦金祥之所以与历史上某些最残暴无情的暴君一样泰然坚信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是因为他相信目的是合理的,所以他的行为就是有道理的。金祥身上这种灭绝人性的观念意识与法西斯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正是普通人身上的这种观念意识,才是希特勒们产生的土壤。在当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军人在中国土地上横冲直撞,烧杀抢掠,强奸妇女,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且至今仍不认罪,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是合理的,所以在这个目的下所做的一切,便都是有道理的。时至今日,不是还有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在散布什么“是日本以一国的牺牲换来了整个亚洲的解放”的无耻谰言吗?的确,无论战争中的滥杀,还是非战争中的滥杀(比如恐怖活动),都是反人类的。滥杀作为反人类的行为,不仅使被杀者丧失了生命,同时也使杀人者由人性向兽性堕落。当代批评家邵建在《普通的法西斯》一文中说:“我固执地认为,一个人,杀了上百倍于己的人,哪怕杀的是真正的敌人,他自己也很难称其为人了,至少他的人性已经受了伤。”⑧当金祥投毒杀了那么多人之后,他的人性已经受了伤,有了邪恶的一面。而在一个没有宗教情怀、缺乏忏悔意识的国度长大,他不仅没有产生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反而随着自己社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他人性中邪恶的一面根扎得更牢了。这种反人类的行为,这种“法西斯”的观念意识,是非常可怕的。深受其害的曾善美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不能容忍,她要作为勇敢的人来为人类服务,来主持公道;作者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给金祥安排了应有的归宿:让他与深受其害的曾善美结婚,让他品尝他的作孽所酿成的苦果――绝子绝嗣,而且最后让他死在仇人手里。
      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总是以自己文学的手法,来全力地批判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全力地高扬美好的人性。而像金祥这样邪恶已占据他的心灵的绝大部分地盘而又拒绝灵魂救赎的人,似乎也只有消灭他,虽然这种消灭的方式本身也是不人道、反人性的。金祥这个人物的意义,就在于他告诉了我们,邪恶并不是少数人的专有品,它在许多普通人身上都会存在,对此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人要想不堕落为非人,就必须时刻警惕人性中这些邪恶的“因子”,不让它有滋长的机会和土壤;同时要以美好人性的圣灵之光烛照人类,使人类永远能够守住其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底线――美好的人性。
      和作者其他作品一样,《云破处》也写得沉重、艰辛,富有生活质感,同时也缀着一个救赎性的尾声,给人们一丝细微的希望曙色。如果说,金祥漠视他人生命的观念意识让人的心灵在震撼中感到极度压抑的话,那么,小说最后金祥的被杀死和曾善美的幸运,则使人的心灵的紧张得以平缓甚或释放。虽然如前所说,曾善美采用的手段也是人性邪恶一面的闪露,但也正是这样的安排,才更好地体现了池莉写作就应该“更讲良心”⑨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她对美好人性的深切呼唤,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情怀。对败坏人性的丑恶现象――或者说人性的邪恶的一面――进行谴责,对美好人性的鼓吹和张扬,这或许正是池莉的《云破处》的主旨之所在。因此,从小说具有的振聋发聩的省世意义来看,它确实是一面镜子,一面能透视出人性邪恶“因子”,使读者怵然为之警惕的镜子。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温长青,河南林州人,河南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教学和研究。
      
      ①③④⑥ 池莉.云破处[J].花城,1997,(1).
      ② 池莉.池莉近作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⑤ [奥地利].康罗•洛伦兹.攻击与人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⑦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⑧ 邵建.普通的法西斯[J].小说评论,2001,(2).
      ⑦池莉.虚幻的台阶和穿越的失落[J].小说选刊,1996,(6).

    推荐访问:日常生活中 邪恶 透视 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