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党校学习 > 正文

    【都市镜像下的心灵透射】心灵战警镜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9:56 点击:

      作为首届春天文学奖的得主,戴来的写作一直比较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尽管曾经有一些质疑的负面批评,但面对她作品精巧的构思、流畅的叙述,人们还是难以偏离公正太远。继小说集《要么进来,要么出去》、《别敲我的门,我不在》、《亮了一下》等之后,戴来最近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甲乙丙丁》,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了都市人情感世界的变迁,并且是如此全方位地表达了不同个体对生活现实的内心感受,将创作延升到了新的精神高度,呈现给我们对“婚恋”这一永恒话题向更深处思考的更广阔的空间。戴来的文本就像一则则都市寓言,或者说是一幅幅浓缩的现代都市的浮世绘,真实地透射出戴着面具生存在“镜像”世界里的都市人精神生活中颓丧、疲惫不堪的心灵困境,带给读者许多视野和经验以外的思考。
      
      (一) 错位:真相与镜像
      
       真相可能是戴来小说最热衷剖析的存在本质。在当下都市人越来越走向内心情感的生活中, “真相”的涵义应该更加丰富而复杂。其作为一种事物存在的本来面目与“假相”相对,它的本质在于单纯、明确,它的内在性又常常在于它的被遮掩的神秘性。真相追求一种透明、真实的状态,然而它们又总是被复杂的虚假的表面幻象所蒙蔽,因此,在纷繁的世界里,各种隐秘的真相不可能是简单意义上的谁对谁错,或是可以明确指认的甲、乙、丙、丁。我们在戴来文本中读到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的体现了生存个体对生活现实的理解,反映的是一种个人的认知角度和态度。镜像是戴来为外部世界营造的一种效果,就像相片里的世界是一幕幕真实生活的瞬间凝固,现实是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的,那么这一张张相片里的镜像世界便组织成了流动的外部生活。表面上,镜像世界反映的是事物唯一不变的本来面目,然而由于不同生活经验、个体特质及价值取向等造成的差异又使得真相只能是“他”所理解的“真相”。因此,打上个人特有烙印的“真相”所构成的生活也只能是一种镜像世界,它虽然不一定是假相,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反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恰恰说明,每个人所理解的真相是观察者感官之镜过滤后的“真相”。正因如此,戴来小说把对真相的执著追探进行了有意地潜藏处理,她的策略就是在真相前设置了迥然不同的种种镜像,通过“真相―镜像”最终无法对应的错位,让都市人眼中变幻莫测的镜像化生活上升为一种丰富而深刻的展示。
      “寻找真相”虽然是长篇小说《鼻子挺挺》中贯穿性的主题,但着重表现的是古天明、任浩、林芹等人物被生活里的重重镜像包围,而在情感的漩涡之中经历的种种精神上的冲击与迷失。《甲乙丙丁》的故事也是围绕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纠葛不清的感情展开的,中年男子穆树林死于非命,甲、乙、丙、丁分别是与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他们各自又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在他们四个人的叙述中,每个人说的似乎都是真相,但每个人其实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与死者有关的那点瓜葛,事实变成了截然不同的“镜像”,真相也更加扑朔迷离。在短篇小说《茄子》中,彩扩店的老孙头、小龙父子几乎同时发现了几张相片上隐含的秘密――一段婚外情,父子二人努力使“真相”大白天下,然而,当事人却用有意的无视或干脆的心甘情愿的方式将种种暗示悬置,只生活在属于自己的“真相”里。一些人不惜付出生命代价而渴望获得真相,而一些人却可以不去探究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的“真相”,让身体和感情安宁在自己构筑的“镜像”居所中。戴来并无意于解释“真相”的意义,她的叙述将最初设置的悬念都慢慢消解在人物命运的百转千回或情节的跌宕起伏中,在这一过程里呈现给读者一个多侧面的社会现实。她文本中“真相―镜像”所构成的不定的现实象征使小说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丰富性,是一种试图证实多种可能存在的尝试。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都市生活多维度存在的倔强性,而她笔下描摹的混乱的现代城市和都市人难以捉摸的情感内心,又赋予了她小说此种艺术试验极大的有效性。
      
      (二)困窘:心灵的真实
      
      戴来的文本世界是一个悬念重重的世界,她虽然在离奇的情节中带领我们奔向最后的“真相”,然而脚步却是缓慢的。她似乎并不热衷于获得真相,而更看重的是向真相逼近的过程。在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都市生存景观以后,她要带领读者拨开层层镜像的迷雾最终回归彼岸――都市人超越外在世界的心灵的困境。像《茄子》,一开篇即悬念迭出,即便到故事结尾,作者也没有从正面或以任何方式展示、证实那段忽隐忽现的婚外情。“真相”在情节的推演中更像一面镜子,不同人物不同的表现反射出了各色人物各自微妙的心理状态。这种效果在《甲乙丙丁》中尤为明显,人物各自内心的体验压过了探寻真相的好奇,成为更深层意义的主导内容。在真相与个体体验到的镜像之间,各种不同的外在行为方式其实都源自现代人复杂与无奈的内心。生活在一切既定价值标准都受到质疑,而适应文化转型的价值道德体系尚未建立的现代社会里,“每一种事物都成为可疑的,每种事物的实质都受到威胁”,①创楚、矛盾、罹惘等等精神的窘境几乎成为都市人心灵的原真写照。
      在《甲乙丙丁》中,格子是个有着特殊心灵体验的角色,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怯懦”是他心灵永远的创伤。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越是年轻的肌体面对严重的创伤来说越无助,负面的影响也将更持久和深刻。②格子在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少年时期经受过一次沉重的打击,致使他即便在成年以后,在爱上费珂以后仍然活在巨大的创伤感中。格子在高中时与自己的英语老师发生了关�系 ,�然而事情终于败露,他们被老师的丈夫捉奸在床的事实成了他终生难忘的耻辱和永世无法摆脱的魅影。与其说这一灾难性的事件留给格子的是羞耻和罪恶的阴霾不如说是带给他性格上巨大创伤的开始。从赤身裸体地蹲在墙角里,面对老师与丈夫的扭打无能为力,到狼狈地逃离噩梦、逃避现实,“怯懦”成了格子心灵上永远无法超越的精神枷锁。而他从此以后的一切努力都是源于内心对超越懦弱的渴望。戴来在叙述中不只一次的告之读者,格子其实是一个腼腆、害羞的人。然而他又常常做出许多惊人之举:大胆的对费珂的邀约,到她的家乡为她制造惊喜,对自己的情敌大打出手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格子企图战胜自我的超越意象。然而,在戴来的叙事中,“超越不过是彻底失败的华丽的替代品”。③就像格子企图超越自己的怯懦一样,终究闯不出创伤笼罩下的阴影。在与女友的交往中,力图挽回感情的所有努力最终都走向失败之后,他只能在暴力中寻找到拯救自我的力量。一次次地将这个心爱的女孩打倒,又一次次地对自己解释这全是因为爱,他迷恋上了征服的胜利感。这让他似乎在两性关系中成为了强者,一个不再懦弱的强者,而可悲的是他自己也无法坦然地面对这所谓的勇敢。爱的越深越无法停止伤害,企望战胜“怯懦”之心越切,现实对他的打击越沉重,格子陷入了心灵的泥潭无力自拔,他挣扎的方式只能将绝望铺垫到极致。在费珂的追问中产生杀人的臆想,其实是他潜意识里渴望真正有勇气做的。女朋友坚信他就是凶手的追问,带给他的起初是惊异随后就是真实回忆的痛苦,在与穆树林对峙的最后关头,他再一次怯懦地逃脱,内心深处他真的希望自己能以结束情敌生命的方式结束整个事件,也结束缠绕自己多年的噩梦,但是,他最终也没有完成战胜旧我的超越,而是又一次摧毁了自我尊严,臣服于软弱的人性。与其说,他的所作所为是缘于对费珂狂热的爱,不如说他更看重这份健康的感情(相对于少年时期的那段畸恋)而极度渴望战胜怯懦内心的心理使然。然而,面对感情的沉沦,他没能抓住救命稻草,所有的一切对治愈心灵创伤都是无能为力,他的种种努力如果说是在寻找摆脱困窘的方向,毋宁说是一步步走向了更加可悲的穷途末路。
      老孙头、小龙父子(《茄子》)表面上英雄侠义的做法虽然与《练习生活练习爱》中的范典典、柳自全赤裸裸的方式不同,但其实都是源自于“偷窥”心理的迷魅。“偷窥”其实是现代文明限制人类对异性、身体的好奇的结果,欲望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被压抑成为一种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欲望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变本加厉地寻找释放的出口。不可否认,父子二人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伦理、正义的捍卫,但是采取的方式从道德上讲又是极为可疑的,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个人身体和心灵上的欲求。捍卫本身不再从容、正当,更像是一种侵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他们的所谓救赎的行为从一种阴暗的不可言说的欲望出发,在当事人警觉或不屑的回避中,最终回到了混乱的无法判断的终点。也许他们自己也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心灵在神圣与邪恶之间变得彷徨,挣扎更加显得力不从心。
      
      (三)突围:心灵出路的探寻
      
      戴来很感性,但又是理性的,虽然面对当下都市人经历的心灵磨难,她给予了宽悯的理解并试图为他们寻找出路,但她又极其冷静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困窘。在探索中,不同性别、年龄的人最后殊途同归,面对或缺憾或创伤或孤独甚至更复杂的内心真实,他们急于找到感情突围的出口,而“性”在这里再次成为负载逃逸、填补或抵抗的内容。在戴来书写的当代社会,两性关系已经走出了政治化的桎梏,甚至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在人们的鄙夷中退场,在社会赋予个人极大私人生活空间的今天,欲望被许多人坦然地供奉在高位,几乎没有什么力量来制约这种对原始本能的追求,“性”照亮了生活,激活了生命。人们渴望在光怪陆离的外部世界中为内心满足找到力量的源泉。“性”在这里替代了过去客观化的机制,而成为生活世界里一个起支配作用的力量。《甲乙丙丁》里的叶郑蓉把“性”当作解救孤寂的灵丹妙药,面对渐渐失去的韶华,她要用“性”来抵抗生命的衰老和对孤独的恐惧。《把门关上》中丁学松抛弃了心灵的交融,“性”在他的眼中只是生理上的身体狂欢。在小说《亮了一下》中,“性”在一个人物身上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意义。主人公洛杨与妻子早已失去激情,在熟悉的打磨下,“性”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和吸引力,失去了维系爱情的力量,出离了婚姻,中规中矩的日常化生活使人生在极度的平淡无趣中消磨掉所有生命力的光华。另一方,与情人小美之间是“彼此肉体的欢愉和精神的慰藉”,是对旧有生活的逃离,可是它却是隔膜的。洛杨虽然在婚外情中找到了失去的活力,然而维系与情人关系的唯一纽带却是那么脆弱,在小美道出真实感受的一瞬间轰然溃塌。值得注意的是,在戴来的叙述中,除了男女之性而外的“他者”性爱关系。《甲乙丙丁》里的小东作为格子最好的朋友,他自己也承认了对格子的暗恋,这种爱恋与现实的断裂,使他无法得到认同更不能在行动上实现自己的欲望,他成为了一名“性倒错者”。正是这种原因,在小东与其女友那里,“性”又成为一种忙里偷闲的消遣和放松,成为人与人之间保持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不承载任何的感情与爱,是纯粹意义上的生活的减压剂。
      的确,在当代社会里,在婚姻爱情中,情爱是个敏感又永恒的话题,不能不说。在这一点上,戴来的叙事总是能将这一最本质的内容与其作品的深层内蕴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她的小说中,“性”不是艳俗小说的卖点,也不是“新新人类”的放任自流,更不是精神蒙难的祸源,它有着独特的意义,更深刻的内涵,折射着人间百态。戴来小说里对这多样的“性”的表现使她的探寻深刻而丰富。这里我们不禁联想到,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爱情一直崇尚“灵”与“肉”的结合,忠贞不渝、不离不弃都是歌颂神圣爱情的字眼,虽然一度封建落后的制度将人的情感欲望压抑到狭小的空间内,但是,在文明的开放的社会里,“性”要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的观念还是被大多数人自愿地接受。多少年来,婚姻内的性爱关系是受到人们祝福甚至法律保护的,尽管都市人由于种种原因正面临着精神养分日益贫匮的危机,对爱情失去应有的真诚,用“性”作为抵抗心灵苦闷的做法也正是当下许多人正在或将要做出的选择,但是 “性”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亦不是希望的魔法盒。戴来在小说中写进了人间种种对“性”的顶礼膜拜,虽然她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道德评判,但她却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这种生存理念进行了嘲讽。在她的笔下选择这种消极的抵抗方式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降格,是在理想世界里的一次低空飞翔。戴来结合了这种现实,将其作为切入创作主题的入手点,大胆触摸现代人的精神患处,传达她个人对都市人在情感、道德及价值选择上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正视现实、郑重思考的呼唤,让人们找到重建幸福婚姻重构完美爱情的正确道路,真正摆脱道德失范与价值迷茫的心灵纠缠。
      毋庸置疑,戴来的叙述充满了智慧,与其说是来自于技术性的巧妙安排不如说是戴来丰富内心的自发使然。她的灵动多变不是简单的故弄玄虚,其叙事的显著特点在于,故事的最终真相往往出乎意料,又似乎就在所料之中。而这种由于结局出乎人们的阅读期待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恰恰增加了文本阅读的魅力。戴来的小说反对单一,因此她文本的结构既简单又复杂,有趣得像一组拼插类的组装玩具,使小说具有一种立体的持续的张力。正如《甲乙丙丁》,表面对案件真相的追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外部叙事环,而甲、乙、丙、丁各叙述主体不同的感情故事成为丰满情节、深化主题的内部叙事环,两个叙事环又经常交合在一起,重叠交叉之处将两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这种时而外部时而内部的置换叙述,使戴来的叙事具有相当独特的丰富性和突变性。而外部叙事环在结构过程中虽然悬念重重扑朔迷离,但作者有意将结局悬置,引读者深入到内部对感情叙事的思考中去探寻当代都市人在情感的沉浮变迁中真实的心灵体验。此外,戴来有着良好的语言感觉,在平实的语流中展开的叙述经常显得机智而透彻,就像她自己说的,“用轻的形式表现重的东西和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下面隐埋些小炸弹,这是我喜欢的。”④就是那些有穿透力的语言使叙事虽然结束,思考却不能停止。流畅奔涌的语言,精巧构思的情节,在迷雾重重的所谓“真相”的假面背后,为我们揭开芸芸众生深隐不露的真实的内心困苦,在精练的话语中大量融入对时下婚恋问题的思索,这就是戴来的小说如此深刻,得以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戴来的创作是难能可贵的,它常常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正如她的《甲乙丙丁》、《茄子》、《亮了一下》等表现都市情感的小说所做到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①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
      ②《弗洛伊德》,[美]迈克尔・特鲁普著,李杰译,中华书局,第29页。
      ③《后现代的间隙》,陈晓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19页。
      ④引自《戴来:写小说像抽烟》,《南方都市报》,2002年8月31日。

    推荐访问:透射 镜像 心灵 都市